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最新數據,中產階級所佔的全國財富比例已經來到歷史新低 28.2%。資本差距、稅率不公、投資法規限制等因素,讓富人的財富更加膨脹、窮者愈窮。但加密貨幣的興起,或將成為經濟社會結構改變的契機。
(事件背景:瑞銀 UBS 警告:全球監管可能戳破「加密貨幣市場泡沫」,專業投資者不要碰)
(背景補充:區塊鏈社會學 | 「財富自由,是免於被剝奪資產的自由」— 高重建 兩層面重新定義)
根
據聯準會公開資料顯示,美國中產階級(財富規模排名 50% – 90% 的國民)所佔的全國財富比例,從 1990 年代約 36% 左右,截至 2021 年第一季結束,已經下降到有紀錄以來的新低 28.2%。
但另一方面,最頂尖 1% 的富人則與之相反。自 1990 年以來,從擁有美國 23.1% 的財富,至 2021 年第一季結束,現在他們控制著美國所有財富的 32.1%,也就是財富比例足足增長了 9%。
延伸閱讀:Fed 是 M 型社會幫兇?失業率仍超過 10% ,美國救市政策如何「劫貧濟富」
資產自主權的限縮
外媒《Trustnodes》昨(11)日報導指出,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的因素有很多。
一種可能的解釋原因是:非常富有的人們將他們的財富轉換為股票或其他硬資產,例如更能抵禦通貨膨脹的房地產;相反的,中產階級大部分的財富來自於收入,但從 1970 年代以來,他們的實際工資增長率就沒有明顯成長。
從前段圖表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經濟衰退( 2000 年的泡沫或是 2008 年的次貸危機 )期間,富人的財富比例陡然下降,但中產階級的收益幾乎相等。這是因為股票或其他資產往往會立即反應市場狀況,而勞工工資所需的反應時間則較長。
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 稅收制度 」的不公。在美國現行制度下,美國遺產稅的稅率高達 40%,但富人卻有許多避稅方法,例如使用信託或捐贈等複雜策略,免稅地向繼承人轉移更多遺產。
此外,中產階級也被排除在參與一些可能有豐富報酬的投資機會。舉例來說,美國為穩定金融體系,於 1933 年《證券法》中禁止年收入低於 10 萬美元的人參與新創企業的私募投資,該族群就可能被迫錯過 2004 年 Mark Zuckerberg 創辦臉書(Facebook)的投資機會。
2016 年後,美國公佈修訂的群眾募資規則:如投資人之年收入或淨資產低於 10 萬美元,一年內投資金額不得超過 2 千美元與該投資人年收入(或淨資產)之 5%。
目前美國前五大市值的龍頭科技股: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和 Facebook,價值高達10 兆美元,約占美國 GDP 的一半。這些公司股價大量的飛漲,主要是在 2000 年代初的網際網路泡沫之後所創造的。
中產階級在 2003 年科技熱潮開始時,他們的財富比例反而減少了,因為他們無法像非常富有的人一樣,在早期就以資金參與未來快速發展的科技企業,並在發展後期獲得豐厚的報酬。
加密貨幣能扭轉現況?
儘管類似的情況也在發生在 2017 年的首次代幣發行(ICO)浪潮中,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在 2019 年,以違反《證券法》為由,起訴科技公司 Kik 發起的 1 億美元 ICO。
延伸閱讀:SEC勝訴!通訊軟體 Kik 1 億美元 ICO「違反證券法」,法官:這是毫無爭議的事實
不過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挖礦、投資或是 DeFi 市場等,由於目前法規仍未完善,市井小民從一開始就有機會可以參與其中。例如瑞波公司(Ripple)於去年 12 月遭 SEC 提告,指瑞波幣(XRP)為未註冊證券,目前全案仍在進行互不相讓的法律攻防戰。
延伸閱讀:「瑞波CEO上市宣言」迎上法庭訴訟再告捷,投資人信心增、XRP一度大漲15%
但這也意味著更多不受管制的投資機會,例如民眾若持有加密資產,將有機會可以享受到類似早期投資 Facebook 公司所帶來的豐厚報酬。
因此,透過加密貨幣釋放人民對財富的自主權,也改變資本結構、讓中產階級能參與更多新創活動,或將有助於解決貧富差距。
📍相關報導📍
薩爾瓦多|摩根大通示警:比特幣流動性不足,難以作為「日常交易媒介」
英國調查|45% 年輕人「人生第一筆投資」是比特幣、狗狗幣等加密貨幣
「不持有、不喜歡股票」富爸爸作者:很開心比特幣跌了,我可以買更多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