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新聞台的 AI 主播在 26 日正式登上螢幕,而三立新聞台則在 6 月展開 Vtuber 合作擔任新聞主播的企劃,這些虛擬主播與主流媒體的接軌,會真正侵襲真人主播的工作機會嗎?
(前情提要:新聞已死?Web3能成為媒體救星嗎 )
(背景補充:麥肯錫報告:AI 裁員潮才剛開始!最大輸家是高知識工作者 )
你在吃晚餐的時候會看新聞嗎?往後的日子裡,台灣民眾下班後在小吃店解決晚餐時,電視畫面裡的主播可能都不是真人!
民視新聞台在 26 日推出在地第一個「新聞台AI主播」,稱因應民眾收看媒體的習慣改變,媒體本身也需要力求創新,民視遂與 AI 影像科技公司光禾感知科技、台灣微軟合作,利用 AIGC 生成技術打造如真人的主播面孔;再結合微軟語音生成唸稿播報的口說聲音。
AI主播初上線,反應如何?
民視在 26 日晚間讓「女神臉」的 AI 主播初次登上主播台,進行了一段氣象新聞的播報,不少民眾感到十分新奇,紛紛上網留言評比主播的表現。
不少民眾反應,該 AI 主播與真人主播還是有差距,尤其在臉部影像方面,不少人提到講話時的嘴唇、眼神聚焦點和表情還是不太自然,主播整體影像的解析度也不夠高。但語音部分,則是得到民眾大力讚賞,認為若不是看著螢幕,還分辨不出來是程式產生的語音。
民視表示,AI 主播具有學習能力(機器學習),隨著播報次數增加,口說語調、停頓都會更加自然,與真人差距會越來越少。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也為 AI 主播表示意見,在 25 日時稱發函請民視說明,AI 主播的播報應用和電視台營運計畫是否符合。
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強調,如果廣電媒體使用 AI 生成畫面、口播內容,如符合新聞製作的事實查核,確保有內控機制,那就不會涉及當前的衛星廣播電視法。
三立推Vtuber
三立新聞台則是另闢途徑,在本月與Vtuber工作室「春魚」展開跨界合作,囊括 11 位 Vtuber IP 擔任三立新聞Youtube的播報主播。
二次元形象的Vtuber虛擬偶像,因本身就有自己的表演市場,與新聞媒體合作即有粉絲引流效應,也能打破傳統新聞的播報方式,更多了特別的人設背景和個性表現。再者,Vtuber多以真人配音員擔任背後配音,複合了另一種聲音表現的專業,令虛擬偶像本身具有更豐富的「演出」層次。
真人主播被排擠?退場潮開始?
不難想像AI主播的問世,不少觀眾都開始懷疑,真人主播的工作機會是否將遭到排擠?甚至在AI主播不斷升級後,是否會全面改換真人主播?
根據中時報導,華視主播宋燕旻在看完民視AI主播的初場秀後,表示「主播工作本來就不是讀稿機,而好的主播最大優勢是突發事件的臨場反應,若是透過連線或現場轉播,我相信自己會比AI有更即時的反應。」
在技術發展面上,AI主播的確還不能與真人主播相提並論,以民視使用AI主播來播報,仍是全程事先預錄,而報導內容全部皆是由傳統新聞產製人員撰寫、審核,並不能做到AI自動化的搜集原始資料>撰寫新聞內容>二次審核>自動調排直播時的新聞順序..等等原本由新聞工作者負責的工作。
因此,在鏡頭前(其實是用軟體合成畫面)的AI主播,目前仍不具備「隨機應變」的播報能力,傳統真人主播,仍能以業界傳承已久的專業能力保持競爭力,往後AI的發展要耗時多久,原有新聞產製的工作才會被顛覆,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