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傳奇人物 Adam Back 來台出席第九屆區塊鏈愛好者年會,在昨(19)日對話環節中與多位專家探討資產代幣化(RWA)趨勢。他分享了燃料本票與算力代幣化資產 BMN 的成功案例,並強調 Liquid Network 憑藉其合規性與技術優勢,在 RWA 應用中展現巨大潛力。
(前情提要:最接近中本聰「Adam Back」登台演講!與台灣數發部、國發會交流:比特幣是普世價值)
(背景補充:最接近中本聰男人「Adam Back」來台演講全文:比特幣完勝黃金,資產配置9.5%是甜蜜點)
比特幣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被廣泛認為最接近中本聰的人物、Blockstream 創辦人 Adam Back,於台灣時間 11 月 18 日現身台北政大公企中心,參加第九屆區塊鏈愛好者年會,與台灣政府和 Web3 領域人士正式接觸,寫下比特幣生態在台灣發展的里程碑。
次日(19),Adam Back 發表了一場引人入勝的比特幣主題演講,並於下午「Liquid 在亞洲及其他地區:規劃數位資產的發展方向」的對話環節中,與多位專家圍繞資產代幣化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
嘉賓列表:
- Bitfinex Securities 營運總監 Jesse Knutson
- Blockstream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Adam Back
- 日本加密交易所 Crypto Garage 永續長 Justin Dhingra
- BTSE 營運長 Jeff Mei
註:Liquid Network 是 Blockstream 專為資產發行而構建的比特幣第 2 層和側鏈。
Liquid 資產代幣化案例
主持人 Jesse Knutson 首先詢問現行在 Liquid Network 進行資產代幣化的案例。Adam Back 先是分享了 Blockstream 發行的證券型代幣-Blockstream Mining Note 1 (BMN1), 其於今年七月到期,總計向投資者提供超過 1,200 枚 BTC 的回報,當時約值 8,000 萬美元。
而第二期資產(BMN2)目前也已籌集約 3,900 萬美元,其是為期 4 年的算力資產,每單位為 1 算力。Adam Back 表示,與礦企股相比,這是一個有趣的資產,因為礦企股還涉及管理團隊與礦業公司的策略決策,而這是只專注於特定算力 4 年挖礦收益的資產。
Adam Back:另一個值得討論的有趣資產是燃料本票(fuel promissory note)。當然,這之前已經提到過,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增長速度相當快,而且是自然發展,因為它確實改善並簡化了以紙本為基礎的處理系統。該資產主要是為墨西哥的小型企業提供營運資金,似乎每月吸納約 1 億美元。初次宣布是在去年 3 月或 4 月,當時規模為 2 億美元,如今已超過 10 億美元。
Justin Dhingra:我們在 Liquid Network 上發行了 JCO 代幣,我們創建這個代幣的動機是希望促進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與全球其他市場的跨境交易。與日本進行交易的一個限制在於法定貨幣。如果海外交易所想要與日本交易,他們需要開設一個帳戶。要開設帳戶,您需要成為本地實體。但成為本地實體的成本高昂,對初創公司來說,與日本開展交易並不友好。因此,我們認為 JCO 代幣可以作為與日本交易的促進工具。
Jeff Mei:作為一名高管,我們總是在尋找新的、有趣的資產來結合使用。我認為在現實世界中,尤其是亞洲,我們看到了黃金、不動產、石油和大宗商品這些類似的東西。這些都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方向。我認為關鍵在於 Liquid 是基於比特幣的,而比特幣是最受機構或政府認可的資產。所以我認為這讓一切成為可能,我們會繼續探索。
Liquid Network 的優勢
Adam Back:我觀察到機構在選擇區塊鏈上有一個明顯特徵,他們之所以選擇 Liquid,是因為他們不想承擔存在原生代幣的其他公鏈的監管風險,這些公鏈的代幣屬性是否屬於證券及其監管方式尚不明確。
Jesse Knutson:是的,這正是我想表達的重點,因為比特幣在全球具有最好的抗通膨特性,而這也延伸到 Liquid。
從平台甚至發行方的角度來看,
這減少了被認定為未受監管的證券並引發各種混亂的風險。
Justin Dhingra 也指出 Liquid 採用的基於 UTXO 的多重簽名架構,使其程式碼更為穩健。因此,在消費者保護方面,他認為 Liquid 是頂尖的。
Jesse Knutson:Jeff,也許 Justin 也可以談談,在亞洲內部,你們看到對於 RWAs(真實世界資產)有多大的興趣?或者其他地區的情況呢?
Jeff Mei:是的,我可以特別談談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有接近一半的加密貨幣交易來自中國,自從 COVID 疫情發生後,他們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經濟也可以說不如以往…。因此,許多中國的礦工,以及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正在尋找新的方法用比特幣獲取收益。
因此首先,Liquid 提供了許多不同的質押應用,他們可以在持有比特幣的同時獲取收益,特別是在區塊獎勵減少的情況下。
第二,我認為中國的投資者普遍傾向於將資金轉移到海外,他們在尋找新的投資產品,而 RWAs 剛好切合需求,它們不像某些 AI 或新代幣那樣花俏,它們確實有堅實的資產作為支撐。
因此,我認為這方面的興趣很大,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趨勢,特別是在黃金和不動產方面。
日本掀起公鏈發行 RWA 的討論
Justin Dhingra:就日本而言,RWA 或 STO 的趨勢,日本在 STO 方面是早期參與者。日本有明確的規則與法規,這是日本的特性。其中一個條件是,在日本發行 STO 的技術平台必須是私有鏈。
我看到台灣使用 Hyperledger。在日本,很多案例也在使用 Hyperledger。日本人經常問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在私有鏈上發行 RWA,為什麼還需要區塊鏈?它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因此,STO 在日本並未真正起飛,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
而今年一個引起日本金融機構關注的事件是 BlackRock 在以太坊上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 BUIDL,雖然這不是關於 Liquid,但那個案例是我們首次看到 RWA 在公共網路上發行,不過,Securitize 基本上控制了該代幣,是它的把關者。
所以它並不是真正的開放,但日本的參與者將其作為案例,並利用此研究向監管機構遊說,指出公共區塊鏈是可行的。這正在日本引發熱烈討論。
Jesse Knutson:我有點好奇,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為什麼他們堅持在私有鏈上發行,而不是公鏈?
Justin Dhingra:主要是為了問責性。如果出現錯誤或交易失敗,日本的監管機構希望服務提供者能夠修改交易。因此,出於問責性和消費者保護的考量,才有這樣的規定。
穩定幣在 STO 和 RWA 的重要性
Jesse Knutson:下一個問題是關於穩定幣的。在 Liquid 上有多種不同的穩定幣,為什麼穩定幣對於 STO 和 RWA 的發行很重要?
Adam Back:其實在一些發行案例中,比如在 sideswap 平台上,您可以使用比特幣作為交易對,或者用穩定幣作為其他資產的交易對。哪種交易對更合理取決於資產本身。對於礦業資產,用比特幣定價其實相當方便,但像美元收益基金這類資產,用美元進行交易會更方便。
因此,擁有一個穩定幣作為交易對是非常有用的,對於新興市場來說,在同一個錢包中擁有穩定幣非常方便,而這在比特幣主鏈上無法直接實現,因此,Liquid 錢包通過無信任交換接入閃電網路,從而可以在同一個錢包中同時持有比特幣和穩定幣,這非常符合主流需求。
Jesse Knutson:是的,完全正確。我認為,如果你相信數位資產世界和傳統證券世界正在融合的理念,那麼穩定幣在連結這兩個世界方面就非常重要。
未來的代幣化趨勢
Jesse Knutson:最後,展望未來,你們認為在全球或特別是亞洲,未來幾個季度的主要代幣化趨勢是什麼?
Adam Back:我認為 RWA 是一個重大的新現象。必須注意的是,目前傳統證券和債券市場的資產遠多於比特幣,因此,這種交匯很重要。不僅是股票市場的接入,比特幣的交易情況及其衍生品的發展也同樣重要。例如透過 ETF 進行交易套利,以及在美國獲得不同衍生品和比特幣選擇權的批准,這是接下來要討論的主題。
區塊鏈目前除了作為一種投資外,
尚未向傳統資金提供太多價值,
但區塊鏈確實有潛力最終實現這些價值。
Justin Dhingra:是的,對於日本來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初步的進展。如我所說,日本現在有了穩定幣法規,該法規於去年生效。目前還沒有穩定幣推出,但許多公司正在努力研發中。所以我認為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是帶有收益的美國資產,如國債,帶收益的貨幣市場基金可能是下一階段,然後是代幣化,像是投資信託、代幣化股票基金等。
因此,我認為日本往往更謹慎。他們儘快頒布法規,然後以漸進的方式推進。我們需要先看到穩定幣在日本普及,然後是帶收益的資產,接著才能觀察接下來的發展。
Jeff Mei:我認為從趨勢來看,香港在亞洲一直是領先者。其他亞洲國家似乎有些落後。我們看到 MAS 和新加坡在觀察監管情況,我們也看到香港有所行動,甚至在台灣,近期也有很多關於零售型和批發型 CBDC 的討論。
所以我認為這是趨勢,許多亞洲國家正在朝特定方向前進,這種趨勢讓我們更專注於代幣化資產的視角。
📍相關報導📍
比特幣傳奇 Adam Back 即將來台!曾被「中本聰」引用進比特幣白皮書、世界 BTC 開發走向的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