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0 日,由 MarsBit 主辦,香港創新產業園區數碼港、G-Rocket 高諾國際加速器、element 協辦的「POW’ER 香港 Web3 創新者峰會」在港舉辦。會上,MarsBit 創始人、Element 核心創始團隊成員王峰視頻連線 Binance 聯合創始人&CMO、Binance Labs 負責人何一,圍繞幣安近況以及市場投資等話題展開討論。本對話原文由 MarsBit 發布,PANews 整理。
(前情提要:幣安將成「首個萬人公司」!CZ:2023會再招聘15-30%員工 )
(背景補充:幣安再買2間交易所?何一:10億鎂復甦基金正推動;未來公開加密儲備證明 )
以下為 MarsBit 創始人、Element 核心創始團隊成員王峰 與 Binance 聯合創始人&CMO、Binance Labs 負責人何一對談完整內容:
王峰:一直以來,幣安總是加密產業最受矚目的企業。剛剛過去的 2022 年,幣安同樣有兩件事情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一是幣安創辦人何一開始執掌 Binance Labs,直接管理一只 75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這是我在去年夏天看到的消息。此前,關於幣安內部高層人士換血的傳言不斷,一段時間裡,我們外界也看不明白幣安走馬燈似的人員調整。
二是年底幣安和 FTX 神仙大戰,FTX 完敗,市場血流成河,以創辦人 SBF 最終被刑事追究收尾,但是市場隨即引發了數位貨幣交易所是否需要更嚴厲監管和解決透明度的問題,這個問題爭論至今。
所以,我們今天的對話,一半談談幣安,一半聊聊投資。謝謝何一參加 POWER Web3 創新者香港峰會,加入到和我的連線對話中。
一句話說,現在你最忙的事情是什麼?
何一:目前幣安管理團隊最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去搭建「基業長青」的體系,這個過程中在解決兩個問題:業務健康、組織健康。如果業務健康,即便發生唇槍舌戰,也不會出現平台倒閉的情況;第二,組織健康,目前幣安團隊包括 8000 人,我們需要協調確保大家都了解企業文化,且行為、目標統一,在無論 CEO、COO 是誰的情況下,幣安都能良好運轉下去。
王峰:你一邊坐鎮全球最大數位貨幣交易所市場行銷,在這個市場中你們占據了至少 2/3 以上的市場份額,一邊又執掌幾十億美金的風險投資基金。這兩個方面都是管錢管人管事情,如果要想乾好,其實一件也不好乾。
我這樣看,前者重視打仗衝在最前面,數位貨幣交易平台的產業外部環境和市場內部都充滿變數和風險挑戰,既要研究用戶,也要研究市場對手(敵人);後者往往是往遠了看,做 VC 的人都拿著望遠鏡,看趨勢和機會,研究創業者。而且加密市場的投資機會,主要在底層技術架構領域和下一步的應用領域,更加需要花時間研究技術趨勢。那麼,你如何平衡自己的時間呢?
何一:一天開 16、17 個會議是比較常見的。我比較在意時間更多是投入在處理問題,還有在社群了解用戶需求。當責任越大的時候,並非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我們希望遵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這個原則。
幣安團隊一直在擴大,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在全球招聘頂級人才,找到適合人選管理團隊;二是尋找有潛力、符合幣安價值觀的年輕人,最基本的要求還是要看對方是否正直,其次是能力、熱情與思維方式。只有組建出完整的管理梯隊,才能確保實現組織健康、長期發展。
王峰:市場和 Labs 的工作時間是一半一半分配,還是哪邊重要一點?
何一:這兩部分只占用六分之一的時間,因為團隊如果足夠專業,做正確的決定,自己就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培養年輕人。
王峰:你和趙長鵬的分工,什麼事情你不碰?什麼事情他不碰?有沒有事情非常重要,但是你和他都不碰的?
何一:CZ 和我關注的事情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基本是我剛才提及的兩個大方向:第一是組織健康,第二個是業務健康。當體量越大,業務就多,業務一多,組織就要去協調。因為他是 CEO,所以他接觸的事和人肯定比較多。
王峰:對 Crypto 市場來說,2022 年十分艱難。無論從市場參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很難想到會有那麼多的交易所 / 機構轟然倒塌。你預料到市場的頹勢了麼,或者說你是否認為已有先兆?
何一:並沒有。有的時候大家覺得我們像孤獨的狼,主要的原因在於,幣安更多的是把自己當對手,在此過程中不斷與自己 PK。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周期,正如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一樣,都要經歷爆發、泡沫、低穀、回暖。幣安主要還是希望在行業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幫助更多的普通人。
延伸閱讀:幣安將成「首個萬人公司」!CZ:2023會再招聘15-30%員工
王峰:在 FTX 徹底崩潰前,你是否曾預想過它的結局?
何一:我沒想到 FTX 會這麼瘋狂。起初,我們看到 Coindesk 文章,其中展現的信息雖然對 FTX 高度不利,但真的沒想到會挪用用戶資產。當時,我也回想起朋友說到 FTX US 的一位很 nice 的 CEO 突發性離職,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信號。因為鏈上透明的原因,我們剛開始整理資產,Twitter 上就開始有人問「幣安要乾嘛?」。當時,CZ 認為有預警的需要,因此沒多想,就發布了那條推文。
王峰:我覺得幣安是個保守型公司。
何一:幣安是風控意識很強的公司,雖然各個地區的監管不一,但我們一直在自我監管。如幣安團隊成員不能炒幣,在買入資產後,必須 HOLD 90 天才能賣出。
幣安內審非常嚴格,從上到下,且無論職級高低,對員工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延伸閱讀:何一打臉FTX:幣安員工不能炒幣,買入90天後才能交易
王峰:「大而不倒」看來在 Crypto 市場是不存在的。對於從網際網路出身,希望進入 Web3 創業的人而言,你有什麼好建議?
何一:回歸原點,我覺得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商業的本質。其實,任何企業 / 項目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原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或找到新的應用場景。
比如 Uniswap 的市場成績確實亮眼,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發明了自動做市商模式,極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只要你有足夠的創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就有成功的機會,這需要你真正從商業本質去解決問題。
很多人認為在 Web3 賺錢很容易。事實上,無論是公開融資,還是吸引用戶買幣,其本質都是透支個人信譽,用信譽換錢。
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沒有看到未來的星辰大海。用 Web2 市場的燒錢模式是跑不通的,融資等退休也是跑不通的。在這個行業中要有長期信仰,做好產品、創新,解決問題,越紮實反而越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
王峰:去年市場中有個熱詞:Rug,翻譯過來就是「跑路」的意思。我觀察到,這通常是指小公司。目前,市場中又出現「FUD」,主要是指大企業。我觀察到,前段時間市場中出現「幣安 FUD」,用戶也會擔心自己的資產安全。我想問,幣安在自己的世界裡是否有一面鏡子?如何看自己?
何一:幣安企業文化裡有個詞:Humble(謙遜)。回顧過去商業市場的發展,那些可以稱為「巨無霸」的全球企業突然有一天就倒下了,這可能是因為管理不善、戰略錯誤,或者是太過驕傲。我們的團隊主要還是專注在自我提升,保持謙遜,對市場保持敬畏,容納新事物,堅持自我反省。
幣安企業文化中的另一個詞是「User-focused」,真正了解用戶的反饋和聲音。其實,通過此次 FTX 事件,我們也通過市場聲音,進行反思。目前市場中有三類人對幣安持反對意見,其一來自傳統金融領域,他們認為 Sam 的人設是「乖孩子」,既然那麼乖的孩子都倒下了,那幣安就是「壞人」;其二來自無政府主義人群,他們反對任何與中心化有關的協議 / 項目,幣安作為 CEX 中的頂級平台,自然成為他們「批評」的對象;最後就是 SBF 的擁護者。
總體來說,幣安堅持從事件中學習與成長,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幣安也從未挪用用戶資產。我之前曾開玩笑提出建議,稱「所有交易所可以輪流接受市場檢驗,歡迎用戶提幣」,也可以設置一個固定提幣日。這樣一來,用戶可以看到究竟誰是市場中不守規矩的人。
王峰:外界認為,幣安太順了,五年成為市場中最大的交易所。BNB Chain 生態也不錯。你們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鬥,打下兩個大地盤。我之前曾在《創新者的窘境》中讀到,有些大公司贏了每場戰爭,但最後跌倒了。你認為這一情況有可能發生在幣安身上嗎?
何一:你提出的例子類似柯達的情況。其實當年柯達在膠片市場上就是老大了,數碼相機是他們發明的,但只是沒有推廣,結果在發展過程中,最終失去了整個市場。所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是:延續性創新(也可以說是小微創新)和破壞性創新的問題。
對於幣安而言,不管是 CEX、 DEX 領域,還是非托管錢包,幣安其實都有加注,因為我們的邏輯是看好行業。既然看好行業,就要參與行業主要的賽道,投資也好,收購也罷,或自己做也好,我們是齊頭並進。如過往幣安上線新業務,會通過內部的賽馬機制要求團隊互相比拚,自我革新與挑戰。通過這類方法,可以保證延續性創新。
破壞性創新需要回到投資來談。以 FTX 為例,雖然外界認為它也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們也投資了。必須考量到,只有整個行業能「水漲」,我們才能「船高」。這是我們大的決策邏輯。
王峰:幣安擁抱創新的能力在業界是有目共睹的。我還想談談關於監管的問題。你認為監管會成為幣安的「致命」威脅嗎?畢竟你們沒有總部,分布式管理。
何一:如果你去看幣安的公開發言和態度,就會發現我們近幾年一直在擁抱監管。我們認為監管是可以幫助行業發展的,我們需要與各個國家的執法部門商討,確保對方理解虛擬貨幣、交易所是什麼,並不是說所有的交易所都是「壞人」。當然,幣安現在改變了過去如同「數位遊民」一般的線上協同辦公模式,在很多地區設立辦公室,主要是因為配合各個國家的監管需求。
如果真正去查看幣安的公開信息,我們是獲得牌照最多的平台,目前已在阿布達比、迪拜、南非、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立陶宛、塞浦路斯、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 14 個國家 / 地區獲得牌照。我們在這條路上比其他平台走的遠得多。不過,牌照並非最終目的,我們更多的是希望根據監管要求開展業務。目前,幣安合規團隊有 750 人,他們會響應和處理各個國家的反洗錢要求,配合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執法需求,目前響應和處理執法需求達 47000 次,並進行超過 70 場執法培訓課程。
王峰:談到監管與合規,我想知道的是,幣安理想中的透明計劃可以開放到什麼程度?
何一:幣安其實是希望將用戶的資金做到高度透明。目前用戶可以檢查你的資產是不是在幣安對應的錢包地址中,我們目前已經公開九個幣種的鏈上儲備證明。爭取未來在兩三月內將大部分資產鏈上地址公開。
王峰:我們都知道,披露審計報告是最好的透明,像上市公司那樣接受市場監督。幣安在面對審計問題時,過去的說法是我們不是上市公司,我們非常理解。但是此一時彼一時。比如,幣安是否可以接受四大的審計? 我看到 CZ 在 CNBC 上做過回應,但好像很多人不認同。
何一:其實在 CZ 的那場採訪中,主持人混淆了兩個概念,一個是鏈上儲備資產驗證,另一個是上市財務審計。Coinbase 之所以做財務審計,是因為它是上市公司。幣安是願意接受審計公司進行資產驗證的,但目前不是幣安願不願意接受的問題,而是審計公司能不能做交易所鏈上資產驗證的問題。再打一個廣告:如果有四大審計公司對幣安的鏈上資產驗證有興趣,可以聯繫我們。
王峰:在 FTX 倒閉後,市場情緒非常恐慌,幣安設立一個「行業復甦計劃」 。目前有什麼實質的行動?
何一:它不是投資或慈善基金,而是一個複蘇計劃。目前幣安在看兩個交易所還有兩個大項目的 deal,除幣安之外,其他參與的第三方參與者總計投入規模也達到了大約 1.3 億美金。這部分資金不是打到幣安帳戶,而是放在公開地址。如果有項目提交信息,需周轉資金,我們會把信息共享給參與該計劃的其他機構。
我不太喜歡過去那類「誰站出來,誰就是救世主」的說法,其實幣安還是會看 Deal,要真正明白到底是在為什麼付錢,是團隊、市場份額,還是牌照等。
延伸閱讀:幣安再買2間交易所?何一:10億鎂復甦基金正推動;未來公開加密儲備證明
王峰:幣安的投資策略會變得保守麼?
何一:其實幣安一直都挺保守,主要還是看幾個面向:一看團隊,二看創新,三看長期天花板價格。有時項目不錯,但是估值過高,我們不太會投。如果團隊不行,項目不錯,我們也不會投資。不過,幣安不受資金體量的影響,注重全行業布局的邏輯。
王峰:會不會太保守了?
何一:Binance Labs 有相關的孵化計劃,如果是比較早期的創業者可以申請相關項目,如果底子不錯的話,也會看本身的定價,因為我們對市場都有自己的判斷。
王峰:如何看周期?
何一:任何行業都有周期。比如股市階段性的周期通常是四年,幣圈同樣也差不多。原因是:當股市動蕩,虛擬資產被稱為「避險資產」。隨傳統金融機構入場,兩個市場因此趨近同頻,但是當全球金融市場下行時,虛擬資產首先遭到拋售。
王峰:很多人打算進入 Web3 市場,但大家對 Web3 說法不一。你認為哪些人會玩 Web3?
何一:從數據來看,在全球 100 大巨頭企業中,已有 43 家進入 Web3。
Web3 是小圈子,但是很多大企業都開始加入 Web3 了。其實這一場景就像 2000 年哪些人會玩網際網路一樣,而現在任何人都是網際網路的用戶。Web3 會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唯一的問題是 Web3 的形態是什麼。2000 年時大家也很難想象今天用手機就可以加入會議。所以未來 Web3 如何實現,它是每個人此刻當下所付出的努力所構建出來的。
延伸閱讀:下一次出圈前:Web3 產品,需要讓「普通人」輕鬆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