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想來聊聊,仍處於技術發展早期的區塊鏈,在使用體驗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大家怎麼樣去改進,目前有了哪些不錯的方案,以及區塊鏈的最底層基礎設施 — 公鏈,可以怎麼讓區塊鏈的各種應用擁有更大的彈性,去製造更好的使用體驗的產品。本文由專欄作者 威廉的分布式隨筆 撰寫。
2017 年的 ICO 浪潮,讓世界開始意識到 Blockchain is a big thing,但到了 2019 年,區塊鏈已不再是個神秘的技術,甚至有人開始說 Blockchain will be boring ,今年,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區塊鏈用戶,管他活躍或是不活躍的都加起來,或許還不到全世界的 0.5%
區塊鏈如何嚇跑使用者?
一直以來,區塊鏈都面臨到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就是過高的用戶門檻。這樣棘手的問題,也讓對區塊鏈感到好奇,想要進入的萌新用戶逃之夭夭。
要好好保存一大堆亂碼的私鑰、十二個不明所以的助記詞、地址嚇跑了一大票新手村的朋友。
終於,有些人鼓起勇氣,要記下十二個字的助記詞,但又被恐嚇不能截圖 … 只能說區塊鏈對新手來說真的太難,也太不友善了。
剩下少數對於新世界的技術、新財富依舊好奇的少數用戶留了下來。
然後繼續一起走過摧殘,中間有些人覺得區塊鏈的技術是在太難以理解,還滿地都是術語和縮寫,受不了離開了區塊鏈,有些人買幣虧了一屁股錢而和這個領域說了聲掰掰。
延伸閱讀:新手必讀|如何保護你的數位資產?個人的安全觀念與習慣養成
如果用一個用戶漏斗來形容的話,在區塊鏈上的離去的用戶可能依序是這個樣子吧:
錢包是進入區塊鏈的必須工具
錢包是區塊鏈的入口,任何一位區塊鏈的用戶要使用區塊鏈上的資產,或者要使用任何一種智能合約,錢包就是一張進入這個世界的通行證。
亂講,我只要買幣賣幣,幹嘛需要用錢包,把錢放交易所好了啊!
當然對於這也是中心化交易所目前的優勢,讓用戶可以不用管助記詞等等陌生的產物。
但是,歷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交易所被盜事件。每年少說有個一兩起,動輒損失就是上億美元。而且根據這十幾年的趨勢而言,我們是甚至可以預期對於中心化交易所的攻擊會越來越頻繁,攻擊手法也會越來越多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知名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這篇報告。
總之,最安全的還是把你的加密資產放在自己的身邊,另外,要使用任何區塊鏈上的產品,錢包也是必須,因此錢包是個『真正進入區塊鏈世界』的必需品。
我們最早看到的錢包是怎麼樣?
錢包最基本的功能,其實就和鑰匙圈一樣,只是存放資產密鑰的工具。最早的桌面錢包,例如 Bitcoin Core 還需要進行節點同步,慢慢的,不需要同步節點的網頁版錢包,像大家常見的 MyEtherWallet ,還有可以直接在網路上和 Dapp 交互的 MetaMask 這種 Web Eextension Wallet 出現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轉帳這麼慢?以太坊錢包 imToken 帶你理解區塊鏈如何轉帳
但是用戶似乎還是在受驚嚇的階段,導出助記詞的時候既不明所以,還需要被警告,密鑰、地址的管理與使用上的不直觀始終都是存在的問題。
當然這還不是體驗糟糕的結束,因為你要用任何的 Dapp 之前,都還需要交易手續費呢 …
近年來許多錢包的改進
慶幸的是最近幾年可以看到大家也開始在思考,怎麼帶領區塊鏈「出圈」,讓普羅大眾能更普及得使用區塊鏈產品的錢包、協議也逐漸的問世,幫大家把一堆區塊鏈使用上的坑填起來了一點,以下簡單的介紹幾個我看到的改進:
WalletConnect:掃碼即登入
WalletConnect 是一個很棒的協議,基本上他的重點就是讓用戶在網頁端要和 Dapp 進行交互時,可以不需要再透過安裝一個 Metamask, 而是可以直接用手機錢包,連接各種網頁端的 Dapp。
如此一來,密鑰管理就可以在裝置端完成,同時,掃碼登入也更符合一般使用網際網路的使用者的習慣,而且完整的解決了原先區塊鏈『錢包在手機端,Dapp 在網頁端』 的使用邏輯矛盾。
目前已經有許多的錢包商,已經加入了 Wallet Connect 的協議中,例如 Argent, imToken(預計), 以及台灣的 DappPocket 等許多手機錢包都有支援,而 Dapp 開發者要使用 WalletConnect 更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隨便看幾個 DeFi ,例如 Uniswap/Aave/DDEX 等等都已經支持。
如果想更了解這類型的相關技術的發展,這篇文章很值得一看,或者懶一點看一下我的文字配下方的截圖,應該也不難理解。
如果有興趣的查詢哪些錢包有支持 WalletConnect 的,可以看這裡:
https://walletconnect.org/wallets
如果想知道有哪些 Dapp 允許 WalletConnect 可以看這裡:
https://walletconnect.org/apps
Meta Transactions :終於不用「登入也要花手續費」
傳統而言,互聯網用戶的生態裡面,有個共識是『流量為王』,尤其是站在風口的產業,必定要拚命的進行閃電式擴張,盡可能透過自己的勢能去搶占一片可能下一刻就變成紅海的藍海市場;這個前提下,補貼和盡可能的給顧客優惠,再配合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行銷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商業的顯學。
相對的區塊鏈世界則非常的『高冷』,強調所謂的『誰發交易誰付費』的概念,很不巧,任何使用者要和任何 Dapp 交互,錢包帳戶要登入就是一定會發生的第一筆交易(Approved 的交易在 account model 的設計下已經是必要之惡),區塊鏈開發者可能覺得理所當然,因為發起交易自然就會需要手續費。
我一個 App 玩都還沒玩你就要跟我收錢 ?! 大哥你還想做生意嗎 ?」
「Gas 是新的幣種嗎 ? 不是?! 一樣是 ETH 你幹嘛假鬼假怪叫做 Gas ?」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Meta Transaction(元交易)的解決方案產生了,所謂的 Meta Transaction 的解決方案就是說,即使我們一樣更動不了底層協議要發交易方付錢的情況,但我在形式上找個代理人來幫你付錢,這應該沒問題吧~
延伸閱讀:鏈與製作人|邁向完美「區塊鏈使用體驗」- 什麼是元交易Meta-Transaction?
這就是 Meta Transaction 的特點,也就是說有個 Relayer 中繼層可以在你簽署交易以後,代替你支付手續費和發送交易,這不僅是對新手非常友善,對於交易老手來說也可以避免在 312 那種極端情況下,因為沒有足夠的 ETH 而翻船。
但目前 Meta Transaction 還存在著一些限制,首先的問題就是所有的智能合約必須改成 Meta Tx 的模式,也就是在程式碼中將原本交易發送人的msg.sender
換成 signer
,然後將中繼人( Relay Server)設定為msg.sender
,這已經和原初的各種智能合約的設計在所差異了,因此很多既成的智能合約可能無法直接套用。
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缺點是 Relayer 變相的可以有審查合約的權力,如果他們竄改資料或者不發送交易,都會造成原本的交易失敗以及對於原先的交易發送人造成損失,因此後續也再有了 Gas Station Network (GSN, EIP-1613)的改進提案,透過抵押機制確保節點不作惡。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去看 AMIS 的這兩篇文章,一篇介紹元交易,另一篇介紹 GSN 方案,也可以看看 Blocto 的解決方案,但目前 Meta Transaction 還是因為諸多的限制,還沒有一個大規模推行。
另外,imToken 透過 Tokenlon 的方式進行手續費代付的方案也值得一看。
下方的影片是 Austin Griffith 在提出 Meta Tx 時的 Demo:
但可以代付手續費,對於區塊鏈進行擴張和市場運營的意義重大,尤其在 Gas 費用高漲的此刻。
最後一個方案,社交帳戶輕錢包- Wechat / Twitter 即錢包留待下篇介紹。
另外,還想和大家分享這半年來 Nervos 生態上發生了哪些使用體驗升級的提案和實現,而這些也源自於公鏈底層設計的一些創新~後續歡迎閱讀《邁向趨近 Internet 使用體驗的區塊鏈》Part 3. 。
本篇文章為《邁向趨近 Internet 使用體驗的區塊鏈》二部曲系列的首部曲!二部曲明日即將上線,有興趣的讀者歡迎接續觀賞,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鎖定《動區動趨 BlockTEMPO》。
📍相關報導📍
鏈與製作人專欄|Netscape 創辦人:以古鑑今,從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看今天的區塊鏈
通往Web3.0的發展:區塊鏈與互聯網的不同使命
專欄|重讀《比特幣泡沫背後》:深談互聯網的腐化與開放協議復興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