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今年已經回調32%,那些逢高加倉比特幣儲備的企業怎麼了?未來會如何影響微策略模仿策略?
(前情提要:微策略再加倉5.8億美元「買入近7000枚BTC」持幣突破50萬枚比特幣,Strategy大漲10%)
(背景補充:GameStop學微策略買比特幣!將發13億鎂可轉債,股價嚇跌22%)
加密貨幣市場近期掀起波瀾,比特幣(Bitcoin, BTC)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從今年一月的高點一度重挫超過30%,近期更觸及約74,500美元的水平,這是過去五個月來的最低點,對那些將比特幣視為重要資產、甚至核心策略的上市公司帶來嚴峻的壓力測試。
如日本的Metaplanet Inc.和美國的Semler Scientific Inc.,股價隨之跳水。Metaplanet在單一交易日(週一)就暴跌20%,而Semler Scientific今年以來股價已累計下跌38%。相較之下,最早且最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企業先驅MicroStrategy(MSTR)雖然也受到波及,但其股價年初至今僅微幅下跌2%,顯示出相對的抗跌性。
MicroStrategy:早期低成本優勢
分析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比特幣策略仍保有韌性,股價較去年比仍維持高位,據最新持倉數據,MicroStrategy總持有高達528,185枚比特幣,以近期約74,500美元的價格計算,這些比特幣總價值約為395億美元。
儘管比特幣價格從高點回落,但綜觀 MicroStrategy 平均購入成本相對較低,約為每枚67,458美元,總投入成本約為356億美元。這意味著,現今該公司在其比特幣投資上仍保有約10%的未實現利潤,金額接近39億美元。
這可以歸功於早期且持續性的比特幣購買策略。
另外市場分析也指出,MicroStrategy的股票交易價格相對於其持有的比特幣淨資產價值(mNAV)存在溢價,其mNAV倍數略低於2,這表明投資者不僅看重其比特幣資產,也對其核心軟體業務或創辦人Michael Saylor的長期願景給予了額外價值。
根據CoinDesk過去的研究,即使比特幣價格跌破MicroStrategy的平均成本線,該公司短期內面臨強制清算的風險也極低,因為本身業務仍具有盈利攻堅,早期佈局和嚴格的成本控制是維持獲利和抵禦市場下行風險的關鍵。
後進者挑戰:Metaplanet 與 Semler Scientific 挑戰
Metaplanet
相較於MicroStrategy的從容,其他較晚跟進比特幣投資策略的公司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局面,日本投資公司Metaplanet Inc.是近期積極效仿MicroStrategy策略的企業之一,該公司披露持有4,206枚比特幣,但其平均購入成本高達每枚88,800美元。
在比特幣價格跌至74,500美元水平時,Metaplanet的比特幣投資已陷入約15%的未實現虧損(帳面虧損)。這直接反映在其股價表現上,近期的大幅下跌顯示市場對其高成本策略的擔憂。
Semler Scientific
原為醫療技術公司的Semler Scientific Inc.在宣布將比特幣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後,也積極進行仿效微策略進行收購,其比特幣的平均取得成本約為每枚87,854美元,同樣遠高於當前市價。隨著比特幣今年以來價格下滑約20%,Semler Scientific的股價更是慘跌38%,遠超MicroStrategy的跌幅。
這兩家公司的案例突顯了「後進者劣勢」。它們在比特幣價格相對較高時進場,缺乏MicroStrategy那樣的成本攤平,因此在市場回調時,其資產負債表和股價更容易受到衝擊。這也警示其他考慮將比特幣納入企業資產的公司,必須審慎評估進場時機,並對潛在的價格波動做好充分準備。
比特幣策略雙面刃:強制長抱、短期效應不及中期虧損
綜觀來看,企業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的策略,無疑是一把雙面刃,其吸引力在於比特幣被視為一種潛在的通膨對沖工具,以及其高於傳統資產的潛在回報率,也讓公司在短期能夠吸引到一些對未來業務想像的漲幅。
另一面是其固有的高波動性也帶來了巨大風險,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會直接影響公司的財務報表,導致季度盈虧的大幅擺動,增加財報解讀的複雜性,這種策略也可能引發部分傳統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疑慮,影響公司的估值穩定性。
未來近期這波修正,或許會嚇退更多潛在的企業採用者,而有實力的企業會視為另一個逢低買入「撿便宜」的機會,但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只會讓彼此之間的差距更大,因此小企業要採用微策略的戰術,可能需要很大的心理準備。
MicroStrategy 股票持續存在的NAV溢價顯示,市場中仍有一部分投資者願意為這種比特幣曝險支付額外費用,但後進效仿者 Metaplanet和Semler Scientific的困境,也是在提醒企業經營者,比特幣儲備策略執行成本可能比想像中還要高。
當前實施比特幣儲備的案例仍然還不夠多,因此多可視 MicroStrategy 的劣質模仿者,必須考慮到許多企業並不具備如同 MicroStrategy 的市場實力,包含業務的盈利能力、一二級市場的融資能力、以及對於比特幣生態的整合開發等等。
後續這些後進者如 Metaplanet和Semler Scientific,是否能撐過這段川普黑天鵝、繼續撐到市場盈利面臨市場崩盤虧損,企業是否有保留資源可以「鑽石手」長期持有?還是不堪市場與股東壓力,認賠出售?或是留有更多金融選擇,用銀彈融資從低位繼續加碼以拉低平均成本,這將成為比特幣儲備在商業市場上的經典案例。
📍相關報導📍
神魚專文》微策略MSTR的比特幣槓桿遊戲:誰承擔風險,誰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