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近期頻發施壓美國聯準會(Fed)及其主席鮑爾,意圖迫使聯準會按川普意願採取降息行動。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則指出,川普試圖控制 Fed 的行為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前情提要:美國智庫開噴川普鮑爾:聯準會降息過頭「通膨要爆了」,經濟學已全面失靈)
(背景補充:川普開嗆鮑爾「要Fire你比降息還快」,聯準會獨立性受影響將衝擊市場?)
川普以「美國優先」策略和「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持續推出多項改革,近期的關稅政策更是打亂全球經濟,引來一眾經濟學家的批評反對。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稍早就指責川普的關稅政策缺乏基本經濟邏輯,猶如「江湖郎中經濟學」(quack economics)。
而對於川普近期頻繁施壓 Fed 大幅降息,甚至揚言要換掉現任聯準會主席鮑爾的威脅,克魯曼在昨(18)日撰文,以《Why You Should Fear a Trumpified Fed》(為什麼你應該害怕一個川普化的聯準會)為題,強烈駁斥了川普試圖控制 Fed 的行為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克魯曼:為什麼 Fed 需要保持獨立性?
在這篇文章中,克魯曼首先以 1982 年至 1984 年的歷史為例,說明聯準會如何通過貨幣政策深刻影響經濟。
他指出,1982 年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失業率高達 10.8%,但聯準會在當年夏天放寬貨幣政策,導致「利率大幅下降,大約六個月後,經濟開始驚人復甦,1983 年經濟成長率達 4.6%,1984 年更達到 7.2%」。這段歷史顯示,聯準會的決策能在短時間內扭轉經濟局勢,其影響力遠超一般政府政策。
有鑒於此,克魯曼強調,聯準會的獨立性是維持經濟穩定和美元全球地位的基石。他解釋,貨幣政策執行起來「極其容易」,例如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可直接指示購買政府債券,而無需繁瑣立法程序。因此,聯準會由於其巨大影響力與政策易於執行的特征,必須與政治壓力隔絕,以避免被濫用。克魯曼警告:
聯準會的獨立性至關重要。當聯準會主席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後,他應被允許完成任期,而不受政治干預,否則可能淪為政治工具,動搖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進而引發全球金融動盪。
克魯曼接著引用《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川普私下討論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並公開宣稱:「如果我想讓他走,他會很快滾蛋,相信我。」
克魯曼認為,川普此舉表明他無視法律限制,其「瘋狂程度」在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的發文中顯而易見。若川普成功將聯準會置於其掌控之下,後果將不堪設想。克魯曼警告:
川普可能命令聯準會大幅降息以刺激經濟,無論通膨風險如何,甚至利用聯準會的權力來懲罰不聽話的企業或州政府,導致經濟混亂。而更嚴重的是,若國際投資者因聯準會喪失獨立性而拋售美元資產,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政客干預 Fed 決策歷史回顧
值得一提的是,克魯曼還在文中援引了美國 1970 年代,Fed 決策被時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主導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1970 年代初,美國面臨高通膨和經濟放緩(滯脹)危機,尼克森政府一邊推動減稅和擴張性財政政策,另一邊則施壓 Fed 保持低利率和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並降低失業率,支持其 1972 年連任。
最終結果顯示,Fed 主席 Arthur Burns 在 1971 年允許貨幣供應快速增長,M1 增長率達到 6-7%,超出長期穩定目標,雖然短期內 1972 年經濟增長強勁(GDP 增長 5.3%),失業率下降至 5.6%,幫助尼克森贏得連任;但長期的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劇通膨,導致 1973-1974 年通膨率飆升至 11%,加上 1973 年石油危機,導致美國出現嚴重滯脹(高通脹+高失業)。
而除了這段反面歷史,美國在過去半個世紀中,也有 Fed 反抗政客干預的正面案例 —— 1979 年,Fed 主席 Paul Volcker 為控制 13.5% 的通膨,採取激進加息(1980-1981 年聯邦基金利率峰值達 20%),引發 1981-1982 年衰退,失業率在 1982 年達 10.8%。
當時雷根政府公開批評高利率,部分國會議員威脅修法限制 Fed 獨立性。然而 Paul Volcker 堅守獨立性,拒絕屈服。最終,通膨降至 1983 年的 3.2%,為 1980 年代中後期的經濟復蘇打下基礎。
📍相關報導📍
川普累了?突喊「不想再加中國關稅」:北京主動聯繫我,習近平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