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能忍受一擁有龐大政治力的國王,我們也就不應該屈服於以優勢力量阻礙競爭、固定商品價的大財團。
— John Sherman, 1890
這是催生美國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的休曼先生,他精巧地描述了「反壟斷」的核心思想 — 抵抗大財團。而我發現到,其實這跟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篇文章,將從反壟斷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怎麼結合的。
google與Facebook在全球數位廣告的營收占比近年始終囊括一半以上。
我們活在一個權力高度集中、資源分配極度不均的世界裡,而方興未艾的AI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此方向的發展。可以看到科技巨擘Facebook、Google和亞馬遜,他們透過新興技術來達成數位廣告、社群、電商市場的壟斷。
舉視聽體驗來說,各大影視財團、Netflix、Youtube甚至Apple公司等內容提供者,利用網路串流將在音樂、廣播、電影、影集都包括進來,逐漸控制了我們能觀看的內容。
我們以為我們擁有選擇,事實上,選擇機會越來越少,逐漸失去掌控權的是我們。
隱私與社會的真實面貌也被破壞。科技巨頭逐漸被人們視為壞心腸的壟斷者,因為他們總是針對假訊息不作為/兩手一攤表示無力阻止,也總在發生大規模的個資外洩。最後,在國會聽證裡遵循律師的教導,他們仍可以面無表情、有條理地回應質疑。
允許科技壟斷的結局是,選舉結果被假消息扭曲,人們開始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成為販售的商品,個資以一定價格售出。然後透過演算法及大數據的計算,強迫灌輸更多「你應該會喜歡的」垃圾給你,更荒謬的事,這些未來你還需要付費訂閱。
“不是我選擇看什麼,而是演算法餵你吃什麼。”
這是一個科技能夠助長壟斷的時代,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擔心這個情況,因此也是「科技抵制」時代(techlash)的開展。
當集團的所作所為都在弱化民主、打壓人民隱私,讓許多人開始覺得該做些什麼,抵制勢在必行。政府也開始將矛頭指向他們,以罰款、法規、和反托拉斯法更嚴格的定義來迫使其就範,例如2018年5月發布的歐盟「資料保護規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號稱是歷來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歐盟希望能帶頭使企業正視個人隱私權,而不只把個人資訊當成賺錢工具。
但我們都知道,法律通常是事後調整、補救的措施之一,絕不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
這時,有著一群人選擇了區塊鏈:
去中心化,強調的是從單一中心變為多元中心的過程,這也是去中心化思想吸引人之處:
透過區塊鏈技術,使得過去需要透過中心集中發行和驗證的模式,改為依賴分散式的節點,完成驗證、紀錄與價值傳輸,無須單一集中(集權)機構介入。
打破金融的壟斷
其實比特幣被創造出來時,就是要打破金融體系被特定機構、甚至由財團、政府控制的裙帶關係。
一般來說,人們並不討厭銀行。除非銀行偷走我的錢,讓我的財產減少或消失,否則當我決定把錢存入銀行,代表某程度認同現有的金融代管、融資系統,或是也沒有其他的選擇機會。
但當政府的手開始深入了金融體系裡,運用法幣的絕對地位、匯率等操縱工具,去影響供給與利率,發現到人們的錢的確被偷走了。當政府討厭你時,例如維基解密洩漏了美國國家機密後,PayPal於2010年1月疑似受到政府壓力,關閉了維基解密唯一的募資帳戶,並凍結其資產。
既有的金融體系,無形中剝奪了人民的財產,以及財務的自由,比特幣支付系統就是要打破這套裙帶關係,提供人民另一種選擇,雖然也引起了更多問題,但這個里程碑已經做到。
改變雲端市場的壟斷?
現在是人手一機,人人聯網的物聯網時代。你拍的照片、音樂、影片,以及各種線上更新的來源,其實都不在手機裝置裡,而是在雲端上。然而雲端市場也是處於少數業者壟斷的狀態:
– 雲端市場呈現寡占壟斷的現象 –
AWS在雲端IaaS(公有雲)市佔率在2016年第三季達45%,凌駕微軟、Google及IBM總和。如此高度壟斷的現象一直到2019年仍會是如此,前四大廠商:Amazon、微軟、阿里巴巴及Google囊括近九成的份額。
– 2017與2019年(預測)的雲端市場呈現高度寡占,圖片來源 –
這會帶來什麼影響?
你的手機如果要進行軟體更新,會是一項大工程,要如何讓世界各地的使用者,能同時更新最新發布的軟體呢?目前,Iot廠商是透過自建 OTA server(Over-the-Air Technologe,一種空中下載技術,讓手機或其他終端設備可以即時更新韌體)或是租用雲端伺服器進行軟體更新。也就是線上更新的服務,主要都把持在Apple及Googe的自建server,或是Amazon的AWS及Windows的Azure上。
其實線上更新的成本是高的,以市場上雲端業者對每GB流量收費 $0.1美元來算,一家出貨 500萬台手機的廠商,更新一次100MB的升級就需要花費近50,000$ 美元 。想像一下,如果未來手機系統只剩下Ios及Android系統兩家,Apple及Google軍團壟斷智慧型手機市場別無分號,並共同宣布,未來更新作業系統者,統一收取更新費用10$美元,你接受嗎?
如果不同意,或許只能使用舊系統,直到廠商不支援為止,然後,也沒有其他廠商可供選擇了。
區塊鏈能否改變這一點?還不知道,國外的IOTA項目正在努力,他是專門針對物聯網(IoT)所設計的加密貨幣,可以達到交易的安全性以及共享資料流的目的。而台灣也有兩個類似項目在做「公用節點」與「頻寬共享」,致力於讓頻寬與雲端算力不被科技巨頭壟斷。未來三年,這場壟斷或許能夠被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思維打破。
節點(node)的生意
所謂節點,是根據區塊鏈預先設計好的PoW(Proof of Work)或PoS(Proof of Stake)共識機制來工作,每個「節點」負責交易信息打包出塊,同時也能夠獲得「挖礦」的收益。
在PoS鏈上成為一個節點,用戶要先抵押一定數量的代幣,達到了系統要求的抵押門檻,用戶就可以成為一個節點。開始實施節點功能後,系統會給節點發獎勵,一般情況下,這個獎勵數量和用戶抵押的代幣數量成正比。但節點的生意不只是如此,舉例來說,現在有一種新興的「代幣抵押服務」,讓非節點的用戶,將自己的代幣抵押給節點方,節點方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獎勵,這也成為抵押用戶的固定被動收入(分紅)。
節點的生意越來越多人做,代表在這個模式中有經濟誘因,而越多的節點加入,就越能確保去中心化的實踐。未來,經營事業真的不用靠一家企業來做,區塊鏈技術讓眾人之事,由眾人(節點)參與,去中心化大家一起賺錢,同時也能夠避免市場被過度壟斷。
我們已經深刻體會到市場過度集中的結果,會導致不正義。反壟斷與去中心化思想,其實不反對資本主義(不是不能賺大錢),也認可市場經濟可帶來效率,只是承認市場機制會在特定情況下失靈,壟斷即是一例。去中心化的立場,就是在 防止權力與資源的過度集中。因此,處理科技壟斷的問題,區塊鏈是可以派上用場的。
?相關報導?
比特大陸(Bitmain)創辦人吳忌寒:ASIC 礦機會讓以太坊「更加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