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Tom Goldenberg是Commandiv的CTO,Commandiv是結合了股市和加密貨幣交易的平台,提供投資人自動化交易建議和重新衡量投資的工具)
這些日子以來聽到了多少關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炒作,可能聽到甚至會覺得這些東西能解決我們所有現在面臨的問題。
網路3.0的時代就要來了,一個全新的數位時代。
沒有產業可以躲過這波革命造成的瓦解或是取代,無論是醫療保健、政府機構、金融業或是零售業。
儘管這是可能的,但引用一句Antonio Garcia Martinez的話
巨大的傲慢來自於假設人類社會弊病的解藥會來自一些還沒被發明的未來,而不是那些被遺忘的歷史。
我們能從過去學到的東西,跟我們透過新科技所能探索的領域是一樣多的。
這也是我投入馬克思主義來瞭解更多關於比特幣到底是什麼的原因。
研究中本聰的白皮書
在上個月,我好好的研究了中本聰原始版本的論文一番。我必須說我讀的非常佩服,這真的是非常出色的發明。
但我心中還是有幾個疑問:
- 是什麼事情影響了比特幣背後的這些想法?
- 為什麼作者(中本聰)選擇匿名?
- 比特幣真的是這個中本聰內心希望的樣子嗎?還是某個人(團體)讓比特幣成為這個樣子?
當我在反思這些問題時,我想到了一個同時適用於中本聰和馬克思的詮釋:
天才富有創意,但也不能預知未來
也就是說,馬克思和中本聰都刻畫了一個合理的、仔細思考過的未來。
但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能力去預見他們的想法會如何影響他人,或是會如何被實現,他們也都無法控制自己的發明。
天才常常是很保守的
馬克思在共產主義和經濟學上的見解是被他的環境所影響的,也正是這個環境影響了他思想的傳播。當時的環境充滿了對於工業化的恐懼,新科技隨時會讓勞工變得一無是處。
諷刺的是,這同時描述了現今的世界,人工智慧正勢不可擋的發展著。
「盧德」這個詞代表著當時一個團體,非常反對新科技的發展。
這些改變加上工業家與勞工之間巨大的不平等,促使了馬克思嚴厲的批評資本主義,並且提出他的共產系統。
比特幣同樣是時代下的產物。
中本聰在2008發表了論文,就在2007的金融海嘯之後。當時這個事件造成了大眾對於金融機構嚴重的不信任,甚至至今仍未恢復。
因此,繞過這些機構的想法就誕生了。
消除中心化
馬克思和中本聰用了類似的方法去解決各自當代的問題。
馬克思提倡一個無國籍的系統,並且勞工們控制著各種生產的方式。
私有財產在公共財產的概念下會被遺棄,且根據時常與馬克思共同創作的Friedrich Engels所形容,國家政府會因此慢慢的「枯萎」。
顯然「枯萎」並沒有發生在共產國家之中,倒是一些相反的事發生了,造成一些可怕的後果。
中本聰力求去除金融仲介者 — 那些掌控世界財產流動的銀行或是信用卡公司。
對此,點對點的網路要被建立,並且沒有任何集中的權力。這個網路被精密的設計著,讓交易不會因為一個單一的角色的錯誤而受影響。
魔鬼藏在細節裡
不管比特幣的概念有多精彩,如今的比特幣已經無可否認的跟當初中本聰預想的不一樣了。
在白皮書中,比特幣背如此形容著:
一種單純的點對點版本的電子現金,可以達成從一方到另一方直接傳送的線上付款,而不需要經過任何金融機構。
儘管這並不全然錯誤,但是現在的比特幣主要不是這樣用了。
中本聰沒有預測到比特幣即時處理數十億比交易的難度。
買賣比特幣的手續費,加上網路系統無法快速處理交易的缺點改變了比特幣的性質。它現在已經很少作為付款的方式了,反而更像是數位資產的保值工具。
比特幣現在主要的用途是投機的工具(取多投機客被巨大的價格變化吸引)和「數位黃金」,這不是中本聰原先預想的用途。
馬可思就像上面提到的,沒有料到他的思想系統被拿來操控和利用人民。
無國籍這個想法實際上成為了極權主義,民粹主義者不管宣稱了多少對於勞工權利的重視,最終卻總是屈服於權力的誘惑。
對後世的貢獻
然而,比特幣和馬克思主義仍雙雙活在這世上,以一種改編過的形式。
馬克思主義影響了美國數個勞工運動,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也仍然被經濟學家和基層運動附和著。
除此之外,許多國家也採用了社會民主的方式,推廣一種更共產的資本主義。
對於比特幣來說,它的未來正在我們面前活生生上演。它或許不是點對點付款系統的最終解,但是當作一種數位商品,它顛覆了人們儲存價值的方式。
馬克思和中本聰都有著偉大的思想,他們的發明也都將持續的影響著下個世代,但這也不代表他們知道或是可以控制這些想法會怎麼轉變為現實。
我們可以褒揚他們所帶來啟發,卻同時也了解到他們沒有完整的、完美的答案。
(文章為作者多元觀點呈現,不代表《動區動趨》立場)
文章來源:To Understand Bitcoin, I Studied Karl Marx
編者:Frank Chang
歡迎加入動區動趨粉絲團
追蹤最即時的區塊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