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更多地在現有的加密貨幣領域內來回流轉,呈現出一種「淨平」的狀態。本文源自 Route 2 FI 所著文章,由 深潮 TechFlow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檢討加密市場近期大事件:牛市走到哪了? )
(背景補充:Wintermute 創辦人回應操縱市場:爆倉了別賴我,總相信陰謀論就繼續當窮鬼吧 )
Gm,朋友們。加密市場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必須調整策略和戰術,因為過去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
傳統的「買入並長期持有 (HODL)」策略正在逐漸失去作用。隨著市場波動性加劇,新專案層出不窮,長期持有的信念變得更加脆弱。
如今,市場的生存法則是靈活交易,不斷調整持倉,在一個分散化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尋找機會。能否成功適應這種新局面,將決定你是生存下來還是被市場淘汰。
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看看在這樣的市場中,是否還有一線生機。
Altcoin Casino:如何在碎片化的加密貨幣市場中找到生存之道
對於那些在過去一年到一年半內才進入加密市場的人來說,這個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變。
曾經通過中心化交易所輕鬆實現盈利的「捷徑」,如今變得愈發複雜。市場的運作方式更像是一個賭場,而不是一個傳統的交易市場,這要求投資者具備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敏銳度。
傳統的「買入並長期持有」策略,雖然在早期週期中曾經奏效,但現在已經不再適用。持有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從幾周甚至縮減到幾天(還記得那些老玩家告訴我們,只需要低價買入山寨幣,然後等到高點賣出嗎?)。
這種變化的背後,是新幣和新專案的不斷湧現。每一個新專案都在爭奪市場的注意力和資金,不斷挑戰現有專案的地位。
即使是一些傳統上被視為利好的事件,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川普推出了一種備受矚目的 Meme,這可能吸引大量新使用者進入加密市場,但同時卻可能導致許多山寨幣的價值暴跌。通常,受益者僅限於比特幣 (BTC)、Solana (SOL) 以及相關的 Meme 幣。
許多投資者從中吸取了慘痛的教訓 —— 如果投資組合沒有重倉 BTC 和 SOL,就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 Berachain 的釋出上,這一事件吸引了大量關注和資金,但卻對 Abstract 生態系統造成了衝擊。
在這樣一個動態且難以預測的市場中,最明智的做法是接受波動性是市場的常態,並認識到隨著新幣種、新鏈和新專案的不斷湧現,這種波動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因此,許多投資者正在重新調整策略,增加 BTC 和穩定幣的持倉比例,同時大幅削減長期山寨幣的部位。市場的焦點也從「長期投資」山寨幣轉向了「短期交易」的戰術性操作。
目標是避免成為那些失敗專案的「最後信徒」,眼看著它們的價值歸零。
在當前週期接近尾聲的階段,基於長期投資邏輯買入 BTC 以外的幣種,其風險回報比可能並不理想。儘管山寨幣可能接近底部,但大多數幣種、NFT 或生態系統同時衝擊新高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每天都有大量新幣種的推出,這稀釋了市場的注意力和資金,使得現有專案重新崛起變得更加困難。
當前的加密貨幣週期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原因在於市場中普遍瀰漫著一種比以往更強的不確定感。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源自這樣一個事實:即使是那些備受歡迎的山寨幣,在經歷大幅下跌後,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能確認它們會反彈。
回顧 2017 年和 2021 年的週期,投資者通常對買入山寨幣的下跌行情充滿信心,只要這些專案的市值 (mcap) 不過於低微(通常低於 1 億美元)。當時的普遍看法是,這些幣種會在週期內恢復其價值,至少不會在本輪週期中徹底沉寂。那些早期獲得市場關注的幣種往往能保持其熱度和市場地位,直到週期結束。
然而,這一輪週期完全不同(是的,確實如此)。市場中充斥著各種敘事和子敘事,每一種都在爭奪投資者的注意力,但這些注意力往往轉瞬即逝。投資者如今對「抄底」更加謹慎,因為一個幣種的整個敘事隨時可能崩塌,導致投資變得一文不值。
與過去以單一主線為核心的週期不同,現在的市場呈現出多個敘事驅動的小週期,每個小週期都有自己的高潮和低谷。比特幣 (BTC) 和 Solana (SOL) 被普遍認為是相對安全的選擇,最終可能會恢復其價值,但對於那些追求高倍數增長的投資者來說,它們的潛在回報可能並不吸引人(畢竟 BTC 從底部已經上漲了 6 倍,而 SOL 則上漲了 20 倍)。問題在於是否應該將資金投入到諸如 AI 加密貨幣這樣的領域。雖然這些領域最近備受關注,但它們已經從歷史高點大幅回落,而且沒有明確的跡象表明它們能夠重回巔峰。
市場的高度碎片化使得投資者很難準確識別並抓住新興趨勢。加密貨幣自誕生以來一直是一個投機性市場,儘管過去的週期試圖通過強調「經過同行評審的區塊鏈技術」「紮實的基本面」和「現實世界的應用」來為其正名。然而,本輪週期似乎已經放棄了這種偽裝,轉而接受一種更現實的觀點:一切都取決於如何吸引並保持市場的注意力。這種趨勢導致市場中投資者的注意力週期顯著縮短。曾經持續一到兩年的「牛市週期」,如今被壓縮到短短几個月、幾周,甚至幾天。
當前市場似乎正經歷一個 Meme 超級週期(或者說這個週期已經結束了?)。然而,即使是那些最受歡迎的 Meme,也經歷了從巔峰的大幅回落,這讓投資它們的合理性變得更加令人質疑。
在當前的加密市場中,投資者面臨的「接盤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在過去的週期中,當幣種出現類似的下跌時,投資者通常會將其視為抄底的機會,因為這些幣種最終反彈的可能性幾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今的問題是,這些幣種是否還能重新獲得它們曾經的市場關注。當前市場更傾向於支援那些處於領先地位的幣種,而不是那些表現落後的專案。即便某些專案有著強大的基本面,但如果缺乏市場熱度,也很難獲得青睞。
儘管 Meme 幣和 AI 專案在當下市場中表現出色,但投資者對這些趨勢仍然保持謹慎,因為市場關注點的轉移往往迅速且難以預測。這種普遍的不確定性來自於投資者面臨的選擇過於繁多。
加密市場中有成千上萬的幣種和專案在爭奪注意力,這讓投資者難以判斷哪些專案有真正的潛力,哪些只是曇花一現。市場注意力的分散和短暫,使得很難在某個專案上形成長期的市場共識。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這種現象是否已經成為加密市場的新常態,還是僅僅是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暫時現象。
通常,每個市場週期都會經歷一個初期混亂和注意力分散的階段,隨後隨著明確的贏家浮出水面而逐漸穩定。然而,也有可能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投資者的注意力跨度變得越來越短,無法再讓單一敘事長期佔據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宏觀經濟因素也在深刻影響當前的市場格局。在過去,寬鬆的貨幣政策使投資變得相對簡單,因為充裕的流動性推動了投機性泡沫的形成。然而,在當前高利率和流動性緊縮的環境下,市場變得更加嚴峻。
投資者對「抄底」的信心減弱,很可能反應了更廣泛的經濟現實。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大幅下降。關於傳統四年週期的爭論也逐漸增多,有人預測週期可能會延長。然而,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四年週期似乎依然存在,只是與過去相比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例如,當前週期的市場表現相對低迷:比特幣僅達到上一輪歷史高點的約 1.5 倍,而以太坊甚至未能突破新的歷史高點。市場的這種表現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特定事件的推動,例如 Michael Saylor 對比特幣的支援,以及比特幣 ETF 的推出,這些因素吸引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然而,除了比特幣生態系統之外的資金流入十分疲軟,投機資本更多地湧向了生命週期極短的 Meme 幣。
當前市場中,廣泛的投機資金幾乎消失殆盡,市場缺乏足夠的動力去突破整體的新高。相反,資金更多地在現有的加密貨幣領域內來回流轉,呈現出一種「淨平」的狀態。由於缺乏主要的流動性提供者,這些零散的熱點難以帶動整體資金流向,也很難吸引到新投資者的大量資金流入。
這一輪加密市場週期的表現,與以往的牛市有著顯著的不同。這引發了人們對加密市場週期本質的深刻思考。當前市場缺乏廣泛的投機熱潮,收益集中在比特幣上,而資金更多是在加密生態系統內部迴圈。這些現象表明,市場正在試圖適應一種全新的執行模式。以往推動牛市的關鍵因素,例如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散戶投資者的熱情,在目前的環境下似乎已不再那麼顯著。而投資者期待已久的「山寨季」(alt szn),即幾乎所有山寨幣都經歷快速上漲的時期,至今仍未真正到來。
自比特幣 ETF 推出以來,比特幣市值與其他加密貨幣總市值之間的差距(即 BTC-TOTAL2 指標)持續擴大。在過去的山寨季中,大量投機資金湧入市場,幾乎所有幣種都會無差別地上漲。然而,如今的比特幣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存在,其價格走勢更多受到 ETF、Microstrategy 的戰略佈局、宏觀經濟環境以及政治因素的影響。相比之下,山寨市場則更像是一個高風險的「賭場」。只有當市場有大量資金淨流入,並且你能夠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時,才有可能獲得回報。
然而,在這個賭場中,每一個贏家的背後都伴隨著一個輸家。與以往的週期相比,2025 年的加密市場顯得更加複雜且難以把握。市場上同時存在著過多的「投資賽道」(即不同的山寨幣和細分領域),每天都有新代幣不斷湧現,爭奪投資者的注意力和資金。過多的選擇讓投資者難以快速辨別真正有潛力的專案,同時也增加了誤入失敗專案的風險。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要想成功,需要具備極高的洞察力、敏銳的市場意識以及靈活的應對能力。
儘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人對未來的山寨季充滿信心,而我也真心希望他們的預測能夠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