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交易所巨頭 Coinbase 今日釋出了一份與 Qriously 合作的區塊鏈報告,之中顯示了一些驚人的數字:美國的大學學生正渴望學習區塊鏈的相關知識,同時該國學生持有加密貨幣的比例是一般人的兩倍。
該份報告針對美國的學生族群與區塊鏈的教育環境做調查,其中顯示了學生對於區塊鏈領域的興趣穩步上升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相關的課程出現。(報告連結:點我)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相關教育一直是許多人忽視,但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這些創新的思維與概念將隨著學生們步入社會,在各個領域成為加速產業採用的動能,而本次報告的結果呈現十分樂觀。
該項報告調查了675名美國大學生,也對全球排名前50所大學進行進行深入的調查,包括面談學生與教授。
而這之中最主要的關鍵數字在於,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學中,已經有42%至少提供一門區塊鏈領域相關的課程,而22%提供不止一項課程,若從區塊鏈技術基礎延伸的密碼學相關課程,則有70%的大學提供至少一門課程。
同時,來自各領域的學生都開始對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產生高度興趣,而學校也在各領域科系增加相關課程。
頂尖大學各科系開始涉入區塊鏈,不只是計算機科學
該報告表示,許多學生正積極地擁向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課程,該報告訪問了紐約大學財經系主任David Yermack,其表示他在2014年首次開設區塊鏈與金融服務課程時,只有35名學生選修,比一般平均課程人數還少8名。
但到了2018年的春季,該課程選修人數達到了230人,課堂教室也被迫搬到該學校的大禮堂,完成這兩學期的課程。
該報導指出,學生們紛紛湧向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課程,想了解這種「分佈式帳本」技術能在金融系統發揮何種作用,而部分原因在於考慮到受過該領域培訓的畢業生在未來就業市場的熱門度。
然而不只是金融相關領域,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興趣已經橫跨各個領域,根據該報告,更多的社會科學專業人士表示他們對加密貨幣的學習感興趣——高達47%,反而超越了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的興趣百分比——34%。
同時調查發現,17%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已經開設了一門專注於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的課程,經濟學和數學專業為15%,商業與法律專業為11%。此外調查也發現,只有5%的社會科學專業如人類學、歷史學、政治科學的學生選修了這些課程。
與區塊鏈相關的課程在史丹佛大學和康乃爾大學中最受歡迎,分別為10門和9門。賓州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別開設了6門和5門課程。
美國學生持有加密貨幣比例是一般人的兩倍
對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更開放於持有加密貨幣這樣的新興數字資產,並參與相關課程。
全國675名學生的調查顯示,18%的學生表示他們擁有加密貨幣,這是美國平均持有比例8%的兩倍,而其中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肯定會選修加密貨幣或以區塊鏈為主題的課程。
動區先前報導,在此之前Coinbase的首席技術長曾表示:
大約8% 的美國人持有加密貨幣。而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持有者可能還不到1%。
相比之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成年人佔到全球總人口數的63%。因此,在用戶基數大小方面,加密貨幣持有者的增長將是現有人數的60 倍。
台灣大學的趨勢
目前,台灣排名較為前面的大學皆開始設有區塊鏈相關課程,諸如台大、政大、清大、交大、成大,在這一兩年皆有開設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課程。
而同時,動區詢問台大區塊鏈研究社社長陳立衡,這些課堂的選修人次也與以往相比有大幅的上升。
台大長期投入區塊鏈領域的廖世偉教授曾在去2017年秋季曾開設「比特幣及數據分析」,該課程吸引了60人左右選修,參與學生包含了台大不同系所、甚至不同學校。
而在2018年春季中,台大同樣擅長區塊鏈領域的薛智文教授所為台大區塊鏈研究社開設的「區塊鏈簡介:技術、應用、商業、培育」以及「區塊鏈技術分析:Bitcoin、Ethereum、IOTA、Hashgraph」兩堂課,學生人數皆上升至100人。薛智文教授也在2018年秋季新開「區塊鏈導論」課程。
可以看出台灣的大學生對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課程興趣同樣在上升。
而以金融領域為特長的政治大學,區塊鏈相關主題則是納入金融創新,與AI、行動支付、數位銀行等概念一併探討,如王儷玲教授開設的「金融科技趨勢與創新」。
而針對區塊鏈技術專業,政大則是有由台北以太坊社群的成員陳昶吾所開設的「以太坊原理與開發」課程,專注在區塊鏈的技術教學。
台灣大學目前尚未有太多跨領域的區塊鏈相關課程,在計算機科學專業外,大多數課程都屬於區塊鏈的基礎概念介紹,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跨領域的相關課程。
而從Coinbase的報中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區塊鏈的對於未來趨勢的影響潛力才正要開始,大多擁抱加密貨幣的族群屬於年輕一代,而這樣的能量將隨著這些年輕人漸漸建立社會實力,而逐步增強。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