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領域,上一個現象級的名詞叫做ICO。但ICO的火爆已經是2017年的事情了,從2018年開始,比特幣的價格崩盤,行業的監管政策持續收緊,ICO融資額開始逐月下降,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開始指出,80%以上的ICO都是騙局。資本的熱情褪卻,不少項目方開始拋售當初募集到的ETH,ICO在興盛之時有多輝煌,泡沫破裂時就有多狼狽,資本退潮,寒冬降臨。
「整個2018,數字貨幣領域再沒有傳奇。」
要知道,此前一輪牛市暴漲最大的動力來源是「發幣」。2015 年 11 月以太坊 ERC-20 標準的問世,為日後ICO的狂熱乃至幣圈的興起奠定了技術基礎。ERC-20 作為標準 Token 接口,既規定了代幣的基本功能,又方便第三方開發使用,按照網上的教程,創造一個 ERC-20 代幣簡單到只需要十分鐘。便捷的操作流程,促使大量原本與區塊鏈技術並無太大關係的項目方也開始將自己企業原本的積分、股權和信用通過 ERC-20 代幣的方式發行,一時之間參差不齊的項目湧入業內,ICO 成了人們爭相追捧的暴富手段。
然而,當泡沫開始消散,ICO 的造富效應成為過去式時,繼 ERC-20 之後又有哪項技術可能成為帶領區塊鏈再創輝煌的潛力股?
從過去一年幣圈發展的種種跡象來看,「側鏈」算一個。
側鏈的2018
2017年末到2018年初,區塊鏈的崛起勢如破竹,投資者在資本的浪潮里狂歡,並對區塊鏈可能帶來的變革和風口奔走相告;然而到了 2018 年末 2019 年初,幣圈所有人幾乎都生活在被幣價和失業支配的恐懼當中,浪潮退去,曾經的佈道者閉口不言。在分析師口中,2018 是比特幣在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這一年人們消沈在對價格和市值的失望中,使得他們對技術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就連曾經聲勢浩大的 segwit 的使用量在一年之內增長了 300% 以上;比特幣閃電網絡節點數量超過 5000 個這樣的消息都引不起市場的波瀾了。
但即便大家對區塊鏈技術的關注度直線下降,其發展的腳步卻沒有因此而停滯不前。到2018年最後一天,比特幣閃電網絡的通道數首次突破了 2 萬條,網絡承載能力超過 500 BTC;在 2018 年 1 月份推出主網的 RSK 比特幣側鏈項目,其合併挖礦的比特幣哈希率從5%增加到了43%,資本淨額約為250枚BTC左右;而 Liquid 網絡雖然只有三個月大,但截止 2018 年 9 月 27 日其網絡資本容量也已經超過了25枚比特幣,鏈上通道交易筆數也有 100+;12月23日,以太坊鏈下擴容方案雷電網絡的第一個版本「「Red Eyes」也已經被部署到了以太坊的主網上。
公平的講,側鏈技術在 2018 年的發展速度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
- 2018 年 1 月,以太坊經典開始實施 Callisto側鏈整合,使ETC也能擁有智能合約,同時他們還將通過側鏈提升可擴展性定為了 2018 至 2020 年的短期目標之一;
- 2018 年 3 月,總部位於曼谷的區塊鏈創業公司 Loom Network 發佈了首個以太坊側鏈平台,允許開發者使用 SDK 直接在以太坊上部署、運行大型遊戲和社交應用;
- 2018年7月,blockstream 宣佈推出自定義代幣創建平台,允許用戶在比特幣側鏈 Liquid 上創建自己的代幣資產;
- 2018 年 9 月,創業公司 Tierion 宣佈推出其構思了三年的比特幣側鏈項目 TNT 測試網絡;
- 2018年10月,aelf 官方宣佈側鏈開發完成,並表示在其主網上線之前,他們還將實現跨鏈交互;
- 2018年11月,比原鏈 CTO 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佈正式發佈並開源其側鏈 Vapor;同月,Cardano 的開發商 IOHK 公佈了其側鏈技術,旨在實現區塊鏈互操作性。
除了以上的這些項目,基於各大公鏈搭建的側鏈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目前,基於EOS建立的側鏈項目有致力於解決金融合規性問題的 WORBLI、可實現跨鏈兌換為 DAPP 而生的 BOS、大型 DAPP 支撐的 ONO 以及跨鏈資產互通的 EOCS 等。包括去年 7 月底,大區塊擴容的首要支持者 BCH 所推出的蟲洞協議,其實也屬於側鏈的一種,它在第二層網絡上搭建起智能合約平台,為 BCH 主鏈生態帶來了更多應用場景,蟲洞網絡上的代幣 WHC 通過燃燒證明的方式發行,目前蟲洞地址上已經燃燒了 2300 個 BCH,發行了上百種代幣。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側鏈基礎設施的搭建推動著其被接受程度的普及,而其在現實中的應用又推動著基礎建設的完善。以閃電網絡和 RSK 為例,去年 3 月份,支持比特幣預付手機充值服務的提供商Bitrefill就開始處理閃電網絡訂單了,到 18 年底,Bitrefill共處理了2170個常規閃電網絡訂單,閃電網絡訂單佔比特幣總訂單的 2.5%;除此之外,加密貨幣支付網關 BTCPay 和 CoinGate 也分別於去年的 7 月和 9 月整合了閃電網絡支付功能;在應用場景的刺激下,閃電網絡的通道數在去年 11 月中旬之後快速發展起來,最近兩個月其增幅一度超過了 78%。
(來源:p2sh.info)
去年1月份才挖出創世塊的 RSK,早在 2016 年 11 月份就與加密貨幣錢包 jaxx 合作,獲得了來自第三方的錢包框架,Jaxx 用戶可以使用輕客戶端存儲、發送和接收 RSK 網絡的代幣 SBTC。RSK是一款圖靈完備的比特幣智能合約側鏈,與BTC 1:1錨定,去年 7 月他們正式推出了DAPP基礎設施服務平台,RSK 創始人 Diego Gutierrez Zaldivar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RSK 將會在 2019 年迎來爆發。」彼時,RSK 鏈上的DAPP數量已經超過了100種。
在熊市中「側鏈」這項對區塊鏈擴容和融合至關重要的技術,正在投資者們忽略的角落里默默積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來。被V神稱為競爭幣開發者鼻祖的 POS 之父 Sunny King 在接受巴比特採訪時也說:「我認為我們可以在2019年看到側鏈機制的成熟運行。」
擴容是側鏈的首要功能
我想除了側鏈技術在 2018 年取得的發展之外,促使 Sunny King 對側鏈機制如此充滿信心的原因,首先還是側鏈技術確實在提高區塊鏈性能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長久以來側鏈一直都被視作是提高區塊鏈可擴展性的主要技術之一。通俗來講,「側鏈機制」就是通過錨定一條主鏈,使這條主鏈上的加密貨幣可以在主鏈與另外一條區塊鏈之間進行流通。起初 ,「側鏈」的概念是由bitcoin core開發組的成員在2013年為解決比特幣擴容、保證比特幣主鏈安全等問題時提出的;到2014年4月時才正式立項,由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Adam Back 和 Matt Corallo 等人共同發起成立的 blockstream公司主導研發。
目前,大多數的側鏈都是通過雙向錨定的機制來實現將資產在兩條鏈上來回轉移的操作,這樣一來就可以在不破壞主鏈結構的同時,將小額交易或新功能轉移到側鏈上進行又不損害主鏈代幣的價值。由於側鏈是一條獨立的區塊鏈,擁有自己的節點網絡,代碼和數據都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它在運行的過程中不會增加主鏈的負擔,從而可以擴大區塊鏈的應用範圍。
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Jimmy Song 就認為,將側鏈添加到比特幣協議中,將提供最好的比特幣擴容途徑;V神也將側鏈項目Plasma 作為以太坊下一步擴容的方案。
而對於在公鏈相繼上線之後迎來迅速發展的 DAPP 來說,側鏈在擴容方面的作用不可謂不重要。據 stateofthedapps 網站統計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初開始,每月新增 DAPP 的數量始終呈上升趨勢,到 2018 年 12 月新創建的去中心化應用數量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一個月內共有 179 款新的 DAPP 上線。
(來源:stateofthedapps)
到目前為止,以太坊、EOS、POA和Steem鏈上的 DAPP 數量為 2432 個,其中以太坊 DAPP 佔了超過 83%。而在 DAPP 數量飛速增長的襯托下,以太坊網絡的容量更顯脆弱,在2017年被一隻貓搞癱瘓的以太坊到了2018年依舊擁堵,甚至在去年8月份的時候,一個名為 LastWinner 的遊戲應用通過造成網絡擁堵,使以太坊交易在資金池倒計時結束之前無法進行,從而贏得了史上吸金能力最強的資金盤遊戲 FOMO3D 的終極大獎。
事實告訴我們,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差已經不只是造成網絡擁堵這麼簡單了,它還有可能影響著 DAPP 運行的規則和公平性。針對由 DAPP 擴張引起的問題,不少側鏈項目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把每個應用添加到單獨的側鏈上,每個 DAPP 都是一套獨立的區塊鏈。這樣一來,無論DAPP數量如何增加,他都不會影響到主鏈網絡的運行也不會增加其負擔;同時,不同的 DAPP 之間也不會相互影響。目前,像阿希鏈、Lisk、AELF和以太坊的側鏈 Loom 就採用了這種解決方案。
除了在可用性上面臨的挑戰之外,區塊鏈在商業化應用方面也有著難以突破的瓶頸。雖然側鏈在區塊鏈擴容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肯定的說,區塊鏈的發展還遠未能達到大規模商用的程度。
公鏈商業化對側鏈的需求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在火熱幣價的催化下,區塊鏈行業擁有充足的資金使其快速走向應用化和落地化,在這段時間內業界湧現出大量基於特定商業場景,結合公鏈和應用的區塊鏈項目。尤其到了被稱為「公鏈元年」的2018,全球有上百條公鏈開始在各自的領域跑馬圈地,除了原有的區塊鏈團隊之外,數字貨幣交易所、傳統互聯網企業,甚至資本方都開始佈局自己的公鏈生態。
但是縱觀這些項目可以發現,現在的大多公鏈都是基於垂直領域建立的功能相對單一的區塊鏈系統;同時,他們還有可能是使用不同的底層技術建立起來的,彼此之間無法實現價值和功能的互通;這樣一來,不同區塊鏈之間就會不可避免的形成信息孤島。如何在這些區塊鏈體系中實現價值的流通,促進其大規模應用成為區塊鏈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這時,「跨鏈」成了率先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一個詞。所謂跨鏈,實際上就是實現兩個或多個區塊鏈之間的資產、功能以及狀態互相傳遞、轉移和交換的解決方案,早在 2017 年 8 月,萊特幣通過閃電網絡與比特幣實現了原子級的跨鏈交換,真正意義上完成了一次跨越兩條區塊鏈的價值流通;EOS 更是堅稱,要通過多鏈並行和跨鏈通信的方式來實現無限擴容。
跨鏈的特點完美應對了上述公鏈體系所面臨的困境,在擴容、打破封閉的區塊鏈體系、簡化不同鏈之間的操作流程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幫助。而側鏈作為實現跨鏈的基礎手段之一,其雙向錨定的技術促使它既可以做一條側鏈同時也可以承擔跨鏈的功能;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側鏈本質上就是一種跨區塊鏈的技術方案。
隨著公鏈生態的逐步建立和完善,DAPP規模的繼續擴張,除了可擴展性方面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區塊鏈項目或將尋求更加實質性的落地。與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壟斷模式不同,形成一個通過側鏈連接多條主鏈的社區化生態系統似乎更加符合區塊鏈的精神。在未來一段時間,打破鏈與鏈之間的操作壁壘,降低用戶入場門檻或許是項目方開拓市場的一種可行手段。如此看來,區塊鏈商業化發展對側鏈技術的需求是著實實在在存在的。
在區塊鏈擴容與商業落地這兩大行業痛點面前所展現的潛能,印證了側鏈技術的成熟與普及或將引爆區塊鏈的再次繁榮。
側鏈的2019會好嗎?
而如果單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側鏈在 2019 年能走多遠可能連開發者們都難以給出確切的答案。畢竟側鏈和跨鏈方案還有一大堆技術上的難點沒有突破,如何保證兩個區塊鏈賬本之間的數據同步,如何避免雙重支付和價值丟失的問題,跨鏈時如何保證代幣的鎖定與解鎖過程萬無一失,這些技術都還沒有成熟的實例進行驗證。
比特幣閃電網絡從誕生到上線主網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而到了今年六月份,在該網絡上大於 50 美元的交易成功率不足10%,200 美元以上的交易成功率僅為 1%;側鏈項目 Liquid 從 2015 年底開始創建到 2017 年對外展示經歷了近兩年的內部測試;RSK 技術開發用了三年時間,經歷了兩次延遲上線。一個又一個的例子告訴我們,技術的發展是緩慢的。
(來源:dair.co)
但如果從幣圈的生存邏輯來看,尤其是熊市,側鏈技術在 2019 年只能加速前進。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側鏈項目深諳幣圈的生存法則,所有側鏈都是通過錨定一條主鏈建立的,而熟悉幣圈的人都知道,錨定知名公鏈搭建自己的社區的項目極易聚集人氣,招攬技術人才,這大概也是 RSK、Liquid 等項目火爆的原因之一。在行業低迷,一切發展都似乎停滯不前的背景下,這不失為側鏈技術爆發的一個契機,此前,靠這一招火起來的有比特幣的分叉幣和 EOS 的分叉幣。
老實講,2018 著實讓人失望。而我們之所以沮喪,是因為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在某些方面,前進的速度比我們當初設想的慢了一些。2018 年的產業陣痛,焦慮和失望之後,幣圈終將回歸務實與沈穩;2019 年初始,熱錢不再,整個金融市場都冷靜了許多。這個冬天或許難熬,但我們更應該期待,新興科技行業的浮沙散去,該是真正的技術閃閃發光的時候了。
2018 沒有傳奇,2019 側鏈會帶給我們驚喜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 哈希派)
?相關報導?
閃電網路獲得大量採用中,有望透過Google Chrome、Firefox、Excel等進行比特幣支付
以太坊難度炸彈「滴答,滴答」準備引爆… 出塊時間已開始指數增長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