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今年陸續修正了加密貨幣指南草案,並對幾項重要定義和監管範圍提出了修正和改良。近期更有報導指出,包含 Dapp 在內的鏈上項目,都有可能列入監管範圍中,甚至連平台治理代幣的持有者,也有被納管的風險。
(前情提要:反洗錢|FATF新指南草案瞄準DeFi「擴大VASP定義」;IRS斥資千萬鎂進行「AI數位轉型」)
(前情提要:台灣課稅 | 金管會擬「延後虛擬通貨新法」,實名制落實後或將「納稅」)
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在今年二月底發布加密貨幣新指南草案,後續陸續提出修正版本後,預計將在六月正式定調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的定義與監管措施。其中,針對外界所關注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否將列入管制,又該如何走向合規,也都將在六月正式公布時一併揭曉。
FATF 在 1989 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下成立,旨在發展政策以打擊洗錢及資助恐怖份子活動,並且協調各國的打擊洗錢的單位。FATF 一般也被認為反映了美國反洗錢監管機構 FinCEN 的政策立場,因此更具備指標性意義。
依目前指南草案內容,VASP 需要遵守 FATF 所提出的「Travel Rule」,並對用戶進行 AML/CTF 認證,並提出了六大待定目標,包含 VASP 定義、穩定幣管制、p2p 風險、VSAP 登記、「Travel Rule」實行,以及 VASP 資訊流通方式。
延伸閱讀:美國監管|FATF 施加傳統金融的「Travel Rules」於加密貨幣市場,會造成什麼後果?
DeFi 列管?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 Defi 項目是否需要被視為 VASP ,在 2019 年 FATF 的提案中,官方使用了「可能」(may),但在最新版本的草案中,改用了「很可能」(likely)需要列入監管,也讓各大 DeFi 項目繃緊了神經。
據外媒《Cointelegraph》報導,由於 VASP 的定義未屆定,根據 FATF 最新版本的指南,任何 DeFi 項目的所有者或經營者,以及從事相關開發業務的團隊成員,都可能被認定為 VASP 納管,就連交易所以外的 Dapp 類區塊鏈項目,未來都有可能會列入 FATF 的守備範圍中。
此外,指導草案還提到,指導項目開發者以及提供服務以牟利的對象,也可能將列入 VASP 管理。
即使平台變得完全自動化且提供商不再參與,啟動服務的提供商在將來仍將受 VASP 法規的約束。當提供者可以繼續通過收費或以其他方式實現利潤而直接或間接受益時,情況尤其如此。
有趣的是,平台治理代幣的持有人,或許也會是符合 FATF 對 VASP 的定義。由於草案中提到,即使未介入交易,但具有治理權的管理者,仍應列為 VASP 管理;因此持有平台代理幣的用戶在這樣的規定下,是否真的會被視為 VASP 管理,也是外界對相關法案摸不著頭緒的原因之一。
DeFi 發展與隱憂
據 DeFi Pulse 所提供的數據,目前加密市場的總所倉量(TVL)已經逼近 900 億美元,並已驚人的漲幅持續增加中,也讓傳統金融界不得不正視這個迅速竄起的新興市場。
據動區先前報導,幣安智能鏈上的新興 DeFi 項目 Spartan Protocal 在本月初才剛遭到駭客發動了閃電待攻擊,而上週收益聚合器 Rari Capital 也因類似手法損失了約 1,000 萬美金。
根據慢霧科技整理,單就去年而言,區塊鏈安全事件總共 122 起,其中智能合約及代幣安全事件就多達 54 起,其中遭到攻擊的更包含 Sushi Swap、bZx 等知名項目,再再顯示 DeFi 在「組合樂高」特性下安全性有待改善。
事實上, 除了駭客攻擊外,項目方也有捲款逃跑(Rug pull)的前例,如何在這片新興市場中找到穩妥的投資標的,正是投資人最關注的議題。
儘管許多 DeFi 用戶對於將受到外界監管感到不滿,但有鑑於近日 DeFi 項目駭客事件頻傳,項目方合理地納入監管,或許對用戶而言也是另一層保障。但是,畢竟在 DeFi 世界,無法像過往的法規框架一樣集中監管「單一行為主體」;面對 DeFi 的高度去中心化分權治理,政府不再以舊型態法規監管之,而是願意尊重並理解技術與社群尋找下一代的監管框架,才是真正社群所引頸期盼的。
📍相關報導📍
Defi是洗錢天堂?加密犯罪若出圈到 DeFi,監管風險不容小覷
AppWorks投書》幣圈華爾街的下一步, DeFi 催生「監管 2.0」 —— 王琍瑩
加密老媽 Hester Peirce:DeFi 已引起美國SEC 密切注意,但並非 2020 年首要任務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