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教學系列文來到第 4 篇,前 3 篇文章從選擇權的理論基礎到手把手的實操教學都有,今天 JZ Invest 要來告訴大家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差距到底是什麼?掌握這個問題後,從此便能擁有機構投資者的思維,投資、交易的能力也將大大提升。
(前情提要:新手教學 | 選擇權入門常見名詞、註冊到第一筆交易、實操經驗分享)
有了前 3 篇文章的基礎,本篇文章會總結本系列文最希望傳達的重點:
- 到底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差別在哪?
- 為什麼散戶總是被機構割韭菜?
- 機構最愛用的選擇權策略:Covered Call
- 巴菲特最常用的選擇權降低成本策略
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代表從今以後不會再掉入機構的陷阱,提高我們的投資、交易表現,甚至能利用它來加入機構行列、收割其他散戶。
我們散戶交易時的思路是直線的,考慮到的通常就是漲、跌,而稍有經驗的交易者會將部位管理加進去策略中,但機構投資者多了許多武器,例如運用選擇權(期權,Options)做更精細的策略風險取捨。
以下將為大家一一拆解這些觀念並且提供實際的例子。
延伸閱讀:科普|什麼是選擇權?<1> 為何作為幣圈人你必須了解他?
機構投資與散戶投資的差別
先來說說機構與散戶的相同之處,在投資、交易上的目標兩者是相同的,同樣是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但追求的過程就差很多。
同樣一件事機構的思維與動作多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
現在有個情境是買入現貨持有等價格高到一定程度時賣出。散戶會照著字面上的動作執行,但機構會試著在過程中降低成本,像是利用選擇權賣出買權(Sell Call)收取權利金(Premium)。
藉由選擇權的操作,機構在大部分情況下獲利都會高於散戶。
這件事懂了之後其實不難,但如果不知道選擇權是什麼,或不知道怎麼交易選擇權的話,這個差距永遠都會存在。
上述例子其實是選擇權搭配期貨或現貨,專業策略術語叫「Covered Call」,中文名稱比較少被提到,但硬要叫的話可以說「掩護性買權」。
接下來帶大家更深入了解機構常使用的 Covered Call 策略,幫助理解機構投資人如何思考及應用此策略,讓投資收益可以優於散戶投資人。
延伸閱讀:巨鯨玩法|什麼是冰山策略?機構投資人是這樣「隱藏實際交易規模」的
機構投資人常用的 Covered Call 是什麼?
持有現貨(或做多期貨合約),並且賣出同樣數量的買權,這種策略就叫 Covered Call。
根據賣出買權(Sell Put)的特性,此策略最大獲利為標的價格達到買權履約價,而上漲超過買權履約價的部分,現貨獲利與賣出買權損失互相抵銷。
- 使用情境:長期持有現貨不賣並認為短期大漲可能性不高,所以賣出買權賺取權利金、降低現貨購買成本。
Covered Call 策略就是很經典的更精細的策略風險取捨例子,在前述的例子中,因為上方有個目標的賣價,所以賣出買權來鎖定賣出價、犧牲現貨上漲的可能獲利、換取目前直接獲利的權利金。
加入此種期權策略,對於同樣是 Buy and Hold 持有現貨策略,機構投資者便能不斷降低持有成本,一年後就算現貨價格下跌 20%,但整體策略通常還是會獲利可能 5%。
「多維度的思維與策略」就是機構投資與散戶投資最大的差別。
這也是為什麼我上一段會說散戶交易是直線的,不會利用工具最大化目前投資組合的效益、做更精細的報酬與風險調整。
而期權就是能幫助散戶達到機構投資者境界的工具,Covered Call 策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至於實際上要怎麼做?
下面是我用 Bit.com 交易所操作 Covered Call 的實際案例示範,因為他們交易所同時擁有現貨、期貨合約、期權等商品,且其介面操作也更接近於幣圈投資者平時熟悉的版面,適合首次使用入門。
Covered Call 策略實際案例細節整理
實際案例分享:
我在 10/8 時,在 $19,440 的價格做多 0.5 BTC 的 BTC 合約(手續費 $1.4),並且做空 0.5 BTC 行權價為 $21,000、到期日為 2022-10-14(一週後到期)的 BTC 買權(手續費 $4.3),收取權利金 0.0055*0.5 BTC(約為 $54),兩者相加為一個 Covered Call 策略。
策略損益分析:
- BTC 價格上漲:只要上漲我都會賺錢,差別在於如果 BTC 上漲超過 $21,000,超過的漲幅與我無關,我最多賺取 $(21,000-19,440)0.5+54-4 = $830。
- BTC 價格不動:賺取權利金扣手續費約 $50。
- BTC 價格下跌:虧損下跌的部分,但多獲利約 $50。
由上面三種情況可知,我將 $21,000 以上的潛在獲利換成立即取得 $50 的獲利,經過簡單計算可以得到賣出買權可以讓我一週獲利增加 0.51%,一年下來就能增加 26.7%,以上風險與報酬的比例都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微調。
此種策略適合運用在熊市,預計市場不會突然大漲,但會希望手中一直持有 BTC 的長期 Holder。
當然,大家可以自己設定不同情境去應用 Covered Call,這邊就當作拋磚引玉提供大家一種使用的思路,期望幫助大家拓展各位的交易維度。
除了 Covered Call 之外,還有另一個機構常使用的選擇權思維策略,也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最愛用的賣出賣權降低持有成本策略,下一章將會為大家分析巴菲特爺爺的整體思路。
巴菲特最愛用的選擇權策略 Sell Put
另一個機構與散戶的差別在於機構善於制定策略並且嚴格執行。
舉例來說,巴菲特與散戶最大的差別在於,散戶喜歡追高殺低,但巴菲特等級的機構多數會先設定一個夠便宜的價格,然後耐心的等待該價格的到來,才會進場低價買入。
這裡提到的策略事實上就是低買高賣,但散戶們有幾個常見的問題:
- 無策略:交易前根本就沒有設定具體的策略,看心情交易。
- 沒耐心:策略常常變來變去,容易從買低賣高變成追高殺低。
- 直線式思考:交易時不會利用工具使策略效用最大化。
以上三個問題,可以藉由學會制定一個完整的策略一起解決,以下就拿最簡單的買低賣高這個策略來舉例。
在買低賣高的策略中加入 Sell Put 降低成本
今天我們覺得 $20,000 的比特幣太貴,希望用 $16,000 的價格買到比特幣。
此時,散戶們就會把買單掛在 $16,000,但經過市場起起伏伏後,看到 BTC 上漲個 20% 變成 $24,000 就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追高買進,然後把掛單刪掉。
而機構不僅會耐心等待價格下跌,並且會加入選擇權 Sell Put 策略,在等待價格下跌的過程中,不斷收取權利金,到時候等價格下跌到 $16,000 時,真正花費的成本可能只會花費 $14,000 左右看市場狀況。
實際 Sell Put 策略案例解析
延續剛剛的設定,目前市場價格在 $19,000-$20,000 之間震盪,我希望用 $16,000 的成本價格買到 1 顆比特幣。
我在 10/12 時,賣出(Short/Sell,做空) 1 BTC 行權價為 $16,000、到期日為 2022-10-21(一週後到期)的 BTC 賣權(手續費 $2.8),收取權利金 0.004*1 BTC(約為 $76),並且等結算時如果 BTC 價格低於 $16,000,我將用結算價買入 1 顆比特幣。
策略損益分析,結算時:
- BTC > $16,000:賣權不會被買方執行,我會收取權利金扣手續費為 $73,但不會購買現貨,持續賣出一週到期、行權價為 $16,000 的比特幣賣權合約,不斷收取權利金,一年下來可以賺到約 $3,800。
- BTC ≤ $16,000:賣權會被賣方執行,假設結算價格為 $15,000,我賣出的賣權會虧損 $1,000,但我會以便宜 $1,000 的 $15,000 成本買入 1 顆比特幣,所以不管怎樣我都會以 $16,000 的成本價買入 1 顆比特幣,一開始的權利金扣手續費 $73 就算是降低我的持有成本。
分析的結果顯示,只要運用選擇權策略加入原本買低賣高的策略中,成本永遠都會降低。
機構常常會利用這種策略降低他們的策略成本,相對而言就會提高策略的最終獲利,這也是為什麼跟機構投資者相比,散戶的損益長期下來永遠都會落後他們。
但今天學到這些知識、思維以及策略之後,相信能夠提供大家不一樣的投資、交易視野,拉近我們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差距。
結語
機構投資與散戶投資最大的差別在於,機構擅長多維度的思維且有相對應的工具與策略。
而選擇權教學系列就是希望提供散戶這些工具與策略,並藉由文章內容提高我們大家的投資交易思維,讓大家的程度提高至機構投資者的高度,從此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不再被割韭菜。
白話加密貨幣選擇權教學系列文:
第一篇:科普|什麼是選擇權?<1> 為何作為幣圈人你必須了解他?
第二篇:解密|機構如何用選擇權收割散戶?<2> 秒懂選擇權交易數據
第三篇:手把手教學|選擇權交易初學者必看!<3> 帶你從 0 到完成第一筆選擇權交易
最後,Bit.com 交易所為了大家,協助開辦了台灣用戶群,如果有什麼平台的問題,平台的客服可以幫忙快速處理,也不定時會有好康的活動公布。
而我也受邀擔任 Bit.com 行情交流群的固定班底,不定期會在上面發表對市場的看法以及我的投資、交易策略,有興趣可以點 這裡 加入。
📍相關報導📍
擺脫韭菜命運必修:風險控管;教你計算「槓桿與合約數量的正確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