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 Web3 粉絲可以分為五個流派,每個流派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貢獻,共同推動著歐洲加密產業的發展。本文源自 X 帳號 小將@nftbanker 的 X 貼文,由動區整理、編譯。
(前情提要:數據解密:德國政府拋售潮或許並非比特幣下跌元凶)
(背景補充:KPMG千人調查:德國、瑞士..歐洲投資者將總資產25%投資加密貨幣)
歐洲 Web3 的格局,就從本文作者(小將)生活了最久的德國說起。自從德國政府砸盤之後,德國的比特幣全節點多了一千多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要知道德國電費巨高,這是一個基本上沒有礦場的國家,沒有挖礦獎勵、沒有人打銘文,運作全節點唯一的功能就是保護隱私。
從這裡也可以引申一個主題:你買比特幣是為了什麼?這輪牛市 99% 的中國人都會說是為了賺錢,但明顯德國人腦子不是這麼想的。
從思維方式,我把歐洲的 Web3 粉分成五個流派:
1. 人上人瑞士派
開山之作就是 2014 年的 Ethereum Switzerland GmbH。 GmbH 是德語有限公司的意思,沒錯,Ethereum 是從一家瑞士公司開始,然後才變成了以太坊基金會。
至今記得我上語言班時住我隔壁的女同學,她是個法語區的瑞士人,來德國學德語,然後回蘇黎世上學。白白瘦瘦的,天天吃素。我一個老乾媽蛋炒飯把她香迷糊了。
她是標準的傻白甜,參與 Web3 估計天天被騙,但瑞士參與Web3 的基本上不是瑞士的當地人,而是全世界的精英。
你能看到的大項目 ETH、SOL、MATIC、ADA、ICP、ATOM 在瑞士都有團隊。瑞士有很好的稅收政策和良好的環境,但這裡非常無聊。北韓公主曾經在瑞士留學,孤獨得要命,上演了現代版的“她想死也想去巴黎”,最後憂鬱症自殺了,這不是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能生活的國家。
有人笑說都是上岸的人去瑞士,我反而覺得瑞士是一個很樸素的國家。能長期在瑞士生活的人,有點聖人氣質,有錢,但不追求物質享受,他們更關心行業以及世界的未來走向,而不是個人的得失。
同樣,因為人工成本很高,在瑞士創業的很少,多在大公司工作,基本沒有草根團隊,有點高山流水的意思。
2. 科技控德國派
今年的 Proof of Talk 在巴黎舉行,邀請各大基金和計畫的老大過來,但它的主要贊助商卻是一個德國基金。德國有很好的工程師基礎,進幣圈前,不是在賓士,就是在保時捷。
英雄惜英雄,投的也全是科技公司的股權。隨之而來的就是退出機制問題,大部分專案技術公司都發不了幣,投資人沒辦法退出。或許開大會,提高知名度,把股票賣給傳統產業的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德國 Web3 也分東德和西德。東德就一個大城市柏林,佔據法國 Web3 的半壁江山。幹 Web3 的技術怪人都在這邊,大量的東歐開發者聚集柏林,討論的問題主要以如何用 Web3 革傳統 Web2 老屁股的命,思想天馬行空,只用代碼說話。
西德則以法蘭克福為主,金融銀行出身,拿的都是老牌鄉村企業家的錢,都是革命對象。財富主要靠繼承,沒幾代累積不了那麼大的產業,雖然都在村里住,但每一個都是世界細分行業龍頭,爺爺就開始買黃金,到孫子這代開始買比特幣了。幹實業的老闆只相信黃金,現在的比特幣就是新一代的黃金。
比特幣全節點 Top10 城市中,四個在德國,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紐倫堡,柏林。德國人土是土,但德國人真買比特幣。
另外,德國還有一群土耳其人,他們最喜歡現金生意,同時需要大量的外匯寄回老家,所以每年有大量現金變成了數位貨幣。他們也是合約交易的重災區,因為沒有融入當地社會,工作多為餐廳或司機。
異國的孤獨,刺激的賭博就成了唯一的消遣。德國大部分的賭場都是土耳其人的,但隨著疫情和加密貨幣的興起,傳統賭場遭遇了巨大的打擊。同樣是賭場,年輕人更喜歡交易有趣的加密貨幣。
3. 金融男英國派
倫敦是 Web3 濃度最高的城市,他們喜歡討論和金融相關的新鮮事物,而區塊鏈永不停息,每天都有新話題,約會軟體必備。
倫敦是一個基金比開發者多的城市,融資效率歐洲第一,直通美國。有很多富有團隊,自有資金起項目,基本上都在做 DeFi、RWA、支付,喜歡和錢打交道。
倫敦人是套利思維,不相信 Web3,但又想賺 Web3 的錢。這點和香港人有點像(這裡沒有任何批評的意思)。套利不能有感情,代客理財最重要的是穩定獲利,有感情容易被套住,少點理想,多點現實。倫敦的房租很貴,需要多賺點錢。
我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特別期待英國脫歐之後的表現。但實際上,英國脫歐之後卻一團糟。原計劃脫歐之後更靈活的貿易協定因為無人推進談判都不了之。
英國富時指數脫歐後只漲了 15%,德國 DAX 漲了 75%,法國漲了 80%。我個人覺得德法的經濟已經非常停滯了,大英的股市怎麼連德法都不如。
實業乃立國之本,美國都要振興實業。如果產業過於金融化一定會收到反噬作用。我也建議英國的VC少套利,多支持一些有現金流的長期 Web3 項目,而不是上來就問什麼時候 TGE。
我喜歡倫敦,也希望倫敦能再次復興。
4. 野蠻人東歐派
如果英國是斯文的精英,那麼東歐派就是 Web3 的野蠻人。
東歐人的特徵就是掀桌子,他們從來不考慮合規,等合規後,錢都被英國的金融家賺走了。想賺錢就得來點非傳統手段,活得最久的交易所 Bitstamp 就是斯洛維尼亞出來的,2011 年就開乾了,現在已經做了 13 年了。
東歐人腦子裡沒有太多框架架,所以很多 Web3 的創新都是東歐人做的。簡單的說就是敢做項目,敢發幣,敢拉盤,敢砸盤。
同時,良好的數學基礎以及相對寬鬆的環境,瑞士一張牌照 100W,東歐 10W 都不用,讓他們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
對小鎮青年來說,Web3 就是他們最好的舞台,Web3 就是他們的抖音,他們終於可以向世界帶貨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歐就是歐洲的鐵鏽帶,甚至比鐵鏽帶更糟。
首先,沒有太多產業,被歐盟虹吸,昔日的老地主連 Web2都沒趕上,工業也快沒了,只能賣地方特產和資源。其次,旁邊還有個俄羅斯,時不時來敲打一下,有點本事的人都跑了。
或許從小環境就辛苦,出來做市也是大膽創新。東歐的做市商讓人又愛又恨,上一秒把你拉上天堂,下一秒就把你砸下地獄。
5. 數位遊民葡萄牙派
相較於硬核的東歐人,葡萄牙的數位遊牧者就 chill 很多了。葡萄牙太適合數位遊民了。
舒適的環境,低廉的物價,加上黃金簽證以及 Crypto 免稅,吸引了大量的數位遊牧者。陽光,大海,美酒,沒有一個地方比葡萄牙更適合可以Remote的數位遊牧者。
我認識三個從美國搬到葡萄牙的中國人,這聽起來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事,但聽他們講完理由又覺得很合理。
- 無論是波士頓,還是紐約,對他們來說太寒冷了,葡萄牙的氣候剛好,治安也安全。
- 在紐約一個月的生活費,能在里斯本生活半年,領著美國的高薪來葡萄牙生活太舒服了。
- 隨時可以旅行,即使去杜拜,也不過是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生活極大豐富。
簡單翻譯就是:領著美國的中產階級工資,享受歐洲有錢人的生活,一個字:絕。
最後,你問我們為什麼沒有法國。因為法國人不愛在法國搞 Web3。 例如門頭溝的老闆,大家都知道門頭溝是家日本公司,但它的老闆 Mark Karpelès 是個法國人。
這個白白胖胖軟軟的宅男,做夢都想去日本。 2009 年,24 歲的他飛去了東京,同年接觸了比特幣。
而門頭溝這個當時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原來是做卡片交易的。 而另外一個發幣最多的法國人,Chiliz 的老闆Alexandre Dreyfus,老闆年輕的時候做了法國第一家線上博彩平台,然後就搬去馬耳他了,並在 18 年遇到幣安後上線 Chiliz,開啟了 Fan token 的發幣之路。
再聊到法國的最大的 Web3 基金,也是拿了歐洲的錢,跑去了矽谷投資。有現金流的 Ledger 也是走 Web2 的上市路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NFT PARIS 有將近兩萬的訪客。沒有人比巴黎人更愛談論 NFT。
法國人是天生的抱怨者、評論家,你讓他做點東西出來有點難,但你讓他評論一下,他能分析得頭頭是道。我可能在巴黎待久了,也有這個習慣啦。
📍相關報導📍
德國政府喊冤:5萬枚比特幣90%都是OTC場外交易出售,非BTC暴跌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