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s )於三月底發表了篇文章,認為密碼貨幣有其本質上的問題,會讓牛市無法再臨。
在這極具聲望的雜誌上看到這篇文章,我不免感到好奇與難過。然而在介紹這篇文章之前,一些關於經濟學人雜誌的背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篇文章。
毫無疑問的,比特幣是近期在投資界意見最兩極化的議題。其中反對者不乏頗具聲望的人士,包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IMF首席經濟學家,當然不可能忘記的還有巴菲特。
這些人,就是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相對來說,密碼貨幣的擁護者多落入非正統經濟學(Heterodox Economics)的範疇當中,甚至是區塊鏈的崛起與之有關。區塊鏈與非正統經濟學的關係非本文的重點,將於下一篇再跟大家介紹更多。
經濟學人雜誌,雖名為經濟學人然其所探討的並非單純的經濟學學術期刊,其所涉及的是為更廣泛的社會科學,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持股人包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經濟學人雜誌,持有自由主義的立場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說了這麼多,來看看這篇文章。
密碼貨幣市場於 2017年高速走紅。大型金融公司如巴克萊銀行以及高盛皆開啟了加密貨幣相關業務,CBOE與它們的比特幣衍生性商品,經理人不停的播送令人振奮的消息。同時,模仿比特幣的密碼貨幣不斷的出現,甚至有些甚至表現得比比特幣還亮眼。為避免引戰,這邊就不說是哪些了。
這樣的風潮,經濟學人自然是不可能錯過。
有別於密碼貨幣熱衷者所宣稱的,這類似於 90年代的網際網路泡沫,即便在這樣的泡沫中,強健的商業模式與新創公司不斷的在這波風潮中出現,經濟學人指出加密貨幣有以下三個問題,可能會是失敗的關鍵:
1. 實質交易量依然過低。
中本聰發明比特幣迄今已十年,使用密碼貨幣做為支付工具的比例依然偏低。
今年一月,Satoshi Capital Research 宣告於2018年,比特幣的交易量累計高達3.3兆美元,大約是PayPal 的六倍之多。然而,這其中卻不乏過多的雙重計算問題。Chainalysis(區塊鏈分析公司)的Kim Grauer 表示,這類的雙重計算問題多源自於在面臨比特幣變化時的應對機制,若忽略不計,比特幣約莫有8120億美元的實質交易價值。
其中,約莫24億美元的交易量來自於服務供應商,如支付業者(阿里巴巴與微信支付於 2017年的交易量為15億美元,級距可見一斑)。暗網則是提供了15億美元的交易量,其中約一半是來自于博奕網站。而剩餘的大致上都是來自投機行為。
然在這近8000億美元的投機行為當中,根據Bitwise 資產管理公司於三月20日同美國監管單位的報告中表示,約有95%的交易量來自於沖銷交易,以製造高交易量的假象。美國司法部甚至準備進入調查。
2.無法廣泛應用
不同於微信支付等支付系統,加密貨幣並非設計以作為現行金融系統的衍生,而是獨立成為一個不同的金融系統。而其擴容性與過度耗電的問題成為主要的障礙。然而,關於這方面技術的探究與解決方案,經濟學人所提的是老調重彈。因此本文則不贅述。
3.詐騙問題
很遺憾的,不可逆的交易模式,的確是詐騙案件的溫床。在業界很常見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s),同樣也是不為人所接受。經濟學人於本文也引用了加拿大交易所 QuadrigaCX 創辦人逝世所引發的後續討論,包含創辦人Gerald Cotten 遭輿論懷疑是詐死一事來說明目前交易所風險過高的問題。
>>衍生閱讀:法院監督人安永報告:加拿大交易所 QuadrigaCX 的冷錢包是空的,仍找不到被凍結的「數萬顆比特幣」
畢竟還是一份自由主義的雜誌,經濟學人雜誌自然是也呈現了密碼貨幣支持者的立場。
文末提到包含閃電網路的研究、穩定幣的機制都有助於密碼貨幣的發展。並且引用了包含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 對於比特幣於十年內將成為世界的“通用貨幣”的預測,以及幣圈媒體寵兒 John McAfee 於 2017年將自己的私密器官作為賭注的推特發文以及臉書正在開發密碼貨幣業務等案例來說明密碼貨幣依然會有牛市來臨的可能性。
不意外地,我們見到過去比特幣以及整體密碼貨幣市場所遭受到的評論。事實上,經濟學人雜誌多數對於密碼貨幣是抱持著悲觀的看法。
另一個對比特幣常見的批評,比特幣過於耗費電力一事,經濟學人於今年二月也提出了證據指稱幣價與能源消耗應有正向關係的理論出現了脫鉤的現象。2018年的市值大崩盤出現後,消耗的能源依舊保持在非常高的狀態。截至今年二月,比特幣價距離高峰下跌近八成,然而能源消耗只下降了三成。換句話說,挖礦產業的彈性並不如比特幣價高。
(參考資料:Will bitcoin’s price crash cut into its energy use?)
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這是老調重彈,便不予理會的繼續期待比特幣再度搭上火箭的那一天的來臨。也就是所謂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在這種偏誤的影響下,我們容易產生錯誤的期待,以至於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導致包含投機行為比例過高以及落入詐騙的陷阱當中。
即便如此,經濟學人雜誌依舊於文末將區塊鏈技術類比為80年代的人工智慧寒冬,來說明區塊鏈終將成熟,並引領密碼貨幣的發展與完善化的可能發展路線。
有趣的是,經濟學人雜誌自從2015年就高度的重視區塊鏈作為Trust Machine的潛力以及其對高度“信任依賴”的中心化產業或機構的破壞力,例如銀行、政府或是金融清算系統。並認為在當今人們對政府以及銀行的信任度開始下降的年代,多一點透明度以及檢驗性不見得是壞事。
(參考資料:The trust machine)
自經濟學人雜誌第一篇關於區塊鏈的文章問世以降,我們便不斷地看到經濟學人雜誌在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與預測當中出現區塊鏈科技的應用。於今年一篇探討國境檢查哨是否能夠消失的文章當中,便認為區塊鏈將會對於國境電子化,或是說去紙本化,的資訊安全上做出貢獻。然而實際如何運作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恕不贅述。
(參考資料:Technology could make a hard border disappear, but at a cost)
作為自由主義的經濟議題媒體的領頭羊,經濟學人雜誌所持有的質疑與擔憂或許可視為社會多數關心相關議題的人們的公約數。其提出的意見,是作為區塊鏈與密碼貨幣的支持者們無法避談,且更需關注且誠惶誠恐的。
?相關報導?
不認同比特幣牛市,彭博分析師:數計顯示比特幣大量超買,可能是另一個泡沫
比特幣 ETF 申請者向 SEC 報告:95%的比特幣現貨交易量很可疑,期貨市場比想像中重要
《BlockTempo動區動趨》LINE官方號開通囉~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