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央行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試驗完成第二階段(Phase 2),此階段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的重點有二:銀行間債券交易及回購的貨銀對付制度、第三方資金轉移的監管合規和數據核對。
先前動區報導,在去年 8 月時,泰國央行「泰國銀行(Bank of Thailand,BoT)」與 8 家商業銀行合作,試驗《Inthanon》的第一階段,利用R3的分佈式帳本技術平台 Corda 構建的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原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目標是讓銀行之間能做到「即時清算」。
而日前,泰國央行發佈了新聞稿宣布完成第二階段試驗,利用分散式帳本的的技術,提高銀行之間債券交易、回購的貨銀對付制度(Delivery Versus Payment)¹,以及第三方資金轉移的監管合規和數據核對。
[註*1]:貨銀對付制度(Delivery Versus Payment,DVP)又稱券款對付,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DVP 是指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與結算參與人在交收過程中,在資金交付時給付證券、證券交付時給付資金,交收完成後不可撤銷。
債券代幣化,自動清算
根據泰國央行發布的白皮書,第二階段將透過將債券代幣化,藉此增加債券的交易效率,另外再導入智能合約,讓債券的生命週期(賣出到回購)能夠自動化。除此之外,將銀行之間的債券交易及回購的銀貨對付制度(DVP)能夠去中心化,實現即時、自動化的清算。
導入區塊鏈和智能合約解決債券交易及回購的 DVP 的優勢在於,結算的智能合約一旦形成,債券系統自動檢查付券方的債券是否足額後,立即自動向支付系統發起資金清算請求,而支付系統檢查付款方資金足夠後,直接借記付款方清算賬產並直接貸記付券方(收款方)清算賬戶。
如此一來,在交割過戶和資金清算的過程中,雙方責任明晰,可以避免產生結算糾紛,且債券的結算與資金的清算的同步處理全由系統自動處理完成,除了提升效率之外,還可實施實時監控。
而點對點的第三方資金轉移工作可以透過新的機制,及允許發送人在發送交易之前檢查受款方的資料,預防詐欺行為,除此之外,還可以追蹤交易狀態,提高透明度。此外,帳戶餘額的自動匹配系統也可以用來促進銀行的監管合規。
第二階段的這些概念驗證功能除了可以做到即時交割清算之外,還有助於降低錯誤交易、付款失敗、詐欺行為的可能性,另外,第二階段也允許銀行透過使用分析流程,減少違規行為,幫助銀行更能夠符合監管規定。而銀行也可以夠過分散式帳本和智能合約讓流程自動化,加強營運效率。
一旦第二階段試驗結束,泰國央行就會實行《Inthanon》的第三階段,設計最佳的區塊鏈架構,實施「即時的跨境支付」,讓泰銖和其他外幣的跨境交易實現真正的即時清算,這樣的試驗類似於動區先前報導的,新加坡與加拿大央行聯手,透過央行數字貨幣完成跨境支付。
?相關報導?
【泰國|央行數位貨幣】泰國央行宣布利用 R3 平台開發央行數字貨幣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認可「區塊鏈跨境支付」的能力,但不看好零售銀行應用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