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作為用戶參與密碼貨幣市場交易的樞紐之一,一直是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指標,過去一年密碼貨幣市場持續下跌,在熱潮中大量湧出的交易所正在萎縮,焦點再次回到產業的兩間指標交易所——「幣安與Coinbase」,它們又分別想做些什麼?
(本文僅針對兩種交易所策略進行個人觀點比較,並無推薦與評斷任何其他交易所)
事實上,幣安與 Coinbase 之間的關係微妙,兩個皆是產業中成功滿足不同用戶交易需求的交易平台。
初級用戶與深度用戶
幣安(Binance)作為 2017 年出現的交易所新平台,首創透過 ICO 發行交易所平台幣「幣安幣(BNB)」,搭配發展初期採用多元上幣、避免監管(現在已經有些改變,包括提高上幣標準、積極建置合規系統),加上社群導向的經營方向,靈活的策略讓幣安在短短幾個月內,成功抓住在 2017 年暴漲趨勢帶來的「競爭幣」交易需求,超越了當時提供各種競爭幣的交易所,包括 Bittrex、Poloniex、OKEx、火幣在內。
且透過燒毀策略,定期將價值回饋給幣安幣,贏得密碼貨幣社群的青睞。
在2018年1月,幣安創辦人趙長鵬接受彭博社採訪,他表示當時幣安交易所每週新增「幾百萬」新註冊用戶,某一天僅僅一小時就有24萬人註冊,他指出當時有一位員工的職責是「專門提升 AWS 伺服器的數量」,來支撐不斷成長的交易需求。當時,最受歡迎的密碼貨幣是波場,佔了11%的交易量。
而 Coinbase 則在2014年便開始經營的交易平台,以簡便、快速與友善的用戶購買體驗為目標,雖然2018年前只提供 3 款市值前三大的密碼貨幣交易(現在已經逐漸多元上架),但長期與監管機構、銀行配合,其建置的順暢法幣通道成功留下了許多2017年以來劇增的歐美市場初級用戶(2017年超過2000萬用戶註冊)。
……消費者對我們服務的需求在2017年增加了40倍,而11月和12月份的交易量增長了295%
Coinbase發言人在2018年曾表示。
有人將密碼貨幣市場的好壞比喻成雨季與旱季,市場好的時候應該盡量吸引用戶,市場不好的時候應該打造自身的服務基礎建設(在市場不好的時候花成本吸引用戶反而不符合效益),幣安與Coinbase分別在密碼貨幣市場的雨季找到了他們該獲取的用戶。
總體來說,最大化2017年密碼貨幣全球市場成長價值的交易所,可說是非這兩者莫屬。
都在擴張,但策略不同
目標皆是全球區塊鏈金融,但幣安與 Coinbase 的經營方針一直往不同的方向延伸。
舉例來說,一直以符合監管為導向的 Coinbase 開始在 2018 年提供機構數字資產託管服務、機構場外交易服務、試著收購金融經紀商牌照(可能尚未成功)、挖角華爾街金融專家、宣布進軍亞洲監管最嚴謹的日本市場,看準區塊鏈這個早期展業將漸漸成熟,希望搶佔未來金融合規服務的市場,持續在現有監管體系下進行擴張。
從 Coinbase 創辦人暨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在去年9月的發言,可以發現他們擁抱合規的想法,當時他表示認為「代幣的很大一部分將是證券。」
而幣安採用了從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不像Coinbase以美國舊金山為總部,它們「去中心化」遍佈全世界,不買廣告行銷,以各國社群為目標,吸納大量密碼貨幣市場有機交易用戶(該交易所去年表示註冊人數已經達1000萬)後,收購了的錢包團隊「Trust Wallet」,著手打造自身的區塊鏈「幣安鏈(Binance Chain)」並希望建立一個高效率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開啟經營「不受監管限制的」區塊鏈原生點對點交易生態。
此外,沒有區域監管壓力的幣安,重新包裝了交易所協助項目眾籌的型態,透過幣安幣為媒介,以內容共享協議 BitTorrent 為首,開啟了社群俗稱 IEO 的「募資即上架」模式。
不過,幣安創辦人趙長鵬曾經澄清兩間交易所之間的關係,他表示,密碼貨幣市場仍有大量的成長空間,加上整體戰略不同,雖然有業務重疊之處,幣安與Coinbase是屬於友善的「共同發展」。
業務開始重疊
儘管大方向不同,但在2018年中開始,兩間幾乎分別佔據所有初級用戶與深度用戶市場的交易所,開始出現重疊的業務,漸漸開始觸及對方擅長的用戶市場。
Coinbase 無法提供的,是密碼貨幣社群多元的交易需求,而幣安無法提供的,是順暢的法幣出入金。它們都想分別解決本身問題,以維持在密碼貨幣交易市場的競爭力。
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市場活躍期中,用戶透過Coinbase入金,但Coinbase當時只提供了四種密碼貨幣交易(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比特現金),在無法滿足交易需求的情況下,很多用戶轉往幣安進行交易,成為入門跳板。(台灣市場的交易平台亦有此現象,或者說交易幣種受限的區域性受監管交易所都有)
Coinbase Pro 是 Coinbase 的專業版交易平台,用戶在透過 coinbase.com 買入密碼貨幣,並在 Coinbase Pro 進行更多元的市場交易,在2018年12月開始, Coinbase 發表了一則公告,指出將會開始「考慮提供」多元的上幣,並列出 31 款競爭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打算為客戶提供在合規的數字資產中,超過90%總市值的涵蓋率
Coinbase表示。但在監管規範下,有些幣種只能提供特定區域進行交易(比如說美國用戶無法交易去中心化穩定幣Maker的治理代幣MKR)。
Coinbase 已經在監管允許的狀況下,在現在的市場淡季積極補足他們的交易市場多元性,並且「越來越積極」(Coinbase在四月首次一次上架三種代幣),隨著時間拉長,Coinbase Pro 將會滿足那些因為交易多元性匱乏而無法挽留的用戶。
同樣的,幣安作為密碼貨幣交易需求最大的平台,在碰觸到密碼貨幣交易市場的天花板後,勢必開拓新市場,避免失去市場「主動性」上的競爭力(在高度變化的全球密碼貨幣交易市場上,被動的中小型交易市場往往會快速面臨壓力,從平台幣、投票上幣、交易所眾籌來看,Kucoin、Bibox 等交易所都疲於效仿幣安成功的模式)。
「推展法幣入金」決策發生在2018年第二季度末,幣安高層認為作為市場最大的交易所,必須開始拓展法幣交易才能持續提升整體市場規模。
當時,幣安開始以游擊戰的方式,積極與各國監管機構協商,從非洲、小島開始(台灣也在選擇內,當時也引起了OKEx、火幣試著規劃進入台灣,但最後皆無成果),計畫開啟法幣出入金的渠道,當時趙長鵬在新加坡一場會議上表示,他希望在「每個大陸上開設1至2間法幣交易所」,幣安共同創辦人何一也在9月指出,「法幣一直是區塊鏈交易的一環」。
這樣的努力在2018年末開始看見成果,從非洲烏干達、英國附屬群島澤西,一路到今年4月,幣安進一步在新加坡開設了法幣交易所。值得一提的是,二月份幣安與位在以色列的支付處理商Simplex合作,開啟了幣安交易所「法幣入金」功能,手續費為3.5%。
其他重疊的業務也包括了未來的權益證明(PoS)代幣抵押,然而,從形式上可以看出兩間交易所的差異,同樣都是Tezos 的 PoS 區塊鏈,幣安透過收購的 Trust Wallet 開啟該服務,提供所有人參與,而 Coinbase 則是在旗下的機構託管平台內提供,只服務機構客戶。
幣安與 Coinbase 雖有業務重疊,但在發展早期尚不至於走向直接競爭,畢竟 Coinbase 皆選擇高度監管的成熟市場開啟法幣業務,需要一定的時間,像其從去年年中宣布進軍日本市場,目前仍沒有新的消息進展;而幣安的法幣交易所也必須逐漸從中小型國家開始建立監管機構信任,要進軍美國等成熟市場更是需要時間。
但可以確定的是,兩者些希望在下一次密碼貨幣市場的雨季到來前,重新分配原本在2017年沒有獲取的用戶。
Coinbase 與它高築的地域壁壘
在監管標準最高的成熟市場落地,並提供簡潔方便的用戶體驗,一直是 Coinbase 最大的優勢與戰略,建立在這之上,除了合規的機構服務,Coinbase 穩定推出了許多產品,包括收購名為Earn.com的電子郵件服務公司(Earn.com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Balaji Srinivasan也因此成為Coinbase的現任技術長)、在歐洲推出VISA金融卡提供密碼貨幣付款、整合PayPal支付等。
而Coinbase也在去年第三季開進行了 E 輪融資了3億美元,雖然該公司表示本次融資是「未雨綢繆」,為未來的擴張做預先準備,但這也再次確立了這間密碼貨幣交易所的擴張模式——「機構風險投資」。
傳統交易所獲利模式已經可以從 Coinbase 身上看出,彭博社曾據獲悉的 E 輪融資文件報導,Coinbase 的獲利幾乎100%來自交易佣金,再加上本身的密碼貨幣資產。而 Coinbase 持續開拓的英國業務確幫助了該公司持續成長,據路透社4月18日最新的報導指出,Coinbase U.K.的執行長Zeeshan Feroz 表示,該公司的英國業務佔該公司整體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報導也引用英國的公司註冊文件,指出去年其在英國的營收達1.73億美元,同比成長20%,淨利潤為 740 萬美元,而全球營收則是5.3億美元。Coinbase對此則是拒絕評論。
時程雖未定,但隨著日本金融廳的第一批交易所牌照重新發放,可以預期 Coinbase 將在高度監管的日本開啟它的第三個重點市場。
儘管成功的一步步穩定成長,但 Coinbase 與過去其他新創一樣,走上最穩固的華爾街老路。
幣安與無國界的幣安幣
從幣安「非正統」的成長模式來看,比照矽谷融資成長模式的 Coinbase 這樣的獨角獸新創反而顯得有點「無聊」。
除了交易手續費抽中,幣安幣最初擁有手續費減免,並作為「交易手續費支付」,透過浮動的自由市場價格,讓用戶生態形成了正向循環,也因此,比起 Coinbase 對於初級用戶高度友善的體驗,幣安則是透過了更直接的交易動機將深度用戶留下,要記住,這在當時並沒有任何交易所執行這樣的策略,幣安是第一個。
而據幣安發行的幣安幣白皮書寫到,為了確保幣安幣與幣安生態的經營有一定的相關,在前期階段每一季會將交易所賺取的20%利潤以幣安幣燒毀。
目前為止,幣安已經進行了 7 次的燒毀,大約1160萬的 BNB 被燒毀,價值約 7.33 億美元。
這也代表幣安選擇與支持它們且高度參與市場的深度用戶站在同一陣線,而不是選擇獲得更多機構投資人的支持。
依據每季燒毀的量可以回推出該交易所可能的獲利,雖不知白皮書中的獲利(Profit)一詞定義是否符合公司會計規範(畢竟幣安並不是一個「標準的」公司),幣安也從未公開其財務狀況。
但以此計算,幣安交易所可能在去年潛在創造了約4.55億美元「利潤」。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平台幣容易複製,包括該交易所使用幣安幣做為媒介的眾籌平台「Binance LaunchPad」亦同(短短1個多月,有多少交易所忙著在IEO,但這也間接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成功)。
幣安並沒有就此停下,2019年還沒過半,其迅速上線了另一個開創性計畫——啟動一個名為幣安鏈(Binance Chain)的自身區塊鏈,這是一條只專注在交易效率的區塊鏈,並把盡可能的把所有區塊鏈代幣轉移到幣安鏈上。
這是幣安在2018年第二季度就做出的戰略決定,也就是這間交易所成長不到 1 年的時間內。
趙長鵬當時向動區表示,這是幣安從「一間企業轉型至社群」的重要計畫,在有限的佈局上(幣安雖是世界最大的密碼貨幣交易所,但趙長鵬 1 月告訴動區,其員工才剛超過 401 人),選擇押注這樣的全面性結構轉變十分冒險,但這在幣安身上這是常有的事。
幣安鏈試圖吸引「所有(代表沒有高門檻)」以交易為需求的區塊鏈項目,並讓幣安幣成為原生的手續費,這是一項結果未知的大型實驗,但若成功滿足用戶需求,那將會是其他交易所一個更難超越的「原生交易需求」。
風險投資公司 Multicoin Capital 曾定義了三種幣安幣的性質參考:
- 抵押代幣 – 持有大量BNB的用戶可依據設定的費用獲得交易費用折扣
- 折扣代幣 – 使用BNB支付交易費用的用戶可獲得折扣
- 支付代幣 – Binance Chain上的所有交易費用必須用BNB支付
一般很難想像這樣的變化,介於中心化、去中心化之間的經營樣態,是否該稱為一間「公司」,或是「交易所」,趙長鵬在今年一月表示:「一般人認為幣安是交易所,但我認為幣安不只是交易所,我們是一個生態系。」
那麼也可以說,「交易服務」是幣安的載具,而「幣安幣(BNB)」就是幣安的燃料,不斷促進這個21個月大的國度高速運作。
你相信嗎
Coinbase 若需要持續成長,透過融資最終將走向公開上市(IPO)的路線已經確立。
幣安則在 Coinbase 擁抱監管合規、走向股權融資的經營決策時,另外思考了密碼貨幣市場的交易生態、交易所應有的價值捕獲模式,在將「交易」這件事做出了最大化服務的同時,讓所有參與者擁有明確的激勵機制,不能否認,在逐漸成長的交易生態系中,幣安幣的確擁有它現在的價值(目前市值約33億美元,仍會隨著市場波動浮動)。
幣安是否會迎向上市之路?在監管壓力下很可能不會。
但事實是,沒有機構投資的束縛,幣安現在也沒有必要考慮上市,它反而正試著不斷在開創更貼近社群的激勵系統,股東則是整個密碼貨幣市場的用戶,作為盈利導向的主體,這樣的極端高度變化的型態可以創造多少的成長動能,整個市場都在觀察。
Coinbase 依舊是許多交易所業務成長的典範,在佔據美國這塊最有利的業務市場後,透過戰略融資,持續保有著體制內的優勢,穩定且低風險的構築更厚實的高牆。
密碼貨幣市場仍然具有成長潛力,未來有多少藍海會被創造尚不清楚。不過我們很明顯地知道,比起 Coinbase,幣安想創造的世界是要未知許多。
但誰願意在幣安身上賭一把?
?相關報導?
#HODLer?#BUIDLer?幣安在一年的開始傳達了明確的訊息
交易所巨頭Coinbase宣布獲得 3 億美金新融資,估值達到「80億美元」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