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 Solana 生態中與 APAC 地區相關的 DePIN 項目,涵蓋無線網路、能源、感測器、健康網路與算力共 5 大類別,藉此探索 DePIN 在亞太地區的成長潛力與產業動態。
(前情提要:「DePIN Day」2月登陸香港:Fluence、Titan Network聯手支持,共商DePIN未來)
(背景補充:DePIN首例》SEC「起訴 Helium 詐欺」發行未註冊加密貨幣證券 MOBILE、HNT、IOT 暴跌)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 2024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大膽預言「實體AI」是 AI 發展的最終階段,強調 AI 將從「生成式 AI」、「代理型 AI」最終發展到「實體 AI」,即 AI 不再僅侷限於數位世界,而是能夠進行推理、執行任務,並真實地與物理世界互動,他特別舉例:
「自駕車產業……這將成為第一個達到兆美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
要推動這樣的未來,除了大量算力、數據、能源以外,還需要非常多基礎建設的加入才可實現,在區塊鏈領域中,能打造這樣的基礎建設相關的賽道無疑就是 DePIN ,整體來說 DePIN 還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代表每個人都有機會投入這個兆元產業的基礎建投來獲取豐富報酬。
DePIN 為何爆發?
DePIN(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 指的是一種開放所有人參與的基礎設施網路,並允許與現實物理設備連結例如算力、儲存、電力、數據等,而為了鼓勵人們參與這樣的機制,DePIN 透過加密貨幣獎勵參與者、分配利潤,從而推動基礎設施、優化資源的建設與管理。
這種模式與單一大型企業、伺服器壟斷基礎設施格局不同,除了能消除單點故障問題,還讓全球用戶在更簡單、擁有全新的經濟動力下參與、提供與使用服務,甚至共享資源,有讓十億人等大規模用戶進入 Web3 的潛力。
隨著黃仁勳的登高一呼,DePIN 已從一個邊緣概念,成為 Web3 生態中最具潛力的賽道,近期各項指標都呈現指數級增長,據 Messari 報告,2024 年相較於 2022 年,DePIN 生態出現以下狀況:
- 項目數量: 從 2022 年到 2024 年,項目數量增長至 1,170 個,成長幅度高達 12 倍。
- 市值: 從不到 5 億美元增長至 50 億美元,佔山寨幣市場的 5%。
- 營收: 不到 5 億美元成長至 500 億美元,其中 AI 相關營收占 350 億美元,成為主要動力。
- 市場認知: 從 2% 提升至 49%,成長超過 25 倍,其中 AI 相關認知度占比高達 98%。
Solana 為何成為 DePIN 項目首選?
DePIN 要成廣納為十億用戶的賽道,其公鏈選擇十分重要,綜觀市場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大型且知名的 DePIN 項目方都是選擇 Solana ,廣納了各種不同的現實去中心化網路服務,尤其在基礎設施領域表現突出,以下舉例幾個核心領域:
- 頻寬網路:包括 Helium Mobile(行動網路)、DAWN(固定無線網路)和 DoubleZero(光纖網路)。其中,Helium Mobile 的用戶數已突破 10 萬,DAWN 的 WiFi 覆蓋超過 150 萬個家庭,顯示出網路擴展和市場需求的強勁成長。
- CDNs(內容傳遞網路):涵蓋 Pipe Network(美國市場為主)、Gradient(聚焦亞洲市場)和 Blockcast(multicast 技術),這些項目旨在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提升全球資料傳輸的效率。
- GPU 算力平台:包括 Render(3D 渲染)、io.net(分散式雲端運算)和 Nosana(專注於大型語言模型訓練)。其中,Render 的代幣 $RNDR 市值高達 22.7 億美元,成為 DePIN 領域中市值第二大的代幣,其去中心化 GPU 網路在 2024 年第 2 季至第 4 季的營收更成長了 325%,反映出去中心化運算需求的快速增長。
據 Messari 的報告,每天有超過 1,300 萬台設備參與 DePIN 運作,而節點數量排名前五的網路中,有四個建構於 Solana 鏈上,分別為 Grass、Dawn、Roam 和 Gradient,進一步突顯 Solana 生態系在 DePIN 領域的主導地位。
我們認為這種優勢源自於 Solana 的特性:高吞吐量、低延遲、以及便宜的交易費用,這些高性能 DePIN 項目所需要的,大量對快速數據處理和即時網路互動的需求,同時也大幅降低了硬體設備與節點在鏈上運作的成本,為發展現實生活的節點網路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亞太地區具備 DePIN 爆發潛力
既然提到實體 AI,我們可以發現許多 DePIN 在發展上圍繞著現實生活作為載體,例如 Helium Mobile 在美國充斥著大量的免費 Wifi 網路,地域與現實的連結在許多 DePIN 平台是格外重要,而在華人地區,投資人不能忽視亞太地區的 DePIN 發展與投資潛力,因此我們具體盤點一下 DePIN 在亞太低區的地域特性與紅利,對這個賽道帶來哪些機會?
實體 AI 與 DePIN 落地有著先天晶片供應製造與人口結構問題,以及政府支持的能力,因此我們將以下三類來探討:
- 人口紅利帶來天然的網路效應: 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等擁有數億潛在用戶,不僅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源,這些地區也非常適合發展共享式分散節點與基礎設施的擴展。
- 硬體製造與供應鏈優勢: DePin 設備需要大量低成本部屬、降低用戶使用門檻,而中國、台灣、南韓正是半導體、生產製造和物聯網(IoT)主要製造國家,為 DePIN 帶來最具成本效應的硬體部署優勢。
- 政策支持與基礎設施推動: 多個亞太國家積極投資數位基礎設施與智慧城市建設、新能源布局,新加坡、日本、南韓在 5G、智慧交通、再生能源等領域的佈局,與 DePIN 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中國更是全球新能源車最大市場。
總結來說,亞太地區絕對是大規模普及、讓 DePIN 爆發的關鍵地區,成熟的頂級項目若在亞太地區精準布局,有機會成為殺手級應用,帶超過數十億用戶進入 Web3。
因此,本文將聚焦於 Solana 生態中與 APAC 地區相關的 DePIN 項目,涵蓋團隊來自亞太地區或業務拓展至亞太的項目,藉此探索 DePIN 在亞太地區的成長潛力與產業動態。
DePIN 兩大類別與關鍵差異
首先本文先對 DePIN 進行初步分類,雖然 DePIN 名稱中包含「實體」(Physical)一詞,但實際上可分為兩大類:實體資源網路與數位資源網路,其核心差異在於「位置是否重要」。
- 實體資源網路:主要激勵用戶部署或管理具有地理位置依賴性的硬體設備,提供不可替代的真實世界資源與服務,包含但不限於:
- 能源網路(Energy): 購買電力時,需考慮當地的能源供應能力。
- 感測器網路(Sensors):如氣象感測器,數據必須與特定區域相關才具備價值。
- 無線網路(Wireless): 需在特定地點部署硬體節點來提供穩定的訊號覆蓋,且服務效果取決於地理位置。
- 健康網路 (Health):如可穿戴設備,需貼合使用者身體才能有效收集健康數據。
- 數位資源網路:激勵用戶部署硬體以提供可替代的數位資源,這些資源不依賴特定地點,包含:
- 算力網路(Compute):AI 推理或機器學習可在全球任意節點進行,無需特定部署位置。
- 儲存網路(Storage):只要數據能被安全保存,資料中心位於哪裡並不重要。
- 頻寬網路(Bandwidth):只需確保穩定性與速度,無需在意傳輸路徑的位置。
一覽亞太地區的 Solana DePIN 項目
在此架構下,本文整理了 8 個亞太地區的 Solana DePIN 項目,涵蓋無線網路、能源、感測器、健康網路與算力共 5 大類別,詳見下圖。接下來將逐一介紹這些項目及其在亞太地區的布局情況,藉此呈現 DePIN 在亞太的發展現況,並觀察哪些領域與國家正逐步成為 DePIN 的潛在增長熱點。
為進一步了解這些項目的影響力,本文亦根據融資金額對 DePIN 項目進行排序,前三高的分別是 WeatherXM(1,270 萬美元)、Geodnet(900 萬美元)和 Roam(700 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Pantera Capital 參與投資了兩個項目:Geodnet 和 Gradient Network。
此外,MeshMap 和 Decharge 均因在 Solana Renaissance 黑客松中獲勝,成功入選 Colosseum 首屆加速器計畫,顯示這些項目在 Solana 生態中的增長潛力備受矚目。
項目介紹
Roam-去中心化全球WiFi網路
團隊
Roam 由 MetaBlox Labs 開發,MetaBlox Labs 是全球 Wi-Fi 技術與無縫漫遊推動組織——WBA(無線寬頻聯盟)的成員。此外,Roam 的共同創辦人為 Jeffrey Manner,曾任 Galaxy Digital 的風險投資家。
項目介紹
Roam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全球 WiFi 網路,結合 OpenRoaming 技術、去中心化身份(DID)和可驗證憑證(VC)協議,為用戶提供無縫、安全且保護隱私的網路連接服務。
註:OpenRoaming 是由 WBA 開發的技術,可讓設備在不同 WiFi 網路間自動切換,無需重複登入。
只需使用 Roam 的設備,包括 Wi-Fi 分享器(Rainier MAX30、Baker MAX60)和 Roam App(還提供 eSIM 服務),即可輕鬆連接全球超過 300 萬個支援 OpenRoaming 技術的 WiFi 熱點,並在每次成功連接時獲得積分獎勵。
Roam 的代幣 $ROAM 即將迎來 TGE,官方於 1 月底啟動的燃燒積分兌換代幣活動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參與。
簡而言之,Roam 就是透過將自家節點與全球 300 萬個 OpenRoaming 熱點無縫整合,打造出的去中心化全球 WiFi 網路。
融資
Roam 自成立以來,已通過三輪融資來支持其發展:
- 2022 年 3 月:完成 2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 Synergis Capital 和 Collab+Currency 領投;
- 2023 年底:完成 500 萬美元的戰略輪融資,由 Anagram 和 Volt Capital 領投。
- 此外,在 2024 年 4 月,Roam 獲得了同為 WBA 成員的 Samsung Next 的戰略投資。
產品數據
DePINscan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Roam 在全球擁有超過 137 萬台活躍設備,排名第二,超過 UpRock、Network3,僅次於 WiFi Map。
此外,根據官方瀏覽器數據,Roam 的 Wi-Fi 節點數已超過 174.6 萬個,註冊用戶數接近 229 萬人,累計簽到次數超過 1.42 億次,覆蓋範圍遍及 超過 140 個國家。其中,亞太地區普遍密集,尤其是台灣、南韓、越南等地。
Starpower-去中心化能源網路
團隊
Starpower 由兩位主要創辦人領導:Laser Ding 和 Darcy.MetaLattice。Laser Ding 曾任職於 HashKey Group,擔任主席助理,而 Darcy.MetaLattice 在光伏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持有光伏領域的博士學位。
項目介紹
Starpower 的目標是通過連接全球的能源設備(如空調、電池、電動車充電器等)來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能源網路,類似於 Uber 在交通領域聚合車輛的作用。
這個網路透過分析設備的實際用電量,精準調控設備的充放電,以提高能源效率、節省電費,並降低能源系統的波動,試圖解決可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的瓶頸。
在這個網路中,虛擬發電廠(VPP) 是關鍵樞紐,旨在透過整合分散的能源資源,靈活調度電力,以有效平衡能源供需。
今年初,Starpower 表示,為應對 AI 激增的能源需求,正積極開發先進電池技術(DeSci),並建立連接各大電池品牌的去中心化能源網路(DePIN),目標在 2025 年前整合全球 80% 的電池品牌。
融資
今年 1 月 9 日,Starpower 成功籌資 250 萬美元,由 Framework Ventures 領投,Solana Ventures 和 Bitscale Capital 參投。
2024 年 1 月 4 日,Starpower 完成 200 萬美元 Pre-Seed 融資,投資方包括 Alliance、Arweave、IoTeX、Bas1s Ventures,天使投資人則有 Plug and Play 數位資產投資主管 Max Jungreis、Fenbushi Capital 創辦人 Shen Bo、Escape Velocity 創辦人 Sal Gala。
產品/收入數據
Starpower 的產品包含:
- Starplug (售價 109 美元):這是一種智能插座,允許用戶將家電連接到 Starpower 網路,即時監控其能源消耗,支持遠程控制開關,並能夠安排設備在非高峰時段運行與充電,以降低能源成本和電網負載。
- Starbattery (預購中):儲存可再生能源的多餘電力,並在電網中斷或高峰時段提供備用電源的儲能設備。
- Starcharger (即將推出):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 自動在非高峰時段為電動車充電,以降低電費並減輕電網負載。
- Starpower App:整合各類能源設備,提供統一的控制和管理平台。
據 Messari 報告,由於太陽能和點對點能源市場在亞洲相對成熟,Starpower 的業務重心主要集中於印度、韓國、菲律賓等地。目前已部署超過 1.6 萬台設備、註冊用戶數超過 400 萬、App 用戶數超過 8 萬,並產生了約 100 萬美元的收入,持續擴張中。
Cudis-以智慧戒指為核心打造健康數據生態系
團隊
由 BeatBit Wellness Lab 開發,來自香港。
項目介紹
Cudis 是一個圍繞智慧戒指打造的健康數據生態系,結合可穿戴設備與智慧運動 APP,讓使用者擁有並掌控自己的健康數據。
- CUDIS Ring 002:Cudis 的第二代智慧戒指,可追蹤心率、睡眠、心率變異性(HRV)、血氧等健康數據,並與 Cudis 應用程式同步。所有數據經過加密,儲存在 IPFS 上,確保隱私與去中心化。(看動區開箱)
- Cudis 應用程式:支援 iOS、Android 和 Solana Mobile,內建 AI 健康教練(由 ChatGPT 驅動),提供個人化建議。
完成每日任務與挑戰,使用者可獲得 SALUS 積分,未來可兌換官方代幣及生態系福利。每季高分用戶還有機會獲得 Solana NFT 空投,實現健康與收益雙贏。據 Messari 報告,Cudis 已經監測超過 200 萬次心率數據。
簡而言之,Cudis 讓健康數據不再只是被大企業壟斷,而是你能真正擁有、管理並從中獲益的資產。
融資/合作夥伴關係
CUDIS 於 2024 年 9 月 18 日宣佈籌集了 5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 Draper Associates 領投,Foresight Ventures、Skybridge Capital、Penrose、SNZ 等機構參投。
去年,CUDIS 與 UCLA 體育部門展開為期一年的合作,推廣其 AI 驅動的智慧戒指。此外,CUDIS 也與 World Network(前身 Worldcoin)合作,在 World App 上上線 CUDIS 應用程式,並為 World ID 持有者推出限量版智慧戒指。
Solana 官方也曾在 X 推廣 CUDIS 002 戒指,顯示其倍受 Solana 官方支持。
DeCharge-社群驅動的電動車充電網路
團隊
DeCharge 由 3 位創辦人共同領導,包括執行長 Mohan Ponnada,擁有在交通與物流領域多次成功退出的創業經驗;區塊鏈負責人 Dr. Prakash Kamaraj,曾任 Chingari 的 Web3 商業技術負責人;以及營運長 Rama Krishna,擅長 IoT 硬體部署,曾協助多家新創公司擴展基礎設施。
項目介紹
DeCharge 旨在打造一個由社群驅動的電動車充電網路,並於 2024 年底推出 The Beast——一款 7 千瓦的充電器,採用 DePHY 技術,已獲得亞洲、美國及歐洲的使用認可,展現其擴展至全球市場的潛力。目前正積極推廣至印度(公司總部)、東南亞及杜拜等地。
The Beast 不僅是一個充電設備,購買者還能在其他人使用該充電器時獲得收益,將傳統的充電基礎設施轉化為可產生被動收入的資產。
DeCharge 入選 Colosseum 加速器計畫,並曾獲得 Solana 官方推文宣傳,展現其在業界具備一定程度的認可。
MeshMap-開放的 3D 世界地圖
團隊
共同創辦人包含 Ryan Rzepecki、Matt Kudo(來自日本)和 Pedro Cruz。
項目介紹
MeshMap 致力於建立全球性的開放 3D 地圖,這通過社群使用手機應用程式(如 Polycam、Immersal 或 Scaniverse)或專業設備(如 Leica BLK2Go)提交的 3D 掃描數據來實現,並提供遊戲和延展實境(XR)體驗。
MeshMap 通過代幣激勵鼓勵用戶參與,從而創建一個精度高、覆蓋廣且實時更新的 3D 數位地圖,目標成為支撐未來 XR 應用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MeshMap 實力強勁,榮獲 Solana Renaissance 黑客松鏈遊賽道冠軍,入選 Colosseum 加速器首批計畫,並成功加入 a16z CSX(加密創業加速器) 2024 年秋季培訓計畫。
融資
2024 年 9 月,MeshMap 完成 400 萬美元融資,由 a16z CSX(加密創業加速器)、Colosseum、Lattice Fund、Escape Velocity(EV3 Ventures)、GSR 等機構參投,天使投資人包括 Solana 兩位共同創辦人 Anatoly Yakovenko 和 Raj Gokal,以及 Balaji Srinivasan 等人,陣容可謂十分強大。
Gradient-去中心化邊緣運算平臺
Gradient Network(下簡稱 Gradient)由 Yuan Gao (@yuangaoyg) 創立,是一個去中心化邊緣運算平臺,通過連接分散在全球且閒置的運算資源,Gradient 能支援 AI 推理、無伺服器運算、內容傳遞等任務,並使其更靠近用戶端執行,從而降低延遲。
2024 年 9 月,Gradient 正式上線,開放用戶用信箱註冊登入儀表板,再安裝瀏覽器插件「Sentry 節點」後即可參與。
作為獎勵,用戶提供的運算資源可以獲得基於正常運行時間的 POA(可用性證明)獎勵,以及基於成功連接(Taps)次數的 POC(連接性證明)獎勵,估計在未來可以換取 Gradient 的原生代幣。

產品數據
根據 Fortune,全球邊緣運算市場在 2024 年的規模已達 136.6 億美元,預計到 2032 年將飆升至 1820 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高達 38.2%。Gradient 的目標是打造開放的邊緣運算平台,讓每個人都能參與並共享這波高速成長帶來的紅利。
目前,Gradient 的網路已獲得顯著成長:
- Sentry 節點擁有超過 100 萬名活躍用戶,點對點成功連接(Tap)次數超過 5.09 億次,覆蓋全球超過 188 個國家和地區。
- 據 Gradient 瀏覽器數據,這些節點分布於美洲、歐洲及亞太地區,且印度、日本、菲律賓、越南、韓國等地的節點密度特別高,台灣也在其中。因此整體而言,Sentry 節點在亞太地區已建立起廣泛的覆蓋網路。

融資
Gradient 獲得 Pantera Capital、Multicoin Capital、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等投資,具體金額未披露。
參考資料
- 官網 | 官推|Docs
- Explorer (追蹤即時網路數據並可視化全球節點活動):https://explorer.gradient.network/
GEODNET-全球最大 RTK 網路
GEODNET(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Decentralized Network)旨在透過全球用戶的參與,打造全球最大、具高精度的即時動態定位(RTK)網路,為自動駕駛車、無人機導航、機器人、精準農業及元宇宙等領域,提供精確的定位數據與可靠的地理空間數據支援。
運作方式:
- 衛星礦工: 用戶可以在屋頂安裝稱為「衛星礦工(又稱為 Base Station)」的設備,接收來自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訊號,並將這些原始數據上傳至 GEODNET 網路。
- RTK 修正數據:GEODNET 網路處理這些數據,生成高精度的 RTK 修正數據。
- Rover 裝置:如汽車、無人機、手機或農業機具等配備 GNSS 接收器的設備,可透過連接 GEODNET 網路,接收 RTK 修正數據,進而修正太空氣象干擾、衛星誤差等問題,達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
- 代幣激勵:作為回報,參與者會獲得 GEOD 代幣作為獎勵。

自上線以來,GEODNET 的網路規模持續成長,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 RTK 網路,覆蓋超過 142 個國家、4,377 個城市:
- 全球有超過 13,184 個活躍衛星礦工,年增長超 200%。
- 最多節點分布於美國、歐洲,在亞太地區則涵蓋印度、印尼、台灣及澳洲等地。

此外,GEOD 代幣表現也亮眼。CoinGecko 數據顯示,其幣價近 1 年成長超 190%,市值逼近 8000 萬美元。研究員 @NickDGarcia 則指出,2024 年第四季,GEOD 代幣的銷毀量創下歷史新高,以 GEOD 計算年增 54%,以美元計算成長 463%,反映出強勁的需求和營收成長。
團隊、融資與合作夥伴關係
該項目由位於新加坡的非營利組織 GEODNET 基金會發起,團隊成員包括區塊鏈和導航產業專家:
- Mike A. Horton:項目創辦人,同時為 Anello Photonics 的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被評為全球前 50 大感測技術專家。
- David Chen:區塊鏈負責人,曾共同創立 Jingtum、MOAC 等區塊鏈項目。
- Yudan Yi: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負責人,曾任 Aceinna 資深總監 3 年,並有 Qianxun SI 和 Topcon Positioning Systems 擔任研究科學家的經歷。
在融資方面,GEODNET 已籌集近 1000 萬美元的資金:
- 2024/10,獲得 Animoca Brands 和 ParaFi 的 200 萬美元戰略融資。
- 2024/04,獲得 200 萬美元融資,由 Pantera Capital、CoinFund、VanEck、Santiago Roel Santos 領投。
- 2024/02,獲得 350 萬美元融資,由 North Island Ventures、Borderless Capital、Reverie、Tangent、IoTeX、Modular Capital、Road Capital、JDI Global 領投。
- 2023/07,獲得 150 萬美元私募融資,由 Borderless Capital、IoTeX 領投。
此外,GEODNET 在產品與生態拓展方面也取得重要進展:
- 推出 GEO-PULSE,一款售價 149 美元的 GPS 接收器,利用其 RTK 網路提供厘米級定位精度,優化導航與共享出行。
- 宣布 GEOD 代幣跨鏈至 Solana。
- 在 CES 2025 公布新合作夥伴:Septentrio 與 Bad Elf,擴大產業影響力。
WeatherXM-去中心化氣象數據網路
WeatherXM 是一個社群驅動的氣象數據網路,旨在通過全球社群的參與來收集、提供更準確的氣象數據。該項目開放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安裝和維護氣象站來提供數據,並以 $WXM 代幣獎勵參與者。
今年 1 月中旬,WeatherXM 與 XYO 合作,運用其技術提升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提供高精度的氣象數據,可以為農業、能源、保險等行業帶來助益。
- 氣象站:WeatherXM 推出 5 款適用於不同連接方式的氣象站,包括 D1、M5、H2、H1 和 PULSE,支援 Wi-Fi、Helium / LoRaWAN 和 4G-LTE 等網路連接。
- WeatherXM Pro:這是 WeatherXM 推出的氣象數據平台,開放用戶免費查看鄰近氣象站的即時數據。據官方去年底回顧,該平台註冊數已突破 538 次。

據 DePIN Scan 數據,WeatherXM 的氣象站數量已突破 8,167 台,主要分布於歐洲和美國,但也涵蓋亞太地區的印度、台灣、香港、泰國、澳洲等地,共覆蓋超過 94 個國家或地區。
融資
在融資方面,WeatherXM 已成功完成多輪融資:
- 種子輪融資:於 2022 年 6 月籌集了 500 萬美元,領投方為 Placeholder,其他投資者包括 Protocol Labs、Borderless Capital 等。
- A 輪融資:於 2024 年 5 月籌集了 770 萬美元,領投方為 Faction,且 Protocol Labs、Borderless Capital、Placeholder 等多位投資者續投。
團隊
WeatherXM 的創辦團隊由 Manolis Nikiforakis(CEO)、Stratos Theodorou(CPO)、Nikos Tsiligaridis(CTO) 組成。
為了方便快速掌握上述 8 個項目的關鍵資訊,本文整理如下表,涵蓋類別、主要布局/發跡地區、融資狀況、市值、投資機構等重要指標。
特別提名:Jambo Phone
除了上述五大分類,要特別說明的是,DePIN 是一個新興的名詞與賽道,其定義其實還在不斷的變化,如何將現實物理設施與區塊鏈結合,是不斷在成長的概念,因此我們若用既定印象來以五大類挑選亞洲潛力 DePIN 項目,難免有遺珠之憾,若將 DePIN 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找到一些令人沒有想到項目。
其中符合這個敘述的項目就是 Jambo Phone,作為 99 美元的智慧手機品牌,通常普通的用戶很難想到與 DePIN 相連接,但稍微探討一下其內容,卻讓可能讓我們能深思 DePIN 的意義,是要走大眾難以理解的創新與突破,還是在現有的 Web2 尋求橋樑與連結,前面八個項目可能走的是前者路線,而 Jambo 卻是少數在嘗試走後者路線的 DePIN 項目,本文快速提及作為補充。
Web3 入口設施、數據
Jambo Phone 是由華裔移民非洲第三代的創辦人 James Zheng 所創立的公司,現今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尤其東南亞、印度、印尼與非洲擁有超過 50 萬隻的銷量,而作為新興手機的公司,以及web3 的終端實體產品,首發就有這樣的成績,已經是非常斐然。
我們也在思考作為智慧手機,與 DePIN 有甚麼關係、能為帶來什麼價值?當你看到 Jambo Phone 的官網可能就會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龐大的 Web3 產業支持與應用程式預載在這個手機上,可以成為許多項目蒐集數據以及用戶的主要來源之一,這就是用戶數帶來的基礎建設。
我們甚至可以想到,再一些實際運行中的 DePIN 功能項目中,如 Helium Mobile 是透過實體網路設施來部屬,但部分的功能若有配套的手機軟體以及普遍的裝機量,也可以實現,因為手機就是一個隨身可以變成熱點的裝置。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一個很有趣的解答,手機可能非常適合發展 DePIN 與去中心化共享的重要設施之一,而隨著市場的變化與需求,Jambo Phone 在去年九月也推出第二代,更新新硬體與功能,後續可繼續觀察由手機整合發起的 DePIN 創新與趨勢。
市場需求驗證是 DePIN 擴張關鍵
事實上還有正在發展中的 DePIN 項目正在加入 Solana 與亞太戰場,但本文篇幅有限,難免掛一漏萬,必須要提醒讀者的是,這些項目大多都是風險極高的新創,有待市場驗證各種需求,但背後隱藏的也是巨大的投資利潤。
據 Messari 2024 年度報告,DePIN 的總市場規模已超過 1 兆美元,儘管目前市占率尚不足 0.1%,但隨著網路效應擴大和去中心化應用普及,未來成長空間預計可達 1000 倍。
未來市場將關注 DePIN 模式是否具備可持續盈利能力,在2024 年,已有 20 個具備營收能力的 DePIN 項目,合計年化收入達 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 倍,收入排名前幾的項目如 Aethir、Render、io.net、Glow 等,展示了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商業潛力。
自 2025 年開始,將是 DePIN 市場需求驗證與創造可觀收入的關鍵時期,值得持續關注其在Solana、亞太地區及全球範圍內的爆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