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密貨幣引來高度曝光,各國也相繼設立相關監管制度,希望能維持國內金融局勢穩定。在上個月,中國中信銀行就對外發表了公開聲明,即日起禁止使用該行帳戶交易加密貨幣。對此外界認為,主要是為了封阻年初涉案遭開罰的前例,更認為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前情提要:中國維持「九四禁令」強監管!央行副行長李波:穩定幣比照「準銀行」規定)
(背景補充:虛擬貨幣入列!中國最高檢察院、央行聯合發布《懲治洗錢犯罪典型案例》)
中國中信銀行(China Citic Bank)在上個月發布了聲明,以「保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防範洗錢風險」為由,禁止旗下用戶將帳戶使用於比特幣(BTC)交易,也是中國銀行睽違 7 年再次大規模封堵 BTC。
為保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維護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範洗錢風險。從即日起,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將我行帳戶用於比特幣、萊特幣等的交易資金充值及提現、購買及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等活動,不得通過我行帳戶劃轉相關交易資金。
一經發現,我行有權採取暫停相關帳戶交易、註銷相關帳戶等措施。
據中媒《新浪財經》報導,中國中信銀行在今年初因「涉及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四項反洗錢領域違規行爲」,遭到央行開罰,賠款 2,890 萬人民幣(約合台幣 1.2 億),受罰金額高居業界第一。
在罰單中,雖然沒有列出比特幣的交易,但其中提到「身分不明的客戶」和「大額可疑交易」都可能將矛頭指向了加密貨幣交易市場,外界也推測與此次中國中信銀行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有直接關係。
早在 2013 年,中國央行等五部委就發佈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 BTC 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並不得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
隔年,中國招商銀行、華夏銀行、農業銀行…… 等 13 間銀行,就曾密集宣布禁止比特幣交易,以避免監管追責並防範洗錢,而這次中國中信銀行加入,也是繼該年以來睽違 7 年又有銀行發表相關公告。
延伸閱讀:中國央行上海總部:「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貨幣交易」比特幣隨即跌破7000
各國監管困難
據動區先前報導,對於加密市場,中國央行副行長李波就在 4 月的 2021 亞洲博鰲論壇提到,目前中國官方認定加密貨幣是資產,不是貨幣,屬於另類投資,而中國也正積極研究相關監管規則當中。
儘管近來各國相繼對加密市場祭出管制法規,但由於加密市場具有匿名性,交易行為又多發生在境外,使得各國在監管制度定定和實行上面臨了相當大的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捷就認為,中國現行的加密貨幣監管政策實行不易,銀行的封堵行為主要是針對可疑交易的攔截和打擊,很難直接區分是否為加密貨幣交易。
目前境內投資者主要是通過 OTC交易平台進行一對一的交易,先把資金轉換成虛擬幣,如穩定幣等,然後再進行虛擬貨幣的交易。該過程中,銀行較難對資金進行追蹤。
在亞洲,同樣以加密貨幣監管嚴謹聞名的韓國,儘管明定禁止匿名交易加密貨幣、並對交易所課以重稅,但上個月仍發生了大批法幣流向中國購買加密貨幣的事件。
在台灣,行政院近來也宣布將 8 間虛擬通貨業者劃入監管範圍,更傳出計畫推動交易實名制,以便為未來針對虛擬通貨收益課稅。
然而,正如胡捷所提到的,現今加密市場發達,政府無法完整追蹤資金流向,僅能針對法幣出入金進行管理,而不同國家對加密貨幣的界定和法規存在差異,加上目前還沒有一套已經形成普遍共識的國際加密貨幣監管準則,也為加密貨幣幣監管帶來許多挑戰。
📍相關報導📍
台灣課稅 | 金管會擬「延後虛擬通貨新法」,實名制落實後或將「納稅」
SEC主席 Gary Gensler:加密貨幣交易所「缺乏監管框架」,目前毫無詐欺、操縱保護措施
土耳其監管風暴》當地官員:擬建立加密貨幣中央託管銀行,防交易所跑路、資金套牢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