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至今,從比特幣分叉出來的「分叉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到69種分叉幣,檯面上打著的理由都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比特幣」,而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一個健全的加密貨幣PoW公有鏈網路,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生態系,一般分為三種:代碼貢獻者(確保網路不斷更新保持在最好狀態)、使用者(交易買賣、實際使用貨幣的人)、礦工(追逐挖礦獎勵、同時維護公有鏈安全)這些人都是加密貨幣社群的一部份。
而比特幣是目前十分健全的公有鏈生態系,有許多開發者不斷貢獻著代碼,試圖讓比特幣技術變得更好(如閃電網路(Lighting Network)、隔離見證(Segwit)等),有著大量的使用者交易著比特幣(無倫是真正使用或者作為投資),這也促使著礦工有動力投入比特幣挖礦(無論是個體礦工或是礦池)。
比特幣的元老地位難以撼動,直到2017年年中分叉出來的比特現金(Bitcoin Cash)開始,比特幣的生態系開始出現了一些變革。
比特現金(BCH)的出現始於比特幣、甚至許多公有鏈都尚待解決的問題——「可擴展性」,社群某些人認為「擴容」才是解決比特幣交易手續費過高、交易確認遲緩的解決方案。
當前比特幣的區塊大小設計為「1BM」,有些社群認為這樣的大小的區塊無法承載日益增長的比特幣交易,當大量的使用者都爭相想讓礦工優先驗證他們的交易,只有願意付出較高手續的使用者可以在「待確認名單中」優先被處理,因使有增加區塊容量的想法。
在改善比特幣「可擴展性」問題的過程歷經許多波折(Segwit2x失敗,比特現金橫空出世…),社群之中許多派系基於個人立場(相信之中還是有為了比特幣發展著想的人)都試圖在這場「更新」的過程中獲得最大利益。
目前比特幣社群中,認為擴增區塊鏈容量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至今還有著許多激烈辯論,因此,閃電網路這種類似外掛的解決方案出現讓比特幣社群十分關注。
(延伸閱讀:【動區專題】五分鐘就看懂:圖說閃電網路)
而獨自分裂出來的比特現金將區塊擴容至「8MB」,然而,就在上週,比特現金再度硬分叉,持續將區塊容量擴增至「32MB」,讓其可以同時處理更多交易,並讓增加比特現金上的可編程能力,號稱讓開發者可以其上撰寫智能合約。
在比特現金(Bitcoin Cash)出現之後,越來越多的分叉幣隨之出現,近期遭受51%攻擊的比特黃金(Bitcoin Gold)便是其中一個,而這些分叉幣演變成各方派系,每個人都不擇手段想要「上位」成為「真正的比特幣」。
從技術問題,演變成政治問題
比特幣的治理是一個十分複雜的議題,有時候它關乎的不只是技術上的解決方案,更需要的是一種政治操作的手段,來達成有利於自身的「共識」。
如果無法達成共識(讓比特幣變得更好?或是無法符合自身利益?),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中,你還有分叉這個手段可以達到目的,獨自出走,直接與原本的群體競爭。
你會發現,這樣的分叉後的各派人馬為了創造「共識」,其實跟台灣選舉的時候需要的一些拉票口號是類似的。
比特現金(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幣!
這正是人稱比特耶穌的 Roger ver 近期最常掛在嘴邊的口號,他同時也是比特現金(BCH)的支持者,這個口號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種意識形態。
Bitcoin Cash is Bitcoin. pic.twitter.com/q2dnTl4igd
— Roger Ver (@rogerkver) 2018年4月5日
如果從選舉的角度來看,就如同比較有資金與實力的政黨會使用比較「高級」的手段來宣傳自己,比特現金(Bitcoin Cash)就好像是這樣的存在。
比特現金其背後的潛在支持者有著「比特耶穌 Roger Ver」、「比特大陸創辦人吳忌寒」、「曾自稱是中本聰的Craig Wright」等等,這些人有著龐大資源與產業關係,足以推廣比特現金到全世界的加密貨幣社群,甚至是普羅大眾。
除了從自身媒體開始推廣(Roger Ver 的 Bitcoin.com)、出席各種商務活動、上各國的電視節目推廣、高額獎金吸引開發者、與各國企業合作…,猶如政黨或是傳統企業的行銷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社群聲量,增加參與者(無論是使用者或是礦工)。
相比之下,目前的比特幣,並不是這樣由兩三個人透過自身資源大力推廣,而是從世界各地的社群參與者共同推廣。
(延伸閱讀:【知名比特幣網站】Bitcoin.com 試圖誤導用戶購買比特幣現金,引起大量反彈)
比特現金的背後甚至創造了名為Coingeek的區塊鏈媒體,裡面大部分的新聞都在闡述比特現金現在的發展,影子濃厚無所不在。
至於社群聲量與資源相對比較小的派系要怎麼推廣自己?
答案便是使用一些較為拙劣的娛樂性方式炒作新聞。吸引大眾對於該分叉幣的目光。
當戰場來到台灣
就在本週,由「陽明山未來學社」舉辦的《鏈接未來高峰論壇》唐突在台北舉行,雖然沒有大力的宣傳(原因不得而知),但不只在社群上、甚至台灣的產業人士們也引起一系列討論。
只因為在這場活動的出席名單中:有著比特耶穌「Roger Ver」、曾自稱是比特幣創始者中本聰的「Craig Wright」以及與Craig Wright一起參與 nChain 的 CEO「Jimmy Nguyen」。
註:nChain為比特現金的許多技術提供支援,Craig Wright 則是之中的科學家。
仔細一看活動頁,這三個人的組合出現在台灣,無非就是要在台灣推廣比特現金(Bitcoin Cash),此外,連活動頁的講著名單都毫不忌諱地將Craig Wright介紹成「中本聰」。
然而,在會議現場大部分出席的都是來自中國的區塊鏈項目,部分現場人士笑稱,這根本是一場項目宣傳大會、內容乏味,而當中所有人期待見到的比特耶穌 Roger Ver 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有出席。
而就在當天會議結束不久,網路上開始流傳一支 Craig Wright 與 比特黃金(Bitcoin Gold)發行人「廖翔」在活動記者會上大起爭執的影片。
誠如上述所提到的,社群聲量與資源相對較小的派系只能利用拙劣的娛樂性爭議宣傳自己,在天下雜誌的記者詢問 Craig Wright 是否為中本聰後,比特黃金的發行人「廖翔」不斷打斷 Craig Wright的發言,試圖引發爭議。
據會場傳言,這樣大起爭執的影片根本是「廖翔」試圖一手主導,並且迅速上傳網路炒作知名度。
「廖翔」透過一系列粗魯言語爭執後氣走 Craig Wright,一手拿起麥克風開始長篇大論,試圖要表現出自己對於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的理想,留著台下的媒體們依舊摸不著任何頭緒。
在記者會中,剩下的講者有些表示他們希望成立標準、公平的區塊鏈項目評比組織,而面對這樣充滿爭議的活動,要怎麼讓在場的人相信這是一個正面、公正、公開的機構?
整場會議的目的與意義模糊不清,讓參與者摸不著頭緒,可以確定的只有:
「號稱的高峰會」狹帶著加密貨幣世界的諸多爭議來到台灣,已經弄巧成拙。
這場活動由於宣傳不力,並沒有造成太多的社群聲量。然而,整場會議背後錯綜複雜的利益結構昭然若揭,讓霧裡看花的許多參與者十分失望。
就在前幾天,比特黃金(Bitcoin Gold)遭受51%攻擊,比特大陸的創辦人吳忌寒在推特上發表了這樣的貼文:
我被告知廖翔(比特黃金發行人)透過付錢給記者,並要求記者撰寫有關於比特黃金51%攻擊的新聞。透過這樣的新聞將會影射「挖礦公司」攻擊他的 Shitcoin。
I was told that Jack Liao is giving money to reporters, and asked reporters to write news about the 51% attack of BTG. And the news will make indecent suggestion that “A mining company” attacked his shitcoin.
— Jihan Wu (@JihanWu) 2018年5月26日
雖然吳忌寒並沒有透露是誰告訴他的,看上去也就只是兩個派系之間的相互鬥嘴。但很明顯的,這些分叉幣之間的爭議與糾葛正不斷在檯面上與檯面下發生。
而在社群觀看這些娛樂性的話題炒作時,宣傳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廖翔與Craig Wright爭執的影片目前有3萬的點閱率。)
技術是中立的,回歸到人
區塊鏈的各種技術與解決方案是沈默的,真正面對大眾的推廣還是回歸到「人」來闡述一項技術的邏輯與優勢。
面對像區塊鏈這種近期竄起的新興技術,每天都有新的專案出現,孰優孰劣各說各話、難以釐清,若是沒有準備好足夠的警覺分辨事實,到最後,技術本身將會被眾多的宣傳手段給淹沒,「擴容」與「不擴容」之間也變得不再重要。
比特現金、比特黃金甚至是其他分叉幣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沒有所謂的對錯,區塊鏈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在之上創造自己的世界。
然而,越是自由的世界越是需要個人意識的提升,否則只會變成另一個受到他人主導的世界,即是在公有鏈的世界中,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參與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世界之中的人們,又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新世界?
也許你會聽到1000個人喊著:「比特現金就是比特幣!」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猶如政治場合一般,淪為一種口號、一種意識形態。
而背後主導的這群人,有多少的成分是真心要創造下一個更好的比特幣,又有多少成分是想著能在之中切割多少利益。
本次發生在台灣的這場鬧劇,這些話題可能還沒有人關心,但最令人擔心的,便是在法規與民眾意識尚未完善之前,更多這樣的利益結構來到台灣,到時候的市場能否夠承受這種曖昧不明的資訊斷層。
?相關報導?
【「偽中本聰」Craig Wright的貢獻」】網友:對他的厭惡讓加密世界團結一致
抹黑比特幣?CNBC節目公開批評比特現金:僅被兩個人實際控制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