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可以改變支付產業被提了好幾年,從比特幣白皮書問世就被提到,到底是什麼原因到現在仍然無法大規模採用。
(前情提要:支付型穩定幣到底是貨幣、證券還是「其他」? )
(背景補充:支付公司Block詳解》一季賣22億美元比特幣,帶你看Twitter前CEO的「躺賺」策略 )
許多區塊鏈專案是技術先行,結果最後發現缺乏應用場景,也就是拿著錘子找釘子,硬套上區塊鏈技術卻沒有解決真正痛點。近來網路上不乏流傳著這種評論:「區塊鏈仔們,看看 ChatGPT,這才是真正有用的技術。」臉一直被打得很紅,但也無法反駁。
因此我們 AppWorks 的 First Principal 時常說要從「First Principal」、所謂「第一性原理」出發、歸零思考、以使用者的觀點:到底什麼樣的問題,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決,比現有技術還要好十倍? Payment 是我們認為最有機會的應用,因為用 Web3 架構的支付體系「真的好用」,支付也是人人都有需求的服務,因此,最終會達到 Mass Adoption。
但區塊鏈可以改變 Payment 產業也講了好幾年,從比特幣白皮書問世就被提到,到底是什麼原因到現在仍無法大規模採用?這也是本篇文章想探討的問題。
所謂區塊鏈對 Payment 的「好用」,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特性:
- 區塊鏈可以做到即時結算,根據不同鏈的效能不同,通常可以數秒到數分鐘內完成。
- 因為即時結算以及結算成本低,可以做到 Stream Payment。
- 區塊鏈上的結算不受地域限制。
- 區塊鏈上的智慧合約功能,可以做到可程式化的支付。
接下來,我們可以細講一下,透過這四個特性,可以十倍有效的解決什麼樣問題,其中,我們最看好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Problem 1: SWIFT 速度慢、成本高,且有地域限制
SWIFT 連結了全球數千家金融機構來傳遞資金轉帳的訊息,然而 SWIFT 是個 1970 年代的系統,有許多問題包括速度過慢,尤其是跨國交易,需要好幾個工作天才能完成;成本過高,涉及多個中轉行就會產生更多費用,每家中轉行過票就是數十美元;有地域限制,仍有地區的銀行無法接上 SWIFT。
短期內,區塊鏈要把 SWIFT 體系整碗端走不太可能,畢竟要取代 SWIFT 需要足夠多的金融機構採用,JP Morgan 在 2020 年曾推出 Onyx,做跨行之間的結算網路 (Settlement Network),但其他銀行可能因為競爭的關係而有所顧忌,到現在沒有太多進展,完全去中心化的結算網路 ( 如 BTC / ETH ….) 則因為監管、法遵、Reporting System 的困難,也會面臨很大的阻礙。
延伸閱讀:萬事達卡 CEO : SWIFT 五年內可能已不存在!高管 : 加密貨幣大規模採用宜早不宜遲
我認為要做全球金融體系的結算網路,更有可能的路徑是被 Visa 或是 Mastercard 的 Payment Processing Network 採用,直接由一間私有、國際化、已經形成網路效應的公司採用。而它們確實早就在考慮了,Visa 的加密貨幣負責人 Cuy Sheffield 在 2023 年二月的某次論壇上指出:
「目前使用的 SWIFT,讓我們無法頻繁地轉移資金,因為在這個網路中存在許多限制。因此今天我要公開宣佈,Visa 一直在測試如何以 USDC 穩定幣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進行結算。」
這邊先小科普一下,一個信用卡的交易過程,會經過三個步驟:
- Authorization: 交易發生時,收單行與發卡行要透過 Visa 驗證交易可行,不是盜刷或是刷卡額不夠。
- Clearing: Visa 幫助發卡行與收單行清算金流,算出誰欠誰多少錢。
- Settlement: 算出來後 Visa 將資訊發給清算行,清算行在收單行與發卡行之間移轉資金。
Visa 要用區塊鏈的地方是 Settlement,因為上述說到 SWIFT 的問題,Visa 正在積極實驗要怎麼使用 USDC 做結算,以加速結算速度、減少結算成本,尤其是跨境支付。目前如果用 Paypal 從美國送 100 美元至歐洲換成歐元的話,成本達 7.75 美元,包括境內境外轉帳費用 (4.8 美元) 以及貨幣兌換費用 (2.95 美元 ),用以 USDC 結算只需負擔 Gas Fee,若採用 Layer 2 的方式,成本約是 0.2 美元,未來乙太網路持續升級,成本會更低,當然 0.2 美元 還要加上貨幣轉換成本,但單純比較轉帳費用的優勢是很明顯,更不用說結算的效率提升。
Visa 若大規模採用區塊鏈作為結算層,結算雙方就可以從發卡行與收單行變成「發卡地址」與「收單地址」。結算就不需要結算行,發卡機構甚至可以不需要是銀行,不需要等待銀行願意接受穩定幣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裡頭,可以加速發卡速度,Off-ramp 問題也被解決,Crypto 的金流流通更加方便。從這篇 2023 年一月 Visa 研究「使用帳戶抽象 (Account Abstraction) 做到 Crypto Pull Payment」的文章,可以看出 Visa 背後直接採用地址或智慧合約結算的想法,Pull Payment 更像是信用卡的機制,但現在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很難做到,未來有望靠帳戶抽象來找到解決辦法。
而 Visa 與 Mastercard 真正的價值,會是提供商家與使用者詐騙偵測與預防,利用銀行的資訊、消費者與商家地點、過去消費紀錄、金額來做風險評分,一旦風險過高就會使用 2FA / MFA 驗證。
那麼現在 Visa 與 Mastercard 在採用穩定幣做結算前,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我認為是以下仍待發展的領域:
- 願意接受加密貨幣或是穩定幣的發卡機構,或是能夠做風險控管的 Web3 專案 (最適合應該是錢包),讓 Visa、Mastercard 願意發出更多卡片,Palladium 想成為 Crypto Native Neobank 與最近與 Mastercard 合作的 Stables 是好例子。
- 有效的鏈上資料能針對詐欺行為特徵做反洗錢、詐騙偵測,為支付廠商做風險控制服務,Chainalysis 與 TRM Lab 的服務比較是針對 AML,而支付網路需要的服務是怎麼知道你卡片被盜刷了,以鏈上來說就是怎麼知道你的私鑰被盜了,或是錢轉到有疑慮的地址之前,就會觸發 2FA 或是 MFA 認證,我認為是仍有待發展的領域,已經有看到團隊在 Smart Contract Wallet 上實踐這些功能。例如 Sardine 專案,被稱為 Web3 的反欺詐鬥士,針對加密貨幣和 NFT 欺詐行為特徵,專為出入金支付公司提供風險控制服務,臺灣入選 YC 的專案 Chainsight 也在這個領域努力。
- 提供穩定幣、美元、本地貨幣之間清算的流動性,Visa 和 Mastercard 從 Circle 獲取 USDC 和美元的流動性應該不成問題,但是 USDC 和其他本地貨幣的流動性是另一個問題,如果流動性不足,就會導致交易滑點增加、成本上升。當然可以先換成 USD 再換成其他本地貨幣,但在這個結算網路就又會扯到傳統金融機構。另外一個作法是本地貨幣直接與 USDC 兌換,或是各個本地貨幣能夠都有個鏈上的版本,直接用區塊鏈結算,還可以透過 DeFi 來提供流動性。有「央行中的央行」稱號的國際清算銀行 (BIS) 正在進行的 Project Mariana 就有類似的概念,下圖顯示 EUR、CHF、SGD 透過 AMM 模型來提供流動性。
Problem 2: 付款協議 (Payment Agreement) 紛爭多、管理成本高
隨著後疫情和 AI 輔助時代的來臨,零工經濟 (Gig Economy) 逐漸成熟,預計自由接案市場將持續快速成長。自由接案者和僱主將採用各種付款協議,以建立清晰的付款條款,避免付款糾紛並保護雙方的權益。市面上的付款協議種類也因此更加普及,包括 Escrowed Payment、Milestone Payment、Recurring Payment 等。不只是自由接案平臺,其他包括電商平臺、DAO / Web3 Business 的 Community Contribution Compensation、贈與等相關業務,其實也都會大量使用 Payment Agreement。
而目前 Payment Agreement 有幾個問題,例如:
- Agreement 寫得不清楚,導致 64% 的自由接案者收款因驗收糾紛而遞延。
- Freelancers Platform 除了平臺的 Service Fee 5% – 20% 之外,還會額外收取 Payment Processing Fee 2.5% – 5%,成本相當高。
- 平臺外的 Freelancers 常常遇到詐騙、資金被扣留等等。
- 但如果把條款寫在在智慧合約之中,Payment Agreement 的條件觸發可以更即時,,要是可以完整的結合多個 Oracle 來做驗收認證,還可能達成自動化的 Milestone Payment,例如將 TVL 成長率等數位來做到即時的 Performance Payment,減少自由接案者收款時間被延後的情況。而使用區塊鏈作為收付款的結算工具,或是將資金託管在智慧合約之中,能降低 Payment Processing 成本。
用區塊鏈結算產生的 Invoice 也可以鑄造為 NFT,成為鏈上徵信的一個資料來源,並且不受特別平臺繫結,可以更自由被銜接到原本的社群平臺,僱主也能到各種更小的社群尋找接案者,當徵信系統建立之後,NFT 自由流通的特性,甚至可以做應收帳款融資 (Invoice Factoring) 業務。
總而言之區塊鏈可以降低 Payment Agreement 成本,藉由智慧合約來降低執行成本與資金託管費用,甚至是透過 Oracle 自動執行提升執行效率。此外,它還可以為 Freelancer 建立一個行動式的聲譽系統,且該系統與金流資訊、商業資訊緊密相連,後續還能依靠這些資料做金融服務。
Freelancer 之外,我們也看到結合 Web2 資料,串接 Chainlink API 將資料傳到鏈上並促發 Escrowed Smart Contract 條件,做成一個非常方便的出金平臺 Offramp.xyz。如下圖所示,Offramp 串接做國際匯兌服務商 WISE 的 API 確認法幣到帳訊息,再藉由 Chainlink 把資料傳到鏈上,如果交易資料相符的話,就讓智慧合約自動付款,整體出金過程只需 20 秒,體驗非常絲滑,這是結合智慧合約與 Oracle 做 Payment Agreement 的一個好例子,未來若能串上更多銀行與 Fintech 的 API,將可大大增加流動性。
但仍有以下問題有待解決:
- 怎麼有更多 Offline 的條件觸發,做到更複雜的 Payment Agreement? Chainlink 除了 Token 價格以外,也提供天氣、運動員、供應鏈、IoT、或是企業客製化的 Data Feed,Offramp 成功使用 WISE 的資料來做到方便的出金平臺,但只限於使用 WISE 的使用者,若能拿到銀行的 API 或是未來有個通用的 Open Banking API,才能拓展這類 Payment Agreement 的使用範圍。
- 爭議解決:若平臺自動執行付款時,就代表平臺承擔檢驗者的風險,事情很容易變得複雜,因此 Disputation Resolution Service Provider 如 Kleros 成為陪審團幫助平臺解決紛爭也是相對重要,另外 Oracle 資料越多、資料來源越可靠,Milestone 就能定義的更廣、更清楚,自然發生爭議的機會就會下降,另外 Credit Building 也是降低爭議發生機會的方式之一。
Problem 3: Recurring Payment 成本高、行政程式繁雜
根據 Stripe 的資料顯示,全球網上交易中約有 18% 是 Recurring Payment,而 Recurring Payment 的使用場景包括:訂閱、付薪水、供應商付款 (AR / AP) 等,最常見的期間是每年、每季、每月,然而目前 Recurring Payment 有幾個問題:
- Recurring Payment 的期間彈性不夠,有時候會卡住員工、供應商金流,衍生出額外借貸成本。
- 網路上 Recurring Payment 的基礎設施大多建立在信用卡的網路之上,需要被收取總金額的 2 – 3% 成本。
- 而 Crypto Payment 可以利用其快速且便宜的結算系統做到 Stream Payment ,讓商家、員工、供應商、投資者可用以秒為單位的速度收到款項、Token,加速資金流通速度,改善商家、個人的現金流。
當然一般來說付錢的人希望越晚付越好,而收到的人希望越早收到越好,兩者利益衝突,因此 Stream Payment 並不一定可以比現有的解決方案好,只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場景上,可以派上用場或是有更多付款彈性:
- 更簡化公司財務的操作。許多 Crypto 公司 / DAO 使用 Request 或是 Zebec 的服務向員工或貢獻者每秒發薪,只需啟動一次 Stream Payment 即可,無需再煩惱每月的行政手續。
- 月光族能夠即時拿到薪水,降低在每次的 Paycheck 之間向金融機構借錢的機會。美國有五分之一的藍領階級會在下次發薪之前向 Payday Loan 機構借錢,而平均利率高達 200 – 700 % (是的你沒看錯,TradFi 也有三位數的收益率),用 Stream Payment 發薪有望降低借 Payday Loan 需求或至少減少銀行透支費用 (Overdraft Fees),美國白宮出具的經濟報告裡頭也提到實施更快的銀行結算系統,可讓低收入家庭每年節省 70 億美元。
- 提供更短期的訂閱服務,從每月縮短至每秒,提高轉換率。提供多種定價選項和不同的訂閱週期,可以滿足更廣泛客戶的需求和預算,較短的訂閱期可能使客戶更願意嘗試產品或服務,因為他們可能會感到風險較低,像是 Superfluid 幫助 Crypto Business 收加密貨幣來做訂閱服務,非 Crypto Business 也能使用但需要思考怎麼接上無縫的法幣轉換體驗。
- Stream Token Vesting 讓投資者每秒都可以收到釋放代幣,相較於每月甚至是每季釋放一次,可以減少 Token 一次性賣壓,也減少專案方流動性的管理成本。
- 必須說以上提到使用場景大多有所侷限或是額外好處其實沒有很明顯,Stream Payment 更像是 Nice to Have 的功能,不可能因此吸引許多客戶或是商家使用,必須整合其他更多的功能才有機會做出十倍好的產品進而達成 Mass Adoption。
不過 Web2 的網路服務大多使用 Pull Payment 的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收款者需要獲得付款者的授權來從其帳戶中「拉」出資金,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許多步驟來驗證授權的可信度,例如 2FA 和 MFA 等機制,同時也產生許多額外的交易費用。然而,使用 Crypto 可以很方便地實現 Push Payment 的付款方式來執行 Recurring Payment,當大量採用時,甚至能跳脫到 Visa、Mastercard 的支付網路之外,避免支付 2-3% 的手續費,而全球 18% 的網路交易金額中 2-3% 的市場機會非常可觀。
總結:整合 Crypto Rails 至全球的支付網路之中
Crypto Rails 具有的優勢,比如快速的清算速度、根據更複雜條件自動執行的付款協議、不受國界限制的清算網路、更便宜的 Micropayment 甚至是 Stream Payment 等,但不是拿著這些說嘴就能做到 Mass Adoption。
而是要深挖不同客戶之間的需求,交易收款付款者百百種,有什麼需求是現在的 Payment Network 還不能滿足的?例如 Stream Payment 可以減少對於 Payday Loan 的需求、跨境電商與匯款的成本可以被降低、平臺與自由接案者的 Milestone Payment 可以更容易執行、投資人可以透過 Stream Payment 更有效率執行交易策略、銀行間可以透過 Crypto Rails 更快結算等都是例子。
但以上都是單點突破, Payment 產業已經相當成熟,要與傳統 Payment 產業玩家競爭除了提供 Crypto Rails 優勢之外,也要能提供原本就有的服務如反洗錢、反詐騙偵測、發票管理服務等等才更有可能轉換客戶,而且要思考是否能透過鏈上的資料做到更好或是過去沒有的服務,如鏈上反詐騙偵測、透過鏈上發票資料建立更全面的信用資料、透過 ZK 技術做隱私支付等等,才有機會做出十倍好的產品,真正解決人們的痛點!
📍相關報導📍
瑞波到手新加坡「支付機構牌照」,Ripple直言加密監管:美國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