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 今(1)日發文分析市場崩盤原因,稱三箭資本拘泥於交易員套利原則,沒有注意 Terra 風險,但真正爆發點在於借款給三箭資本的中心化借款機構,沒有做風險管理。Hayes 也拿其與去中心化借款協議如 Aave 等相比,稱去中心化借貸協議可說是成功度過了這次危機,各 DAO 都根據透明鏈上數據迅速地作出調整。
(前情提要:Arthur Hayes觀點全文》詳談 UST 死亡螺旋,回顧各類穩定幣、行情後勢判斷)
(背景補充:Blockchain.com、Deribit 申請清算三箭資本;新加坡金管局:3AC涉非法管理資產)
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 今(1)日於個人部落發文,分析了三箭資本與這波市場崩盤的可能原因,Hayes 提到了當年三箭資本創辦人 Zhu Su 與 Kyle Davies 是與他同年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因為前往亞太地區擔任交易員而認識了他們。
他表示在 Zhu Su 是熟練的專業交易員,在香港、新加坡等亞太市場從事交易工作,曾經於活躍於 NDF (遠期貨幣合約產品)市場,他認為該行業提供了他們從套利思考獲利的策略,這也延續到了三箭資本的策略,當初看到了 OTC NDF 市場的前景與價格低效率, Zhu Su 與 Kyle Davies 成立三箭資本,也算是該公司成為巨鯨前的基石。
但直到 Terra 體系出現後,Anchor 提供的 20 % 利率提供了可觀的套利空間,Hayes 認為 Anchor 體系是由 Luna 基金會補貼贊助,不斷用資金補充 Anchor 生態的利息差,目的是賭注 Terra 生態的成長,因此受到市場波動後崩盤是可以預期的。
但 Hayes 提到,受過專業訓練的基金經理很少會停下來思考收益的可行性,當看到可套利空間時就必須立即行動,而他也提到了三箭資本實現的套利政策:
- 以低於 20% 的利率借入美元
- 將 USD 轉換為 UST
- 將 UST 存入 Anchor,賺取 20%
- 年化未實現利潤 = 20% — 借貸成本
Hayes 也提到了三箭資本實際上塑造出來的形象,因為你可以借款多少取決於你的抵押品數量以及聲音,因此三箭資本透過了借款-抵押再借款等的槓桿方式將管理基金擴到大了 180 億美元管理規模,在如此的龐大的規模下,三箭資本能夠從許多公司拿到非常慷慨的貸款條件,包括 Voyager 提供的無抵押 15,250 BTC 和 3.5 億美元。
延伸閱讀:起底》三箭資本的10億美元債主Voyager : 美國客戶大吸儲,大部分是無抵押貸款
真正的爆點-不透明的中心化貸款機構
Hayes 提及了支持三箭資本的加密貨幣貸方機構 Voyager、Celsius、BlockFi 和 Babel Finance,基本上整個都陷於相同的風險屬性之中,這些機構都沒有對其進行適當的風險管理。更諷刺的是,他們彼此之間也互相不透明、沒有信任度,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危機發生時,全部會同時滅絕的原因。
Hayes 簡單歸納了市場崩盤的原因,三箭資本採取了無聊、穩定可預期的套利策略,並利用了巨大槓桿參與了 Anchor ,在 Terra 崩盤後向市場屈服,因此引爆了後續 Voyager、Celsius、BlockFi 和 Babel Finance 等中心化貸款方炸彈。
這些中心化貸方如何破產並沒有什麼創新,只要有中心化借貸業務,就會出現史詩般的失敗,支撐加密貨幣和 DeFi 的技術與 3AC 和這些貸方陷入困境的原因無關。
顯然這只是一小群風險管理不善的金融機構的失敗,讓我們深入研究實際的加密和 DeFi 應用程式如何處理這些市場壓力。
-Arthur Hayes
DeFi 借貸協議正在改進
Hayes 在文末也提到,在這串三箭資本帶起的崩盤中, Defi 借貸協議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包含 Compound (COMP)、Aave (AAVE) 和 MakerDAO (MKR)。
而在危機發生時,許多借貸協議都改變了他們的策略,甚至用極其快速的方式通過了緊急提案。要知道,這些協議在處理這些款項看到的資金是公開透明的,這就是與中心化借貸協議本質最大的不同,去中心化社群往往規定了較為保守的保證金要求,這是為何這些主要 Defi 借貸協議都會倖存的原因,他認為新的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已經承受了這一場考驗。
Hayes 也藉此喊話,如果有機會的話,他會在熊市以前持有更多的 COMP、AAVE 和 MKR 代幣。
遇到危機時,協議不必停止任何提款、繼續發放貸款、沒有任何停機時間。當您從數學等式中消除信任危機,並完全依賴由公正的計算機代碼執行的透明借貸標準時,您會得到更好的結果,這是我們該吸取的教訓。
-Arthur Hayes
📍相關報導📍
Zhu Su借款買「5千萬美元遊艇」炫富?Voyager Digital借三箭資本超6.5億鎂,股價暴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