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前天釋出了《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正式公告其數位貨幣(CBDC)英文簡稱為 e-CNY,副行長范一飛指出截至 6 月底試點交易額已累計 345 億元人民幣。文件也證實數位人民幣透過智能合約功能,引入了可編程性。
(前情提要:科普|中國數位人民幣普及前,你需要知道的 10 件事:通膨、盜刷問題、隱私…)
(事件背景:重磅!中國最大幣圈媒體幣世界宣佈停止境內營運:配合央行監管)
中國央行人民銀行(PBoC)本月 16 日發布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內文簡述了其 CBDC 進程,自 2014 年成立 CBDC 研究小組,2016 年則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完成法定數位貨幣的第一代原型系統搭建。
並在白皮書中,正名英文簡寫為「e-CNY」:
2017 年末,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開始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展法定數字貨幣(以下簡稱數字人民幣,字母縮寫按照國際使用慣例暫定為 “e-CNY”)研發試驗。
目前,研發試驗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功能研發、系統調試等工作,正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測試。
當天人行還召開了媒體吹風會,據官網訊息,副行長范一飛指出: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受邀白名單用戶已超 1,000 萬,開立個人錢包 2,087 萬個、對公錢包 351 萬個,累計交易筆數 7,075 萬筆、金額 345 億元(約合 1,490 億新台幣) ……
試點場景超 132 萬個,兼顧線上和線下,涵蓋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公共交通、政務繳費、稅收徵繳、補貼發放等領域。
也強調將繼續加強數位人民幣的「安全性」,建立多層次網路防護體系、密碼算法體系、安全計算和存儲體系等,尤其關注密碼技術研究與創新,以應對量子計算等新技術應用。
另外范一飛指出,數位人民幣主要定位於「現金類支付憑證」(M0),將與實物人民幣長期並存。
它將是人行發行的數位化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都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經濟價值,以國家信用為支撐,具有法償性。兩者的管理方式也將一致,人行不會對其計付利息、不向指定營運機構收取服務費用,這些機構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相關手續費。
延伸閱讀:中國前央行長 | 周小川:有些加密貨幣想回支付領域「已失去機會」!外界對數位人民幣用途有誤解
確立「智能合約」功能
在後續媒體提問環節中,面對金融時報記者問及區塊鏈技術是否有被採用到數位人民幣體系當中?人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區塊鏈存在「性能和可擴展性上的缺點」,更適用於低併發、低敏感的資產確權、交易轉讓、帳本核對等場景。
因此,人行研究之後發現,考慮到數位人民幣支付體系的交易,須支持高併發、低延遲,最後採用了中心化架構,所有跨機構交易均通過央行端進行價值轉移。但引入了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功能,也在「發行層」以聯盟鏈運作:
同時,設計了基於加密字符串的數字人民幣表達式,保留了安全性、防雙花、不可偽造等特點,還可以加載與貨幣相關功能的智能合約,促進業務模式創新,成為數字經濟活動催化劑。
在數字人民幣支付體系的發行層,基於聯盟鏈技術構建了統一分佈式帳本,央行作為可信機構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將交易數據上鏈,保證數據真實準確,運營機構可進行跨機構對帳、帳本集體維護、多點備份
延伸閱讀:數位人民幣項目前負責人|姚前:CBDC應加載智能合約,不排斥以太坊、Diem
外媒《The Block》指出,其實中國成都最新的試點就限制了特定目的使用,e-CNY 在這場測試中被程式碼設定僅限購買地鐵和公車票以及共享單車服務;人行的數十項專利權中也顯示數位人民幣具備追蹤交易的能力,以確保資金被花費在預期目標。
最後明年 2 月的北京冬奧作為「4+1」試點重要一站,副行長范一飛強調該行高度重視相關金融服務工作,北京冬奧測試場景主要將關注食、住、行、遊、購、娛、醫七大重點領域的支付需求。
📍相關報導📍
中國禁令下,台灣能成加密貨幣避風港?外媒不看好:監管新規嚴苛、投資者風險趨避…
CBDC|阿聯酋央行宣布:將「央行數位貨幣」納入國家重要發展策略
軟銀和 Line 的子公司推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發行平台:與數個亞洲央行已展開談判
歐洲央行行長:全球超 80 家央行都在研究 CBDC;消費者重隱私但不希望匿名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