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是一個由 60 家中央銀行組成的組織,這些銀行 GDP 加總佔全球的95%。根據世界央行 - 國際結算銀行1 月 21 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比特幣(BTC)必須擺脫工作量證明(PoW)系統來突破困境。
該研究報告探討了在工作量證明的共識算法上建構的加密貨幣的未來作為支付的可能性。首先,通過「雙重支出」攻擊進行的比特幣「印偽鈔」本身是有利可圖的,這使得基於工作量證明的支付終局性(payment finality)成本極高。
根據該報告,當未來比特幣的塊獎勵降至零時,且有鑑於整個網絡只會創造有限數量的新比特幣(供給上限2100萬枚),僅靠交易費用將無法打平礦工的挖礦成本。
該論點暗示比特幣網絡將變得非常慢以至於幾乎無法使用,該研究指出:
「簡單的計算表明,一旦塊獎勵為零,透過比特幣進行支付最終可能需要幾個月,除非部署新技術以加快支付終結。」
– BIS研究圖表 –
上圖紅線說明比特幣若要防止51%攻擊所需要的支付等待時間,藍線則為1/9的拜占庭容錯率。
其次,該研究表示,交易市場的手續費將無法產生足夠的「挖礦」成本收入水平,因為用戶未來可能會衍生出將交易可以在其他區塊中「搭便車」的方式,也可能會有側鏈、或其他鏈下打包的機制。
目前大部分挖礦收入大部分來自新鑄造的比特幣,即塊獎勵。在未來,這兩個限制意味著隨著這些塊獎勵逐步取消、流動性將大幅下降。
簡單的計算表明,一旦塊獎勵降低至近乎為零(每四年減半),透過比特幣支付最終可能會需要幾個月,除非部署新技術以加快支付終結。
當然研究中也考慮了透過諸如閃電網絡之類的第二層解決方案可能會有所幫助,但BIS認為唯一的根本辦法是「偏離工作證明」,這可能需要某種形式的「社會協調(social coordination)」或「制度化(institutionalisation)」。
該文件的總體結論是,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在數位時代來臨,『好的金錢』可能仍然須仰賴某種社會結構,而不是依靠純粹的技術結構。」但並不是說這樣的純技術支撐的系統無法使用,只是發展的焦點可能從技術能否取代傳統主權支付貨幣或金融機構的問題轉移到其他方向上。
BIS 也在研究中指出,未來該機構的研究方向會是「技術支持的分散式交易所」能否以及如何補充和改善現有的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
據動區先前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主席拉加德,表示,央行應該考慮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加拉德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會起到公共政策上的目標:金融包容性、安全與消費者保護以及隱私上的優勢。
?相關報導?
台灣中國信託聯合 7 家國際銀行,透過區塊鏈技術提升信用狀交易效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主席 – 拉加德:我們(央行)應該考慮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