面對可擴展性的挑戰,側鏈是相當有潛力的解決方案之一,NEO的Trinity正是這樣的鏈下擴容方案。在落地場景上,Trinity專注在遊戲與代幣化的雙向過程,一方面遊戲可成為不可替代資產進行更為頻繁和複雜的交易和社交,另一方面現實世界中的不可替代資產則可代幣化上鏈,使得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線更為模糊。
自從比特幣(Bitcoin)在2008年末誕生以來,區塊鏈技術成為了「信任機器」(Trust Machine),實現了去中心化的點對點支付貨幣系統,至此進入區塊鏈1.0時代。
這段時間也成了區塊鏈技術的蠻荒年代,直到以太坊(Ethereum)在區塊鏈上部署了智能合約,這才進入編寫大量區塊鏈開發應用的大航海時代,因此智能合約與以太坊也被稱為區塊鏈2.0。
可擴展性的挑戰
不過,兩者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可擴展性」(Scalability)並未解決,比特幣網絡一秒僅能處理5-7筆交易驗證,而以太坊也僅只有約一秒10筆的處理速度,這跟Visa或Mastercard的2000-50000TPS相形見絀。
這使得兩者的可用性和可交易性受限,在「加密小貓」(Cryptokitties)橫空出世後,此呆萌又娛樂性十足的區塊鏈養寵物遊戲竟直接導致了以太坊區塊鏈的大堵塞,在以太坊網絡上塞滿了交易加密小貓的待驗證信息。
此事凸顯兩個重點:
- 克服「可擴展性」挑戰之必要性
- 遊戲應用會是區塊鏈3.0最先落地的場景之一
以太坊競爭對手輩出
有鑒於以太坊做為最多區塊鏈新創發佈ICO的平台,區塊鏈網絡上的DApp也超過千種,事態越趨嚴峻。
許多應用端的部署決定轉移至其他區塊鏈網絡上,包含EOS、Cardano、NEO和Stellar Lumens等平台。
這些競爭平台中,各有利弊,而比特幣網絡和以太坊網絡的開發者們也正竭盡全力提出有效的擴容方案。
除了不同平台所採用的共識機制差異,底層技術則有兩項被視為相當有成為解決方案的潛力:
- 側鏈(Sidechain)
- 分片(Sharding)
在側鏈方面,最為知名的有:比特幣的閃電網絡、以太坊的雷電網絡,以及NEO的Trinity。
而分片則出現:Zilliqa和Quarkchain,近日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也宣佈將在未來數個月推出分片技術的更新,並且與Casper算法同步。
本文將著重於Trinity、遊戲經濟的應用場景,以及正在進行的跨鏈。
駭客任務中的情侶:Trinity與NEO
在駭客任務三部曲中,NEO的女友名為「Trinity」,主鏈與側鏈的關係猶如這對情侶據此得名。
Trinity是基於NEO的鏈下擴容方案,鏈下擴容的理念在於,並非每一筆交易都比須在主鏈網絡上被驗證與記錄,實際上,許多不必要的指令類操作和非結算類的中間數據是可以剔除的。
在區塊數據結構的大小限制下,區塊空間是有限的,這些不必要的數據會造成巨大的成本和負擔。
另外,由於區塊鏈上的數據對於所有參與網絡的節點都是公開的,因此也涉及隱私的問題。
鏈下擴容
有鑑於此,鏈下擴容被提出,透過時常交易的雙方節點鎖定部分資金做為準備金,並且開啟鏈下的交易通道,這些抵押的資金就成了資產證明用於交易,直到某方欲提領出資金,通道才會被關閉並進行結算,最終的結算值才會被寫錄至主鏈上。
這樣的支付通道,不僅為主鏈減輕負擔,也為用戶帶來隱私性。
Trinity透過數位簽名和哈希鎖定傳輸來實現將主鏈上的代幣進行鏈下抵押鎖定的資產證明,並且透過智能合約確立此支付通道的共享規則和違約懲罰,被稱為「狀態通道」。
也就是說,雙方的交易都將在第二層(layer 2)完成,只有結算會在主鏈上進行。
(延伸閱讀:【動區專題】五分鐘就看懂:圖說閃電網路)
區塊鏈上的遊戲經濟
克服可擴展性的挑戰後,落地場景就不再受限於低可用性和低可交易性了,因此類似於加密小貓的遊戲應用便可以安然的運行,而無需擔心造成主鏈網絡的堵塞。
舉例而言,其中一個遊戲名為「World of Blockchain」,是一款區塊鏈經營模擬遊戲,玩家在區塊鏈上從零開始建立一個新創公司,公司中的「人才」代表「資產」,員工的技能屬性會影響其招募價格,技能和員工都是可以銷售的主體,這些員工也就是玩家擁有的價值。
那當然,據此就可以進行投資、交易、併購等資本行為,競爭坐上市值第一的寶座。
公司經歷的種種過程可以在鏈下擴容進行,而最後的結算市值才需放上主鏈。
這使得遊戲經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加密小貓這樣的養寵物遊戲也可以有更多的細節,例如訓練、培育、交配、飼養、競技等,因為這些細節是可以放在鏈下進行的。
遊戲中的「資產」因其獨特屬性與可交易性,成為不可替代性資產(non fungible asset),例如以太坊的加密小貓(CryptoKitties)和NEO的HashPuppies都由其不可分割的獨立屬性所組成。
事實上,在現實世界中的房地產銷售合同、汽車所有權、藝術品所有權和其他實物所有權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透過這樣的不可替代型代幣(non fungible token,NFT)將現實資產代幣化,等於可以把現實世界所有的實物資產都進行代幣化,將元數據嵌入到代幣的代碼中,代幣化的同時依然保有其獨特的屬性。
跨鏈的代幣轉換
目前,Trinity已支持與以太坊進行代幣轉換,使之能更為廣泛的應用。
透過Trinity Network Credit(TNC)代幣的跨鏈轉換器運作,原先是NEO鏈上的NEP-5格式資產之TNC,便可轉換為以太坊鏈上的ERC-20格式的TNC代幣(Trinity for Ethereum)。
兩種代幣的轉換並非在各個鏈上增發代幣,而是透過在兩個鏈上持有等量的TNC,雙邊進行凍結與激活。
在不斷的升級後,Trinity網絡已經相對成熟許多,將成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第二層網絡。
Trinity基金會也積極使之商業落地,DApp SDK、不可替代資產代幣化(NFT)上鏈,以及交易和錢包所支持的生態系統都是接下來的發展重心。
?相關報導?
【動區專題】閃電網路是比特幣的未來?——解決方案全攻略
一覽「中國以太坊」NEO的核心概念
【獨立評級機構Weiss Ratings】將NEO上調至唯一A級的加密貨幣,引起社群激烈反應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