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土地在去年可說是 NFT 市場裡的一大焦點,Web2 企業、藝人、NFT 項目都希望在虛擬土地裡擁有自己的空間,不管是與受眾互動藉此達到行銷亦或是單純的遊玩都受到市場的青睞,虛擬土地價格也一路飆高,本篇文章解析虛擬土地的價值分類以及未來。
(前情提要:華納音樂將與 The Sand Box 合推「音樂主題公園」,雲集 Cardi B、Ed Sheeran 等大牌)
(背景補充:The Sandbox 合作沙烏地阿拉伯「共建元宇宙」,SAND大漲30%)
虛擬土地在去年可說是 NFT 市場裡的一大焦點,Web2 企業、藝人、NFT 項目都希望在虛擬土地裡擁有自己的空間,不管是與受眾互動藉此達到行銷亦或是單純的遊玩都受到市場的追捧,虛擬土地價格也一路飆高,本篇文章解析虛擬土地的價值分類以及未來。
虛擬土地的價值可分為三層
- 第一層:NFT 作為流通形式,借助 NFT 實現自主所有權和流通性,是虛擬土地的價值基礎。這一層像空氣一樣,一般不被人注意,不可或缺。可擁有才有價值、可交易,價值才能兌現。
- 第二層:Metaverse 的狹義概念是鏈上虛擬空間(本文凡提及 Metaverse ,均指其狹義概念),土地承載空間、決定位置,便是土地的價值所在。
- 第三層:虛擬土地的「有用性」。有用性包括但不限於:地產開發經營、抵押借貸/租賃、品牌溢價等。
對於 Metaverse 項目方,第一、第三層必選,第二層可選。
將 Metaverse 項目分為典型和非典型
根據是否選擇向第二層注入價值,可將 Metaverse 項目分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兩種。
- 典型性 Metaverse 項目如:Decentraland、Voxels、The Sandbox、Somnium Space。同樣的特點是有地圖、強調虛擬土地價值與位置有強烈的相關性,將虛擬土地售賣作為其核心商業模式。因此也將項目價值全部注入虛擬土地。
- 非典型性 Metaverse 項目如:Oncyber、Monaverse、Hyperfy。同樣的特點是注重創作者易用性和玩家體驗、沒有地圖,主要商業模式是售賣成型虛擬空間。
回顧過去兩年多 Metaverse 領域的發展,典型性 Metaverse 項目參與人數多,財富效應明顯,但使用者體驗差;非典型性 Metaverse 項目注重產品體驗和互操作性,但參與人數少,尚不成氣候。兩派在互操作性的理念上有共識,但尚未落實到行動上。
筆者認為,下一周期能夠爆發的 Metaverse 項目,大概率不以虛擬土地售賣為核心商業模式(因為該模式本周期已經被證偽)。
📍相關報導📍
華納音樂將與 The Sand Box 合推「音樂主題公園」,雲集 Cardi B、Ed Sheeran 等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