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認罰 43 億鎂後,市場出現迅速回溫跡象,出現與過去大型交易所訴訟後,本文試著梳理趙長鵬決策背後的動機,以及整個市場與加密產業格局的變化。
(前情提要:CFTC安慰加密產業:監管高峰期已過,重罰幣安是「希望大家謹惕」)
(背景補充:幣安和CZ被SEC重罰後,會在加密行業掀起「蝴蝶效應」?)
幣安兩週前晚間公布,經過與美國監管機關協商後,幣安最終同意支付高達43億美元天價罰款、創辦人趙長鵬同時也同意卸任執行長一職,改由時任區域市場總負責人 Richard Teng 接任,為整個加密世界投下了震撼彈。
然後在這般突襲的監管重磅消息後,市場反應也讓人意想不到,不如之前的監管黑天鵝般重挫,對幣安和趙長鵬的重罰,竟讓行情出現不跌回穩的現狀,這在過去的加密貨幣史上非常難得,而也因為這樣,許多社群開始認為幣安在經歷此次事件之後,將會更具有韌性。
但除了社群情緒以外,更重要的是,CZ卸任的事件在未來會對行業造成什麼影響?是喜是憂?本文將深入分析好幾個層面,就結論而言,對幣安或者業界來說可能算是個最好的結局。
與過去交易所訴訟不同
幣安從CZ被起訴、和解卸任的過程,整個案件與過去不同的是,幣安並不像 FTX 或其他倒閉的交易所多是因為挪用客戶資產,甚至是涉及詐欺、內線交易等的方式被美國起訴調查,打開監管機關對於幣安的指控公告,可以看到罪名主要是因為其在業務發展初期,並未建置好相應的合規措施,而違反美國對於金融機構所要求相關反洗錢之規定。
然而,綜觀整個行業,這些看起來更像是整個加密貨幣產業發展上的歷史問題,因區塊鏈具有的點對點金融、跨境傳輸的特質,在產業高速發展初期,法規建置也較不成熟的階段,被犯罪分子所利用,而幣安在當時作為全球最大交易量的交易所,在沒有完善機制的情況下,從而涉及了這些被指控為非法的交易行為。
幣安妥協的理由:用戶是無辜的
聽起像是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間,壁壘分明、天生相剋的宿命,但幣安事件為什麼最終以趙長鵬的天價協商結尾,市場還會一聲叫好?不能理解的人,與過度樂觀的人應該要重新認知,這結局本身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與對產業的新理解正在慢慢誕生。
長期以來區塊鏈圈子的人很喜歡主張去中心化的理念,但實際上能不能做到?以現實的角度來看,當前區塊鏈仍存在一定技術門檻,我們不可能期望大家都預設使用鏈上錢包、在網上匿名交易,也許會有個理想的烏托邦(網路)國家能那樣實踐,但回到殘酷的現實,錢包的普及與真正落實跨國普惠金融的卻是中心化交易所,在幣安等大型交易所的出現後,USDT、比特幣等才真正的開始在台灣民間討論流動,然而,交易所的客人自然有普通民眾、也有少數有心想要利用這項科技進行犯罪的不法份子。
這形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工具本身應該是中立性的,但當涉及犯罪時,工具卻被污名化了,監管把犯罪原因與加密貨幣劃上等號時,加密貨幣使用者通通變高風險族群,銀行開始拒絕對他們提供正規的金融服務,但事實上許多加密貨幣的愛好者,大多不是犯罪者,在發展中國家或者被傳統金融拒絕者,往往都是那些最迫切需求金融服務的人。
延伸閱讀:Arthur Hayes:美國監管對幣安和CZ的處置荒謬,革新傳統金融卻受罰
交易所行業努力進行合規的最大目的,就是讓那些沒有傳統金融服務的人,能夠使用金融服務,進行合法的消費與生產,而不被污名化為犯罪者,另一方面,也是透過合規,建立起大眾對於產業的信任,從而擴大整體加密貨幣採用率。
由於過去缺乏合適的法規,這個處於灰色地帶的產業,許多政府與業者並不急著溝通,寧可多做原則性的宣導,但隨著加密貨幣產業已經發展到到今天這個規模,已是監管單位不得不正視的議題,於是如何監管、誰來監管,成為各國監理單位的政治議程。僅以美國國內為例,包含財政部、SEC、CFTC都在搶奪話語權,而加密業者也只能在這股洪流之中,順勢而為,並尋求更多對話機會,以確保企業、產業皆能夠運行下去:
我犯了錯誤,我必須承擔責任,這對我們的社群、幣安和我自己都是最好的。
幣安究竟犯了什麼錯,要承擔什麼責任,產業與社群眾說紛紜,但綜合了許多推特與事實分析,我認為這句話的內容可能這樣解讀才是適當的:
「幣安願意認罰,因為大部分加密貨幣、幣安用戶都是無辜的」
只要願意配合調查,政府就不會把正當使用者、非犯罪者被列為犯罪者,產業與用戶才會繼續留著,成長茁壯,幣安與趙長鵬的妥協,某些意義下是整個產業過去的縮影,以及產業領導者選擇的新道路。
產業進入新時代
幣安或者加密產業要走到下一個時代,去中心化與普及的理想勢必要找到一個發力點,在大規模普及的願景下,中心化交易所必然是主流,過去那種期待全球監管機構可以容許加密業者野蠻生長、自我探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不只是歐日韓、新加坡、杜拜、香港,以及臺灣在內,都從 FTX 、LUNA 等作為契機,開始走向立法與產業溝通,這都是一個產業走向成熟化必經的發展道路。而當強監管的時代已不可避免,合規發展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每一個業者的必答題,這也是獲得更多信任,從而實現大規模採用的唯一路徑。
延伸閱讀:幣安新執行長 Richard Teng 首封公開信:帶領幣安實踐「金錢自由」擁抱監管創新
這也能解釋為何幣安新任的候選人是選擇具有傳統金融領與及深厚監理單位背景的前區域市場全球總負責人 Richard Teng,因為趙長鵬知道,產業要走下去,必須堅持合規,而大規模普及可能會是中心化交易所來承擔,產業的未來一部分,很關鍵在於對合規的努力與對政府部門的溝通。
而近期 Richard Teng 也表達幣安的業務以及財務狀態仍非常健康,收益和利潤依舊穩健,各種產品仍持續推動,未來仍會維持用戶資產儲備 1:1,依幣安所言,風波過後,對幣安影響微乎其微。
至於去中心化精神的部分,市場也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答案-DeFi,雖然不太可能像交易所般如此讓大眾易於使用,但在 DeFi 領域中仍不斷有創新與 We3 精神,未來產業或許會在這兩個向度中,找到一個位於去中心化與普及的新路線圖。
催熟加密世界:合規新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幣安與美國財政部協商完成的這個時間點前後,全世界正進入一個加速監管格局與對加密貨幣的要求合規的新時代,而許多國政府的行為,或多或少都將幣安事件作為標竿。
在亞太地區,韓國金融監管局於11/29宣布成立虛擬資產監管局和虛擬資產調查局,韓國金融委員會委員金柱賢也表示,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經營者與股東將強化審查與要求,嚴查是否涉及跨國犯罪與洗錢風險等。
而過去一向對加密企業較為開放的新加坡,也在 11/27 首度公開投資者警示名單,向大眾澄清,哪些經營實體、投資文件與商務宣稱自己獲得 MAS 授權許可;新加坡金管局局長Ravi Menon 也同時喊話,國際的監管規範應該同步,未來應跨境支付、代幣化上應有共同框架。
延伸閱讀:禁向散戶提供融資或槓桿交易!新加坡金管局數位貨幣監管新措施
歐盟委員會政策官員Ivan Keller在也在 CZ 辭職後表示,2022年FTX崩潰以及幣安最近與美國當局達成的43億美元和解協議,為歐盟加密資產市場(MiCA)法案立法的規定提供了強有力的論據。Keller強調,MiCA的目標是促進創新,解決消費者、市場誠信、金融穩定和貨幣主權面臨的風險。
我們已經得到了一些不幸的確認,表明我們將走上強有力的監管之路,我們的立場是,這本規則手冊將減輕一些風險,重要的是,賦予監管機構更明確的權力來監督這些實體,以便他們也可以減輕這些風險。
最後拉回美國,幣安事件也更成為了執法人員內部檢討的明確案例,SEC專員Hester Peirce更在此事後接受彭博專訪,表示需要制定一個以鼓勵創新為基礎,並允許加密貨幣公司在美國營運的基本清楚的框架,並且也提到這種明確框架是必須的,除了能降低SEC同事的分歧,也能減輕產業人士創業時所遭遇的挫敗感。
延伸閱讀:加密老媽力挺比特幣現貨ETF過關:SEC該建明確監管框架、鼓勵加密創新
世界正在迎向一個新時代,各國政府對於加密產業加速合規、並開始展開國際間的合作與對話,而這當中幣安扮演一個催化劑的角色,讓全球共同對加密貨幣展開積極行動。
幣安的此次和解事件或許讓加密產業受到短暫的影響,但從方向與趨勢來看,促使各國開始對於合規、監管有共識,並開始討論區塊鏈做為跨境支付的解決方案,結果來說,這可能是產業邁向新篇章的一個關鍵轉捩點。
Nansen數據顯示,幣安因趙長鵬離職和天價罰款出現提幣潮的一周後,就停止了資金外流,以太坊鏈上甚至出現了近 9000 萬美元的淨流入。或許我們可以說,這一轟動加密世界和傳統金融界的大事件真的到此結束了。
延伸閱讀:幣安沒事?資金流出低於預期、新CEO Richard Teng 放話「我們比過去更強」
📍相關報導📍
更新》台灣警政署修正「幣安是總統賄選金流源頭」說法,澄清原話是全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