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 3 月,AI 領域的總市值已從去年 4 月的 27 億美元激增至 264 億美元,最近 30 天內,AI 相關代幣平均漲幅介於 145% 至 297%。今日即將上線的 Masa Network,作為去中心化資料領域的領先者,同時也是今年首個在 CoinList 上市的 AI 專案,引起廣泛關注。
(前情提要:AI 改變比特幣挖礦!彭博報導:礦企拿 Nvidia H100 對沖 BTC 減半風險 )
(背景補充:深度解讀 Bittensor(TAO),為何能吸引 Zhu Su 公開喊盤,區塊鏈融合 AI 潛力多大? )
加密專案千千萬,AI 熱度佔一半。作為貫穿全年的熱門敘事,AI 無時無刻不在引導著加密市場的注意力和交易決策。
據 CoinGecko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 3 月,整個 AI 賽道的代幣總市值已從去年 4 月的 27 億美元飆升至 264 億美元。過去 30 天內,與 AI 專案相關的代幣平均上漲了 145% 至 297% 不等。
預期在哪裡,熱點就在哪裡,不過目前加密市場的 AI 專案雖然種類繁多,但可選的 Alpha 似乎卻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Fetch.ai、Ocean Protocol 等 AI 老牌龍頭早已價值發現,成為上一輪週期的 Beta;與此同時,剛剛大額融資而備受期待的 Ritual、Myshell 等 AI 新秀們,產品仍在打磨之中,遑論代幣發行,遠水難解近渴。
在此背景下,對照 「算力、演算法、數據(資料)」 的 AI 三要素,目前當打的 AI 賽道 Alpha 專案中,也只有 Bittensor(TAO)作為去中心化算力賽道的扛把子,與即將於 4 月 11 日上線主網與代幣的 Masa Network 作為去中心化資料領域的頭號玩家,算是當下市場中 AI 敘事的細分龍頭專案。
其中 Masa 關於自身「AI 數據鏈」的定位也很清晰 —— 致力於構建可供 AI 使用的個人數據網路,讓使用者在貢獻自己數據價值時可以同步獲得收益,同時也通過 ZKP 等技術有效保障數據的隱私性,從而為 AI 和大語言模型網路提供海量的數據來源。
時至今日,Masa Network 迎來了短期內最大的催化劑 — 4 月 11 日其主網和 $MASA 代幣即將上線。
時隔多月,當大環境更好,Masa Network 本身有哪些變化和進展值得關注?本期內容,我們將再次走進 Masa Network,發掘有利於其代幣的關鍵催化劑,並對其產品更新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今年首個登陸 CoinList 的 AI 專案, 預期拉滿
對於技術複雜的專案,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更容易理解的市場預期和利好事件。3 月 7 日,Masa Network 已經登陸了 CoinList,並啟動了社群輪代幣銷售。
今年為止,CoinList Launchpad 一共上了 6 個專案,分別是 Subsquid、zkLink、Nibrum、Meson、Masa 和 Bondex,而 Masa 是其中唯一的 AI 專案。
同時,社群輪銷售的代幣額度,在 17 分鐘就被搶購一空,超募認購超過 6.4 倍。
從歷史上看,CoinList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識別加密專案價值大小的試金石。當今加密貨幣市場的許多頂級專案,都是在 CoinList 上起步的:
比如,同屬於 AI 賽道的 Ocean Protocol ,從登陸 CoinList 迄今已有 10 倍左右的漲幅;而另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 Solana,已是該 Launchpad 上最成功的案例。
眾所周知,牛市週期曾是 CoinList 最為風光的時代,SOL、FLOW 等眾多日後的明星專案都為參與公募的使用者提供了可觀的財富效應,如今熊去牛回之際,AI 敘事加持下的 Masa 能否扛起新生代造富的接力棒,確實頗讓人期待。
從一級試金石到更大的二級市場,上所預期也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點。
Masa 前後拿到了 1800 萬美金的融資,吸引了 Anagram、DCG、GoldenTree 等海外行業頂級 VC 參與,在 AI 和 ZK 的技術敘事加持下,顯然預期拉滿。
4 月 11 日主網上線,AI 業務日益茁壯
在資本市場預期之外,Masa Network 具體有哪些實打實的業務?實際上,大部分加密 AI 專案的業務有兩種,一種是加密讓 AI 更好,另一種是 AI 讓加密更好,Masa Network 則屬於前者。
眾所周知,AI 的發展離不開 3 個關鍵要素: 算力,演算法和資料。不過此前 AI+Crypto 專案多聚焦算力,其實資料作為 AI 時代的石油,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算力 —— 尤其是在關鍵資料束之大公司的高閣、多樣化資料短缺和資料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的時刻,AI 資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2023 年以來,AI 開發者井噴式增長,使得在大資料模型逐漸同質化的年代,掌控特有資料成為 AI 應用開發者制勝的法寶 —— 因此為 AI 提供去中心化的資料解決方案的 Masa,不僅僅是面向 Web3 領域的 AI 開發者,更面向廣大科技領域的 AI 開發者提供服務。
簡言之,基於區塊鏈架構的 Masa,旨在以去中心化的打法,服務涵蓋「Web2+Web3」在內的所有 AI 開發者生態。
具體來說,Masa 在資料蒐集、貢獻和價值轉化上做優化,幫助 AI 獲得更廣、更多樣更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來源,同時資料貢獻者也能獲得自己應有的收益,還能保護隱私。
將上述業務用一句話描述,即一個兼顧因素保護與資料價值的資料市場,連線 AI 資料需求方與資料貢獻者。
隱私保護上,Masa 想做的是將個人資料的控制權交還給使用者。
通過其率先推出的零知識 Soulbound 代幣 (zkSBTs),你可以將其簡單理解成一種行業領先的加密技術,把它當作一個不會記錄隱私的個人資料儲物櫃。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都可以貢獻他們的資料並以 MASA 代幣的形式獲得被動獎勵。
資料價值上,專有、高品質、經過驗證的個人資料變得更加民主化,供有需求的 AI 企業和大語言模型使用,為 AI 模型的訓練新增海量且分散的資料來源。
而這個連線兩頭的資料市場,具體怎麼實現?
隨著 4 月 11 日主網上線,Masa 當前的產品結構變得更加清晰:
在使用者端,你可以通過參與 Masa 應用程式上的任務、使用 Masa 瀏覽器外掛上網、或者只是在 Masa 合作伙伴生態系統中正常使用產品,都可以輕鬆地將資料貢獻給 Masa 網路。
此外,每個使用者都可以通過 Masa 的網頁瀏覽器外掛成為資料抓取者。
Masa Oracle 網路充當去中心化的網路資料抓取器,可以從網站、Twitter 流、經過身份驗證的網站等無縫提取文字,以輸入到資料庫中。
於是使用者最直接能感覺到的模式就是 “貢獻 to earn”,並存在一個主動將資料進行質押的操作,比如:
- 你在 Masa Network 裡的所有歷史行為和資訊足跡,都會被加密保護,歸集到自己獨屬的資訊儲物箱 ——zkSBT 中
- 你可以在 Masa App 上直觀的看到這些資料,並有權利選擇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資料進行 「質押」,也就意味著主動意義上的 「授權」,即同意將這些資料貢獻出來,在你限定的時間裡,供有資料需求的組織使用;
- 因為資料貢獻行為,你會獲得相應的獎勵,具體形式可能是專案的 Masa 代幣或穩定幣。
因此本質上,Masa 將每個人都變成了資料的貢獻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節點,更像是 AI 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而所有的貢獻行為,也存在著產品上的一一對應關係。
「quest-to-earn」: Masa 的 APP 應用
「Surf-to-earn」: Masa 的瀏覽器外掛
「Node-to-earn」: 成為 masa 的 Oracle 節點,爬取資料,貢獻其未使用的計算能力(CPU 和 GPU)來滿足全球使用者和開發人員的請求。
在 B 端,Masa 也在匹配著資料使用需求。
開發者可以通過在 Masa Network 上設定資料質押池來輕鬆訪問這個強大的資料集,直接獎勵選擇共享其資料的使用者。開發人員可以使用這些資料來訓練 「專業化」 而不是 「通用化」 的人工智慧模型,從而建立超個性化的人工智慧代理、人工智慧助手等。
與去年筆者對 Masa 的調研相比,目前主網上線的 Masa 還多了新的特性 — 讓大語言模型本身變得更加去中心化。
Masa 使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從各種 LLMs 中進行選擇,例如 phi-2、bakllava、llava 和 milstra。這些模型可以在 Hugging Face 等使用者友好的平臺上輕鬆使用,因此 B 端使用者可以立即下載它們並將其部署到 Oracle Node Worker 上。
同時,去中心化資料訪問允許 LLMs 評估網路中的加密資料以得出結論或呈現結果,而不會洩露網路中儲存的任何敏感或個人資訊。
所以從總體上看,Masa 能夠造成的最佳結果,是讓 AI 資料需求 / 供給端的雙向自由匹配。
連線 C 端和 B 端的資料市場,Masa Network 顯然已經有了多樣的產品進行支撐。但從產品打磨到主網上線,其發展是否得到了市場迴應?使用者使用的情況如何?
自 2022 年 8 月推出以來,截至本文發稿,Masa Network 已迅速積累了超過 140 萬個獨特錢包;而每一個錢包背後則意味著每一份個人資料的貢獻,通過上文提到的不同產品和不同方式進行貢獻。
與資料貢獻的錢包地址相對應,Masa 網路中所抓取到的各類事件數量上也在顯著增加。
從其官方資料面板來看,使用者在加密世界中的領取、交換、挖礦、跨鏈、新增流動性和 Mint 等多種行為都被一一記錄;同時在 Web2 中常見的網頁瀏覽事件也能被記錄,並且數量持續增加。
而海量的使用者多維度資料,也正是撐起 B 端資料使用的關鍵。資料越多,越分散,維度越多樣,對 AI 的訓練越有利。
代幣的使用價值與跨生態加成
在 Masa 的整體設計中,MASA 代幣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從 C 端和 B 端兩頭出發,MASA 可以被用在不同的激勵和使用場景下。
首先是激勵資料供應:Masa 激勵使用者向 Masa Network 貢獻個人資料。當企業和開發人員使用使用者的資料時,使用者可以在 MASA 中獲得被動獎勵。
其次是支付資料使用費用:企業和開發者支付費用才能訪問和使用 Masa 網路上的資料、產品和服務。費用可以用 MASA 代幣、穩定幣和其他區塊鏈原生代幣支付。所有非 MASA 計價的費用隨後都會交換為 MASA 代幣,其中一部分會被銷燬。
此外,MASA 也可以被作為管理個人資料的手續費:使用者在 Masa Avalanche 子網上支付 MASA Gas 費,以鑄造和管理他們的 zkSBT(一種加密的個人資料儲物櫃),並燒掉一部分 Gas 費。
最後,代幣也可以獎勵節點運營商。Masa Oracle 節點運營商抵押 MASA 來運營 Masa 的 zk-oracle 節點。節點運營商在網路運營的前兩年獲得質押獎勵。質押的代幣在歸屬期內被鎖定。
而在經濟模型上,從官方給出的代幣分配比例來看,團隊和私募輪佔了大頭。但在公募後有半年到 1 年的鎖定期,隨後 3 年線性解鎖。
對市場估值來說,MASA 代幣的價值則源自於其使用價值,在使用者使用和網路拓展的過程中,形成代幣的正向飛輪效應:
隨著個人使用者貢獻海量多樣化資料 —— 越來越多企業 / 開發人員採用 ——MASA 需求側 / 消耗力度加大 —— 流通量減少價值上升 —— 經濟激勵變高吸引更多使用者提供資料….
除了使用價值外,MASA 的另一個潛在價值,則來自於連線更多生態所產生的 「鏟子效應」。
近期專案也官宣了與 Layerzero 的合作,讓更多不同鏈上的資料可以被貢獻。這也意味著無論使用者和 AI 開發者在哪個公鏈的生態圈裡,都能使用 Masa,使得任何鏈上的使用者都可以貢獻資料,從而成為全鏈生態資料驅動的 AI+Crypto 底層基礎設施,直接捕獲全網的鏈上使用者與鏈上資料價值。
同時這也能會形成類似 Wormhole 和 Pyth 的效應 —— 凡是用過的,都可以被空投,都有代幣受益預期,而這種金鏟子效應或許會成為代幣在二級市場上積累預期的關鍵因素之一。
結語
起於 Web3,但又不止於 Web3。Masa 本質上在以去中心化的 Web3 打法,服務涵蓋「Web2+Web3」在內的所有 AI 開發者生態:
正如 Masa 的共同創辦人 Calanthia Mei 在接受 Bitcoin.com 的訪談中所說,「個人資料是數位足跡,每一次線上和鏈上操作(瀏覽、釋出、交易)都會留下足跡。
隨著數位經濟和 Web3 的發展,個人資料對於公司瞭解使用者和訓練人工智慧模型變得非常有價值,因此,用 Web3 作紐帶,以代幣激勵打通資料貢獻和 AI 訓練,Masa Network 這個拉通供需兩端的平臺,具備單純炒作 AI 敘事之外的實用價值。至於 Masa Network 能走多遠,時間和市場自然會給出基於價值的答案。
背靠 AI+Crypto 頂級敘事,所圖願景巨集大,如果能夠成功,Masa 大概率會成為涵蓋「Web2+Web3」的全球 AI 開發者生態的最核心基礎設施服務元件與資料「賣水人」,藉此構建跨「Web2+Web3」的 AI 資料鏈,未來極具想像空間,但也無疑充滿挑戰。
未來總在想像之外,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報導📍
AI、DePIN、SOL 三重光環加身,深度解析將發幣的 i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