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農業以農業數位化為發展主線,以數位技術和農業的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訊息 + 知識 + 智能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中國正進入加快發展數位農業的階段。(前情提要:2020兩會統整|50餘條提案涉及區塊鏈,中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最關注什麼?)
透過與物聯網(IoT)、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5G 等數位技術的有效結合,區塊鏈能夠打造可信、透明的農產品流通鏈,解決數位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產供銷及農業保險信貸等難題。
目前,農產品安全質量溯源是區塊鏈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領域之一;農產品供應鏈領域的區塊鏈應用通常由大型平台主導;農業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應用模式分為基於電商數據打造區塊鏈金融服務系統和區塊鏈農權抵押借貸系統;區塊鏈在農業保險領域的實踐通常以溯源系統為基礎。
2025 年,中國農業數位經濟規模將接近 1.3 兆人民幣。借助數位農業的兆生產規模,區塊鏈應用有望實現重要突破。「區塊鏈農業園區」將成為未來區塊鏈在數位農業領域應用的主流模式。
一、數位農業成農業發展新趨勢
數位農業以物聯網、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5G 和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和農業的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資訊 + 知識 + 智慧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
(一)發展數位農業成全球共識
隨著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加快應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數位農業作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相繼推出數位農業相關發展計劃。據國際諮詢機構 Research and Markets 預測,到 2025 年,智慧農業全球市值將達到 683.89 億美元,發展最快的是亞太地區,年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 14.12%。
(二)中國進入加快發展數位農業的新階段
目前,中國已經處於大規模數位化轉型時期,中國網路訊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 45 次《中國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9 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已達 31.3 兆元,位居世界前列,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 34.8%。
同時,數位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已經具備。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 年中國行政村光纖和 4G 網路通達比例均已超過 98%;數位農業領域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訊息技術和農業遙感學科群、國家智慧農業創新聯盟已經建成;新的產業形態也不斷湧現,《2020 全國縣域數位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顯示,2019 年,中國縣域電商零售額為 30961.6 億元,佔全國網路零售額的 29.12%,其中農產品網路零售額為 2693.1 億元。
(三)農產品流通問題制約中國數位農業發展
農產品流通指農產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的全過程。目前,由於中國農產品產業鏈條長、生產分散,導致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嚴重制約數位農業發展。
中國農產品產業鏈條環節複雜、參與主體眾多,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需經歷種植 / 飼養、加工、運輸和銷售等眾多環節。整個產業鏈的參與主體包括生產者、批發商、加工商、倉儲服務商、承運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等不同參與主體,且整個農產品產業鏈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特徵。
延伸閱讀:中國首批監理沙盒名單出爐!銀聯 工商 農業 中信銀行等 6 項金融科技應用開放服務
二、「區塊鏈+數位農業」應用場景
目前,農業已經成為中國國家重點鼓勵的區塊鏈應用領域,據 01 binary 不完全統計,2020 年上半年,中國已經發布 7 部「區塊鏈+農業」相關政策。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全流程監督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餐桌上的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等的質量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田間到舌尖,農產品經歷了種植/飼養、加工、運輸和銷售等多個環節,毒大米、農藥殘留等問題頻頻出現,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產生信任危機。
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問題一直是政府部門的關注焦點,但傳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需經歷多個環節,農產品數據、生產商數據、供應商數據、加工商數據和物流訊息等不同環節的數據通常存在數據壁壘,未能實現有效地共享。即消費者對生產者使用的農藥、化肥以及加工過程使用的添加劑和運輸過程中的保存情況等相關訊息難以掌握。
第二,傳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為中心化系統,即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依賴於某個機構或企業。且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仍維持分產業、分地區溯源的現狀。這將產生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於是中心化溯源系統,一旦系統存在漏洞,農產品相關數據可能面臨被篡改的風險;另一方面,由於各個溯源系統由於模式不同,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體系壁壘,導致數據難以進行共享。
區塊鏈具有分佈式存儲、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徵。以農作物為例,通過將種植過程、加工過程、存儲過程、運輸過程及銷售過程中的相關數據上鏈存儲,可以實現農產品從種植到消費的全鏈條的透明化監管,且相關數據一旦上鏈,便難以進行篡改,進一步保證了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等身份標識便可以查詢農產品的原產地、施肥用藥情況、化學成分等核心訊息,從而建立了對農產品的信任。同時,在基於區塊鏈的溯源系統中,監管部門作為節點參與其中,由於各個鏈條的數據被相關責任主體進行數位簽名並附上了時間戳,農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監管部門可以將責任追溯到相關主體。
此外,區塊鏈通過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構建了統一的規則體系,打破了各經濟主體間的體系壁壘,使得各經濟主體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
(二)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實現從農戶到消費者的供需透明化
農產品供應鏈包括了農產品的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個階段,涵蓋了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等多個環節。農產品供應鏈將各參與主體彼此間產生的商流、訊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整合,建立了從農產品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到消費者的鏈式網路。
從農產品供應鏈的構成來看,一方面,整個供應鏈環節眾多,且各個環節通常還包含各自的子環節,鏈條長而復雜;另一方面,農產品供應鏈參與主體較多。具體來看,農產品供應鏈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各參與主體間訊息不對稱導致產銷不平衡。整個農產品供應鏈條長而復雜,各類訊息分散保存在不同環節,由於參與主體彼此間為簡單的買賣關係,相互之間未建立信任關係。為維護自身利益和保障訊息安全,各參與主體通常不願進行訊息共享。
第二,各參與主體間訊息不對稱造成整個農產品供應鏈運轉效率低下。由於各參與主體間訊息不對稱,相互之間產生的商流、訊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無法實現可信地流轉,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管理成本較高,從而導致運轉效率低下。
基於區塊鏈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有助於實現產供銷平衡,而且能夠大大提升供應鏈整體的運轉效率。
首先,利用區塊鏈分佈式記錄和存儲的特性,可以將農業生產者、農資企業、分銷商、零售商(、監管機構和消費者農產品供應鏈的參與主體鏈接起來,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數據由各參與主體共同驗證和維護,各參與主體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進行生產、分銷和銷售,從而保證了產供銷平衡。
其次,在基於區塊鏈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中,非對稱加密技術和時間戳技術保證了交易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性和唯一性,各參與主體基於可信數據建立了彼此間的信任關係,利用智能合約,交易雙方的承諾又可實現自動執行。
具體來說,基於區塊鏈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可實現商流、訊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可信流轉,同時當交易雙方達成共識後,即可觸發合同的自動執行,這將大大降低供應鏈的管理成本。
(三)農村金融:緩解農村地區貸款難問題
目前,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正持續擴大,金融覆蓋形式不斷創新,但農村金融仍存在農村金融服務供給難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的矛盾,融資難仍是製約農村金融發展的主要問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 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20 年一季度末,農戶生產經營貸款餘額僅佔各項貸款餘額的 3.46%。
由於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目前,農村地區借款人主要以林木、林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資源或資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貸前訊息蒐集成本高;二是貸中抵押物的流轉難以實時監控;三是貸後持續跟蹤管理難度較大,風險較高。
之所以存在以上問題,主要是因為農戶以農權作為抵押進行貸款的流程涉及銀行、林業以及國土等不同參與主體,但由於銀行與林業、國土等農權主管部門之間無信任關係,且農權訊息屬於敏感訊息,各參與主體間一般不會進行相關訊息共享,各參與主體間存在訊息不對稱,因此銀行難以開展風險評估,向農戶發放貸款意願較低
2019 年 2 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新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廣,積極運用區塊鏈等技術,提高涉農信貸風險的識別、監控、預警和處置水平。
區塊鏈使信任從對「人」的信任轉化為了對「技術」的信任,各經濟主體之間的信任關係建立在「機器信任」之上,因此,區塊鏈建立了「無需任何可信第三方」的信任機制,解決了銀行和林業、國土等農權主管部門之間的信任關係。區
同時,區塊鏈能夠將林木、林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資源或資產數位化,在各參與主體間進行可信流轉,銀行作為其中的一個參與節點,可以對其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有效降低銀行的放貸風險。
(四)農業保險:使災損評估更加合理、理賠效率更高
根據中國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和林草局 2019 年 9 月發布的《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到 202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運行規範、基礎完備,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階段相適應、與農戶風險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與地方分工負責的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但目前,農業保險仍存在災情數據掌握不准確、災損評估方法不合理、理賠時間較長等問題,導致農業保險的賠付效果大大降低。
在傳統的農業保險中,農戶投保之後,保險公司便不再和農戶進行聯繫,直到發生保險事故,被保險人申請賠償。以農牧業為例,由於保險公司並未對整個養殖過程進行監管,通常難以確定事故發生的具體環節,也難以確定相關事故數據的真實性。
通過將區塊鏈應用於養殖的整個過程,利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記錄和存儲、非對稱加密和可追溯等特徵,可以保證養殖數據的透明化和真實性,同時還可以對各個養殖環節的數據進行追溯,有助於保險公司掌握真實的災情數據,合理評估災損。
同時,利用智能合約,還能夠使農業保險賠付更加智能化,一旦災難發生原因在保險責任範圍內,系統將製動出發智能理賠合約,能夠大大縮短理賠時間,提高理賠效率。
延伸閱讀:中國四大行回應凍卡傳言:不會逕行凍結合法操作帳戶;警方疑在追擊 「重大 USDT 跑分案」
三、「區塊鏈+數位農業」實踐情況
(一)農產品質量溯源: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
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是中國最早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農業場景,也是應用最多的場景。目前,阿里巴巴、京東、華為等巨頭公司以及以趣鏈科技、紙貴科技等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均已開展區塊鏈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領域的應用。他們通過結合聯網等技術手段,利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記錄和存儲、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防範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假冒偽劣商品。
在這一領域,技術提供方通常選擇「自上而下」的合作模式,即通過與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和政府共同推動區塊鏈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領域的應用。
【案例分析:螞蟻區塊鏈為五常大米打造「區塊鏈身份證」】
五常大米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打著「五常大米旗號」銷售假米、五常大米摻雜假米等問題屢見不鮮。為解決五常大米摻假售賣問題,黑龍江五常市政府與阿里巴巴旗下天貓、菜鳥、阿里雲及螞蟻金服達成合作,五常大米引入了螞蟻金服區塊鏈溯源技術,為五常大米打造了專屬「區塊鏈身份證」。
用戶打開支付寶掃一掃,掃描五常大米的專屬「區塊鏈身份證身份證」,就可以看到這袋米從種植地、種子訊息、施肥情況到物流等全過程的詳細溯源記錄。而且源頭的質量監測由五常市質檢部門負責,「一檢一碼」,有效保證了訊息的真實性。
具體來說,首先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一物一碼」標識,然後將大米從種植到消費的全流程訊息記錄在區塊鏈上,確保了商品的唯一性。同時,從種植到銷售,每一環節的參與主體(五常大米生產商、五常質量技術監督局、菜鳥物流、天貓等)都以自己的身份(私鑰)將訊息簽名寫入區塊鏈,訊息不可篡改,身份不可抵賴。消費者或監管部門可以從區塊鏈上查閱商品流轉過程中的全部訊息,從而能夠實現「一物一碼」的正品溯源。
(二)區塊鏈+農產品供應鏈:以大型平台為主導
農產品供應鏈具有「鏈條長、環節複雜、參與者多」的特點。將區塊鏈應用於農產品供應鏈的前提是,能夠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和所有的參與者連結起來,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目前,區塊鏈在農產品供應鏈領域的應用主要由大型平台主導,阿里巴巴、華為以及以中農網代表的農產品電商平台均在進行相關探索。
【案例分析:中農網構建的「區塊鏈+繭絲全產業供應鏈平台」】
繭絲產業上游生產商單體規模小且分散,整條繭絲供應鏈較長,供應鏈參與者相互之間存在訊息不對稱,整條供應鏈運轉效率低下,不僅各參與者之間的交易成本過高,而且在現實交易中經常發生買賣雙方其中一方人為的毀約現象。
中農網是農產品 B2B 垂直電商平台,為解決繭絲產業面臨的痛點問題,中農網推出了「區塊鏈+繭絲全產業供應鏈平台」,覆蓋了下單、生產、加工、倉儲、結算、出口等全繭絲產業鏈,解決了各環節參與者間的訊息不對稱,不僅實現了產供銷的平衡,而且能夠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轉效率,減少違約現象的發生。
(三)區塊鏈+農村金融:銀行牽頭進行實踐
在「區塊鏈+農村金融」領域,銀行是主要的參與主體,其相關實踐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基於電商數據打造區塊鏈金融服務系統,通過將區塊鏈與電商供應鏈相結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農行涉農電商數據的基礎上,向電商供應鏈的法人客戶提供完整的電商融資服務;另一種是區塊鏈農權抵押借貸系統,銀行通過和林業、國土等農權主管部門合作,利用區塊鏈解決彼此間的訊息不對稱問題。
【案例分析: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貴州省區塊鏈農權抵押貸款系統」】
該系統由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牽頭組織開發,整體部署在貴州省金融城域網上,其中金融機構已全部連通金融城域網,各農權主管部門可通過此前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與中國電信合作開發的小微接入平台以 VPN 的方式匯聚接入。
農權抵押貸款應用的每一個聯盟鏈共包含三類帳本節點,中國人民銀行節點負責聯盟鏈管理、各類農權抵押貸款業務數據統計監測,商業銀行負責按照規範的流程開展農權抵押信貸業務並維護分佈式帳本,農權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產權審核、產權狀態管理等操作並維護分佈式帳本。
農權資產的產權確認、產權抵押及變更等關鍵流程均按業務規則在各參與節點間自動執行,相關數據均在對應的賬本節點同步更新,數據實時生效,確保交易流程可追溯、數據無法篡改、訊息透明,有效防止多頭抵押。
(四)區塊鏈+農業保險:以溯源系統為基礎
目前,中國已有多家公司開展區塊鏈在農業保險領域的實踐應用。具體的應用模式是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基於區塊鏈不可篡改等特徵,構建覆蓋整個農產品產業鏈的溯源系統。
【案例分析:安華農險推出的區塊鏈肉鴨養殖保險】
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安華農險」)是一家全國性農業保險公司。安華農險推出的商業性區塊鏈肉鴨養殖險,以「區塊鏈+農業保險」模式破解了困擾家禽養殖保險承保難、查勘難、理賠難等產業痛點。
在養殖過程中,由於肉鴨活體規模大,無有效標識,面臨承保數量難以精準量化,而且肉鴨生長周期短,從餵養到屠宰只有 45 天,訊息傳導易滯後、難以實時掌握,工作人員需要查勘多次,這致使保險機構的理賠成本過高、理賠週期較長。
安華農險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養殖的整個過程,參與區塊鏈保險業務的龍頭企業、養殖戶、保險公司等在區塊鏈系統上各有操作權限,承保標的的實時死亡數量都將被記錄到區塊鏈數據庫中,實時死亡數量由參與區塊鏈保險業務的各個主體共同維護和驗證,保障了實時死亡數量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此外,智能合約實現了災損的自動理賠,一旦家禽死亡原因在保險責任範圍內,數據庫將會自動觸發智能理賠合約,使整個理賠週期大大縮短。
延伸閱讀:中國各省區塊鏈政策比拼:鏈上海南、數位福州、國家級發展先行示範區
四、「區塊鏈+數位農業」面臨的挑戰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數位農業領域已經出現一些落地應用,但農業區塊鏈大量應用和普及之路尚遠。區塊鏈技術和農業的融合發展仍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一)農業數位化程度較低,區塊鏈發展「土壤」不充分
數位化是區塊鏈發展的前提,區塊鏈提供了新的數據記錄方式,但只有擁有數據才能讓數據記錄方式發揮作用。目前,農業數位化發展總體滯後,發展過程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根據《數位農業農村發展規劃 2019-2025》相關數據,2018 年,農業數位經濟佔農產品增加值的比重僅 7.3%。
第一,實現農業數位化的基礎設施薄弱。目前,中國農情仍是「大國小農」,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中國小農戶數量占到農業經營主體 98% 以上。小農戶的經營模式導致農業產業鏈條分佈分散、集約化程度低,從而致使數據資源分散,數據獲取能力較弱。中國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剛剛起步。且農戶受限於知識水平及對新事物的接受水平,通常對新型數位技術接受水平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位技術與農業的融合速度。
第二,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落後。發揮區塊鏈在數位農業領域的應用作用通常需要將其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目前,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足,相關技術研發滯後。農業專用傳感器缺乏,農業機器人、智能農機裝備等適應性較差,作用效果有限。
(二)區塊鏈技術發展尚未成熟,難以實現大規模應用
目前,區塊鏈技術尚未達到成熟階段,在數據存儲能力、通用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處。目前,區塊鏈尚未形成一定的應用規模,整體應用處於探索階段。
在區塊鏈網路中,參與節點數量眾多,且每個節點均擁有記賬權,所有的交易結果和支付記錄都要同步到全網節點,這不僅使交易處理需消耗較高的計算資源,花費較高的時間成本,而且導致數據的冗餘備份量大,存儲空間消耗較多,隨著時間推移,區塊鏈系統對數據存儲大小的需求也將持續增大,在處理以幾何倍數增長的企業數據時這一趨勢增長將更為明顯。
此外,區塊鏈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適應多樣化的業務需求,進行跨企業業務鏈數據的共享。目前的區塊鏈系統大多采用不同的通信協議、編程語言、共識機制和隱私措施,難以滿足「跨鏈」要求,適應不同的場景需求。
(三)「區塊鏈+數位農業」領域複合人才的缺失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鼓勵,部分大學生開始返鄉創業,但農業的經營主體大部分仍舊是年齡偏大、知識水平有限的群體,他們對互聯網技術的了解和應用尚處於較低水平,對區塊鏈等新型數位技術更是了解有限。因此,要實現區塊鏈在數位農業領域的發展,專業的人才儲備是關鍵。
目前,區塊鏈技術門檻較高,人才十分緊缺,當前既懂區塊鏈技術又熱愛農業的複合型人才則更為缺乏。專業人才的缺失是「區塊鏈+數位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
延伸閱讀:重大警訊!中國警方凍結「幾千位投資者」銀行帳戶!疑因於加密貨幣場外交易洗錢(OTC)
五、未來展望
區塊鏈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雖有所欠缺,但區塊鏈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正逐漸受到政府部門重視,未來,隨著農業數位化程度的加深,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規模、應用場景等將逐步擴大,發展模式也將進一步改變。
(一)2025年,區塊鏈在數位農業領域的應用規模將實現重大突破
長久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生產分散、產銷分離、產業鏈條長的問題,導致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區塊鏈技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劑良藥」。區塊鏈技術天然契合農業發展生產分散、參與者眾多的要求,越是產業鏈條複雜、涉及多方參與的領域,區塊鏈的作用就越大。目前,限制區塊鏈在農業領域應用的主要原因是農業數位化程度較低。
然而,數位農業發展已經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根據《數位農業農村發展規劃 2019-2025》,2025 年,預計農業數位經濟佔農業增加值比重將從 2018 年的 7.3% 增長至 15%。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 年中國農業增加值為 6.473 兆元,假設農業增加值年增長率取 2013-2018 年的年均增長率 4.1%,2025 年,中國農業增加值將達 8.576 兆元,農業數位經濟規模將接近 1.3 兆元。借助數位農業的兆生產規模,區塊鏈應用有望實現重要突破。
(二)構建「區塊鏈農業園區」將成「區塊鏈+數位農業」發展的主流模式
目前,「大國小農」是中國的農情,農業產業鏈條長、生產經營分散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由此造成中國數位農業發展基礎薄弱、數據資源分散。實現農業數據有效整合的難度較大,數位農業發展面臨困境。構建產供銷一體的數位化農業園區,實現從生產、管理到物流、銷售的全鏈路數位化升級是發展數位農業的重要解決方案。相關實踐也已經陸續展開,阿里巴巴的「盒馬村」已相繼落戶上海、廣東等地,華為的智慧農場也開始在青島進行實踐。
數位化農業園區的發展將為區塊鏈的實踐應用提供「豐沃的土壤」,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進一步保障數位化農業園區內的整個產業鏈條更加健康、高效率地運行,能夠大大提高各參與者之間的協作效率,實現整個鏈路各個環節地高效協作。同時還能實現整個產業鏈條的公開、透明,使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跡可循。「區塊鏈農業園區」將成為未來區塊鏈在數位農業領域應用的主流模式。
(三)鄉村治理、農村產權交易等將成為重要應用場景
鄉村治理體系的完善是數位農業發展的保障,對實現區塊鏈和數位農業的融合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目前,數據的缺失嚴重製約了鄉村治理工作的展開,長期以來,一些農村地區缺乏基礎資料的留存歸檔意識,忽視了對歷史資料的長久保存。隨著村級綜合服務訊息化水平,農村地區逐步實現訊息發布、民情收集、議事協商、公共服務等村級事務網上運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數據的存儲、共享和分發,能夠有效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和透明性,消除鄉村治理工作過程中面臨的訊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鄉村治理效率。
此外,農村產權交易的健康發展有助於實現農村產業循環,加速農村要素資源流動,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通過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農村產權交易電子合同簽署及存證,可以保證簽署主體身份真實有效、簽署時間客觀真實。未來,農村產權交易也將成為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
📍相關報導📍
高中地理|中國高考模擬卷驚見「四川比特幣礦場」探討礦工遷移、季節性電量、供需調配
美國、美元霸權誕生史〈三〉911、2008「美國的金融危機」祭品卻是歐元、川普與中國
新加坡金融局局長:呼籲監管切勿封殺 Libra,正與中國央行探究 CBDC 落地應用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