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現一篇匿名爆料文,指控 Binance Labs 與幣安間存在上幣利益輸送、內部貪腐等問題,掀起社群熱議。對此,幣安共同創辦人何一 2 日發表長文,對近期關於 Binance Labs 及市場發展的一系列爭議進行澄清,並分享對產業發展的深入思考。
(前情提要:幣安 Binance Labs 改名「YZi Labs」轉型為 CZ 家族辦公室:專注投資 Web3、AI 和生物技術)
(背景補充:SEC起訴幣安案最新》最高法院駁回CZ上訴:交易所無實體總部仍受美國證券法管轄)
近日在 Medium 上出現一篇名爲「致所有關心 Web3 未來的從業者、投資者與行業觀察者」 的文章,作者匿名指控幣安交易所存在上幣利益輸送、內部貪腐、內外裙帶關係利益勾連、苛扣上幣項目方等行爲,引發關注。
匿名爆料指控幣安腐敗行為
作者表示,其作為項目方與 Binance Labs 負責人溝通投資事宜時,受到對方輕蔑對待乃至貶低無視,最終在與其他項目方交流後發現,Binance Labs 可以通過白手套走「後門」,並列舉涉嫌走後門、利益輸送的項目及其幕後 運作方式,涉及 Hooked Protocol、Sleepless、Catizen、Altlayer、Cheems。
文章稱,項目方在與幣安接觸的過程中,不得不面臨以下問題:
- 第一,需要打點白手套和內部核心成員。通常 1% 起,且要求上幣立即解鎖。
- 第二,在接受 Labs 投資時,必須承受巨大的估值折扣,流血稀釋。
- 第三,在談 Listing 的過程中,如果是首發項目,需要拿出 4%-8% 的代幣參與 Launchpool 或 Megadrop,空投給幣安使用者。
- 第四,在空投以外,還需要支付 5–10% 總流通代幣的上幣顧問費,這部分代幣是直接交給幣安的,且通常不對外披露;通常不向 Fantom 等海外項目收取,但這部分顧問費在我們華人項目中間則是常規操作。
- 第五,強制收取的高達數百萬美元的上幣押金,跌破某一約定市值後不予返還。
該匿名作者批評,這形成了幣安新幣必跌的負循環,呼籲所有心繫 Web3 未來的人共同關注不透明的腐敗現象:
等到項目真正登陸幣安時,項目團隊和社區本身到底還剩下多少激勵呢?大量的利益被腐敗環節侵佔,而非真正流向使用者群體。我們響應 CZ 號召的 BuildL 精神的最終結局,難道是把幣交給幣安和幣安的貪腐集團?
何一長文回應
針對爆料,幣安共同創辦人何一 2 日發表長文試圖做出澄清,強調原 Binance Labs 已更名為 Yzi Labs,並獨立營運,Ella Zhang 為 Yzi Labs 的負責人,CZ 則直接管理 Labs。她表示自成立以來,Labs 與幣安運作完全獨立,各自獨立決策,數千個投資項目中,只有極小比例最終上幣安。
我也来吃Labs的瓜了。
内附成为闺蜜指南,近期行业思考。https://t.co/MKRfN0Veja— Yi He (@heyibinance) February 2, 2025
何一表示,幣安上幣流程設有層層防火牆隔離,儘管願意給多少幣作為幣安使用者空投,會作為一個參考指標,但任何涉及賄賂、內幕交易的行爲都完全違反規定。
何一強調,若有幣安及幣安系員工向任何項目、合作方索要錢財,股份,代幣「我們一定送他們坐牢,讓他 / 她身敗名裂」,呼籲市場對所有投資及合作資訊進行公開監督,所有舉報均可直接反映給 CZ 或 Ella。
對於市場上流傳「何一閨蜜」可獲特權等各種謠言,何一也予以澄清,表示任何人宣稱與何一存在私交,僅僅是利用這一說法牟取私利,實際上,labs 一直歡迎任何其他投資機構推薦項目,labs 歡迎任何機構、項目方成為 「labs 的閨蜜」。
針對市場環境,何一認為,當前市場上漲主要受傳統金融機構和 ETF 推動,而加密產業面臨優質資產短缺的問題。過去,產業以基礎建設為主,如今應用層面發展受監管政策制約,導致項目估值普遍低迷。
何一指出,區塊鏈雖具備變革生產關係的潛力,但目前大部分項目未創造真實價值。投機性空投、無實體經濟支撐的「XX to Earn」模式難以持久,優質資產應基於長期價值,而非僅靠發行代幣套現。
何一最後回顧了過去遭遇的謠言與攻擊,表示幣安始終歡迎有證據的舉報,以保持行業的透明與公正,同時,她強調建設比摧毀更難,鼓勵業界人士堅守初心:
我們歡迎證據,任何證據都可以讓壞人繩之以法,給業界留點乾淨的地方。 我們歡迎批評;批評讓我們反思。 要相信光,時間自有答案。
📍相關報導📍
幣安又來送錢了》Megadrop上線Solv Protocol,質押協議如何釋放比特幣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