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巨頭臉書的《Libra》支付平台白皮書敲響了各國政府對於「穩定幣」的警鐘。自此之後,各國開始研究央行數位貨幣(穩定幣分支之一)的可能性,其中進度最快的要屬中國的數位人民幣。不過,除了央行數位貨幣,各國也正在積極研究穩定幣的監管框架。
昨(5)日,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發布了研究報告:《全球穩定幣的金融風險以及監管方針》。ECB 認為當前對於穩定幣的監管仍屬中空階段,因此這份報告旨在幫穩定幣尋求明確的監管參數。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穩定幣(下稱全球穩定幣)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支付服務的需求。這些服務快速、手續費便宜、執行簡單,且可跨境支付。為了能善用這些優點,同時避免風險,需要建立健全的監管架構。」
報告中寫道。
延伸閱讀:重磅!Libra 發布2.0白皮書: 改發多國「1:1 穩定幣」,還可兼容各國央行CBDC (臉書幣)
全球穩定幣具發展潛力,但絕非「沒有風險」
誠如報告所述,全球穩定幣具有若干優勢,包括可跨境支付,手續費又較現行跨境匯款便宜,且使用起來簡單又方便。透過穩定資產背書,避免了如其它加密貨幣的高波動風險,穩定幣可用以支付以及價值儲存。
不過這種穩定幣雖具有潛力,但卻伴隨著風險,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萬一穩定幣背後的資產失去價值,又或是沒有宣稱的資產水平,用戶將會面臨擠兌風險。
「考量到穩定幣的「穩定價值」保證(即背書的資產為法幣),以及發行商隨時會將穩定幣換回法幣,用戶必須承受風險,就是手上的穩定幣實際上是『存款』,而非現金。」
ECB 認為考量到穩定幣的特殊屬性,當前的監管框架可能並不適合穩定幣,且在制定監管框架時,可能需要多個監管面向。
延伸閱讀:G20 金融穩定委員會:央行若無法有效監管「全球穩定幣」,應考慮全面禁止 (FSB)
穩定幣定義複雜,可能存在監管空白
該報告指出,全球穩定幣可作為電子貨幣。如果穩定幣的發行商不授與信用額度,並保證可贖回面值,最終用戶可以向發行人提出索賠,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穩定幣就應該以歐盟法律規定電子貨幣定義,穩定幣發行的收益(及用戶購買穩定幣的資金)將保存於託管銀行。
相反地,如果穩定幣安排保證面值可贖回但也提供信貸,則它將被列為接受存款機構,並且需要從歐洲央行獲得銀行牌照
另外,如果穩定幣符合下列條件,穩定幣也可視作投資基金:1. 代幣持有人對發行人的資產擁有債權;2. 收益被投資於非零風險金融資產;3. 穩定幣持有人有權按比例分配發行人資產的價值,則該種穩定幣需遵守歐盟地區基金投資人指令(UCITS)。
當然,穩定幣的資產管理功能也可能不屬於歐盟現有的監管框架之內,這意味著某些穩定幣可能存在監管空白。
因此,根據其類型的不同,穩定幣可以從包括主流金融資產,加密資產、法定貨幣在內的多種資產背書而決定其屬性,這使得監管範圍尚不明確,甚至無法監管。
該報告寫道:
「鑑於穩定幣結構的複雜性,穩定幣無法以單一法規監管,可能是分屬歐盟不同的監管框架,又或者某些屬性無法用現行法規監管。」
?相關報導?
探討|美元穩定幣:是反向吞噬加密世界的特洛伊木馬嗎?
台灣央行數位貨幣|央行將推出「數位新台幣CBDC」評估報告,傾向採雙軌並行
荷蘭央行欲領導「歐元區 CBDC 試驗」,稱 CBDC 能增強貨幣體系信任度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