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 OKX 委託撰寫的報告顯示,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數位資產,除持有加密貨幣外,他們還接受質押和衍生品等工具。此外,儘管樂觀情緒持續,但進一步採用仍面臨挑戰。
(相關補充:大戶狂撿低價BTC?美國13F報告:701個機構基金Q2買入比特幣現貨ETF )
(相關補充:機構持倉報告季來襲》高盛增持4億鎂BTC、比特幣現貨ETF規模10月有望超越中本聰)
本文為廣編稿,由 OKX 提供,原文來自 Coindesk,不代表動區立場,亦非投資建議、購買或出售建議。詳見文末責任警示。
一份由 OKX 委託《經濟學人》撰寫的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正在研究新的數位資產,並計劃將其納入投資組合。
- 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數位資產,除持有加密貨幣外,他們還接受質押和衍生品等工具。
- 儘管樂觀情緒持續,但進一步採用仍面臨挑戰。
到 2027 年,機構投資者預計將把其投資組合中的數位資產配置增加到7%。預計到 2030 年,代幣化資產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10 兆美元,這表明該行業將實現顯著增長。然而,OKX 委託《經濟學人》撰寫的這份新報告指出,挑戰依然存在。
目前,資產管理者將其管理資產(AUM)的 1%-5% 分配給數位資產。
報告指出:
「機構投資組合中的數位資產配置一直側重於加密貨幣交易,其中比特幣和以太坊是主要的投資類別。機構投資者對數位資產表現出更大的樂觀態度,這得益於越來越多的投資工具不再侷限於加密貨幣。」
報告稱,51%的機構投資者正在考慮現貨加密貨幣配置,33% 的機構投資者考慮質押數字資產,32% 的機構投資者正在探索加密貨幣衍生品,36% 的機構投資者正在考慮跟蹤加密貨幣基金。
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除了持有加密貨幣外,還考慮投資其他數位資產,如質押、加密衍生品和代幣化債券。
其中,市場上數位資產的上漲尤爲突出,例如歐洲投資銀行發行的 5000 萬英鎊(6600 萬美元)數位原生債券、10 億美元的代幣化美國國債,以及 60 億港元(7.668 億美元)的香港數位貨幣債券。
報告指出,託管人在幫助機構投資者接受數位資產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80% 的受訪傳統和加密對沖基金都使用託管人。在亞洲,許多加密託管人正在獲得與傳統金融同行相同的託管人許可證,例如香港的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商 (TCSP)。而在新加坡,該國金融管理局已經創建了自己的加密託管框架。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戰,例如缺乏監管協調。
報告指出:「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框架缺乏統一性,造成了不確定性,使得機構投資者難以滿足合規要求並管理與監管變化相關的風險。」報告同時稱讚歐洲的MiCA是有效的區域監管典範。
作者繼續說道:「不同地區採取的不同方法可能會導致市場不穩定,並使機構將數位資產整合到投資組合中變得複雜。」
報告還指出,流動性分散是投資者的另一個擔憂,因爲它可能導致市場不穩定,並使機構難以在數字資產領域有效地執行交易。
報告寫道:「不同區塊鏈網路和數位資產市場間流動性的分散可能導致價格效率低下,對處理大規模交易的機構投資者構成重大挑戰。」
一些人嘗試使用原生代幣傳輸等技術來解決此問題,這被認爲是一種進化。
正如 CoinDesk 之前報導的那樣,原生代幣轉移可以實現代幣的無縫跨鏈移動,同時保持其獨特的屬性和所有權,這與創建多個不可替代版本的包裝資產不同。
OKX 的這份報告得出了與野村證券最近的一項調查類似的結論,該調查發現,54% 的日本機構投資者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加密貨幣,其中 25% 的投資者對數位資產持積極態度,並傾向於將資產管理規模的 2%~5% 分配給這些投資。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