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產業因迷因幣交易的金融虛無主義而迷失方向,這種現象源於散戶投資者被 VC 操縱的代幣發行所傷害,但隨著迷因幣熱潮消退,產業應重拾早期理想主義,專注於去中心化和教育,以實現更大的夢想並改善世界,而非僅追求短期財富。本文源自 Cointelegraph 作者 Andrew Fenton 所著文章,由動區編譯整理。
(前情提要:a16z連發11篇分析文:美國如何透過稅收、質押、友善監管..成加密貨幣霸主)
(背景補充:一文讀懂:川普關稅戰如何攪動加密貨幣價格?)
對於在早期時代成長起來的加密貨幣愛好者來說 —— 那時比特幣被認為將為無銀行服務的人提供銀行服務並阻止所有戰爭,甚至在 ICO 熱潮期間,代幣化碳信用也被吹捧為金融未來 —— 然而過去幾年真是令人極度沮喪。
一方面,一些曾經想要粉碎不公平金融和銀行系統的比特幣支持者,現在卻為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和政府搶佔越來越多的代幣供應量而歡呼。
另一方面,則是迷因幣交易的金融虛無主義,在這種交易中,沒有創造或建成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 只是一個旨在從散戶手中榨取盡可能多現金的生產線。Pump.fun 網站上 99.6% 的用戶甚至連 1 萬美元都沒賺到。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一直相信加密貨幣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但在今年二月,他似乎對這個行業的走向產生了信仰危機。
「當我聽到加密貨幣推特(CT)上的人和風險投資公司告訴我,PvP KOL 變態賭場 —— 對超過 99% 的用戶來說是虧錢的 —— 是加密貨幣能達到的最佳產品市場契合度,而希望有更好的東西是『居高臨下和精英主義』時,我會感到愉快嗎?」他問道。
那麼,加密貨幣是如何迷失方向的?這個行業是否需要重新發現理想主義和遠大夢想,才能重拾它的活力?

和平、愛與加密貨幣的無政府資本主義者
Scott Melker,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街頭之狼」(Wolf of All Streets),表示加密貨幣的早期充滿了比今天更強烈的使命感。
「早期的密碼龐克是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他們深信貨幣和政府體系已經崩壞,而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可以修復這些問題。」他這樣評論。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Joe Lubin 說,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在早期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吸引了「哲學上多元」的群體利用這項技術想像不同的未來可能性,包括「密碼龐克、加密無政府主義者、自由主義者、駭客、左派、反企業活動家,甚至社會主義者」。
這項技術的力量在於,所有這些哲學流派都能在去中心化的協議技術中看到他們所關心的元素,因為它足夠靈活且強大,可以在其上構建任何東西。
Bitfinex 技術長 Paolo Ardoino 表示,加密貨幣領域仍有許多真正的信徒在努力建設,但理想主義已被「投機」所掩蓋。
「從一開始,區塊鏈就關乎金融包容性、自我主權,以及從傳統金融體系的限制中解放出來。但隨著市場的增長,投機成為焦點,對許多人來說,加密貨幣變成了另一個賭場,而不是賦權的工具。」

ICO 時代有 99% 是迷因
然而,理想主義與僱傭式的金融投機在加密貨幣的歷史中一直並存。
在許多方面,2018 年的首次代幣發行(ICO)熱潮預示了迷因幣的狂熱,因為許多項目不過是一個半生不熟的想法(或迷因),被編進白皮書和簡報中,就賺進了數百萬美元。
這往往是冷嘲熱諷且具有剝削性的,許多 ICO 創始人在甚至還沒建成最小可行產品之前,就把資金揮霍一空。ICO 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搜遍網路尋找新創始人,將他們與做市商、交易所和營銷機構聯繫起來,以產生新的 ICO 項目。

「他們有一整套策略,他們會啟動 ICO,然後就像從另一邊吐出來一樣,拿走 10% 的代幣,」Kain Warwick 回憶道,他曾負責澳洲最成功的 ICO 項目,後來發展成為 Synthetix。「大概 98%,98% 的 ICO 都是騙局。」
2018 年 Satis 的一項研究估計,價值超過 5,000 萬美元的 ICO 中有 81% 是詐騙,而 2022 年 University of Vaasa 的後續研究則將這一數字定為 56.8%。
但那個時代確實產生了許多至今仍引領行業的優質項目,包括 Aave、Chainlink、Bancor、Polkadot、Tezos、Filecoin,甚至還有 EOS,現在被稱為 Vaulta 並由其社群營運。
「如果你回到過去,阻止 ICO 的發生,世界會變得更糟,」Warwick 說。「有人賠錢了嗎?是的。發生了很多詐騙和浪費嗎?是的,但我們從中獲得了很多好東西。對基礎設施和 DevEx(開發者體驗)的巨大投資,以及所有這些東西,如果沒有 ICO 就不會發生。」

加密貨幣的理想主義轉變為意識形態
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至少假裝相信加密貨幣的理想 —— 去中心化、為無銀行服務的人提供銀行服務,並通過區塊鏈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然而,理想主義本身並非沒有問題,它可能很快轉化為意識形態,特徵是狹隘、規範性和排他性的思維。
「當我進入以太坊領域並開始建設時,我確實完全接受了那套理念,」 Warwick 說道。他補充說,2020 年的 DeFi 夏季針對的是一個特定的小眾群體,這些人「在意識形態上認同低進入門檻、無需許可、抗審查等原則,所以如果你在開發一個產品,就必須遵守這些意識形態的限制。」
沃里克透露,他當時是如此的意識形態主義者,以至於他拒絕讓 Maker 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DAI 用於 Synthetix,因為 Maker 接受了中心化的穩定幣 USDC 作為其抵押池的一部分。
「我們當時極度意識形態化,是去中心化的極端主義者,」他說。「這拖了我們的後腿,導致項目真的很掙扎。」
「最終用戶根本不在乎這些。他們想要的是能改善生活的產品。」

VC 幣的崛起
這個領域轉向金融虛無主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散戶投資者在代幣發行中被風險投資公司(VC)坑害。
「風險投資公司(VC)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們重新設計了遊戲規則,讓自己能最大限度地榨取價值,」Warwick 說道。
從 2020 年起,「低流通量、高完全稀釋價值」成為一種常見策略。「低流通量」指的是僅將總供應量的一小部分釋放到市場上,這迫使散戶用戶競爭購買同一批少量代幣,從而推高價格。
「高 FDV」(高完全稀釋價值)指的是代幣的總供應量,其中大部分由風險投資公司持有,他們會逐步將其重新投入市場,隨著流通供應量不斷增加,代幣價格隨之下跌。
CoinGecko 的一項研究發現,前 300 大加密貨幣中有 21.3% 屬於低流通量、高 FDV 的項目,包括 Celestia、Sui、Aptos、Injective 和 dYdX 等項目。
最終,散戶投機者意識到這個遊戲對他們不利,即便投資優質項目也無法獲勝。
「他們的反應是,『好吧,如果我不能玩這個遊戲,這個早期 ICO 風格的遊戲 —— 以極低價格買入代幣並希望它上漲 —— 那麼我會玩另一個遊戲。』於是,從中誕生的新遊戲就是迷因幣。」
迷因幣採用公平發行,並提供了將幾美元變成幾百萬美元的前景。沒人在乎項目和代幣實際上什麼也沒做 —— 只要價格上漲就好。這標誌著金融虛無主義的開端。
「人們天生傾向於賭博,」Melker 說。「大多數人進入加密貨幣領域是為了在一夜之間致富,而不是採取長期投資策略,追求更優質的貨幣。」

金融虛無主義:投機就是一切
Lubin 認為,人們轉向迷因幣是因為系統已經崩壞。他們眼看著別人積累巨額財富,而自己儘管有全職工作和大學教育,卻勉強度日。
「他們覺得一切都對他們不利,遊戲被操縱了,」他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會轉向高投機性的資產,這些資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 —— 無論多麼渺小 —— 來獲得顯著的收益,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但對於加密貨幣的信仰者和建設者來說,轉向迷因幣讓他們感到沮喪。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正在為金融系統打造一代人的變革,因此發現用戶買「屁幣」(Fartcoin)跟買比特幣一樣開心時,感到非常震驚。
「突然之間,每個人都意識到皇帝其實沒穿衣服,那些投機者 —— 也就是我們的用戶,過去五年一直在這裡試圖致富 —— 根本不在乎我們所關心的東西,」Warwick 說。
「現在他們過度沉迷於這個毫無實用價值的迷因幣遊戲,這個遊戲什麼也沒開發,沒有讓世界變得更好,與意識形態無關,純粹就是個賭場。而我們則在想:『現在到底怎麼回事?這太瘋狂了。』」

迷因幣因川普及米萊而跳崖
諷刺的是,迷因幣似乎是被那些幫助創造它們的人殺死的:那些試圖從散戶手中榨取盡可能多金錢的僱傭詐騙者。
今年一月,川普(Donald Trump)主題的迷因幣 TRUMP 推出,兩天後又匆忙推出了更加草率、現金化的 MELANIA。
Chainalysis 報告指出,大約 81 萬個錢包在交易 TRUMP 時總共損失了 20 億美元,而 1 億美元的交易費用則流向了川普的公司,這些公司控制著 80% 的供應量。
不久後推出的 LIBRA 迷因幣 —— 由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 Milei)推廣 —— 似乎成了最後一根棺材釘。內部人士從這枚代幣中賺了一小筆財富,其價值在達到 45 億美元的巔峰後暴跌了 98%。
現在說迷因幣已死還為時過早,但在 Solana 和 Pump.fun 上的活動在此後大幅下降。就像低流通量、高 FDV 代幣一樣,迷因幣的粉絲們開始意識到這個遊戲對他們不利。
「問題在於莊家永遠是贏家,這遊戲甚至比真正的賭場還要更加被操縱,」Melker 說。

加密貨幣理想主義從未消亡
自從 FTX 倒閉以來,迷因幣一直是主導敘事,部分原因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幾乎讓在美國推出具有真正實用性的項目變得不可能。
現在,隨著迷因幣活動的減少,加密貨幣領域感覺有些空虛。
「你現在處於一個階段,基本上是比特幣和金融虛無主義位於槓鈴的兩端,中間的一切都遭受了損失或停滯不前,」Melker 說。
「早期時代的理想主義當然仍然存在於比特幣社群中,也存在於許多山寨幣的精神中。隨著華爾街和政府的接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教育人們了解這個資產類別,而不是讓它僅僅成為另一種投資。」
Lubin 指出,以太坊中的許多建設者和社群成員仍然忠於加密貨幣早期的精神。
「那個時代的核心原則以及最初被加密貨幣吸引的人們仍然存在。如果你身處外部,可能很難察覺,因為投機層層疊加,然而,技術最基礎的層面仍然是由真正關心去中心化的人們在構建。」
雖然川普的關稅戰可能對價格造成了沉重壓力,但新的親加密貨幣 SEC 以及比特幣歷史上最支持加密貨幣的政府為新型加密項目的爆炸式增長奠定了基礎,這些項目具有實用性,能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價值,而無需擔心監管機構介入的法律風險。
Ardoino 表示,投機性的迷因幣時代即將結束。
「那個階段正在消退。世界正在醒悟,傳統金融系統不僅效率低下 —— 它根本上是不公平的。數十億人仍然沒有銀行服務,甚至那些在系統內的人也眼睜睜看著他們的購買力因通膨、高額費用和任意限制而侵蝕。加密貨幣一直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現在焦點正重新轉向現實世界的實用性。」
他說,加密貨幣的未來在於兌現它一直以來的承諾。
「下一階段將是構建有韌性的金融基礎設施 —— 一個不受傳統系統限制運作,並賦予人們對其資產真正所有權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