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巨頭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上週宣布將發行JPM Coin,用於銀行內部的清算業務,並會延伸到國際電匯以及證券發行的即時結算;然而評論家與密碼貨幣社群對這樣的舉動並不買帳,批評此舉是「無用」、「不是密碼貨幣」、「出爾反爾」。不過,這反而勾勒出一些現在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現象。
以抨擊比特幣(Bitcoin)出名的經濟學家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難得與密碼貨幣社群觀點一致,對摩根大通這樣的措舉感到不以為然,批評這樣私有、非公開、集中化的幣完全與區塊鏈技術無關,不認為它是密碼貨幣。
摩根大通新發行聲稱的密碼貨幣與區塊鏈/密碼貨幣有什麼關係?
它是私有的而非公有的、許可制並不是非許可制、基於可信任的授權交易驗證而不是去信任化,中心化而非去中心化。
稱之為密碼貨幣是一個笑話。
In which way has the new alleged JPMorgan crypto coin anything to do with blockchain/crypto? It is private not public, permissioned not permissionless, based on trusted authorities verifying transaction not trustless, centralized not decentralized. Calling it crypto is a joke
— Nouriel Roubini (@Nouriel) 2019年2月14日
而許多密碼貨幣社群人士也批判,這樣的貨幣不是「密碼貨幣」,充其量就是用私有帳本進行記帳罷了,意識形態強烈、反銀行體系的社群皆戲稱為「閹割版區塊鏈」計畫。
有些社群人士也批評摩根大通對於區塊鏈、比特幣的態度「出爾反爾」,是華爾街菁英慣用手法的展現。
On a serious note: I think the JP Morgan thing is long term a positive thing for Bitcoin. Let them play around with their stablecoin, once we get more mainstream the “cryptocurrency infrastructure” already sort of exists.
— WhalePanda (@WhalePanda) 2019年2月14日
此外,JPM Coin也讓許多人反思在該產業知名的新創瑞波(Ripple)公司所發行的瑞波幣(XRP)會不會受到威脅,瑞波公司的執行長 Brad Garlinghouse 也因此發文批評「銀行內部發行的貨幣不會有用,鑑於每間銀行都自己發行貨幣不會起到區塊鏈『資訊互通與協作』並降低成本的優勢」,銀行幣終究會失敗。
許多人與Garlinghousee觀點類似,譏諷這就像互聯網時期的AOL一般。
不過,身為世界最大的投行,與世界強權美國數十年來一同建立經濟體系的霸權公司,會在意這些的批判嗎?
社群卻格外激動,摩根老神在在
事實上,摩根大通發幣只是這間總存款超過1兆美元的銀行的一個小計畫,嘗試分散式帳本(DLT)架構套用在金融業務上的可行性。
摩根大通的一個牛刀小試,卻是密碼貨幣世界的大事。
大型企業採用區塊鏈不如一般新創公司或團隊來得快速與大膽,他們偏好在有「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進行採用,由於公有區塊鏈網路目前十分不穩定,區塊鏈分叉風險、51%攻擊、每秒交易數量(TPS)不足等技術瓶頸與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往往我們看到大企業宣佈運用區塊鏈時,皆會採用「私有區塊鏈」或是進行「概念驗證(PoC)」,屬於嘗試創新技術的「第一階段」,當通過了這個階段,才會前進到下一個等級的採用。
就算第一階段失敗了,也沒關係。
另一方面,摩根大通身為一個大型投行,合理的想像中並不會希望將核心的清算業務給「去中心化」,而是更多的「控制」。
也因此,可以看到銀行在採用區塊鏈時皆會使用更「可控」的方式來進行,但公有區塊鏈的種種決策皆需要經過其他參與者的「共識決」,比如說目前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等公有區塊鏈的升級要經過礦工的共識投票,這樣的「不可控」因素對於銀行運作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反而徒增風險——「不如使用自己發行、或與其他銀行共同發行的帳本來記帳」。
在這樣的私有帳本下,原本就是已經建立金融聯盟的銀行們可以自行決定要相信誰、要服務誰、機制要如何更動,更符合其運作的本質。
這就是摩根大通的JPM Coin,它們透過旗下自行開發的區塊鏈平台Quorum上發行,該平台使用公有區塊鏈以太坊(Ethereum)的技術,並轉移至企業內部運用,提升了每秒交易數量(TPS)至約160上下。
摩根大通所宣稱的JPM Coin,便是建構在Quorum帳本上,私有帳本、私有節點(目前尚未知曉其他公司機構能否成為節點)、只有經同意的機構客戶可以參與,不難發現銀行的態度就是試圖透過分散式帳本技術增加效率,但不改變既有體制樣貌。
瑞波公司執行長認為只有統一所有銀行間帳本系統,同步換新才會起到降低成本的效益;但以摩根大通的龐大規模,目前只以促進內部協作效率,從低成本、低風險的「可控」計畫開始。
無形的角力
現行運作的體系由傳統銀行建立,而大眾也已經習慣如此,我們必須承認密碼貨幣世界想創造的烏托邦世界與傳統體制是絕對牴觸的。
因此,去中心化世界試著創造自身的金融體制,銀行金融勢必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從先前的許多金融家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在反覆的支持與抨擊之間,便可以帶出一個適合其發展的風向。例如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其鼓吹這是ICO失敗後的新方向,但與ICO的創新代幣經濟不同,證券型代幣正是華爾街會玩的「合法合規」,也就制定金融遊戲規則。
回到摩根大通,這個遊走於金融體系數十年的老玩家終究開始祭出了一些「初期手段」,來試著參與並「馴化」這個充斥激進理想、試圖革新體制的產業。
JPM Coin 初期的清算服務不是針對一般散戶,而是從機構客戶開始,可能是銀行、可能是支付公司,有點像屬於摩根與其客戶間的xCurrent(瑞波公司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分散式帳本服務),嘗試樹立自身的分散式帳本系統運作規則。
在應用場景中也提及,JPM Coin 不排除會延伸摩根大通的國際電匯以及證券發行的即時結算業務,從資深密碼貨幣社群人士的想像中持續延伸,這樣的手段如果效果良好,還可以進一步延伸銀行的區塊鏈數字世界,防範比特幣等試圖建立去中心化金融體系的概念侵蝕他們的未來,儘管骨子裡依舊換湯不換藥,玩的依舊是這些銀行「可控」的體系。
>>更多對於銀行與區塊鏈體制想像:JPMCoin 與Schneier 教授的「區塊鏈無用論」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血統純正」的密碼貨幣支持者十分反對華爾街體系進入密碼貨幣世界,只要有利可圖,不難想像這些金融巨頭內部都曾經評估過要推出建置在傳統金融規則上的密碼貨幣服務。
以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為例,比特幣早期推廣者,同時也是精通比特幣(Mastering Bitcoin)的作者 Andreas Antonopoulos 就十分反對「比特幣 ETF」的出現。
由於比特幣ETF讓傳統散戶以股票的形式購買比特幣,而非直接購買並「持有」比特幣,這也代表ETF的基金管理人必須要持有大量比特幣託管進行操作,會造成比特幣快速的走向「中心化集中」。
ETF從根本上違反了點對點電子現金的基本原則,即每個用戶不是通過託管人操作,而是直接控制他們的錢,因為他們可以直接控制他們的私鑰。
他如此表示。
這意味著沒有私鑰的投資者將無法參與生態系統內的決策過程。相反,他們的權利和權力有反而助長了掌握私鑰的託管人,也就是華爾街金融體系。
從長遠來看,比特幣生態系統內的去中心化決策過程將失去其原有的民主化,這便是傳統金融市場的另一種「馴化」過程。
雖然廣大的社群或市場參與者大多可能只是將銀行金融家們當作08年金融海嘯時尸位素餐的肥貓一般仇視,但在資深的密碼貨幣支持者眼中,這是很合理且經過深化的想像。
「Elephant in the room」
對市場參與者來說,這是一種心態上的矛盾,其希望傳統資金的能夠進入到密碼貨幣市場,並助長市值增加,重回牛市;但卻忘記去中心化的本質實際上與掌握傳統資金的華爾街相互抵觸。
在這些看似陰謀論的背後,是一場去中心化開放金融(Open Finance)與傳統體制的競合遊戲,身在這場遊戲中的參與者,諸如交易所、新創公司、開發者、銀行金融家都沒有絕對支持與絕對反對,而是意識形態的相互拉攏角力,資源較多的一方會試著訂出穩賺不賠的規則。
不要忘記,目前密碼貨幣市場的獨角獸新創「Circle」宣稱要創造「一切代幣化(Tokenized Everything)」的世界,收購老牌交易所Poloneix、眾籌平台SeedInvest,業務開展從場外OTC交易、交易所、穩定幣、一路延伸到證券化代幣,但其背後的早期投資人之一卻是華爾街巨頭高盛。在樹立自身體系、建立壁壘的同時,也將觸手伸進創新市場進行雙壓,是一種穩賺不賠的手段之一。
在這樣無形的角力中,誰創造較多利益、且分配較多的一方,將會獲勝。
發幣,只是一個說法
而社群爭論的發幣與否,其實只是一個說法。
若將JPM Coin與密碼貨幣的比特幣(Bitcoin)簡單相較,可以研究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在哪。
比特幣屬於公開帳本、開放節點、所有人皆可以取得的一種網路貨幣,人人皆可以共享這份帳本,並解隨著供需自由波動。而摩根大通的JPM Coin與末日博士魯比尼的部分說法一樣,目前是企業私有帳本、私有節點(目前尚未知曉其他公司機構能否成為節點)、只有經同意的機構客戶可以參與,並且綁定美金,隨著美金的價格波動。
以社群的普遍共識來說,摩根大通的JPM Coin並不是密碼貨幣(Cryptocurrency)。因為它缺乏了密碼貨幣的應有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目的。
不能稱作「密碼貨幣(Cryptocurrency)」此點毋須爭辯。然而是否可以稱作「幣」,反而看起來像是一種宣傳手段。
綁定資產的區塊鏈帳本可否稱之為幣?而私有區塊鏈帳本紀錄的資產可否稱之為幣?我們可以簡單分類:
- 信任或網路價值為基礎的公有區塊鏈帳本——比特『幣』Bitcoin
- 綁定資產的公有區塊鏈帳本——泰達『幣』USD Tether
- 信任為基礎的私有區塊鏈帳本——未有普遍定義
- 綁定資產的私有區塊鏈帳本——未有普遍定義(JPM Coin)
由於過去幾公有區塊鏈帳本已經普遍有著發幣的歷史,已經成為社群共識,但私有鏈卻尚未擁有普遍的定義;以摩根大通的名號,將銀行的私有共享帳本的記帳稱作「幣(Coin)」勢必引起一番討論,但充其量就只是將原本中心化系統的資料庫轉移到另一個形式的資料庫罷了,使用「幣(Coin)」作為計畫名稱這很可能只是摩根大通的公關策略之一。
比特幣跟JPM Coin都是共享帳本的紀錄,只是形式不同,要不要稱為幣,就見仁見智了;但在定義上未明確之前的確有良好的宣傳空間,以目前的討論度來看,效果還算不錯。
在嘲笑摩根大通出爾反爾立場不一、現在想要親近比特幣的同時,可以試著想像一下這間在金融霸權下誕生的銀行巨頭與密碼貨幣世界之間微妙的相處之道。
?相關報導?
J.P. Morgan 宣布將發行「JPM Coin」,世界最大投行對區塊鏈由恨生愛?
銀行巨頭 J.P. Morgan 發了密碼貨幣,讓人開始想像「瑞波幣(XRP)還有用嗎?」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