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太坊在 15 日完成合併以來,迄今以太坊全網合約清算(合約爆倉)總額已達 7.5911 億美元,其中超過 4.97 億美元源自多單合約。專家認為,以太坊在合併後失去上漲驅動力,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表態將以太坊視為證券、投機性頭寸平倉、礦工進行拋售、宏觀經濟環境黯淡等諸多因素相關。
(前情提要:Glassnode 數據報告|以太坊合併後的「鏈上活動、後市反應」)
(背景補充:Arthur Hayes觀點全文:比特幣與美元指標、以太坊合併後的監管審查)
自以太坊在 15 日完成合併、正式從工作量證明機制(PoW)轉向權益證明機制(PoS)後,以太幣(ETH)價格最大跌幅已超過 20%,而據 Coinglass 數據顯示,自 15 日以來,以太坊已清算 7.5911 億美元,其中超過 4.97 億美元源自多單合約,佔比約為 70%。
為何出現大規模清算?被美國政府視為證券、礦工拋售
KoinBasket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Khaleelulla Baig 向 Benzinga 表示,以太坊在合併後失去上漲動力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先前表態將以太坊視為證券、而非商品,從而引發了市場對更嚴格監管及稅收的恐懼和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以太坊合併》SEC 主席:PoS 加密貨幣皆可能受證券法約束!
CoinDCX 共同創辦人 Neeraj Khandelwal 則表示,以太幣發生大規模清算、導致面臨下行壓力,是因為一些投機性頭寸正在平倉,此外,以太幣還面臨來自此前囤積大量以太幣礦工的拋售壓力。
Neeraj Khandelwal 補充道:
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疲弱、聯準會繼續升息等,市場上一切悲觀情緒,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不過,總體而言,我們非常看好以太方合併的影響,以及未來在為 DeFi 世界帶來效率和可擴展性方面的里程碑式進展。
合併無法改變市場情緒
AscendEX Earn 產品營運經理 Michael Young 認為,出現大量清算潮的原因之一,是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誤解,即市場交易對資訊的依賴程度,高於對事件的依賴程度,而合併事件已在一段時間內有廣泛的資訊傳播。
Michael Young 分析:
「合併事件的實際發展,並不代表人們對以太幣走勢的情緒從看跌轉為看漲,因為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過去幾個月以太幣的現貨價格,已反映出市場對 PoS ETH 、而非 PoW ETH 的估值。」
Mech 營運長兼共同創辦人 Kyle Klemmer 的觀點則是,目前進行清算的投資者,很可能是因為通膨、升息等外部經濟因素,他指出「作為一個整體,以太幣和加密貨幣價格將繼續下跌,這並非是合併後產生的副作用」。
用於資產管理和儲蓄的開源 DeFi 協議 GOGO Protocol 創辦人 Garry Krugljakow 直言,以太坊合併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以太幣還沒有證明它可以與比特幣的暴跌脫鉤,更不用說要為走勢翻轉積累驅動力。
Garry Krugljakow 表示:
由於對聯準會升息的預期,多頭頭寸遭受重大打擊,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如此,加密貨幣需要大量拋售才能跌破 6 月的低點,但現在每個人都應該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