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 dYdX 停止服務這件事本身進行分析開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究竟是 AWS 的當機導致停止服務造成的安全問題,還是所有中心化數據儲存方式都不安全。
(前情提要:AWS當機導致 dydX 交易中斷數小時,Coinbase、Robinhood、Netflix也受影響)
12 月 8 日消息,衍生品協議 dYdX 暫停交易服務,官方稱該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受到了亞馬遜雲端(AWS)當機的影響。
目前,dYdX 已將訂單設置為 “post-only” 模式。官方稱,在當機前發送的訂單「要麽立即被取消,要麽已經完成。」
據調查消息,此次 AWS 伺服器的問題集中在弗吉尼亞州託管的 us-east-1 AWS 區域,也是最大的數據中心,服務中斷後,Disney+、PUBG、LOL 等遊戲出現中斷。
儘管目前故障正在排查中,但鑑於此前主流平台就曾因為 AWS 日本故障,導致較長時間的中斷,產業對於 AWS 的過度依賴也開始引發分佈式應用的數據中心化質疑。
其實,如果探究得更深一點就能通過 dYdX 此次的當機故障事件看出,在去中心化應用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時,一場分佈式數據中心化的危機已經到來。
01 AWS 不安全還是中心化不安全?
在對 dYdX 停止服務這件事本身進行分析開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究竟是 AWS 的當機導致停止服務造成的安全問題,還是所有中心化數據儲存方式都不安全。
目前,全球有兩大雲計算中心,分別是微軟的雲計算服務 Azure 與亞馬遜的 AWS。
AWS 全稱 Amazon Web Services,是由亞馬遜公司創建的雲計算平台,提供眾多遠程網路服務。從全球市場來看,提供雲服務商中,微軟、Google、IBM、阿里雲,四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不及亞馬遜的 AWS。
雲平台的市場裡,AWS 佔領了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中將近 50% 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其他公司。 AWS 也憑藉其巨大的市場份額成為雲計算產業中的標準,其他類似的雲計算服務公司也都採用與亞馬遜相差無幾的營運方式。
亞馬遜 AWS 雲計算服務可以幫助營運方省掉買硬體的資金,項目方無需購買伺服器,只需要在需要獲取儲存、計算服務時通過網路獲取資源伺服器來進行運算、儲存、數據庫服務。
企業只需要通過工具把各種資源組合起來使用即可。因此,AWS 服務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擁有一台伺服器。
AWS 為代表的雲計算具有明顯的優勢,當然也有相對的劣勢,AWS 提供 Spot Instances 服務,有時候某些資源是用不上的,客戶可以不用付全價去使用它們,而是以競價拍賣的形式去投標 AWS 上的空閒資源。
通過這種形式,用戶可以以一到兩折的價格來使用 AWS 的計算資源。但是一旦其他用戶出價更高,資源會隨時被搶走,因此非常不穩定,需要提前考慮如何將服務進行快速遷移。
在了解了 AWS 之後,我們再回看 dYdX 事件,AWS 最大的數據服務中心 us-east-1 AWS 區域停止服務之後, dYdX 的運算立刻受到了牽連,而沒有提前做好服務快速遷移預案的 dYdX 只能任其停擺。
據目前所知,雲計算的區域停止服務事件發生概率非常低,在一般性企業和項目營運過程中,短暫的數據停止服務並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作為數位資產平台來說,7*24 小時的不斷成交時間一旦發生停止服務的事件,除了投資者的信任度會降低之外,損失也是以億計的。
dYdX 的日最高成交量為 186 億美元,這就意味著每停止成交 1 小時,造成的損失就高達 7.75 億美元。
因此,並非是單純的 AWS 不穩定造成這一事件,而是雲計算形式並不適合 dYdX 這種大型的 DEX。亦或者說是無法確保 7*24 小時的所有運算、數據儲存形式都不適合 DEX。
分佈式應用的中心化危機
產業內流傳一種說法:「人類永遠不可能解決去中心化的問題,人類永遠得有一個中心,去中心化不是不行,但它僅限應用級別,永遠到不了系統級別。」
雖然無意對這種論調作出過多批判,但目前區塊鏈的發展的確是如論調中所說的一樣「無法達到系統級別的去中心化」,究其原因,就是由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限制。
在區塊鏈不可能三角里,性能、安全、去中心化三個特徵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提高任意一個特徵的佔比就勢必要削減其他兩個特徵的佔比。
儘管目前區塊鏈技術通過 10 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性能方面也一再提升,但還未達到在確保安全性和分佈式結構的前提下與傳統網路的計算性能一較高下的程度。
而「固執」地運用鏈上資源無疑又是一個成本很高的行為,因此在大多數 DEX、區塊鏈遊戲、DeFi 項目運行時,採用最多的方式就是把數據的計算和儲存放在鏈下進行,而區塊鏈只負責記錄結果。
這種分層的結構提升了成交的效率,讓區塊鏈成交也能秒支付、秒收款,但是,一旦支撐鏈上結果的傳網路運算資源出現問題,就極有可能出現 dYdX 面臨的「當機」窘境。
更深層次的危機是,所有有能力提供雲計算的企業都是受監管的、中心化的。
也就是說,目前絕大多數分佈式應用都是建立在中心化服務之上的,雖然很諷刺,但這就是事實。
而一旦中心化的服務主動或被動「當機,去中心化應用也同時停止,關鍵是這種當機是可以任由監管機構支配的。事實證明,這種擔憂其實已經被證實了:2020 年 10 月, dYdX 發佈公告稱,由於平台活動數量激增,導致處理速度較平常變慢,存取款、成交和保證金頭寸的狀態可能不會顯示,用戶介面也可能會延遲。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上述「危機」至今仍沒有解決方案,人們在享受低 Gas 費用、高效效率的同時,這種「危機」的風險似乎是必須承受的。
CEX 和 DEX 的概念誤區
一直以來,CEX 和 DEX 這兩種概念就被時常拿出來類比。 CEX 的中心化名頭以及諸多中心化平台的惡劣案例常常被拿出來鞭屍,以此來證明中心化平台的「不安全」。
但相比之下,DEX 少了更多的實力背書,僅以系統和智能合約的約束,形成的「非主觀」的不安全因素卻被刻意迴避。
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所有的 CEX 均採用訂單簿機制來決定資產公允價格。負責掛單的稱為做市商,在市場過剩賣出時買入,在市場過剩買入時賣出,以此提供流動性,一般由專業機構扮演該角色。
DEX也採用訂單簿機制,但通常並不採用做市商形式,除了正常記錄之外,DEX 的非做市商訂單簿被普遍認為有以下兩大缺陷。
DEX 訂單簿遵循「價高者得(以買單為例)、先來後到」的排序規則,但是區塊鏈的排序權力掌握在礦工手上,礦工可以將對自身有利的掛單排在靠前的位置(即搶跑風險)。
為了區別於 CEX 由專業機構負責做市容易導致網路過於中心化的缺陷,DEX 不得不由散戶做市,但又會導致流動性不足而無法成交。因此,大多數 DEX 為了深度往往只能犧牲去中心化程度。
關於第一點的搶跑風險可以通過減少出塊耗時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但這樣又很容易導致分叉,除非由一個中心化節點壟斷,但那樣又會面臨與第二個缺陷相同的中心化缺陷問題。
因此,如果 DEX 採取訂單簿機制,為了深度恐怕只能犧牲去中心化程度,畢竟其成交量是可以挑戰 CEX 的,對於平台而言成交量是很重要的。仍以 dYdX 為例,用戶只有在資金轉入轉出時需要向以太坊主網發送證明確認,進行成交時數據無需上鏈。
這就意味著在平台內的一切數據都是可篡改的、中心化的,滑點與無常損失難以兼顧。與之相比,反而是一直被詬病為中心化的 CEX 在這方面做得更好。
CEX 和 DEX 的概念誤區造成了市場的普遍認知。同時,也造成了去中心化應用即完全安全的誤解。
小結
透過以上討論,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分佈式應用的安全與否不僅體現在是否能順暢運行上,反而更要注重其結構是否建立在同樣為分佈式的基礎設施之上。
因為在任何時候在討論區塊鏈的特性時,去中心化都是區塊鏈的一個核心理念,甚至在評價一個區塊鏈應用時,中心化的特性曾被當作是區別優劣的評判標準。
當然,分佈式並非是區塊鏈的核心價值,但至少分佈式結構可以構建一個可被監督的價值流通體系。分佈式特性讓作弊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區塊鏈可近乎認為是無需第三方的低成本可信溝通環境,這一點才是分佈式應用應該被考慮的未來。
更廣義的分佈式應用,區塊鏈瀏覽器已經誕生,但絕大部分區塊瀏覽器仍是中心化的,將結構化的區塊存儲到數據庫,然後以互聯網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所有用戶。
產業已經不允許我們一邊高喊去中心化,一邊心安理得地使用這種中心化應用帶來的便利,這是產業整體的「精神分裂」。
因此,分佈式應用在未來可以預見的發展軌跡中,必然迎來徹底的去中心化改革,對於底層設施的分佈式結構改造,以及大量的數據遷移工作。
中心化以及弱中心化的應用將被用戶所拋棄,事實上,這些應用在目前全球強監管政策之下已經無法繼續存活了。
在區塊鏈領域,如何利用當下區塊鏈的特性構建一個相對平等的機制,讓用戶和平台能夠相互監督,才是比較貼近實際的想法。去中心化是其中一種方式,目前還沒有替代方式出現。
📍相關報導📍
Solana基金會報告 : 是爆量交易「DoS攻擊」,造成17小時區塊鏈停機
元宇宙遊戲|The Sandbox Alpha首發卻「當機3小時」引怨,SAND一度下挫12%
重大里程碑!去中心化交易所 dYdX 24小時交易量「 首度 」超越 Coinbase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