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數位人民幣(DCEP)逐步成形,相關的研究討論也跟著水漲船高;為了進一步地釐清 DCEP 與一般互聯網貨幣的差異,前中國銀行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IFA)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也在昨(5)日透過一場直播活動分享了他的看法。
李禮輝在這場標題為「數字貨幣:可能重構全球貨幣體系」的直播上指出,DCEP 如果能夠滿足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具備社會認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4 項關鍵條件,或許能取代傳統貨幣體系,甚至是超越新興電子支付工具,成為新的主流貨幣。
動區先前報導,DCEP 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開發階段,即將在蘇州、深圳等地進行小規模的試驗計劃;DCEP 的釋出在即,誰也說不準日後中國央行(PBoC)會在何時擴大 DCEP 的應用範圍,因此許多民眾紛紛希望在正式上線前盡量補足基本的認知。
延伸閱讀:數位人民幣|星巴克 麥當勞等19家企業加盟 DCEP 試驗,雄安新區主攻餐飲零售
李禮輝表示,所謂的「數字貨幣」大致上可分為 3 種,分別是法定數字貨幣、虛擬貨幣,以及可信賴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值得一提的是,他認為假如虛擬貨幣能夠突破規模化的瓶頸、解決價值波動難題,將很有機會成為大眾化的交易和支付工具。
本章重點,我們將擷取李禮輝對法定數字貨幣的討論,即所謂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
CBDC
李禮輝說明,CBDC 的定義普遍來說是以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國家主權背書、具有發行責任主體的數字貨幣所構成,基本應用到共識機制、分散式帳本等區塊鏈技術;但是,目前礙於技術限制,CBDC 尚未能達到大型零售級別的高併發需求(High Concurrency)。
因此,儘管許多國家早在 2015、16 年就開始啟動 CBDC 的研發,至今也都還在對基本架構進行激烈的探討,難以作出最終的決策;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大部分專家學者的研究結果,去了解 CBDC 的潛在優勢、風險和問題,並對 DCEP 進行粗略的解讀。
李禮輝指出,CBDC 的優勢大概有 4 個關鍵:
- 節省現金流通成本
- 強化支付系統的公共屬性
- 為數字資產交易提供端對端的可靠的支付工具
- 加強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簡單來說,CBDC 對於特別是偏遠地帶而言具有強大的優勢,在降低現金流通成本的同時,也可以防堵假幣這個亂源;另外,CBDC 不再需要商業銀行作為媒介,在推動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也會顯得更加順利,民眾可以輕鬆享受高安全、高流通的支付工具。
延伸閱讀:禮品卡和比特幣!這是奈及利亞人往家裡寄錢的「跨境匯款」系統
再來,CBDC 可以引用底層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及私鑰技術,在遵循商業條款及相關法律框架下,實現可靠的數位資產交易;最後,特別是在這個受疫情影響導致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的時期,CBDC 也能有效實施負利率等特殊政策。
但是,有正面作用,就必然會有反面影響,李禮輝就列舉了 3 大可能的風險:
- 削弱商業銀行初始的信貸能力和盈利能力
- 更加容易促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 中央銀行對貨幣市場的調控有更加直接的權力
這其實不難理解,CBDC 的發行將會讓民眾存款大量地從商業銀行流入中央銀行,迫使商業銀行必須提高利率才能留住用戶,所需成本也會相對地提高;同時,CBDC 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很容易地就能從存款帳戶中取出,將進而引發擠兌風險。
第 3 點乍看之下,或許能大幅度擴張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強化央行對市場調控能力的權限;但是,當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越發嚴重時,央行也必須扛著更多壓力,向商業銀行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央行只要稍有一點決策錯誤,恐怕就會引發更不堪的後果。
中國央行數位貨幣 (DCEP)
然後,李禮輝根據央行官員的發言,提供了 DCEP 幾個基本的概念及反思。
- 雙層運營投放體系,傳承間接發行模式:
李禮輝針對「央行 — 民眾」和「央行 — 商業銀行 — 民眾」這兩種發行模式進行了討論。
他指出,傳承現有這種透過商業銀行的貨幣市場機制,有助於節省再造金融基礎設施的成本、保持風險控管能力,以及維護市場穩定性;反觀,由央行及民眾組成的直接發行模式,雖然賦予央行調控貨幣市場的絕對權力,卻也會變相限制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
延伸閱讀:解析|關於中國央行數位貨幣 DCEP,讀完這篇文章才算是懂了!
- 採用並行技術路線,堅持央行中心管理模式:
李禮輝提出,現有區塊鏈技術無法應付大規模的零售需求,因此應該要採用所謂的「賽馬機制」,讓不同開發商進行技術上的競爭,由央行指派各機構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試圖透過技術競爭和市場選擇,來實踐 CBDC 的系統優化。
他認為,就央行立場而言,他們應該會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確保貨幣政策的傳導、保證貨幣調控效率,並阻止金融機構超發;另外,央行對於智能合約,雖然始終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度,但是他認為央行應該會支持有利於表現貨幣能力的技術應用。
- 採用「帳戶鬆耦合」方式,替代貨幣 M0
李禮輝表示,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所採用的是「帳戶緊耦合」,意指需要綁定銀行帳戶才能進行價值轉移,無法滿足匿名支付的需求;因此,他建議 CBDC 可以採用「帳戶鬆耦合+電子錢包」,脫離銀行帳戶體系,實現可控匿名支付。
他點出,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突破傳統支付模式的工具,早已佔領了整個零售支付市場,銀行卡也成為了這兩大應用的帳戶卡;有鑑於此,央行在判斷了國內對 M0、M1、M2 不同貨幣的實際需求及數位化程度,目前僅將 CBDC 限制於替代流通中貨幣(M0)。
最後,就是我們在最一開始提到的 4 大關鍵;李禮輝指出,理論上 DCEP 是可以脫離互聯網、銀行,進行價值的轉移,但是最終能否取代傳統貨幣、電子支付工具,還要端看 DCEP 能否達成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具備社會認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要素。
?相關報導?
Binance幣安研究:大眾對中國央行「數位人民幣 DCEP」的迷思 (完整報告)
數位人民幣|星巴克 麥當勞等19家企業加盟 DCEP 試驗,雄安新區主攻餐飲零售
DCEP|中國央行數位貨幣「數位人民幣」有哪些黑科技?從「應用」角度詳解專利佈局
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加密貨幣新聞報導。
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