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法院發生一起有關土狗代幣發行的刑事案件,24 歲的楊啟超在 2022 年 5 月於 BSC 鏈上發行代幣並迅速撤回流動性,導致羅姓受害者損失 5 萬枚 USDT。而法院也在一審認定楊啟超犯有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 4 年 6 個月。
(前情提要:如何避免老鼠倉?檢查代幣是否為詐騙的8種方法 )
(背景補充:巴菲特害怕AI!比喻像「發展核武」有巨大潛在危險:詐騙會先急速成長 )
在幣圈衝土狗是許多加密投資者賺快錢的方式之一,某些玩家因買到「金狗」一夕暴富,但更多的玩家則是屢敗屢戰,最終虧光本金。
中國首例發行代幣刑事訴訟
而在中國河南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發生一起有關土狗代幣發行的刑事審判,24 歲的楊啟超在 BSC 鏈上發行一個名為 BFF 的代幣,因為他撤回流動性,導致羅姓被害人(羅某)損失 5 萬枚 USDT,其行為構成詐騙罪。2 月 20 日,人民法院在一審認定楊啟超犯有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 4 年 6 個月,並處罰金 3 萬元人民幣,此案也是中國首例涉及代幣發行的刑事訴訟。
據中媒報導,上月 20 日,該案在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展開二審,楊啟超的辯護律師仍為其做無罪辯護。
鏈上撤池,鏈下報警
據報導,楊啟超在 2022 年 5 月關注到一個名為區動未來(Blockchain Future Force,BFF)的 DAO 組織,並且該時期區動未來正在進行代幣發行的事前預熱宣傳,並預告發行時間為當年的 5 月 2 日。
於是 2 日下午楊啟超便在 BSC 鏈上創立一個與該組織同名的代幣 Blockchain Future Force (BFF),並向其注入 30 萬枚 USDT 及 63 萬枚 BFF 的流動性。然而,在楊啟超添加池子的同一秒,羅某花費 5 萬枚 BUSD 兌換 85316.72 枚 BFF 。僅僅 24 秒過後,楊啟超便撤回 BFF 的流動性,獲得約 35 萬枚 BUSD 和 508069.878 枚 BFF,這一操作也導致 BFF 代幣大幅貶值,羅某購買的 85316.72 枚 BFF 代幣僅能換回 21.6 枚 BUSD。
通常遇到這種撤池子的惡劣行為,普通投資人只能自認倒霉當作教訓,然而,羅某先是從微信共同好友找到楊啟超,向他提出退回損失的要求,不過遭到楊啟超的拒絕。接著,他又向南陽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公安分局報案,稱其投資虛擬貨幣被騙 30 多萬人民幣(5 萬 USDT)。不久,警方以涉嫌詐騙罪刑事立案,並在 2022 年 11 月在浙江杭州將楊啟超逮捕。
代幣漲回來還算詐騙嗎?
另外,在法院庭審中,楊啟超的辯護律師表示,羅某在換回 21.6 枚 BUSD 後,又抄底了三次 BFF 代幣,而後羅某卻向公安機關報案被騙。有趣的是,截至法院一審時,BFF 代幣價格因流動性增加而大幅上漲,羅某的 0x1b75 地址仍然持有 72381.7198 枚 BFF,依照當時價格可兌換 64065.7134 枚 USDT,遠超當時損失的 5 萬枚 USDT。
然而一審判決書稱:
至於後其被害人是否將該 BFF 幣進行買賣、目前按照該幣按照 Pancakswap 交易規則是否顯示仍存價值、多大價值,均不影響楊啟超詐騙犯罪既遂構成。
另外,在一審庭審中,法官明確要求在判決結果生效之前,羅某不能進行買賣。
但在二審中,楊啟超辯護律師稱,該案本質是投資行為,而非犯罪行為:
類似炒股,投資虛擬貨幣是一個過程,在整個投資 BFF 代幣的過程中,羅某並沒有賠錢,反而是賺錢的。本案邏輯的起點是交易虧損,如果被害人又明明可以交易回更多虛擬幣(USDT),這怎麼能說是詐騙呢?
中國投資虛擬貨幣屬於非法活動,投資虧損受法律保護嗎?
庭審中,另一個爭議焦點是:損失的虛擬幣是否為應受刑法保護的財產。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該虛擬貨幣不具有貨幣屬性,但在現實生活中,基於其穩定性,可以在很多國際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並帶來經濟利益,其財產屬性不可否認」,遂認可將案涉的5萬USDT幣折算成人民幣價值作為量刑情節。
辯護律師則認為,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虛擬貨幣投資行為不受法律保護,雙方都是非法金融活動,投資人即便產生了損失也不應受法律保護。一審法院的認定屬於「變相支持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之間的兌付交易」,與國家法律規定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