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創建到現在已經有 11 年多了,中本聰當初的藍圖跟目的已經被眾多個人、企業家、開發者做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詮釋。近來比特幣其中一項熱議議題一直逃不出「比特幣究竟是不是數位黃金」這一道題目。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認為比特幣一開始為「點對點現金」而生,而非數位黃金。對此,也有開發者認為:現在已經來到 2020 年了,「中本聰的初衷」是什麼對現在來說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昨(4/1)日在 Twitter 上與比特幣的開發人員展開辯論,起因於 Vitalik 認為比特幣網路最初的設計原意是成為「點對點 P2P 現金」,而不是作為數字黃金。
一位任職於 Blockstream 的比特幣開發者在昨日於推特上發言認為「數位黃金從以前到現在,且未來都會是對比特幣的陳述。」。但此話一出,引來了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Vitalik 的回覆並反駁:
我在 2011 年踏進比特幣網路,那時我記得明顯的氛圍應該是:比特幣首先是 P2P 現金,其次才是黃金。
Nope, digital gold was, is, and will be bitcoin's narrative.
— ₿ully (@zackvoell) April 1, 2020
I joined bitcoin land in 2011 and back then I remember a clear vibe that bitcoin was p2p cash first and gold second. pic.twitter.com/jSdkXPwSiE
— vitalik.eth (@VitalikButerin) April 1, 2020
Vitalik 認為,比特幣最初的創建初衷是「點對點電子現金」,這一觀點對於閱讀過比特幣白皮書的讀者來說,應該再清楚不過,因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發布白皮書時,由開頭的標題早已點明這一點。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如果你再繼續往下閱讀的話,便會發現比特幣白皮書的第一行內容是:「純粹的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將允許線上支付從一方直接發送到另一方,而無需通過金融中介機構。」
這場爭論為何重要?
當多數人在分辨「P2P現金」和「數字黃金」之間的差異時,就會出現兩種觀點之間的衝突。
黃金雖然具有高度稀缺性,卻不能作為日常交易的貨幣使用。因為它難以攜帶或分割,自然無法用在小額支付的情況上,除非是由銀行組成的大型中心化網路進行管理和監督。 以此來看,當然會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
另一方面,P2P 現金聽起像是這樣:一種無需中介機構即可在兩個人之間進行交易的貨幣。
不過,在實踐中,以上的觀點差異會在比特幣區塊容量大小的辯論中浮現出來。當初 2013 年在比特幣用戶規模快速成長之際,最初的 1 MB 區塊容量以不夠用了,因此拖慢了比特幣的轉帳速度,相對轉帳的手續費卻越來越高。當時比特幣核心開發者(Bitcoin Core)拒絕提升區塊容量大小以支持更高的可擴展性,而是以第二層網路的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方案來替代。這促使當社區上不認同此一作法的比特幣開發者們將代碼硬分叉到一個新的區塊鏈上,也就是比特幣現金(BCH)。
延伸閱讀:比特幣那些分叉往事
比特幣交易手續費
根據 Bitinfocharts 的數據顯示,目前加密貨幣市場中,屬比特幣的交易手續費最昂貴。3月1日,平均手續費金額為 0.40 美元;3月20日,比特幣的平均交易費用就已經來到 1.76 美元。
而在過去的 24 小時內,BTC 的平均交易費用 比其他其他主流加密貨幣(分別為 ETH 和 XRP )高出617%至645900%。
這樣的特性對於「比特幣是數位黃金」這一論點的支持者來說,會將高額手續費解釋為:這是比特幣全網的算力為比特幣網路帶來高度安全性的體現。這一派的比特幣用戶支持高額手續費,且他們的交易量通常也比較大。
Vitalik 接受比特幣高額手續費的現實,並建議既然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用例已被建立,需要數位黃金以外用途的加密貨幣用戶,應該向外尋求其他的幣種。
「當時比特幣硬分叉是一個有爭議的轉折樞紐,且未經許多參與者的同意就執行了。用戶對此感到不安是合理的。不過是的,現在比特幣的方向已經轉變(非 P2P 現金原意)。如果您不喜歡它,則應該使用其他不同價值體現的區塊鏈。」
It was a controversial pivot executed without many participants' consent. It's certainly reasonable to be upset about it, though yes, now the pivot has happened, and if you don't like it you should just use one of the other blockchains whose community expresses different values.
— vitalik.eth (@VitalikButerin) April 1, 2020
從比特幣的創始區塊被創建到現在已經有 11 年多的時間,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原始藍圖已經被眾多個人、企業家和未來的產業先驅者做各自闡述、重新詮釋。
區塊鏈機制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為它可以通過硬分叉的形式解決社群成員對區塊鏈網路表現價值上的分歧。當初,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堅持將區塊容量大小保持在低水平以維持「數字黃金」的特性,可能就是直接導致了更多的硬分叉,或者更多競爭幣項目的開發與發行(單純牟利的項目不在此討論之列)。
?相關報導?
比特幣可能成為「避險資產」嗎?從70 年代美國「拋棄黃金」的歷史探討
貨幣並非集體幻想,什麼支撐了「比特幣的價值」〈一〉為什麼美元有價值?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究竟多有錢?外媒估計稱落在 1 億美元左右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