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表示,AI 正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免費智慧」的時代,讓原本稀有的專業知識變得普及且唾手可得。他認為隨著 AI 承擔更多重複性任務,人類未來十年內可能就會實現每週只需工作兩到三天,就能維持生活並專注於更有創意或個人化的追求。
(前情提要:OpenAI 強化 GPT-4o 衝上排行榜第二!Sam Altman:更懂人話和寫程式,創造力大增)
(背景補充:OpenAI 新推最強生圖模型:精準製作資訊圖表、多模態輸入、品質逼真難辨,內建於GPT-4o)
近期,OpenAI 旗下 AI 模型 ChatGPT 4o 在圖片生成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相較於之前的模型,ChatGPT 4o 現在不僅能生成更逼真的圖像,還能根據文字描述精準呈現細節,讓人驚嘆 AI 在視覺創作上的潛力。這種進步也讓一些人開始相信,未來的平面設計、插圖甚至電影特效等工作,或許都能完全交由 AI 完成。
然而,這種技術的飛躍也引發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當 AI 能夠取代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作時,會不會有更多人因此失業?
比爾蓋茲:AI 正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免費智慧」時代
對於 AI 的發展,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展露出樂觀態度,他早在一個月前接受《今夜脫口秀》主持人 Jimmy Fallon 採訪時就曾表示,AI 正帶領人類進入一個「免費智慧」的時代,讓原本稀有的專業知識變得普及且唾手可得。
蓋茨指出,AI 將在未來十年內大幅改變醫療、教育和農業等領域。例如,他預測優質的醫療建議和家教服務將變得免費,讓偉大的醫生和教師不再是稀缺資源。他進一步表示,製造業、運輸業和農業中的大多數任務也將被 AI 和自動化取代,人類對這些工作的需求將顯著減少,他預測在 10 年內不少工作相信都會被 AI 取代。
他甚至直接表示:
對大多數事情來說,我們不再需要人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蓋茲的觀點並非全然否定人類的角色。他認為,某些需要情感或人性化互動的領域,例如娛樂或棒球比賽,仍將由人類主導,因為「我們不會想看電腦打棒球」。
三種職業可能不會被 AI 取代
他認為有三種職業在 AI 革命下仍可能倖存,分別是:程式設計師、能源專家和生物學家。
基於這種觀點,蓋茲也延伸出他對未來工作型態的大膽設想:
隨著 AI 承擔更多重複性任務,人類可能只需每週工作兩到三天,就能維持生活並解放自己,從而專注於更有創意或個人化的追求。
AI 取代工作的前景與利弊分析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數據顯示,到 2025 年,AI 和自動化預計將取代約 8,500 萬個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重複性高、可標準化的領域,例如工廠流水線作業、資料輸入、基礎客服和運輸物流等,甚至在醫療、法律等專業領域展現影響力。
因此,AI 取代工作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它能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例如在醫療領域,AI 診斷系統能快速分析影像,幫助醫生做出更精確的判斷;在教育中,AI 家教能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學習計畫,讓優質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其次,AI 接手重複性工作後,人類有機會從繁瑣勞動中解放出來,轉而投入更有創造性和有意義的活動,正如蓋茲設想的每週工作兩天願景。
然而,壞處同樣不容忽視。首先,AI 取代工作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如果自動化的收益集中在少數企業或個人手中,大多數人可能面臨失業或收入減少的困境,而非享受更悠閒的生活。其次,工作不僅是收入來源,也是許多人自我價值的體現。當 AI 接管大量任務,人們可能會失去目標感或社會認同。此外,AI 的快速發展將帶來不確定性,例如技術失控或隱私問題,這些都是社會必須面對的挑戰。
📍相關報導📍
吉卜力發律師警告信「立刻停止AI模仿風格」是假的!大機率也是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