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獨有的特性目前已經普遍被各產業所認知,而這些企業的現在進行式,就是在探索區塊鏈技術如何實際應用在各產業所面臨的實際痛點。
近期案例:
在澳洲,一名消費者向超市投訴購買的草莓中心被插入了一根針,他的朋友因為誤食了插針草莓而送醫。擔憂也許其他人也會受害,將插入針的草莓照片傳上網路而引起廣大迴響。在此之後不少民眾也表示自己購買的草莓有相同情況,陸續的升起大量模仿效應,不僅草莓,香蕉、芒果亦有針,花椰菜藏了金屬絲,蘋果內有釘子。
草莓插針事件不僅摧毀了整個草莓工業,讓數十億台幣的草莓面臨銷毀的命運,也因為大量的模仿效應,澳洲的食安問題已演變成全國危機。
同一時間,美國沃爾瑪超市與IBM合作的區塊鏈農產履歷實驗項目已屆滿兩年,由於農產履歷的不普及美國各地今年仍發生數十起吃了受感染蔬菜而生病的案例。
如同一般雜貨超市一樣,為了安全沃爾瑪只好把超市內沒有履歷的蔬菜全部丟棄。
為什麼這麼做?
無論是發生人為蓄意破壞的個案,亦或者非蓄意的範圍性病菌感染,發生問題時各國的處裡方式基本上就是全部銷毀。而視該事件的嚴重程度,輕者銷毀該廠商該批號的農產品,重則將該廠商的囤積貨物完全一致銷毀。
而選擇全面銷毀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沒有能夠方便釐清問題產品的履歷,即使有些農產品有生產批號,但傳統的生產批號亦可被隨意的變造,如同去年八月台灣發生的毒雞蛋事件,雖然農委會下令將問題廠商的雞蛋全數銷毀,但因為沒有詳細的雞蛋生產數量,即使廠商惡意事先轉移問題雞蛋,農委會也是查無可查。
農產工業無解的現況
小型的蔬果商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採收,將蔬果集中運輸至批發市場等集中地,轉交批發商重新分裝,再到一般市場進行銷售。重新分裝的環節讓蔬果變的很難去追查,雖然台灣人食用生菜的比例較低,但若發生大腸桿菌汙染時,重新分裝會讓汙染源追查變的非常困難。
還記得那個悲劇的吉園圃標籤嗎?
想當年吉園圃認證剛上線時,有貼標籤的蔬菜一把硬是可以比別人貴10元,而過沒多久市場攤販倒是開始自備標籤了,管他哪裡來的產地有沒有經過認證,而最後吉園圃的認證倒是變得沒有價值了。從這件事情上看,半吊子的履歷還不如不做的好。
相對起一般蔬果,稻米在台灣倒是能比較容易做溯源的農作物,許多農戶早已和米廠或農會合作種植單一品種稻米。
稻米、茶葉、咖啡豆等等較需要分裝的農作物越發精緻,也很容易看到OO冠軍米、XX茶行阿里山春茶等,編輯認為原因在單一商家能處裡的範圍內,商家較容易控管品質,而我們卻對每家水果行都標榜自己的柚子產自文旦無法反駁。
區塊鏈履歷究竟改善了什麼?
對沃爾瑪而言,區塊鏈履歷可以同時向客戶強調新鮮食品的質量以提升售價,亦可節省沃爾瑪在產品發生問題時鎖定批號,例如當萵苣發生大腸桿菌爆發時只需丟棄同樣農作區塊與同樣運輸的批次,這可以大量減少食物浪費。
在去年沃爾瑪也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他們使用傳統方式追蹤切片芒果的來源,而卻足足花了七天才找到芒果來自墨西哥的農場,而使用區塊鏈履歷只需要幾秒鐘。未來這道系統也增加了酸奶和肉製品的規範。
而在明年的秋季,沃爾瑪有超過100家蔬果農場將加入這個區塊鏈履歷的使用。
IBM Blockchain副總裁Brigid McDermott表示這是第一個大規模實現這一目標的實例。
總結
在區塊鏈上記載的訊息越多,想要事後偽造的難度就更高。
區塊鏈履歷就像沿路的監視器,記錄著產品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產地、採收時間、運輸時間、分裝工廠、到達超市時間,雖然盡可能的記錄了每個步驟,讓發生問題時災害範圍可以變得更小,但仍然防不了在最後一步蓄意的破壞。
區塊鏈履歷防不了草莓被插針,但卻可以快速鎖定可能發生問題的環節,如果今天,每一盒草莓都有履歷,那麼這幾十億台幣的農業損失就不會發生。
?相關報導?
【區塊鏈供應鏈系統|美國海軍】宣佈展開一項區塊鏈研究計畫,改善飛行載具零件的追蹤系統
【黃金供應鏈】倫敦貴金屬交易協會(LBMA)欲在明年以區塊鏈技術追蹤黃金供應鏈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