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的 Web3 政策持續推動,本文為讀者分析目前港府的三大展望:VASP 牌照、穩地幣、資產代幣化。
(前情提要:香港財庫局長:超90家虛擬資產企業有意落地香港,競逐亞洲Web3中心 )
(背景補充:香港加密企業能開戶了!渣打銀行給肯定:虛擬資產是未來前景 )
過去 10 個月以來,全球的 Web 3.0 及虛擬資產發展,特別在華人社群,都聚焦於香港。
香港一直都是不少著名的 Web3.0 機構的基地,例如 Bitfinex、crypto.com,甚至 FTX 最初也把香港作為基地。過去 10 個月香港 Web3.0 的發展比過去 10 年都來得更快、更急,主要原因是因為港府對虛擬資產及 Web 3.0 的政策 180 度改變,帶領這個行業在香港薘勃發展起來。
香港 Web 3.0 政策發展的故事應該由 2018 年說起。2018 年 11 月 1 日香港證監會發表宣告闡述新的虛擬資產監管方針,當時宣告內亦公佈了證監會的監管沙盒,邀請交易所接受證監會監管,並讓證監會了解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營運。剛剛上週獲得證監會牌照升級批准,容許散戶交易的 Hashkey 及 OSL 亦是當時的沙盒申請者,在沙盒期結束後申請並獲發牌照。
基於種種原因,證監會的監管方針聲明當時並沒有像這一波一樣有非常大的迴響,至少沒有令海外的虛擬資產機構想落戶香港,沒有令傳統的機構想進入虛擬資產行業。而當時證監會亦未有接納當時的頂級交易所成為沙盒的申請者。
2018 年的政策跟今天的政策最大區別,是當時只是監管機構嘗試推動政策,而過去 10 個月整個行業感受到的是香港政府各個不同部門,不同監管,不同的機構,包括證監會、金管局、創新科技局、Invest Hong Kong、數碼港、科學園,甚至立法會議員都一起在推 Web 3.0 的不同政策。
港府多方面推動
香港最近 Web 3.0 的政策要由去年 2022 年 10 月 31 號財經事務局釋出的 「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政策宣言」)開始。政策宣言表明港府對 Web3.0 的政策立場及方針,以法律及監管制度配合市場發展,促進香港作為全球 Web 3.0 的中心。政策宣言亦定下未來的政策發展方向,例如穩定幣及代幣化資產(RWA)的政策。
可是,當時這政策宣言發表後在市場上並沒有很大的迴響。市場普遍認為這個宣言是類似於 2018 年的一波,都是只聞樓梯響。很多幣圈人士亦對政策的持續性有懷疑,認為政策很可能會不了了之,或在短期的未來有所改變。
同年 12 月 8 日,立法會正式通過虛擬資產的新條例法案,香港正式監管虛擬資產,並對虛擬資產有明確的定義。這條例的生效其實是香港的虛擬資產政策發展的一個非常重大的里程碑。不過,與剛剛 10 月發表的政策宣言一樣,幣圈業界亦沒有太大回響。記得當時大部份的幣圈媒體亦沒有報導,只有一至兩家英語媒體對此有報導。
市場對香港 Web3.0 的政策有比較大的迴響,應該是去年 12 月 16 日港交所正式上線亞洲首個比特幣及以太坊 ETF。在發表政策宣言兩個月後就批准了比特幣 ETF,這速度有別於以往港府需要幾個月到幾年才執行政策的做法,證明了港府的執行力及對 Web 3.0 政策的決心。
而最能證明這次 Web 3.0 的政策是由整個港府推動,而不是由個別監管去推動的事件就是,在今年 4 月金管局主動與各個本地銀行及虛擬資產的機構開會,協助本地虛擬資產的相關機構能夠在本地銀行開立銀行帳戶。據聞在會上,金管局直接向銀行質問為何拒絕虛擬資產的機構開戶要求。在六月金管局又再度跟銀行開會,並希望銀行可以儘快讓有牌照的虛擬貨幣服務商可以開戶。
在今屆政府上任之前,金管局一直採取的態度是監管,從來沒有不允許銀行向虛擬資產服務商開戶,而開戶與否是銀行的商業決定。監管機構主動要求銀行開戶是全球前所未見的一個做法,可見港府要香港成為全球 Web 3.0 中心的決心。
除此之外,財政司司長撥款發展 Web 3.0 生態圈,數碼港成立 Web3 基地,成立 Web3.0 發展專責小組並由財政司司長擔任主席,金管局啟動「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等等事件都是由港府推動的。
VASP 牌照
真正令整個香港 Web 3.0 市場熾熱起來的,其實是證監會在今年二月發表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諮詢檔案。跟所有其他海外的監管機構一樣,香港證監會亦以監管中心化交易所作為第一步。真正令整個市場熾熱的原因有三:
- 政策的執行速度。這個諮詢檔案由二月發表,三月諮詢期完結,並在 6 月 1 號開始生效全新的發牌制度。整個過程不足四個月,速度是制定政策及牌照的歷史以來前所未見的。舉個例子,2022 年 1 月金管局已經對穩定幣發表一個諮詢檔案,但在一年後即今年的 1 月 31 日才釋出該諮詢檔案的總結。
- 過渡期的安排。證監會容許在 6 月 1 日前已在香港營運的交易所繼續營運多一年,讓這些交易所有一個過渡期申請牌照。不論有意或者無意,這個安排確實零不少營運者趕在 6 月 1 號之前在香港落地、設立營運點運營交易所,以享受這個過渡期的安排。令到更多交易所落戶香港。
- 散戶投資者。在此諮詢公佈之前,證監會一直的取態是不允許散戶投資者在香港交易虛擬資產的。原因是虛擬資產波幅太大,對投資者保障不足,所以認為散戶不適合投資虛擬資產。這次容許散戶投資,證明了港府認為虛擬資產會在香港有長遠發展,再次證明了政策的延續性。直至上週,證監會正式批准兩間交易所的升級申請,並容許散戶交易。亦證明港府對虛擬資產並不是一個審慎的態度,而是非常進取地儘快打造香港成為一個 Web 3.0 中心。
雖然 VASP 牌照仍然有不少限制,例如散戶不允許交易穩定幣,不允許衍生產品(包括 Staking),上幣需求嚴格等等,但未來當其他政策,例如穩定幣的牌照, 衍生產品相關政策等等出臺後,市場會有更多機遇。值得一提的是,港府在不同的公開場合亦說過未來可能允許虛擬資產衍生產品的 OTC 市場。
穩定幣監管
穩定幣一直是傳統市場及幣圈一個重要橋樑,而在整個虛擬資產的生態圈內亦是一個重要的角色。金管局亦知道穩定幣的風險及潛力可以破壞傳統金融市場,特別對港元法幣的流動性有重大影響,所以金管局早於去年的一月已經發表了一份諮詢檔案向幣圈及金融圈業界諮詢:1. 是否應該監管穩定幣及 2. 從那一個方向去監管。
今年一月發表的諮詢總結亦表明了金管局的立場,穩定幣的發牌是勢在必行,並會最早於明年確立發牌制度。金管局負責金融科技的部門亦在多個公開場合表明亦會於今年年底前發表第二份諮詢檔案,希望可以明年設立發牌制度。
市場上有不少機構都想在香港發港元穩定幣,甚至在穩定幣的政策出來之前先發,先搶佔市場佔有率。目前穩定幣沒有明確法案監管,亦很大機會不屬於證券幣,在牌照出來之前發是有可能的。可是綜觀來說,金管局表明會有監管框架,證監會亦表明散戶不允許在 VASP 上交易穩定幣,在明確穩定幣法案出來之前發的穩定幣有可能會受到監管打壓。
資產代幣化
港府一早在政策宣言表明資產代幣化(RWA)是香港作為全球 Web 3.0 中心的一個重要範疇。
今年 2 月 16 日港府帶頭發售 8 億港元的代幣發綠色債券,是全球第一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發綠色債權。今年 6 月中銀國際亦成功發行 2 億人民幣的數位化結構性票據,成為第一家發行數位化證券的中資金融機構。
雖然這兩個資產代幣化的案例上,都是有很大程度倚賴傳統金融的交易及結算方法,而區塊鏈的應用是側重於網路上記錄(on-chain record)這一塊,但這兩個案例足以證明港府及傳統甚至中資金融機構亦有意於在虛擬資產及 Web 3.0 上邊發展。同樣地,港府在公開場合亦提及過 RWA 可以細分化傳統的金融產品,帶來更多流動性及交易量,讓一些比較小的投資機構甚至散戶可以參與。
在政策宣言發表之前證監會一直認為證券代幣是一個複雜結構產品,並只容許專業投資者投資。證監會會很快出一個更新的通函,改變 4 年前(2019 年)對於證券代幣發行(STO)的看法。STO 或 RWA 將不會被定義為複雜產品,並有機會開放於散戶。而發行 STO 或 RWA 的牌照機構(1 號牌),將來亦可能不需要升級牌照,按情況可能只需要跟監管報備。這可能會引發新一輪 RWA 發行熱潮。
未來如果穩定幣跟衍生產品 OTC 的監管框架出來後,加上 RWA 發行及 VASP 和 1,7 號牌交易所,整個香港的 Web 3.0 的虛擬資產及傳統金融的生態圈就初步開始形成了。
到今天為止,政策宣言上的政策的一一實現。過去 10 個月各個監管及其他部門都慢慢的把政策執行下來。繼金融中心之後,未來香港可能很快成為全球 Web 3.0 的中心。
香港 Web3.0 政策梳理
📍相關報導📍
HashKey獲得牌照、開放散戶交易後,香港加密貨幣政策的「五大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