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公鏈和CEX,回到應用上,Crypto Native意味著什麼呢?
(前情提要:如何運用情緒分析法,抓住加密貨幣投資機會? )
(背景補充:AI加上Web3,必定成為牛市熱點?先鎖定具體趨勢和機會 )
Crypto 行業一晃也有十四年,這是個新的歷史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輪週期有巨頭倒下,有新人稱王。身處其中,總不免思考,其中不變的是什麼?這種不變的規則,經由歷史的沉澱,或許就形成了當今的熱門詞彙 「Crypto Native 」。這詞在一級市場很流行,是拒絕一個 case 的常見理由,那麼什麼是 crypto native?
有 Web3 經驗不意味著 Crypto Native,新週期大體是新人為王,僅以這個週期為例,就經歷了 DeFi summer → Polkadot summer → Gamefi summer → NFT summer → Solana Summer → Alt L1 summer → Mass adoption summer → LSD summer 等敘事的變遷。
正統性也不意味著 Crypto Native, 以 V 神為中央的敘事閾值越來越高,造就了 L2 summer 和 LSD summer,這種正統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可能永遠成為敘事的主舞臺,沒有人能真的成神,除了中本聰。
說到底,Crypto 大牛市是美元流動性的溢位,Native 並不創造外部性。美元的熱錢湧入 Crypto,BTC 的熱錢湧入 ETH,ETH 的熱錢湧入 DeFi/NFT 生態,行業的熱錢湧入 Alt L1/L2,熊市一來,全部回流 BTC,外部鑄造的美元穩定幣增量也驟然下降,如此迴圈反覆流動。在這場資金的流動盛宴中,真要定義 native 本身也無從定義起,錢與人隨著週期而迴圈流動,永不停歇,而促進流動的中介 – CEX 也越來越巨無霸。要我說,CEX 就意味著 Crypto Native.
拋開公鏈和 CEX,回到應用上,Crypto Native 意味著什麼呢?
拋磚引玉,以史為鏡,列三個我所認為可以呈現 Crypto Native 的團隊特性:
No.1 自下而上構建社群的能力與勇氣。
這個與 crypto 經驗沒太大關係,許多 top 的 web3 專案 founder 此前並沒有相關經驗,Uniswap 的 adam 是機械工程師,Crypto Punk 的兩個 founder 是傳統電腦工程師,Solana 的 founder 是電氣工程師,StepN 的 Jerry 之前搞建築,等等不一而足。風起於青萍之末,回看過往的 Founder,往往起於微時,卻有極強的韌性,一步一步建立社群。
- 自下而上構建社群需要勇氣和魄力,需要韌性和堅持,需要熱愛與信念。而這些與經驗、背書沒有關係。
- 反面例子:原有 web2 使用者和商業模式直接改造遷移;web3 大廠高舉高打啟動專案,高開低走是大概率事件;跟隨 VC 敘事,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抽象化。
No.2 圍繞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快速迭代能力。
一個社群的緩慢形成再到指數級的爆炸增長,往往是突變的,而形成指數級增長所依託的是產品。使用者需求和產品迭代交錯進行,不斷迭代,甚至只有到一定的使用者閾值,產品需求才能確定下來。要勇於 launch token 和推出粗糙簡陋的產品,在真實的社群回饋和連線中,需求有可能被創造出來,也有可能挖掘原先未被滿足的需求。
- Graph 和 Chainlink 作為上一個週期成功的 infra,就是勇於引入 Tokenomic,將供給端的 infra 服務去中心化和網路化,重新挖掘和滿足新的需求。Sushiswap 當年的吸血鬼攻擊,StepN 的礦幣 GST,LSD summer 的 Lybra,也都是在產品上線早期就支援 Token 交易。
- 妥協:放棄 to C 的社群構建或者網路節點構建,放棄 Tokenomic,圍繞上個週期的已有需求,做重 BD 的 SaaS 服務。
延伸閱讀:Chainlink CCIP上線主網,「預言機+跨鏈」能產生化學反應?
No.3 理解資金(龐氏)、尊重資金。
無論是認可還是不認可 crypto,回顧四周,在 2023 年的當口,除了 Crypto,還有哪個行業具有財富再分配的效應?還有哪個行業英雄不問出處?要尊重資金的流動,理解龐氏玩法在財富再分配效應的作用。龐氏消亡怎麼辦?消亡是為了下一次更大的繁榮和泡沫,如此迴圈,這是歷史週期律的必然性決定的。
- DeFi:GMX 歷經六次龐氏迭代,切了幾次新盤,方有如今的格局;GNS v2 版本的池子模式迭代重回 degen 玩法,少了早期金融精英的傲慢;從 YFI 到 Curve war 再到 RDNT, 所謂 DeFi Native 在於 Token 的大膽試錯
- GameFi/NFT:Axie,StepN,Opensea 都是起於微時,沒有一上來就是成功的龐氏,班子是草臺班子,要說 Crypto Native 精神,無非是走一步看一步,用意志力熬到了出頭。
Native 也好,不 Native 也好,還是要看舞臺的角色是誰。作為從業者,我們要勇於面向社群,在社群中創造新的需求;我們要擁抱新的產品模式和支援新的血液。歷史滾滾向前,我們要警惕過往 Crypto 經驗,所做之事終究是滄海一粟,不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