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公司的 TGIF ,因為聊到了「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對區塊鏈有信仰?」,我們內部開始了近五個小時激烈的來回辯論:區塊鏈的信仰到底是因為相信區塊鏈技術,還是有炒作的空間?如果是前者,我們又是相信它的什麼呢?過程中,也讓我從不同角度理解了區塊鏈,最後藉著這篇文章重新審視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繼續留在區塊鏈領域創業?
區塊鏈到底能做什麼?
在在這之前,先來回顧到底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是如何誕生的?區塊鏈是支撐比特幣運作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們可以理解它是一本難以篡改、公開的分散式帳本。區塊鏈本身與虛擬貨幣的密不可分,為我們帶來幾種好處:
- 無中間人:兩人可以輕鬆地完成點對點交易,不需要第三方。
- 高效轉帳:無國界的貨幣,跨國轉帳速度比起 SWIFT 高很多。
- 安全的資產託管:除非私鑰被盜或遺失,資產會安全被保存在區塊鏈上。
- 透明:所有的交易記錄都完整記錄在區塊鏈帳本上。
- 難以任意通膨:多數虛擬貨幣都是定量發行的(如:比特幣),即使有通膨,也會是公開可以審閱的規則。
- 沒有任何持有門檻:相較於銀行,創建虛擬貨幣錢包幾乎沒有任何限制。
- 帳戶隱私:所有的交易內容雖然被公開記錄,但是地址本身為匿名,並可根據需求選擇對應的匿名貨幣保護隱私。
- 去中心化:區塊鏈網路背後不存在任何組織、公司、或是政府可以單獨控制。
我認為將區塊鏈以及虛擬貨幣分開討論是不切實際的,區塊鏈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利用了經濟激勵 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光是廣義上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這一點,就是過去電腦科學未曾出現的創舉,他必須融合數學、計算機網路、密碼學、作業系統、編譯器、經濟學、以及心理學,甚至政治與法律。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不認為中本聰是 一個人 ,而是一個團體。
拜占庭將軍問題: 一組拜占庭將軍分別各率領一支軍隊共同圍困一座城市。部分軍隊進攻部分軍隊撤離可能會造成災難性後果,因此各位將軍必須通過投票來達成一致策略,即所有軍隊一起進攻或所有軍隊一起撤離。因為各位將軍分處城市不同方向,他們只能通過信使互相聯絡。在投票過程中每位將軍都將自己投票給進攻還是撤退的資訊通過信使分別通知其他所有將軍,這樣一來每位將軍根據自己的投票和其他所有將軍送來的資訊就可以知道共同的投票結果而決定行動策略。
當然,也有一些沒有原生幣的鏈,我們 通常會將這種技術通稱為 DLT (分布式帳本技術),像是 Corda 以及 Hyperledger 就是箇中翹楚。
到底我們需不需要區塊鏈?
如果我們拋開不理性的爭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廣義的拜占庭將軍問題發生機率極低,那麼就不需要區塊鏈。在過去,我們的分散式資料庫以及 BFT 容錯共識演算法不也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了嗎?
我們也可以採用這些文章中的分析框架,或分別從中心化以及數位化與否,四種組合來判斷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必要: 區塊鏈的正確使用手冊(上) — Medium 、區塊鏈的正確使用手冊(下) — Medium 、上帝視角 — 評估產業是否適用區塊鏈的簡單框架
有沒有非用區塊鏈不可的理由
爭辯到後來,往往都落入了「你說這應用適合用區塊鏈解,那為什麼非用區塊鏈不可,為什麼不能用中心化的技術來解決問題?」。
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一個技術是非它不可,就像是沒有人強制我們只能使用 TCP/IP 定址,也沒有人說 Git 能做到 SVN 做不到的事情(例如:SVN + rsync),一切都只是因為廣泛被採納的程度以及工具或是技術本身的便利性而已。
我們可以在既有的中心化技術上面建立一個類似區塊鏈的技術,實際上這也不是沒有公司這樣做過, 騰訊的區塊鏈就是如此,所以我們自然可以建立在現有的通訊協定上面的合作模式。不過一旦如此,最後為了方便快速理解,這個技術很可能也會被稱呼為 區塊鏈
。
這一切都只是為了方便的通稱,泛指了「可以參與校驗,並且可以瀏覽共享帳本上事務交易的歷史」的技術集合。
我擁抱的到底是區塊鏈的什麼?- 開源精神
那麼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會是「區塊鏈的價值來自於何處?」如果我擁抱的不是「區塊鏈」,那麼我擁抱的是什麼?
這場思辨幫助我想得更清楚,原來我自己常常掛在嘴巴上的區塊鏈就是我由衷崇尚的 開源精神 。如果將互聯網比喻為一個國度,那麼區塊鏈帶動的將會是一場民主革命,帶領我們從君主專制度邁向民主制度,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技術實現開放經濟、取回數位資料的主權。
以我個人來說,如果一個網站沒有資料匯出的功能,會嚴重影響我使用它的意願,因為一旦我開始依賴於這個服務或是應用,那麼我自己就被綁定了,更無法跳脫出來,幾乎跟被綁架沒有不同。區塊鏈之所以有機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石,是因為 透過它,交易雙方可以快速地建立信任,降低價值移轉的最大靜摩擦力 。
也許未來會有比區塊鏈更好的技術,假設未來那技術不再叫做 區塊鏈
而是 區塊網
,那麼我也會同樣的推崇那項技術,現在大家談區塊鏈,只是因為現在的條件下要達成快速建立信任的目的,區塊鏈是成本相對低的技術方案罷了(成本其實是在過去十年攤提掉了)。
我很喜歡區塊勢在 Podcast 中舉的例子,如果因為行程臨時改變,我們可以輕鬆轉讓高鐵票券,但是對於數位高鐵票卻沒有任何辦法,除非高鐵公司願意在 APP 實作這個功能。最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數位基礎設施的不健全,在下一代由區塊鏈構建而成的互聯網,理論上我們應該要可以完全地擁有這個高鐵票。 ? 數位世界的民主化 - 專訪 Lootex 共同創辦人呂季潔 — 區塊勢
區塊鏈還重新定義了生產關係
現在的世界,生產關係是強中心化的,大到政府小到公司,勞動以及激勵模式是從上至下的。
但區塊鏈的世界,它是一種自發性由下而上的組織形式,例如:沒有老闆這種角色去要求比特幣礦工去確認交易,但是在自由市場機制的運作下,會有人主動作為礦工去確認交易。區塊鏈的貢獻在於顛覆了當前從上到下的組織架構,讓大家通過程式碼達成共識,而不是傳統至上而下制定獎賞或懲罰的規則。
今天,在互聯網創業就如同在迪士尼樂園開餐廳
a16z 的 Chris Dixon 在 這篇文章 分享到他們為什麼重押去中心化網路:
如今,互聯網已越來越像迪士尼樂園。如果我在迪士尼樂園開餐廳,而迪士尼樂園認為我賺了太多錢,他們可能會提高租金或改變規則。(註:這裡以迪士尼樂園比喻集中型的壟斷市場。)
在這個時代下的互聯網新創,比起以前更難精實創業,容易做的都被互聯網巨頭(平台公司)直接做掉了,或是利用併購以及投資來作為護城河,不會讓你有機會鑽縫隙。若能擁有突破性的技術,石破天驚地劃開天地,那就另當別論。但在 21 世紀實際上已經是人才的競爭,小公司相對的也不容易得到更好的人才,當然我們可以透過募資來進行這樣的操作,不過有時候這就是雞生蛋蛋生雞蛋的問題。
新創公司要靠區塊鏈突圍,但是我認為未來不會再有人特別提自己是一家區塊鏈公司,就像是現今已經不再有人會說自己是做雲端運算,是間雲端運算公司。這實際上是一種亂象,就像是處理 Excel 也會有人自稱是大數據公司,用 if-else 就說自己是一間 AI 公司。
那到底,什麼是區塊鏈公司?
區塊鏈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在於掌握設計與開發底層鏈、交易所、以及錢包的能力。底層鏈代表公司對於區塊鏈的設計有通盤的了解,並且有能力為不同場景設計共識機制(底層鏈)滿足需求。而如同我們文章開頭所說,如果區塊鏈與虛擬貨幣不可分割的話,鏈上資產的保存(錢包)以及交易(交易所)就缺一不可。
下一個顛覆互聯網巨頭的會是什麼技術?
未來會興起的產業巨頭絕對不是在互聯網已經存在的產業,就像是最初大家想像中的數位百科全書是將紙本的百科全書一頁一頁掃描上傳然後透過 OCR 辨識索引,最初 Google 想做的就是書本內容搜尋,最後因為技術上太不現實,最後選擇先從簡單的網頁開始。
因為在既有的場域內,互聯網巨頭可以瞬間倒量引流,區塊鏈技術的整合對他們人才濟濟的公司來說,也就是三兩下的事情,不必什麼都自己從頭來過,他們可以直接整合開源的技術或是直接串接區塊鏈。
未來的機會在於我們願不願意或是否可以想到大公司想不到、不敢做的是事情,他們可能因為風險的顧慮不夠靈活,無法像新創這樣。最後就是比速度,看 螞蟻是否能勝過大象 。
延伸閱讀:區塊鏈監管上升至全球規模體系,台灣監管「曖昧不明」 —— 新創業者舉步維艱
如果幣價被監管影響(甚至歸零)後,虛擬貨幣乏人問津?
之所以區塊鏈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信任、減少摩擦,這都是建立在比特幣長久以來累積獲得的信任基礎下,比特幣價格支撐的剛需普遍認為來自於暗網,如果在這樣的假設之下,我不認為比特幣的幣值會有歸零的一天,除非突然被發現了一個毀滅性的漏洞。此外,在上述的推論下,區塊鏈還是會持續地被新創公司給擁抱,進而形成長尾的勢力。區塊鏈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多。
就算我們單看政府跟金融機構,他們都發現了區塊鏈對於資料交換/交易是非常高效的基礎設施,無論這個鏈是否中心化,區塊鏈還是可以解決多節點之間的信任以及資料交換問題。它可以快速地構造一個異質的分佈式網路,加快彼此訊息交換的速度,銀行可以透過區塊鏈加快跨分行、跨國的轉帳;政府可以加快部門間資料流轉速度。因此,如果中國政府可以由上而下地推行這項技術,我認為對於公部門行政效率的影響會是巨大的。
延伸閱讀:吳宗憲、黃立成站台的挖礦交易所,現在交易量「全數歸零」,疑結束經營
別忘了,二十多年前上網賣東西是犯法的
Marc Andreessen 是早期互聯網的參與者,也是 Netscape 的創造者,他在 Podcast 中分享了他認為 現今階段的區塊鏈其實就像是 1992–1993 年的互聯網 。現在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可能都很難以想像當初的光景:
在早期,互聯網是被學術圈一小戳少數人使用的,政府和學校投入了主要的資源維護,根據使用協議的規定,互聯網只能被作爲個人的、非商業化的使用用途,如果你違反了這一條,會不會因此入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管理者有權把你從網絡中踢出去,禁止你上網 — 這對現代人來說,也就跟坐牢差不多了。
延伸閱讀:從網路看區塊鏈的未來《二》a16z:1993年,在網路上賣東西是違法的
一開始沒有人知道互聯網是否存在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很像現在的區塊鏈?
當時沒人知道在網上開店會不會有效果。沒人知道這些業務背後有沒有真正的消費需求。沒人知道在網上做生意安不安全。也沒人知道,互聯網背後到底有沒有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
你可能不知道互聯網曾經也很難用,被認為是玩具
主流大眾傾向認爲區塊鏈難以使用、難以理解。但我們要意識到,互聯網在早期也很難訪問(即使對於那些擅長電腦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我開始接觸網路的時候已經是 1996 年了,那時候依賴的還是數據機撥接上網,但是在更早些年,連上網可能比你買虛擬貨幣還要複雜!
那個時候,連上網路的步驟如下:
- 去書店買一本關於如何使用互聯網的書:當時有種趨勢,似乎所有的書店都會擺滿關於互聯網的書籍。
- 在每本書中都有一張軟碟,你必須把軟碟加載到你的電腦上,然後軟碟會帶你通過一系列非常繁瑣的指令。
- 動態地重建整個電腦的操作系統以新增網路。如果你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可能你的電腦就毀了。
- 購買數據機,配置電腦和數據機以相互協作:這又是一個大約 38 個小步驟的過程,你必須非常仔細地做”。
- 註冊網路服務提供商(ISP):但當時你無法在網上 Google 一下看哪裡能找到 ISP,你得拿出一本電話簿,在黃頁裏找到一個 ISP,然後再給他打電話。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候大家 對互聯網的嘲諷 ,但到了 1994 年,網路流量瞬間暴漲,互聯網開始成為主流。
更多:鏈與製作人專欄|Netscape 創辦人:以古鑑今,從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看今天的區塊鏈 — portto
世界不會因為少了區塊鏈而無法轉動,但會變得更加美好
ICO、IEO、STO 熱潮確實是被監管澆了一頭冷水,幣價跟產業也是如此,不過這都不影響區塊鏈本身的價值,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監管永遠不可能停掉比特幣的運作,市場冷靜不是壞事,潮水退去了才知道誰在裸泳,誰是真心擁護區塊鏈精神而誰只是順應潮流圈錢,避免了濫竽充數的情況,產業才有機會繼續往好的方向前進。
更好的互聯網 Blockchain could make Internet better
僅僅通過廣告模式,互聯網就已經產生了高速的經濟增長。但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把現實世界這些真實的經濟模型和經濟運作方式,內嵌到瀏覽器中,會怎麼樣?
顛覆式的革命本來就不是三兩年就能完成的工作, 回頭看比特幣發展的十年,以及未來的 七大趨勢 。我相信,隨著網路民主意識的抬頭,這一天將會來臨。
?相關報導?
「從互聯網創業到區塊鏈投資的觀察」——老鷹資本・劉小鷹專訪
重磅!騰訊已拿到香港牌照,正籌備區塊鏈虛擬銀行富融 Fusion
源鉑資本·胡一天看見的〈區塊鏈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金融邊陲菁英「再革命」政治、資本權力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