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富比士》報導,由 WeWork 創辦人 Adam Neumann 共同創辦的區塊鏈碳權平台 Flowcarbon 已正式宣告發幣失敗,目前正在向曾經為其募資的投資者進行退款。
(前情提要:台灣碳權交易辦法 8/15 正式上路!環境部:最快九月底有首筆買賣)
(背景補充:全球首家!德國推出區塊鏈「碳權交易所」:看好現實資產代幣化(RWA)推動再生能源市場)
據《富比士》報導,由共享辦公空間 WeWork 創辦人 Adam Neumann 共同創辦的區塊鏈碳權(carbon credit)平台 Flowcarbon 已正式宣告發幣失敗。目前,正在向曾經為其募資的投資者進行退款。
Flowcarbon 曾融資 7,000 萬美元
據了解,Flowcarbon 於 2022 年正式成立,該專案從頂級加密風投 a16z 等投資者那裡籌集了 7,000 萬美元的資金,致力於將碳權引入區塊鏈,將其代幣化,並發行一種由碳權 1:1 支持的加密貨幣。
《富比士》報導指出,Flowcarbon 所募集的資金中,至少有大約 3,800 萬美元,是透過出售其 Goddess Nature Token(GNT)所獲得的,不過早在 2022 年 7 月,Flowcarbon 執行長 Dana Gibber 就透露他們已經暫停發幣,以等待市場和行業穩定(當時幣市暴跌、碳信用認證機構 Verra 對碳信用加密貨幣加大打壓, Toucan Protocol 、KlimaDAO 等機構都已暫停新業務)。
如今,該公司仍選擇終止推動發幣行動的理由,知情人士透露,是因為目前的市場狀況並不好以及碳權認證機構的阻力:
眾所周知,自去年以來,由於行業延誤,我們一直按照標準和慣例條款向零售 GNT 買家提供退款。
碳權是什麼?
碳權英文名為 carbon credit,也可稱為碳信用,是允許用戶排放一定數量二氧化碳的許可證明,一個碳信用額度等於一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隨著投資者和其他人要求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企業或個人需要購買碳信用額度,以抵消其溫室氣體排放量。
傳統上,大多數碳信用額度是通過經紀商或項目開發商直接出售,這被批評過程不透明且耗時,Flowcarbon 等機構希望透過發行碳信用加密貨幣來改善這種情況,當公司希望有碳信用額度來抵銷其碳排放量時,這些碳信用額度可以像加密貨幣一樣方便在全球交易。
台灣碳權交易所去年 8 月上路
由於全球環境問題加劇,碳權、碳中和、碳金融等話題逐漸成為國際熱點。台灣這邊為順應潮流,由台灣證券交易所和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初步資本額 10 億元)的台灣碳權交易所,也在去年 8 月 7 日正式掛牌上路,其主要三大業務包括:
- 《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定減量額度的國內碳權交易
- 國外碳權買賣及碳顧問諮詢和教育宣導服務
- 碳顧問諮詢和教育宣導服務
另外,為搭建良好監管框架,台灣環境部也在今年 7 月 1 日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碳交易辦法),該法已經於 8 月 15 日正式上路,且環境部承諾,該辦法預計 6 月底公布的 KPI 已達標,碳交所建置的碳交易及拍賣平台也可望於 9 月底上架商品,使整個碳交易制度正式完備,完成台灣第一筆碳權交易。
不過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指出,該辦法僅適用台灣碳權,即現行「自願減量專案」以及早期的抵換專案、先期專案等核發的減量額度,並不包含國外碳權。為確保資訊透明,定價交易及拍賣分別須公開閱覽 14 天及 28 天,期滿才能交易;環境部也有權訂定交易價格上下限,避免市場操作。
延伸閱讀:台灣碳權交易辦法 8/15 正式上路!環境部:最快九月底有首筆買賣
📍相關報導📍
一文讀懂台灣碳權交易所3大交易板塊、限制與規範,碳權STO還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