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永續合約,第一次創造歷史;3・12 怒拔網線,第一次拯救宇宙;基於 CEX 的 YBS,再次創造歷史;這一次,能夠拯救中心化的宇宙嗎?
(前情提要:Arthur Hayes警告:美股明天可能重演1987年「黑色星期一」,比特幣是避險首選? )
(背景補充:Arthur Hayes最新:Fed可能「放棄抵抗通膨」重啟QE,比特幣年底將噴25萬鎂 )
2025 年 40 歲的 Arthur Hayes 被特赦,川普確實給錢就辦事,想想 CZ 被罰的 42 億美元,這得發多少 Meme 才能賺回來。
這一點和川普偶像里根不同,作為堅定的資本主義鬥士和新自由主義的旗手,里根夢想更巨集偉,他奠定了戰勝蘇聯的意識形態基礎,只不過以美國和西方去工業化為代價。
我們熟悉的中、蘇(俄)、南非潤人,如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Google創辦人佩奇、幣安創辦人 CZ、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他們的父輩都是在此時走向西方。
日後名動天下的 Arthur Hayes,恰好在 1985 年出生在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而他的人生輝煌時刻,則是在走向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地區之後。
圖片說明:加密週期,圖片來源:@zuoyeweb3
- 2009-2013 早期採用
- 2013-2017 基建研發
- 2017-2021 應用嘗試
- 2021-2025 大規模使用者湧入前的最後的四年週期(如果還有周期概念的話)
來去之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鐘,構成了 Crypto 的節奏,由比特幣 —— 以太坊 —— 交易所 —— 穩定幣來構成時分秒。
BitMEX 和 Arthur 的創業集中在 13-17 年比特幣第二週期,挖礦產業之外,交易所成為最具財富效應的賽道,而 2020 年 3・12 之前,BitMEX 是當之無愧的加密交易之王,其後才是 CZ 和 SBF 等人。
比特幣雖不再是加密宇宙的中心,日趨分散的行業共識讓 Arthur Hayes 的知名度遠不如孫宇晨等人,但如今二人其實也是對手,在穩定幣超級週期到來之際。
Arthur 也是在成功之後,能夠二次創業的少數派,和單純的業務擴展套件不同,Ethena 的出現,讓穩定幣賽道風雲再起,這也是第一次能反擼 CEX/USDC 哺育鏈上的 DeFi 產品,我們還不能斷言成功,但至少足夠有趣。
Arthur Hayes 恰好是個足夠有趣的人。
美國黑人的香港歲月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Arthur Hayes 生於底特律,但父母為了教育,毅然搬家到水牛城,上了著名私校,踏入精英培養的軌道,有了個非常不錯的起點。好起點 + 正確軌道 = 縱享絲滑人生。
但不得不說,Hayes 骨子裡是非常叛逆的,先下個判斷,他是 「Pax Americana 的消極抵抗者,古典自由主義的現代繼承人」。
這一點,是他選擇棄美赴港,之後 Ethena 反法幣不反 CEX 一脈相承,適度的妥協可以接受,極端服從無法忍受。
04 年,Hayes 結束私校生涯,順利進入賓夕法尼亞沃頓商學院。
Arthur 沒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但是經常在早上 5 點泡健身房,還拿到過「賓大先生」,走出和川普、孫宇晨、馬斯克、巴菲特等校友不同的人生路,先夢想自己會變成億萬富翁,然後就會 100x 身家。
在之後的報導中,Hayes 說自己經常在黎明暢想未來,頗有天將降大任於己的自信,在之後的道路選擇上,Hayes 也不走尋常路,在曼哈頓 or 華爾街之間選擇了 or 或在水擊三千里,or 在維多利亞港。
2007 年,Hayes 走上了金融、商科學生的既定精英職業路線,大三投行 / 諮詢 Big Name Summer Intern,大四畢業直接入職,尤其這種頂校,是投行最鐘意的 target school,很絲滑的雙向奔赴。唯一不同尋常的是 Hayes 選擇去亞洲、去香港。
2008 年,德意志銀行的交易部門來了個年輕人,注意時間點,雷曼馬上就要無了,Too Big To Fall(TBTF)的名單裡,顯然沒有 Hayes 的名字,不過幸好裁員的名單裡也沒有,就這麼開始衍生品交易員的牛馬生涯。
三年後 Hayes 跳槽到花旗,依然是熟悉的衍生品交易,Delta One 交易員。衍生品、交易、做市商,BitMEX 的要素此時三缺一,比特幣還沒走進生活,不過 Delta Neutral 的種子已經悄然種下。
感覺很多現在活躍在幣圈頂端的名人,都是 2013 年入圈的,CZ 如是、孫割如是,Hayes 也如此,這也不奇怪,比特幣第一週期的末尾,銜接第二週期的開端,財富效應初步啟動。
2013 年,歐債危機愈發嚴重,Hayes 失業,法幣危是比特幣的機,Hayes 發現了從門頭溝現貨到 ICBIT 之間的合約套利模式,對衝、套利和投機,期貨人的合約魂瞬間暴漲,當時的加密衍生品市場很小,遠遠不如現貨交易規模。
剛好,大陸和香港之間、東方和西方之間、世界和韓國之間,泡菜溢價不是新鮮產物,自比特幣誕生便堅挺到如今,Hayes 自述在大陸和香港之間現貨套利,將大陸交易所賺到的現金,用揹包人肉運輸到香港。
個人對此事存疑,更可能是「集團」作戰,但是起家在此時,問題不大。
當然,這樣的資本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不如直接自己成為市場,BitMEX 和永續合約的故事即將登場。
永續合約的幣圈改造
前幣安時代的美資交易所之王。
如何戰勝市場是每個韭菜,每支基金和不眠不休的 Trader 共同的夢想,市場的雙向波動導致無法預測,因此只能二選一:要麼投資整個市場,要麼提供交易市場。
Hayes 這次選擇交易所,但是是以永續合約的身份入局。
夢在 Mt.Gox 消失之後,2013-2017 年之間,世界範圍的加密市場,嚴格意義上只分為中國挖礦產業、中國現貨交易市場和其他交易市場,衍生品市場,無論鏈上和鏈下,都只能坐小孩那桌。
交易所的華人背景佔主導,即從此時開始,李林的火幣,徐明星的 OKCoin 都做好了準備,而 Bitfinex 開始和 USDT 合作,ICBIT 搞出來反向合約,Coinbase 逐步開始散戶友好,Kraken 專心鑽研安全問題。
2014 年,28 歲的 Hayes 和 Ben Delo、Samuel Reed 建立了 BitMEX,以衍生品交易,而非現貨為主導的交易所。
根據自述,BitMEX 在第一年內賺取超過 10 億美元收入,和幣安、Hyperliquid 類似,起量快且猛,金錢本身的聚集效應是最強的,永遠會向自我增值之處奔湧。
自由精神就是對何為正確不那麼確定的精神。
期貨合約,具備無限槓槓和到期交割的特性。最開始使用者經常因為不能理解到期的含義而投訴平臺說他們的倉位莫名消失,Hayes 和 Ben Delo 在想,有沒有一種可能,直接把到期這個特性免掉,讓使用者自主手動交割平倉。
這並不是空想,加密貨幣的現貨交易就是 7X24 小時,和傳統金融市場迥然相異,而 2011 年 ICBIT 已經研發出反向合約這一產品,這也是 Hayes 掘到第一桶金之處。
Hayes 結合加密貨幣現貨全天候交易特點,期貨合約的槓桿,以及對到期日的改進,最終,永續加密貨幣期貨合約就此誕生,這就是我們如今最熟悉的永續合約。
只要智慧與某些實驗裝置嫁接起來,那麼幾乎所有事情都能實現。
接下來,就是槓桿大戰,我們這群加密賭狗確實名副其實,BitMEX 就是從把槓桿調到 50 倍才開始扭虧轉盈的,後面又調到 100 倍,意味著一枚 BTC 做保證金的最大倉位,可以開到 100 枚 BTC,最終,高倍槓桿成了交易所招牌,100x Group 也成為 BitMEX 母公司的名字。
從 2016 年 5 月開始,BitMEX 成為當之無愧 CEX 之王,即使 2017 年的幣安,也只是在現貨領域稱王,衍生品直到 2019 年才開始和 BitMEX 正面競爭。
也就是說,BitMEX 走對了三步路,一是在眾多現貨所中做了衍生品,二是加大槓桿,第三才是發明瞭如今的永續合約產品。
但是不得不說,幣安是有點好運在身上的,2020 年的 3・12 事件,Hayes 成為怒拔網線的爭議梟雄,和最近的 Hyperliquid 如出一轍,不再贅述,只需要知道,不拔網線,比特幣可能會再次遭遇門頭溝之後的萎靡不振好多年。
就這樣,直到 2019 年,狂妄不羈成為 Hayes 身上最大的標籤,BitMEX 的產品即使在熊市期間,也能保留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和吸金能力。
恐懼是生物的本能,勇氣是人類的讚歌。
Hayes 高調不只是面對市場,面對監管也是如此,在被問到美國和塞席爾之間有什麼區別時,Hayes 的迴應是美國賄賂起來更貴,而塞席爾只需要一個椰子而已。
在狂妄發言一週後,CFTC 開始調查 BitMEX,罪名是非美國註冊交易所,以及熟悉的洗錢指控,說到底,不能挑釁監管部門,否則人人效仿,徹底就失序了,不過馬雲看起來也沒吸收 Hayes 的教訓。
如此生活一年後,2020 年 Hayes 辭去 BitMEX CEO 職務,2021 年,在談好認罪協議後,BitMEX 支付 1 億美元罰款,2022 年,Hayes 個人支付 1000 萬美元罰款,外加半年家庭監禁。
不過,CZ、SBF 也前後腳邁入監獄,衍生品三幻神至此以全部入獄告終,從 2014 到 2020 年,BitMEX 是 Hayes 的全部,之前的從業經驗無縫切換到創業領域,幾乎沒有波折和痛苦。
Hayes 是 13-17 週期的半神,前幣安和 USDT 時代的集大成者,比特幣的信仰者,但不是盲從者,他和早期的挖礦從業者不一樣,從事交易所的李林、CZ、SBF 幾乎都更為靈活,對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的理念也更為靈活,這也非常正常,他們靠的是交易掙錢,而不是囤幣。
但是 Hayes 並未停下腳步,21-25 年週期的禮物是 Ethena,是幣安和 USDT 的時代的分化者,核心理念是擁抱幣安等 CEX,搶佔 USDT 的市場。
新興算穩的白衣騎士
Big things have small beginnings.
一位科學家最「重要」的發現往往是他的第一個發現;相反,一位藝術家最深刻的創造多半是他最後做出的。
顯然,精通數學和寫作的 Hayes 是科學家和藝術家的混合體,過往積累的經驗並不一定會讓 Hayes 在穩定幣賽道更加厲害,但可以確信,只具備平庸的能力肯定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2023 年,Hayes 發文,設想一種基於 BTC 合約費率的穩定幣體系,即 BTC 在 Perp CEX 中的空頭對衝鏈上 BTC 現貨價值的波動,即所謂 Delta 中性。
如此一來,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使用者在鏈上存入的 BTC,可以被 1:1 鑄造為等值穩定幣,既可以擺脫 DAI 等產品的超額抵押的低資本利用率,也順便擺脫 USDT 等的不透明機制,即持有 USDT 的風險完全屬於散戶,而發行 USDT 的收益則完全屬於 Tether。
而在 Hayes 的設想中,最重要的是和 Perp CEX 的合作,鑑於 BitMEX 已經成為過去,因此 Binance、OKX 和 Bybit 等支援最為重要,又一次不反法幣反銀行,妥協中帶著叛逆。
本質上,引入 CEX 是給予他們發鈔權(鑄幣權)和鑄幣稅的分潤權利,想想 Circle 給 Binance 和 Coinbase 的分潤,這其實不難理解,而交易所支援該穩定幣本身也存在危險,即使是 BUSD 和 FDUSD,也會面臨脫錨和擠兌危機。
圖片說明:穩定幣分類,圖片來源:@zuoyeweb3
Arthur Hayes 的家辦 MaelStorm 於 2023 年成為 Ethena 創始顧問,此時的 Ethena 區別是採用 ETH 作為基礎資產而非 BTC,因為 stETH 等自帶收益,在 Hayes 的幫助下,也讓主流 CEX 紛紛入局,可以說沒有 Hayes,就絕對沒有 Ethena 今天的市場地位。
相較於 DAI 和 crvUSD 等產品,USDe 確實不夠去中心化,畢竟其根基是交易所的配合,但好處是會將 USDT/USDC 的部分利潤分給使用者;
相較於 Level、Usual 等同行,USDe 的意義如同 Uniswap,首先驗證可能性的產品自帶「正統性」,而相較於新出的各類合規穩定幣,Ethena 又是較為鏈上的 YBS(Yield Bearing Stablecoin 生息穩定幣)產品。
穩定幣會是 2025 年的超級爆款嗎?
關於此,我確信我有一種不完整的解法,可惜這裡的空白處太小,寫不下了,留待後文完整論述 YBS/ 穩定幣的未來吧。
結語
28 歲的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而在其後,則一生陷入對量子力學的否定和攻擊中,終其一生,也未能完成統一場論。
2024 年 2 月,BitMEX 被爆正在尋求買家,而在 9 月,Ethena 宣佈和貝萊德的 BUIDL 合作,而在動盪的 2025 年,Ethena 更多的儲備金已經成為 USDC 等法幣穩定幣,一如 DAI 後來的操作。
Arthur Hayes 在 BitMEX-Perp 創業成功後,依然沉迷於深度寫作和新機制的探索,Ethena 只是新取經路上的一站,或是永恆的終結。
不過,一個人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在他最富創造力的壯年,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願你我如此同行。
📍相關報導📍
川普特赦Arthur Hayes等三名BitMEX聯創,CZ 發文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