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stream 執行長亞當·貝克(Adam Back)近日受訪表示,量子電腦雖然可能對比特幣安全構成威脅,但其也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可能,它或許能解答加密貨幣社群長久以來的最大謎團:比特幣的匿名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是否仍健在?
(前情提要:物理專家:再給量子電腦五年就能攻破比特幣私鑰,想升級BTC須全面停機?)
(背景補充:Tether:量子電腦要破解比特幣還早!但中本聰100萬枚BTC未來有危險)
比特幣自 2009 年問世以來,憑藉其去中心化、透明且安全的特性,贏得了「數位黃金」的美譽。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量子計算的快速發展,近期有越來越多的討論聲音指出,這一被視為牢不可破的加密系統可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
Adam Back:量子攻擊或迫使中本聰轉移資產
不過筆者認為讀者也無須過於恐慌,畢竟就算量子電腦的研發真的有突破性進展,加密技術也同樣可依此來設計更高安全的保障。且除了擔心加密貨幣網路之外,傳統金融的安全可能更需要我們去關切。
不過另一方面,量子計算的挑戰也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可能,它或許能解答加密貨幣社群長久以來的最大謎團:比特幣的匿名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是否仍然健在?
這一觀點來自早期密碼龐克(Cypherpunk)成員、有著「比特幣教父」之稱的亞當·貝克(Adam Back)。Adam Back 認為,量子電腦的壓力可能迫使中本聰移動其持有的比特幣,從而暴露其是否存在。
在 4 月 18 日於義大利舉行的「中本聰雞尾酒會」(Satoshi Spritz)活動中,Adam Back 接受採訪時透露,量子電腦的壓力可能迫使中本聰移動其持有的比特幣,從而暴露其是否存在。
他近一步解釋說,量子技術可能破解比特幣當前使用的橢圓曲線數位簽章演算法(ECDSA),這將迫使持有大量比特幣的用戶,包括中本聰,將資金轉移到具備量子抗性的新地址。Adam Back 表示:
如果量子電腦已經問世,且大學和研究實驗室的人員能夠使用它們,人們將面臨一個選擇:要麼讓人竊取這些比特幣,要麼將這些簽章凍結並棄用。
他預測,比特幣社群將選擇要求用戶轉移資金以保護資產,而這一過程也可能會讓中本聰的比特幣移動,從而間接證明其是否仍能控制這些資金。
不過 Adam Back 也補充道,是否能通過這種方式確認中本聰的存活,還要取決於比特幣未來的隱私功能。他指出:「隨著比特幣協議的改進,特別是隱私相關的升級,追蹤這些資金的移動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
這意味著,即便中本聰移動了資金,改進後的隱私技術可能也會讓外界難以追蹤其身份或意圖。
量子電腦為何會威脅比特幣?
量子電腦的威脅源於其超強的計算能力。與傳統電腦相比,量子電腦利用量子力學原理,能夠以指數級速度解決某些數學問題,包括破解 ECDSA 等加密演算法。
據當前公開資料揭露,中本聰持有約 100 萬枚比特幣,且這些比特幣自比特幣創立早期以來從未移動過。而一旦量子電腦能夠破解 ECDSA,這些資金可能將面臨被盜的風險。
不過面對量子計算的潛在威脅,比特幣社群已開始採取行動。一些開發者提議重新啟用先前停用的操作碼(opcode),如 OP_CAT,以支援量子抗性的簽章技術。此外,還有部分提議主張進行硬分叉(hard fork),強制要求網路將資金從舊的 ECDSA 地址轉移到量子抗性的新地址 —— 然而,硬分叉可能將引發社群爭議,因為它需要廣泛共識,且可能導致網路分裂,還需要凝聚社群更多共識。
📍相關報導📍
V神呼籲:以太坊若遭「量子電腦攻擊」有解方!恢復性分叉可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