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結合本人對於 Web3 支付、RWA 代幣化以及金融貨幣體系的有限認知,透過 13 個最新的 Web3 支付案例,梳理出從比特幣的宏偉願景開始,到如今代幣化浪潮已至的發展脈絡,進一步展望 PayFi 如何落地,為 Web3 付款翻開下一個篇章。
(前情提要:Solana 基金會總裁 Lily:什麼是本輪週期最大敘事?加密支付的下一步在哪)
(背景補充:可用比特幣支付!川普推出加密貨幣總統”Crypto President”限量運動鞋 )
如果讓我試想一下未來金融該如何執行,我無疑會引入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能夠帶來的眾多優勢:24/7 全天候可用、即時結算、無須許可公平準入、全球流動性、資產可組合性,以及公開透明。
而這個試想中的未來金融世界,自 2008 年由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之後,如今正在透過代幣化(Tokenization)的方式逐步構建,並在未來有望透過 PayFi 實現 Mass Adoption。
自 2009 年比特幣問世以來,數位貨幣的興起席捲全球。但在過去十年,對價格投機和盛衰波動的關注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忽略了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所能帶來的突破性創新。
就像 a16z 合夥人 Chris Dixon 在其《Read Write Own》書中表示的:「加密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能夠帶來的諸多應用之一,構建在區塊鏈網路上數位貨幣(Token)才是能夠發揮 Web3 價值網際網路的最大效用。
數位貨幣讓價值不再沉澱,而是透過 Web3 價值網際網路能夠以無須許可的方式隨時隨地、幾乎即時地以較低成本轉移,任何有網路連線的人都可以存取。而支付的本質就是價值的轉移。
如今隨著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逐年發展,以及代幣化浪潮的到來,都顯示數位貨幣最大的機會可能不是將其視為數位貨幣,而是與區塊鏈結合的一套全新的支付方式。
這項革命性的典範轉移預示著人們將擺脫傳統金融體系的束縛,繞過了當今紛繁複雜且過時的結算系統,去擁抱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帶來的種種可能。這就如同星鏈(Starlink)直接從太空中點亮塞倫蓋蒂草原深處的人們最本質的通訊需求,而不是去苦等永無來期的通訊公司去鋪設網路。
因此,本文將結合本人對於 Web3 支付、RWA 代幣化以及金融貨幣體系的有限認知,透過 13 個最新的 Web3 支付案例,梳理出從比特幣的巨集偉願景開始,到如今代幣化浪潮已至的發展脈絡,進一步展望 PayFi 如何落地,為 Web3 支付翻開下一個篇章。
如果說去年在撰寫 Web3 支付萬字研報:產業巨頭的全軍出擊,有望改變現有加密市場格局還對此有過疑問的話,如今我已經堅信,Web3 的殺手級應用已經到來,它就是支付!
Web3 付款概述
1.1 支付與支付系統
我們先來看傳統支付的定義:支付是付款人轉移貨幣或債權給收款人的行為,是資訊流和資金流相互配對完成錢貨交割的過程。支付的本質是價值的轉移(Exchange of Value)。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2020 年年報,支付系統(Payment System)指在多個交易參與者(包括支付服務提供者)之間,為交易支付的清算和結算而製定的一組工具、流程和規則。這種支付金融基礎設施通常分為「前端」與「後端」:「前端」與終端消費者、商家互動,支付服務提供者等為主要參與方,處理支付交易的資訊流,涉及:
1)資金來源;
2)發起支付的服務管道;
3)支付工具;
「後端」處理支付交易的資金流,支付結算網路等金融基礎設施為主要參與者,涉及:
1)清算(Clearing),指支付指令傳輸及對帳過程,有時也包括結算前的交易確認;
2)結算(Settlement),指轉移資金以解除兩方或多方之間的償付義務。
我們從上圖就能看出傳統支付的複雜程度,更不用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境支付,需要涉及各國國內清算體系(如美國央行主導的大額支付系統 Fedwire,我國央行主導的大額支付清算系統 CNAPS)、結算貨幣的跨國支付清算體系(例如美國的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 CHIPS、我國的跨國人民幣清算系統 CIPS),以及國際收付清算體系(例如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 SWIFT),更不用說參與這個體系中的各種銀行了。
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號稱「超主權數位貨幣」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興起(儘管目前來看是以美元計價的數位資產),私部門發行的穩定幣(Stablecoin)及各國央行發行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等代幣化貨幣(Tokenized Money)的不斷探索,新的貨幣形態,以及新的貨幣流通方式正在產生。
架構在區塊鏈上的 Web3 支付,正是這種新的貨幣形態,以及新的貨幣流通方式運作機制的載體。區塊鏈直接將數位貨幣嵌入 Web3 價值網際網路,作為一種貨幣結算的底層架構,由此它可以像早期網際網路時代線上傳輸的資料形式一樣傳輸價值。
更重要的是,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也能夠透過代幣化(Tokenization)的方式,以唯一(或不可取代)的數位形式在 Web3 價值網際網路上表示現實世界的資產。數位貨幣與表示現實世界資產的 Token 代幣,能夠基於區塊鏈原子交換的屬性,可以迅速開闢一個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參與的資產購買、出售、融資和交易的自由市場。
區塊鏈的稟賦,就是金融基礎設施,本身的建構初始就是用來解決支付清算的最終一致性問題。建構在區塊鏈上的數位貨幣,能夠發揮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帶給我們的巨大優勢,這些優勢體現在區塊鏈特性所帶來的近乎即時的結算、24/7 全天候可用、交易低成本,以及數位貨幣本身的可程式性、互通性、與 DeFi 可組合性帶來的無限可能。
這都是傳統金融支付體系所渴求、難以實現的。
1.2 老舊的基礎設施,複雜的支付體系
為了進一步理解 Web3 支付的根本驅動力,我們首先來瞭解一些付款的歷史背景。
我們今天的支付管道和資訊傳遞協議(如 ACH、SEPA 和 SWIFT)構成了全球支付的網路 —— 國際收付清算體系。它們使我們能夠進行跨地域、跨時區地進行大規模交易,並確保支付的相對暢通。
然而,這些在 50 多年前建造的全球支付基礎設施,在今天看來基本上已經顯得過時且割裂分散。這是一個昂貴且低效的系統,在有限的銀行營業時間內運營,並依賴許多中介機構。
當前金融基礎設施的一個顯著問題是缺乏全球標準,且各國割裂分散的金融支付體系阻礙了無縫的國際間交易,並給建立一致的支付體系帶來了複雜性。這種複雜性最能夠通過跨境支付交易的結構來說明(如下面是一個從美國用美元匯款到歐洲歐元入帳的一個案例),其中包含許多實際的多個痛點:
- 多個中介機構:跨境支付通常涉及多箇中介機構,例如本地銀行和代理銀行、清算機構、外匯經紀商和支付網路。每個中介機構都會增加交易流程的複雜性,從而導致延遲和成本增加。
- 缺乏標準化流程和格式:不同的國家和金融機構可能有不同的監管要求、支付系統和資訊傳遞標準,這使得簡化支付流程變得效率低下,且具有挑戰性。
- 手動封閉處理:傳統系統缺乏自動化、即時處理能力以及與其他系統的互操作性,從而導致延遲和人工干預。
- 缺乏透明度:跨境支付流程的不透明性可能導致效率低下。交易狀態、處理時間和相關費用的可見性有限,可能會使企業難以追蹤和核對付款,從而導致延誤和管理開銷。
- 成本高:跨境支付往往產生高額的交易費用、匯率加價和中介費用。跨境支付通常需要長達 5 個工作日才能結算,平均費用為 6.25%。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 B2B 跨境支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剛需,市場規模仍然巨大,而且還在繼續增長。根據 FXCIntelligence 預計,2023 年 B2B 跨境支付的總市場規模為 39 兆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 43%,達到 53 兆美元。
1.3 Web3 支付採用的迫切需求
就像 Paypal 在推出其 PYUSD 穩定幣後所說的:「人們想要隨心所欲地支付,目前的支付網路難以滿足需求,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搭建的支付網路能滿足需求且實用,那麼作為一家致力於促進支付創新的公司,我們來推出穩定幣支付方案,以滿足人們當前隨心所欲的支付需求。」
今天,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 Web3 支付通路,能夠簡化支付清算流程,使得支付快速、廉價且易於訪問,以滿足如今日益全球化人們的需求。
構建在區塊鏈上的穩定幣,作為代幣化貨幣的一種主要形式,如今已經成為跨境支付等領域目前存在的挑戰提供理想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回顧此前複雜的跨境支付示例,來看 Web3 支付的優雅解決方案(如紅框所示):
- 即時結算:與大多數需要數天才能結算的傳統支付方式相比,區塊鏈路徑的支付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即時地結算交易。
- 降低成本:由於消除了各種中介機構和優越的技術基礎設施,與現有產品相比,區塊鏈的支付可以提供更低的成本。
- 公開透明:區塊鏈在追蹤資金流動和減輕對帳的管理費用方面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可見性。
- 全球可觸達:區塊鏈提供了一條 「高速鐵路」,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都可以輕鬆訪問。
通過使用區塊鏈構築的支付軌道,可以大大簡化支付流程,減少中介機構數量。與傳統支付方式相比,資金流動可以即時可見,結算時間更快,成本也更低。
我們迫切需要 Web3 支付解決方案,即時且廉價地幫助人們在世界各地進行價值的傳輸,解決傳統支付的遺留問題:1)結算時間慢;2)交易成本高;以及 3)對全球範圍內,當前金融體系無法覆蓋地區(Under-banked and Unbanked)的不相容。
1.4 Web3 支付堆疊
當我們近距離觀察 Web3 支付時,會發現主要存在四層技術堆疊:
1.4.1 區塊鏈結算層
區塊鏈的稟賦,就是金融基礎設施,本身的構造初始就是用於解決支付清算的最終一致性問題。區塊鏈將作為支付交易的底層基礎設施。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等 Layer1 區塊鏈以及 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通用 Layer2 環境都在向市場出售區塊空間。它們在速度、成本、可擴展套件性、安全性、分佈渠道等多個方面展開競爭。隨著時間的推移,支付用例將成為區塊空間的重要消耗者。
1.4.2 資產發行人
資產發行人是負責建立、維護和贖回金融交易、支付媒介的實體。例如穩定幣,旨在保持相對於底層的參考資產或一籃子資產(最典型的是美元)的穩定價值。穩定幣發行人如 Tehter-USDT、Circle-USDC、Paypal-PYUSD 通常採用類似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驅動業務模式,他們吸收客戶存款並將其投資於美國國債等收益更高的資產,然後發行穩定幣作為負債,從利差或淨息差中獲利。
1.4.3 貨幣承兌(出入金)
貨幣承兌提供商在提高穩定幣等作為金融交易、支付媒介主要工具的可用性和採用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促進了 Web3 支付的大規模應用普及。從根本上講,它們充當了一個技術層,將區塊鏈上的數位貨幣與傳統銀行帳戶內的法定貨幣連線在一起。他們的商業模式往往是流量驅動的,並從流經其平臺的美元數量中獲取少量的佣金。
例如 GatePay,能夠基於交易所的流動性,為使用者提供絲滑的 Web3 支付解決方案,同時促進鏈上鏈下支付路徑的打通。同時,瑞士的 Web3 銀行 Fiat24,直接將銀行的業務邏輯架構在區塊鏈上,為使用者提供錢包(數位貨幣)到銀行帳戶(法定貨幣)的無縫銜接。
1.4.4 前端應用程式
前端應用程式最終是 Web3 支付堆疊中面向客戶的軟體,它為支援 Web3 支付提供使用者介面,並利用堆疊的其他部分來實現此類交易。它們的業務模式各不相同,但往往是平臺費加上通過前端交易量產生的流量驅動費用的某種組合。
1.5 Web3 支付的多重屬性
所以對於 Web3 支付而言,簡單來講,是指基於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支付方式,但由於數位貨幣本身的 Token 屬性,和所依託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特性,Web3 支付不能僅僅簡單理解為新的支付方式這一種單一屬性。
例如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網路構建出來的比特幣,就具有多維屬性,它不僅是一種支付方式(a form of payment)和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同時也是一種價值儲存手段(a store of value)和一種金融基礎設施(a distributed ledger),在交易中也能作為一種貨幣的記帳單位(a unit of account)來標記價值。
所以 Web3 支付不能僅僅關注支付的交易媒介支付代幣 Token 本身的屬性(加密貨幣、代幣化貨幣等數位貨幣),還需要結合承載支付交易的區塊鏈網路(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屬性綜合來看,它們是如何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降本增效,以及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
就像要講美元支付不能僅看美元,還要看到整體龐大的美元支付清結算網路。理解這點非常重要,我們來看 Paypal 推出 PYUSD 的案例。
Case Study A: Paypal 的 Web3 支付的邏輯
2023 年 8 月 7 日,美國支付巨頭 Paypal 宣佈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推出其穩定幣 PayPal USD(PYUSD)。PYUSD 穩定幣由美元存款、短期美國國債和類似的現金等價物 100% 足額抵押錨定,合格的美國使用者可以通過 Paypal 進行 1:1 美元兌換。由此,Paypal 成為第一家發行穩定幣的科技巨頭。
Paypal 將目光轉向 Web3 支付的原因很簡單:它能滿足需求且是實用的。
以往的線上支付結算時間仍然很長(在美國,平均為 2~3 天),市場、銀行和服務商需要工作日營業,進一步延長結算時間;僱主難以向日益分散式的勞動力進行支付;日益全球化的人口難以用低廉和高效的方式進行跨境匯款。簡而言之,今天的人們並不能夠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進行支付。
如今基於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 Web3 支付能讓人們更接近實現支付的願望:快速、廉價、全球支付。這種全新的下一代金融 / 支付基礎設施,能夠幫助 PayPal 更好地服務其 4000 萬用戶,讓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支付。
因此,在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出現的十多年後,PayPal 再次來到了支付歷史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刻就像 2000 年初的網際網路一樣,充滿了潛力和機會。就像 Paypal 此前把支付帶到網上一樣,Paypal 現在正在把支付帶到鏈上。
PYUSD 在以太坊上線以來一直不溫不火,像是一個實驗性質的產品,更多的是在 Paypal 的 SupperApp 中運轉。在這個階段,PYUSD 觸達到了早期採用者,即加密貨幣的持有者 —— 這一群體約佔全球人口的 15%,是確保了早期採用者的認知意識覺醒。
直到 2024 年 5 月 31 日,PayPal 宣佈在 Solana 高效能區塊鏈上線 PYUSD,能夠覆蓋加密生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人群,讓世界知道,「PYUSD 真的來了。」 在這個階段,Paypal 是要真正實現支付效用,即將最初的思想認知覺醒轉化為實際生活中的支付效用。
Solana 為 PYUSD 帶來了遠比其他區塊鏈更快的結算速度,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強的可拓展性、互操作性、可程式設計性,以及全球網路的支援。結合了 Solana 的優勢之後,使用者在使用 PYUSD 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實現支付效用,例如在跨境點對點轉帳匯款(C2C)、企業間轉帳(B2B)、全球收付(B2C)的各種場景中。
在這個 Paypal 的 Web3 支付案例中,我們能夠看到 Paypal 與 Paxos 作為穩定幣資產發行人,發行了 PayPal 生態中唯一支援的穩定幣 PYUSD。PYUSD 結合了 Solana 區塊鏈(作為結算層)的高效、低成本和可程式設計特性,將用於連線 Paypal 生態所有前端應用程式的 4.31 億使用者,為 Web2 的消費者、商家和開發者提供了法定貨幣與數位貨幣無縫連線的橋樑。
傳統支付與 Web3 支付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呈現雙向奔赴的局面,法幣與數位貨幣不斷互動,並且逐步融合至穩定幣、代幣化存款、央行數位貨幣等各種現實用例。Web3 支付正在重新定義我們的支付方式以及金融系統。
從比特幣電子現金伊始
在繼續深入探討 Web3 支付的具體內容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去回顧一下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 「聖經」—— 比特幣白皮書,來探尋 Web3 支付誕生的由來,以及區塊鏈網路的意義,以及理解 Paypal 的這種 Web3 支付形式並非比特幣白皮書中所理想的支付形式(中心化信任、支付貨幣的無限通膨等問題)。
要明白中本聰構建的比特幣及其區塊鏈網路,代表了誕生於數位時代的對貨幣問題新的解決方案,不僅僅旨在解決人類社會恆古存在的問題:如何讓經濟價值跨時空,跨空間地流動,還旨在解決支付交易中對第三方信任的問題。
2.1 比特幣的由來
現實世界的傳統金融體系嚴重依賴於中介作為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的背書,這種通過可信第三方信任背書的中介交易模式雖然能夠提供一些便利,但是往往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存在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交易可逆、中心化作惡等問題。最現實與慘烈的教訓就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全新的方式,它允許任意交易雙方在不需要可信第三方的情況下直接交易,就像現金交易一樣?
這正是中本聰想要實現的,2008 年中本聰釋出了比特幣白皮書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提出了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的設想,即電子現金可以基於區塊鏈技術,採用分散式帳本,通過非對稱加密技術,並結合共識機制實現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交易,無須任何中立、可信第三方的背書介入。
比特幣白皮書,通過結合多種創新科技和對社會生產關係的變革設計,希冀改變以傳統銀行為核心的中心化金融體系,解決當前金融體系中存在的中心化信任問題,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方式(a peer-to-peer version of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ould allow online payments to be sent directly from one party to another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2.2 中介信任體系崩塌
現金支付是人們最古老的交易方式,沒有延遲,沒有任何第三方能夠有效地干預和阻礙。但是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現金交易難以滿足人們在不同地方、不同時區、不同場景下的支付要求,由此誕生了中介支付。
中介支付需要一個可信第三方,如銀行、Paypal 等支付服務商,為人們提供如信用卡、借記卡、銀行電匯、跨境轉帳等創新支付方式。但是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需要對於中介作為交易第三方的充分信任。這種信任往往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存在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交易可逆、中心化作惡等問題。
比特幣提出的時機是在 2008 年,當時正值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眾多金融機構對房產抵押貸款證券的大量投資造成了自身的巨大損失,那些曾經高不可攀的金融機構和銀行都處於破產邊緣。這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傳統信任體系失去信心,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危機。
造成如此金融海嘯,鉅額財富蒸發的最本質原因,是人們對於當前金融體系的被迫無條件地信任,信任讓中心化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來控制、託管、處置我們的資產。
如果銀行只是為客戶提供儲蓄現金的手段,那麼使用銀行服務只會存在銀行自身的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風險相對可控,但事實並非如此。金錢永無眠,銀行是貪婪的,它們通過出借人們辛苦賺來的積蓄,去購買政府債券、或其他投資來獲取收益。有時,銀行可能會放貸過多,導致無法維持足夠的流動性來兌現贖回,從而倒閉破產。
這就是 2023 年全美第 16 大銀行 —— 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轟然崩塌的原因。此後的 Signature Bank、Silvergate Bank 被迫關門也是眼前最鮮活且血淋淋的例子。
不僅如此,傳統金融體系又受到最嚴格的監管。儘管資訊技術可以顛覆地域時間的限制,但支付仍處於政府和國有銀行壟斷機構的嚴格控制之下。國家和地方的法規會通過傳統金融體系限制個人如何使用資金辛苦賺來的財富,這在資本管制嚴格的國家尤為嚴重。這種中介支付的限制使得貨幣的效能大打折扣,貨幣在積累時並不強大,貨幣只有在自由流通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
由於現代通訊行業的發展,實物現金交易事實上已經不具備可行性。支付方式向數位支付的轉變正在削弱人們對於貨幣主權的控制,使人們受制於第三方中介,除了信任別無選擇。
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以前倒閉過,毫無疑問,將來它們還會再次倒閉。
2.3 區塊鏈重構信任
為了避免這種信任的黑箱 / 資金託管的不確定性,以及中介第三方單點崩塌的風險,中本聰通過比特幣白皮書給出了指引,即通過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來重構一個無須任何中立、可信第三方的支付網路。
中本聰非常徹底地在證明和驗證的基礎上構建了比特幣,採用分散式帳本,通過非對稱加密技術,並結合共識機制實現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交易,免除了可信第三方的必要性,讓網路上的每個成員在不需要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就能夠驗證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
只有充分地驗證,才能完全消除對信任的依賴。Don’t Trust, Verify it.
《經濟學人》曾在 2015 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比特幣的文章 ——The Trust Machine,告訴我們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將會改變經濟執行方式。區塊鏈可以讓沒有信任基礎的人們,在不必經過中立的中央信任背書的情況下進行合作。
簡而言之,它是一種創造信任的機器。In Trustless We Trust。
區塊鏈是一種強大的技術,本質上,它是一個共享的、受信任的、公共的帳本,任何人都可以檢查帳本,但沒有任何單個使用者可以控制它。區塊鏈系統的參與者共同維護帳本的更新:它只能根據嚴格的規則進行修改。比特幣的區塊鏈網路可以防止交易的雙重支付,並對帳本持續保持追蹤。這就是實現一個沒有中央銀行控制的貨幣的關鍵所在。
誠然,早期的比特幣因其非法的用途一直聲名狼藉,但是我們並不能忽視比特幣背後區塊鏈技術的非凡潛力,這項技術創新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加密貨幣本身。
2.4 比特幣與支付
讓我們想像一個世界,人們不再需要依賴傳統金融中介體系來持有、處置、管理我們的資產,人們可以通過使用數位錢包和區塊鏈技術真正掌握自己的財富命脈,實現金融主權。
這就是比特幣白皮書的主旨。
儘管早在 2008 年,僅僅 9 頁的比特幣白皮書並不能夠落地一個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的完整解決方案,但是它無疑是當時茫茫黑暗暴風雨中的希望燈塔,為在金融海嘯中失去信仰的人們指引了方向,照亮了前路。
16 年後的今天,在這個以創新和顛覆為特徵的大時代,金融格局正在經歷一場顯著的變革。過去十年來,人們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開發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直到過去幾年的發展,才讓我們擁有可以承載 「支付級別規模」 的區塊鏈網路,使得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變得越來越具有可行性,且廣受歡迎。
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數位貨幣的普及(根據 Tripple-A 近期釋出的一份報告,2024 年全球約 5.62 億人口擁有加密貨幣,佔全球人口的 6.8%)和數位貨幣及區塊鏈技術逐步被華爾街傳統金融的接納,例如 BTC/ETH ETF 的通過,貝萊德推出代幣化基金 BUIDL 等,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比特幣電子現金(Electrical Cash)的概念正在早期理想主義者們的努力下變成現實,如同當初撒下的種子,如今正在茁壯成長。
我們能夠看到,當初比特幣白皮書中的巨集大願景已經能夠在如今的底層區塊鏈技術設施中得到滿足,基於區塊鏈的 Web3 支付能夠實現即時結算、全球准入的功能,同時穩定幣的大規模現實用例都能夠說明,數位貨幣最大的機會可能不是將其視為數位貨幣,而是與區塊鏈結合的一套全新的支付方式。
到代幣化的浪潮已至
儘管比特幣當初的定位是電子現金,但在一個階段,人們期待它能夠成為新的全球貨幣,承擔起貨幣的三大職能 —— 交易媒介(例如用比特幣來購買商品服務)、價值儲存(投資比特幣以獲得長期收益)、記帳單位(為商品服務的價值定價)。
在這十來年的發展之中,由於其稀缺性設計,在對抗全球通膨貨幣的道路上,比特幣價值儲存這一職能凸顯優勢。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建立的目的,都是為了獎勵確認區塊鏈交易的人,由於其價格波動很大,價值不穩定等原因,並不適合作為商品服務的支付記帳單位。
因此,就誕生了尤其以穩定幣為代表的新型貨幣數位表示 —— 代幣化貨幣(Tokenized Money),它們通常與法定貨幣(尤其是美元)1:1 錨定,作為區塊鏈網路上新的交易媒介。代幣化貨幣旨在通過保持穩定價值來解決商品服務的支付記帳問題,並在 Web3 支付市場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
我們已經能夠看到這一波代幣化浪潮中穩定幣市場的爆發性崛起,但是在我們深入目前以穩定幣為主的 Web3 支付市場之前,必須瞭解什麼是代幣化,以及貨幣在代幣化之後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優勢。
3.1 什麼是代幣化?
「代幣化(Tokenization)」 是指將存在於傳統帳本上的金融或實際資產的所有權(Claims on Financial or Real assets)記錄到區塊鏈可程式設計平臺上的過程,建立資產的數位表示。這些資產可以是傳統有形資產(如房地產、農業或礦業商品、模擬藝術品)、金融資產(股票、債券)或無形資產(如數位藝術和其他智慧財產權)。
由此產生的 「代幣(Token)」,是指記錄在區塊鏈可程式設計平臺上可供交易的所有權憑證(Claims),幫助確保真實性和可追溯性。代幣不僅僅是單一的數位憑證,代幣還通常將管理傳統帳本中底層資產轉移的規則和邏輯集合在一起。因此,代幣是可程式設計的,是可訂製的,以滿足個性化場景以及監管合規的要求。
目前全球第二大穩定幣 USDC,就是由美國私營機構 Circle 公司發行的,其以美元作為抵押品以及錨定貨幣,發行的代幣化貨幣產品 —— 美元穩定幣 USDC。
由於美元的全球通用性,USDC 不僅能夠起到貨幣的交易媒介、商品服務的記帳單位的職能,還能夠凸顯代幣化後在區塊鏈上的巨大優勢。這些優勢是在傳統金融體系往往難以企及的。
3.2 代幣化的優勢
代幣化能夠讓資產獲得數位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巨大潛力。廣義上講,這些優勢包括:1)區塊鏈的優勢:24/7 全天候可用,資料可用性,以及所謂的即時原子結算(Atomic Settlement);
2)代幣本身的優勢:可程式設計性 —— 即在代幣中嵌入程式碼的能力,以及代幣與智慧合約互動的能力(可組合性),從而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以及接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能力。
尤其是當資產代幣化大規模推進時,除了概念驗證之外,以下優勢將愈發凸顯:
3.2.1 提高資本效率
代幣化可以顯著提升資產在市場上的資本效率。例如,代幣化後的回購交易(Repurchase Agreements, Repo)或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的贖回可以在幾分鐘內即時完成 T+0,而目前傳統的結算時間為 T+2。要想在當前高利率的市場環境中,較短的結算時間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資金費率的節省可能是近期代幣化美債專案在近期能夠產生巨大影響的原因。
Case Study B:Blackrock 的代幣化基金 BUIDL
2024 年 3 月 21 日,Blackrock 與 Securitize 攜手在公共區塊鏈 —— 以太坊上推出首個代幣化基金 BUIDL。基金代幣化後能夠在鏈上實現統一帳本的即時結算,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及提高了資金效率,能夠實現(1)法幣 USD 的 24/7 全天候基金申購 / 贖回,這種即時結算,即時贖回的功能是眾多傳統金融機構非常渴望達到的一點;同時,與 Circle 合作,實現(2)穩定幣 USDC 與基金代幣 BUIDL 1:1 的 24/7 全天候即時兌換。
這種能夠連線傳統金融與數位金融的代幣化基金,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創新。
3.2.2 節省運營成本
資產可程式設計性可以成為另一個節省成本的來源,特別是對於那些服務或發行往往高度手動、容易出錯且涉及眾多中介機構的資產類別,如公司債券和其他固定收益產品。這些產品通常涉及訂製結構、不精確的利息計算和息票支付支出。將利息計算和票息支付等操作嵌入代幣的智慧合約中將使這些功能自動化,能夠大幅降低成本;通過智慧合約實現的系統自動化還可以降低證券借貸和回購交易等服務的成本。
Case Study C:代幣化債券專案 Evergreen
在國際清算銀行(BIS)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於 2022 年開展了 Evergreen 專案,利用代幣化和統一帳本發行綠色債券。該專案充分利用了分散式統一帳本將債券發行所涉及的參與人整合在同一資料平臺上,支援多方工作流程並提供特定參與方授權、即時驗證和簽字功能,提高了交易的處理效率,而債券交收實現了 DvP 交收,降低了交收延遲和交收風險,平臺對參與方的即時資料更新也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代幣化資產可程式設計性還可以在投資組合層面創造效益,使資產管理者能夠即時自動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3.2.3 無須許可的民主訪問
代幣化或者說區塊鏈最受吹捧的好處之一是訪問的民主化,這種無須許可的准入門檻在代幣碎片化(即將所有權劃分為更小的份額,降低投資門檻)的特性之後,可能提高資產流動性,但前提是代幣化市場能夠得到普及。
在某些資產類別中,通過智慧合約簡化密集型手動流程可以大幅提高單位經濟效益,從而可以為較小體量的投資者提供服務。但是,這些投資的獲取可能受到監管限制,這意味著許多代幣化資產可能只提供給合格的投資者。
Case Study D:代幣化私募基金
我們可以看到著名的私募巨頭 Hamilton Lane、KKR 分別與 Securitize 合作,通過將其管理私募基金的 Feeder Fund 代幣化,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一種 「平價」 參與頂級私募基金的方式,最低投資門檻從平均 500 萬美元大幅降至僅 2 萬美元,但是個人投資者依舊要通過 Securitize 平臺的合格投資者驗證,依然存在一定的門檻。
3.2.4 增強合規性、可審計性和透明度
當前的合規系統通常依賴於手動檢查和追溯分析。資產發行人可以通過將特定的合規相關操作(例如,KYC/AML/CTF,以及轉讓限制等規則)嵌入到代幣化資產中,從而實現這些合規性檢查的自動化。此外,基於區塊鏈系統的 24/7 資料可用性為簡化合並報告、不可變記錄儲存和即時可審計創造了機會。
3.2.5 更便宜、更靈活的基礎設施
區塊鏈本質上是開源的,在數以千計的 Web3 開發人員和數十億美元風險投資的推動下不斷髮展。從事 Web3 支付的業務主體可以直接選擇在公共無許可的區塊鏈,或公共 / 私有混合的區塊鏈上運營,這些區塊鏈技術上的創新(例如智慧合約和代幣標準)能夠輕鬆快速地被採用,從而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3.3 大規模採用的臨界點
上一個階段的資產數位化能夠伴隨技術的成熟和可衡量的經濟效益全面鋪開,但資產代幣化的大規模廣泛採用並不會一蹴而就。其中最具挑戰性的一點是,在金融服務這個受嚴格監管的行業中,對傳統金融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這需要整個價值鏈上所有玩家的參與。
儘管如此,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代幣化的第一波浪潮已經到來,主要是受益於目前高利率環境下的投資回報,和現有規模的實際用例驅動(例如穩定幣,代幣化美債)。
Blackrock CEO Larry Fink 在 2024 年初強調了代幣化對於未來金融的重要性:「我們相信,金融服務的下一步將是金融資產的代幣化,這意味著每隻股票、每張債券、每個金融資產都將在同一個總帳本執行。」
同樣,國際清算銀行(BIS)也在此前的研報中,對代幣化也表現出極大關注,表示:「全球貨幣體系正站在一個歷史性重大飛躍的風口浪尖。在數位化之後,代幣化是邁向飛躍的關鍵。代幣化通過改變中介機構服務使用者的方式;打通資訊傳遞、對帳和結算的隔閡,極大地增強貨幣和金融體系的能力。代幣化將構建出新的經濟活動,這些在目前固有的貨幣體系中都難以實現。」
今天的代幣化資產流動只是這個代幣化嶄新領域的開始。過去的網際網路歷史不僅以徹底重塑現有行業為標誌,還以創造在技術和連通性進步之前不可能甚至無法想像的全新商業模式為標誌。
區塊鏈最大的突破之一是它使 「現實世界資產」(如房屋、汽車、辦公樓、工廠、音樂會門票、客戶忠誠度積分、股票證書等)能夠以具有唯一標識的數位代幣形式線上呈現。這些代幣可讓您輕鬆地在數位錢包中線上追蹤、轉移和儲存相應資產的所有權證明。
將這些資產的所有權以數位貨幣的形式嵌入 Web3 價值網際網路(直接與伴隨的資金流一起),可能會開闢一個潛在的未來,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被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標記、融資和交易,而無須傳統的金融中介機構。
而促使這些價值流動的,正是 Web3 支付。
代幣化貨幣 —— 新的貨幣流通方式
在理解了代幣化之後,我們就能夠明白 Web3 支付所依託的穩定幣、代幣化存款、央行數位貨幣等這些數位貨幣,都是貨幣被代幣化之後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數位貨幣,代表的是基於區塊鏈的,新的貨幣流通方式,而不是新的貨幣創造方式。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貨幣的概念以及表現形式也一直在不斷變化。從最早雅浦島上石幣貝殼的簡單以物易物,到硬幣和紙幣的發明,從而徹底改變了貿易。此後全球化的來臨和經濟活動的日益複雜,對更高效和安全的支付方式的需求推動了網際網路數位支付的興起和數位貨幣的出現,為金融服務的效率提升、准入門檻和全球一體化整合奠定了基礎。
儘管目前的貨幣形式依然是由國家信用擔保的法幣信任貨幣主導,但是穩定幣、代幣化存款(Tokenized Deposit)、央行數位貨幣(CBDC)這些創新貨幣表現形式,都是在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引領下,時代變革背景下的創新貨幣流動方式。
4.1 央行數位貨幣(CBDC)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其定義為 「由某一司法轄區的貨幣當局發行的主權貨幣的數位表示,出現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CBDC 的設計各異,尤其是在為金融機構設計的大規模銀行間交易的批發 CBDC(Wholesale CBDC)和為公眾使用的零售 CBDC(Retail CBDC)之間,後者旨在替代傳統現金支付,以數位現金的方式進行現代化支付。
在國際清算行與各國監管機構,以及頂級私營部門的試點專案中,26 箇中的 15 個專注於探索 CBDC 和數位貨幣。這反應了全球對這一發展趨勢的認可。這些試點展示了代幣化後數位貨幣的穩定性、可程式設計性、流動性和高效資產轉移的潛力。
各國都有自身的動力與利益去探索 CBDC 的試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提出了開放、互操作的數位資產網路框架,並在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和外匯領域進行試點專案。歐洲中央銀行(ECB)強調中央銀行需要在技術上保持先進性,以使現金或中央銀行貨幣在交易中具有吸引力,並在金融創新中保持穩定。歐洲委員會提議為數位歐元建立法律框架,表明歐盟在邁向潛在 CBDC 方面的進展。香港也展示了類似的動機,重點在於實用案例的獲取和 CBDC 潛在功能的探索,如可程式設計性以解鎖新型交易型別和代幣化市場的發展。同時,如巴西、印度和哈薩克等其他市場則致力於使用 CBDC 來促進金融包容性,例如 Visa 與巴西的 Agrotoken 合作的試點專案使用 CBDC 為農民提供數位金融的訪問,通過將農作物代幣化後作為抵押品,並通過智慧合約自動化支付,降低成本和風險。
4.2 代幣化存款(Tokenized Deposit)
代幣化存款是基於區塊鏈發行的商業銀行存款的數位憑證,結合了銀行存款的熟悉性和可靠性與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如可程式設計性、即時結算和增強的透明度。
代幣化存款可以按照銀行常規存款的運作方式來設計,與常規存款一樣作為發行人的負債,代幣化存款不可以直接轉讓,中央銀行提供的清算流動性仍將保障支付功能正常執行。
代幣化存款很可能成為傳統銀行金融體系中應用層面的創新基石,為傳統銀行金融行業的業務提供創新動能。
Case Study E:摩根大通 Onyx 網路
摩根大通較早就開始嘗試區塊鏈,其代幣化業務的本質就是依託於代幣化存款。其構建的機構級別的區塊鏈支付網路 Onyx,目前每天能夠處理 20 億美元的交易。Onyx 的交易量可歸因於摩根大通的 「代幣系統(Coin System)」,該系統專注於解決客戶的跨境支付和流動性融資需求,以 JPM Coin 作為跨境交易結算的數位貨幣。
同時,摩根大通推出資產代幣化平臺(Digital Asset),與高盛合作推出了日內回購解決方案,與貝萊德和巴克萊合作推出了代幣化抵押品網路,與地方市政合作發行了債券。不僅如此,摩根大通通過代幣化的應用創新還包括:繼在去年參與 BIS 的 Project Guardian 專案之後,Onyx 計劃推出代幣化基金,Onyx 正在啟用其 JPM Coin 代幣化存款的解決方案,用於 Broadridge 平臺 (DLR)的鏈上結算。
Case Study F:Visa 的代幣化存款案例
此外,在由香港金管局牽頭,Visa 與匯豐銀行、恆生銀行合作試點的一份研報代幣化存款研報中,也給出了一些用例,實現了支付過程的端到端原子結算,展示出能夠提高現有結算流程的效率,以及支援應用創新的潛力。
首先,代幣化存款能夠充分利用區塊鏈統一帳本的優勢,降低結算風險,實現即時結算,提高資金中轉效率。例如,在一個銀行間用例(收單行 – 商戶結算)中,收單行希望通過使用代幣化存款簡化結算流程,使其對商戶更加透明和無縫。
在現有的銀行間工作流程中,收單行代表商戶處理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當客戶完成交易後,收單行啟動結算流程,最終將資金轉入商戶帳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個小時到一天的時間來結算,商戶缺乏對結算狀態的即時可見性,難以管理現金流和對帳。
而通過代幣化的 e-HKD 和 Visa 解決方案,收單行和商戶之間的結算幾乎是即時進行的。商戶即時收到結算通知,從而實現更好地交易對帳,減少爭議風險。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還提供了防篡改的審計記錄,增強了結算過程的整體透明度和信任度。
其次,架構在區塊鏈上的代幣化存款能夠作為交易媒介,與其他類別的鏈上代幣化的資產(如不動產、證券、商品等)實現區塊鏈原子結算功能,即時交易、即時結算。這個邏輯同樣適用於其他銀行金融體系的業務,如抵押、質押等。
最後,除了區塊鏈帶來的優勢之外,代幣化存款可以通過智慧合約實現代幣的可程式設計性,進一步增強支付功能。這些功能允許自動化複雜的業務邏輯。交易雙方之間的結算可以更加高效,潛在地減少中介數量,因為所有權轉移和支付可以通過智慧合約同時處理。
例如,在房地產交易中,買方可以使用代幣化存款來擔保房產並啟動付款流程。智慧合約可以自動執行剩餘的交易步驟,一旦滿足預定義條件(例如完成盡職調查或轉讓房產所有權),即可立即觸發。這樣一來,使用代幣化存款和智慧合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託管服務的需求,減少人工的干預,從而減少了交易成本和結算時間。
4.3 穩定幣(Stablecoin)
在過去的十年中,穩定幣的爆發性崛起尤其引人注目。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通常是美元)錨定的代幣化貨幣(數位貨幣),旨在保持價格穩定,避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的波動性。這種特性使得穩定幣成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以及交易媒介,在加密資產交易結算、跨境支付、國際貿易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法幣穩定幣佔據著 90% 以上的穩定幣市場,以下的討論都將圍繞法幣穩定幣展開。
4.3.1 穩定幣資料爆發性增長
根據 SoSoValue 資料顯示,截至 2024 年 7 月,約有 1650 億美元的代幣化貨幣以穩定幣的形式流通。根據 Coinmetrics 的資料,2023 年穩定幣總交易量達到近 7 兆美元,其中 USDT 約佔三分之二。
穩定幣正在全球範圍內經歷爆發性崛起,這顯然是一種長期趨勢。Visa 最近推出了面向公眾的鏈上穩定幣資料平臺(Visa Onchain Analytics),讓我們得以一窺穩定幣的增長趨勢,並展示了穩定幣和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如何用於促進全球支付。
整個市場的穩定幣交易量逐年同比增長約 3.5 倍(Year over Year)。當將分析重點放在由消費者和企業直接發起的交易量上(不包括自動化高頻交易、大量機構資金流動、智慧合約操作等)時,截至 2024 年 5 月的 12 個月內,穩定幣的交易量達到 2.5 兆美元。從這個角度來看,是 PayPal 2023 全年交易量的 1.5 倍(2024 年年報顯示 Paypal 全年交易量為 1.53 兆美元,Mastercard 全年交易量為 9 兆美元),這相當於印度或英國的 GDP。
4.3.2 穩定幣的優勢
法幣穩定幣,兼具兩全其美的優勢:它們能夠保持較低的日常波動,同時提供區塊鏈的優勢 —— 高效、經濟且全球通用,這種特徵使得其成為 Web3 支付的主要交易媒介,以及商品服務的記帳單位。這些基於區塊鏈的優勢已經在前面提到多次,除此之外,與美元錨定的特質也使其體現出美元的獨特價值。
1)緩解貨幣貶值的壓力 —— 價值儲存
貨幣波動對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導致 17 個新興市場國家在 1992 至 2022 年間損失了總計 1.2 兆美元的 GDP,平均佔這些國家 GDP 的 9.4%。美元穩定幣通過提供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價值,幫助這些國家應對貨幣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和經濟損失。
2)提升美元的可觸達性 —— 結算貨幣
美元穩定、被廣泛接受並主導著全球貿易。在 2022 年,美元佔所有外匯交易的 88%,佔跨境支付的 40% 以上。直接使用美元作為交易媒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會受到限制,作為美元的數位替代品,美元穩定幣能夠通過區塊鏈網際網路即時地傳送到世界各地,全天候運營,只需網際網路連線即可訪問,並實現便捷交易。
根據 BVNK & Cebr 的研報 The decade of digital dollars,新興經濟體對美元穩定幣的需求很大,表現為 「穩定幣溢價」。在接受調查的 17 個國家 / 地區的企業和消費者為獲得美元穩定幣支付了溢價:平均比標準美元價格高出 4.7%,在阿根廷等國家,這一比例上升到 30%。據估計,到 2024 年,這 17 個國家僅為獲得穩定幣就將支付 47 億美元的溢價,到 2027 年這一數位將上升到 254 億美元。
3)全球可訪問性 —— 金融觸達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仍未享受銀行服務(尤其是在亞非拉地區),增加電子支付、網際網路接入和手機使用可以提升金融包容性。
穩定幣是最好的解決方案。穩定幣允許任何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人使用,而無須傳統銀行帳戶以及身份驗證。這是一種提升全球金融包容性的機制,而低准入門檻也支援美元穩定幣的需求溢價。
全球可訪問性是亞非拉等地區採用穩定幣的關鍵,因為在這些地區,作為現金的數位化 / 代幣化版本,穩定幣既可以安全儲存價值,又可以隨時轉移。在任何使用美元的地方,穩定幣都可以充當數位版本,並成為在商業中獲取更多價值的一種方式。
Case Study G:Circle USDC—— 美元的下一形態
Circle 的使命是通過無縫的價值交換(Frictionless Exchange of Value)來促進全球經濟繁榮,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和互操作性,來建立全新的網際網路金融系統(Internet Financial System)。Circle 致力於利用下一代 Web3 價值網際網路的突破創新來幫助資金自由流動,讓世界更加公平和繁榮。
2018 年,Circle 推出了以美元為錨定的穩定幣 USDC,是目前市值第二大的穩定幣,流通量超過 330 億美金市值,約佔穩定幣市場的 20% 左右。2023 年,為金融系統以及區塊鏈生態提供 USDC 的籌造 / 贖回規模達到 1970 億美元,並支援全球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用。
Circle CEO Jeremy Allaire 在五年前發明 USDC 的時候,就對法定貨幣的數位貨幣形態充滿願景,稱其為法定貨幣代幣(當時並未稱為穩定幣),可以在區塊鏈網路上執行,任何人都可以構建一個基於這個開放網路的可互操作價值交換的應用。
所以 Circle 將自己定位為 An Open Platform for Money on the Internet,其實我認為更好理解的是:Web2 網際網路上的美元 API,Web3 價值網際網路之上的美元結算層。這是一個受到良好監管的開源構建模組,可輕鬆整合到其他金融科技、傳統銀行金融主體和數位貨幣專案中,從而實現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貨幣(美元)的計價與交易。
Web2 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已經實現了無摩擦、近乎自由的資訊流通,但是其中的價值並沒有流通。Web3 的價值網際網路能夠為這些價值提供承載,代幣化成數位貨幣流通在區塊鏈上,而 USDC 美元穩定幣,則是為這種價值來定價,促成交易,最終實現價值的無縫地自由流通。
現在,人們可以像電子郵件、視訊檔案和 JPEG 一樣通過 Web3 價值網際網路傳送價值,這種方式無處不在、全球範圍內、即時且廉價,從而消除了當今紛繁複雜、過時老舊的支付系統中存在的重大經濟摩擦。未來,汽車和房地產等現實世界的資產(RWA)被代幣化後可以在鏈上廣泛持有、融資和交易,從而創造更深層的流動性,並減少此類交易所需的時間、精力和成本。
簡而言之,Circle USDC 可以總結為:美元為價值定價,區塊鏈讓價值流通,網際網路促進開放與流通。USDC 是美元的下一形態。
在全球流通的 2.2 兆美元現金中,80% 是 100 美元的現鈔,這反應出這些現金主要被用作價值儲存。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能夠具有匿名的特徵,類似於現金,但是穩定幣能夠提供比現金更多的價值。
區塊鏈使穩定幣能夠以可程式設計性為普通美元提供動力,並具有與其他形式的網際網路資料相同的成本和速度優勢。無論是穩定幣的可程式設計性(Programmable),還是支付的可程式設計性(Programmable),都讓穩定幣更具想像空間。
由於 USDC 在智慧合約區塊鏈上使用開原始碼,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對其進行程式設計,以適應簡單的 「如果 / 那麼」 業務條件。這些可程式設計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支付代表了企業轉移價值方式的重大突破。
例如,Cirlce 與一家為農民提供農業種子保險的肯亞公司進行了交談,該公司將當地天氣資料納入智慧合約,以使用 USDC 自動支付保險費。還有一些匯款公司對 USDC 支付進行程式設計,這些支付只能用於在藥店兌現醫療用品。這些場景眾多,目前的穩定幣支付只是觸及了皮毛。
這種在 USDC 穩定幣結算層,將可程式設計邏輯加入到支付 / 穩定幣的方式,幫助 USDC 在本質上成為一個新的全球貨幣作業系統,為數位貨幣的未來開啟無限空間。
Case Study H:GatePay 的落地 Web3 支付解決方案
如果說 Circle 正在打造一個新的全球貨幣作業系統,那麼像 GatePay 這樣的支付服務商正在進一步促進 Web3 支付的落地,為傳統支付網路提供一個更現實、更可行的 Web3 支付解決方案。
GatePay 是 Gate.io 打造的 Web3 支付解決方案,旨在幫助持有加密貨幣人群,在全球範圍內靈活、便捷地傳送和接收加密貨幣,支援超過 300 種主要加密貨幣的即時交易。
在 Web3 支付市場的早期,由於區塊鏈網路有待完善,以及新興事物的教育週期等原因,Web3 支付主要是圍繞 Crypto Native 的人群展開,以解決他們的貨幣承兌,及日常消費需求。
由此,GatePay 推出的加密貨幣支付閘道器旨在滿足商家和個人使用者對 Web 3 支付場景的需求。GatePay 已經接入多種支付場景,支援包括線上商城和線下商城的加密貨幣收支服務,使用者可以便捷通過連線錢包 / 帳戶,通過二維碼掃碼支付等多種方式,連線 300 多個主流商家,超過 300 種加密貨幣可供選擇。
除此之外,為了順應 Web3 支付的需求,GatePay 正在與傳統跨境支付服務商合作,為他們提供支付加密貨幣收付的能力,以滿足它們客戶多樣化、個性化場景的需求。
GatePay 這種根植於 Crypto Native 的能力,是絕大部分傳統跨境支付服務商不能夠具備的。處理加密貨幣的能力,支援加密貨幣的種類,流動性深度,以及最重要的合規監管,並不是當前傳統跨境支付服務商能夠一蹴而就實現的。
就像 GatePay 負責人 FZ 所說的:「在這個行業最重要的不是技術堆疊的構建,而是場景渠道的拓展,以及滿足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歡迎大家來找 GatePay 合作。」
PayFi——Web3 支付的下一篇章
儘管 Web3 支付行業經過近年的發展已經小有規模,但是目前 Web3 支付更多的價值定位在於區塊鏈特性所帶來的即時結算、24/7 全天候可用、交易低成本,那 Web3 支付說好的互操作性、可程式設計性以及與 DeFi 的可組合性該如何體現呢?答案是 PayFi。
Web3 支付和 DeFi 的融合催生了 PayFi,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Liu 在香港 Web3 嘉年華上提出 PayFi 的概念,並對此進行了精彩的闡述:「PayFi 是圍繞貨幣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建立的新金融市場。這種鏈上金融市場可以實現傳統金融無法實現的新金融正規化和產品體驗。」
想要理解 PayFi,首先需要理解幾個概念:
1)貨幣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是金融的基礎概念,是指在時間的流逝中,貨幣的價值會發生變化,貨幣現在擁有的價值高於未來擁有的價值,因為需要考慮通貨膨脹以及投資收益的問題。如果人們希望現在,而不是未來獲得資金,那麼就應該為這些資金支付額外的費用 —— 利息。
如果說現在的 Web3 支付主要是用現在擁有的,手頭的錢來做交易,那麼 PayFi 能夠讓我們拿明天的錢去做交易。在金融交易中,時間就是金錢,我的朋友。
2)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考慮到支付本身根植於現實世界的生活場景,要想實現 PayFi,那麼必然少不了將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的邏輯,以及將整個支付場景以及業務流程代幣化搬到鏈上的 Web3 支付邏輯,以此來捕獲現實世界支付場景的貨幣時間價值。
PayFi 不僅能夠重塑比特幣白皮書中的巨集大願景 —— 無須可信第三方介入的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還能夠藉助以穩定幣為代表的代幣化貨幣(Tokenized Money)作為商品和服務的交易媒介與記帳單位,最終在高效能區塊鏈網路上實現高效、快速的全球支付。
更重要的是,PayFi 能夠融合 DeFi,充分發揮其互操作性、可程式設計性以及可組合性,打造鏈上金融的全新正規化。
由此,Web3 支付的下一個篇章被開啟。
結合此前所闡述 Web3 支付的多重屬性,PayFi 的業務模式可以分為四類:
A. 支付代幣 Token 本身,如代幣化美債 / 生息穩定幣專案所捕獲的美債的時間價值;
B. 支付融資 RWA,用 DeFi 借貸的資金來解決現實支付交易場景中的融資需求,實現支付融資收益率的上鏈;
C. 融合 DeFi 的 Web3 支付創新業務;
D. 將傳統支付業務邏輯搬到鏈上,實現完整的 Web3 支付邏輯。這其實也是 RWA 代幣化的一種形態。
5.1 支付代幣 Token 本身的貨幣時間價值 —— 代幣化美債
目前的高利率環境使得基於美債的代幣化用例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這類產品不僅能夠實現無風險、高流通、可規模化的美債收益,並且由於現金等價物的交易媒介特性,也能夠為諸多支付 / 金融應用場景大幅提高資本效率。
這類代幣化美債的底層資產是美國國債,本質上是美國政府為使用我們的當下的資金而向我們支付的利息。因此,這類代幣化美債 Token 代幣本身就具有貨幣的時間價值。
根據 RWA.XYZ 資料,代幣化美債市場規模已經從 2024 年初的 7.7 億美金上升到如今的 19.16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 8 月 1 日),上漲幅度達到 248%。
Case Study I:Ondo Finance 代幣化美債
Ondo Finance 是一個 RWA 代幣化美債協議,致力於為所有人提供機構級別的投資機會。Ondo Finance 將無 / 低風險、穩定生息、可規模化的基金產品(如美國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等)帶到鏈上,為鏈上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穩定幣的替代選擇 —— 讓穩定幣的持有者而非發行者賺取收益。
Ondo Finance 此前通過將美債基金代幣化的方式推出了針對美國居民的 OUSG,並在 2023 年 8 月推出了針對非美國使用者,以短期美債為擔保的代幣化票據專案 ——USDY 生息穩定幣。截至 2024 年 8 月 1 日,$OUSG 與 $USDY 的 TVL 來到了 5.7 億美元。
與傳統穩定幣相比,USDY 的創新之處在於它無許可地,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既能儲存美元計價價值,又能從中產生美元收益的投資手段。更重要的是,這種生息穩定幣的交易媒介功能與作為結算貨幣的地位越發凸顯。
USDY=USDC + 5% 的美債收益率
2023 年 12 月,Ondo Finance 在 Solana 區塊鏈上線了 USDY,支援其生態系統推動了 Web3 支付創新的界限。迄今為止,Solana 上的多個支付平臺已經將 USDY 整合到其產品中。
例如,Helio 是 Solana 上領先的 Web3 支付平臺,擁有超過 450,000 個獨特的活躍錢包和 6,000 家商家,已將 USDY 整合為原生支付選項。藉助其 Solana Pay 外掛,數百萬 Shopify 商家現在可以用加密貨幣結算付款,並即時能夠將 USDY 轉換為其他 USDC、EURC 和 PYUSD 等穩定幣。Sphere 是 Solana 上的支付技術提供商,最初以穩定幣為核心設計,現已整合 USDY,使新興市場的商家能夠進行安全、經濟高效且近乎即時的跨境支付,同時還能獲得美國國債支援的收益。
除了作為支付交易媒介的效用之外,USDY 也能夠在 DeFi 場景中提供額外的資本效率實用性和可組合性,例如在借款時使用 USDY 作為抵押品。2024 年 7 月 31 日,USDY 上線 Aptos 區塊鏈,並在其生態內多個 DeFi 平臺進行了整合。
5.2 支付融資 RWA
隨著 2023 年以來,加密生態持續尋找具有可持續價值、穩定收益來源的資產,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我們能夠看到代幣化美債的爆發式增長,但是很不幸的是,這種增長很可能是暫時的,要想 2-3 年前,我們還是身處在一個零利率的時代。隨著今後美債收益率下降,加密資本將尋找其他高收益和低風險的資產來做配置。這正是 PayFi 支付融資 RWA 的由來。
PayFi 支付融資 RWA 的邏輯很簡單:用 DeFi 借貸的資金來解決現實支付場景中的需求,實現支付融資收益率的上鏈。
支付融資是全球金融 / 貿易生態的重要基礎,例如信用卡(16 兆美元)、貿易融資(10 兆美元)和全球支付預融資(4 兆美元)。PayFi 支付融資可以作為 RWA 資產的一個重要資產類別,實現:
將兆級的支付交易量上鏈,更好地優化貨幣的時間價值,推動穩定幣的採用;
提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收益率,從個位數的無風險收益率一直到私人信貸領域具有吸引力的兩位數收益率;
以極低的系統性風險迅速擴大規模;
由於支付融資交易中底層資產的短期性質,更有利於流動性的配置。
我們已經能夠看到 Huma Finance 已經通過募集鏈上資金,以支援鏈下的支付融資需求,如跨境支付中的墊資需求、供應鏈金融的融資需求等。
5.3 融合 DeFi 的 Web3 支付創新業務
Lily Liu 在其分享中提到了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的概念,可以由 PayFi 將其改造成買了不付(Buy Now Pay Never)。這裡來做一下解析,想像一個使用者 Kevin 花 5 美金買咖啡的場景,PayFi 支付服務商來收單。
1)PayFi 支付服務商需要打通 DeFi 借貸協議,
2)使用者 Kevin 正好是 DeFi 借貸協議的 LP,能夠從協議中獲得借貸收益;
3)PayFi 支付服務商獲得使用者 Kevin 的授權,來用借貸收益支付咖啡款項;
4)那麼 Kevin 就不用實際支付購買咖啡的費用,而是通過其 DeFi 借貸協議產生的收益來支付 5.5 美金的款項,0.5 美金作為 PayFi 支付服務商的服務費;
5)PayFi 支付服務商最終可以將 DeFi 收益做貨幣承兌,與商家進行法幣結算。
這是一個 Web3 支付疊加 DeFi 的一個最簡單,也是最直觀的 PayFi 用例,使用了 DeFi 的收益來覆蓋支付的費用,其實還可以再疊加代幣經濟的效用。
融合 DeFi 的 Web3 支付場景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你做不到的。就如 Fiat24 將自身構造成銀行法幣協議層,為 DeFi 帶來法幣銀行體系的業務邏輯,以及 Ether.Fi 能夠通過 staking 的加密資產來做抵押,換取穩定幣後通過 Crypto Payment Card 實現法幣支付。
Case Study J:構建在區塊鏈的 Web3 銀行 ——Fiat24
Fiat24 是一家受瑞士銀行法監管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全球第一個將銀行邏輯完全架構在公共區塊鏈 (Arbitrum)上,由智慧合約驅動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為使用者提供貨幣承兌、Web3 支付消費、儲蓄、轉帳、法幣換匯等一系列的 Web3 銀行服務。Fiat24 正試圖通過協議 Banking Protocol 的方式,為加密世界與傳統金融搭建橋樑,為傳統銀行、金融、支付體系帶來革新。
Fiat24 創新的區塊鏈銀行架構將能夠將傳統銀行服務和 Web3 支付創新無縫融合,在增強便利性的同時也加強了安全性,避免了單點故障的風險。與任何其他傳統銀行不同,Fiat24 面向眾多非託管錢包使用者,可以將 Fiat24 想像成 DApps 的法幣協議層(Additional Fiat Layer for DApps),例如架構在 Uniswap 之下的 Fiat Layer Banking Protocol。
在法幣協議層,Fiat24 為通過 KYC 的使用者瑞士銀行帳戶(Cash Account),一方面能夠將 Web3 支付服務整合其中,能夠實現貨幣承兌以及 Web3 支付;另一方面,Fiat24 的瑞士銀行帳戶與瑞士國家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和 VISA/Mastercard 支付網路直連,能夠實現法幣的儲蓄、換匯、商家結算等傳統銀行服務。
「就像 Chainlink 去中心化預言機網路的基礎設施定位一樣,Fiat24 的定位是去中心化數位銀行網路基礎設施 ——DApps 的法幣協議層。」Fiat24 Co-founder Yang 表示,「我們相信未來 DEX 會取代 CEX,然而相比於 CEX 能夠通過自身支付渠道實現貨幣承兌,DEX 最大的弊端也在於此,作為一個協議(Protocol),傳統銀行無法與一個協議相相容,也無法為一個協議開放 API 或開放帳戶。而 Fiat24 恰恰能通過協議的方式,鏈上連線 DeFi,鏈下通過銀行連線傳統金融,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彌補諸多 DApps 法幣服務的缺失。」
由此,Fiat24 作為一個 Fiat Layer Banking Protocol,能夠為 DeFi 帶來法幣的業務邏輯。這些正是 Lily Liu 所闡述的 PayFi 場景:
1)抵押借貸:Bob 提供 ETH 作為抵押品在 DeFi 平臺上借穩定幣,DeFi 協議可以直接呼叫 Fiat24 銀行協議來形成 USD 法幣的出借;
2)投資 / 質押生息:Alice 提供 ETH 去做質押生息,DeFi 協議可以直接呼叫 Fiat24 銀行協議來將生息資產通過法幣的形式發放,這真的能夠實現現實生活中的躺贏。
3)投資理財:Will 使用 ETH 投資 DeFi 協議的代幣化證券 Coinbase,那麼 DeFi 協議可以直接呼叫 Fiat24 銀行協議,用法幣去納斯達克買股票。這個 Ondo Fiance 的 Global Makerts 正在實現。
Case Study K:Ether.Fi 的 Crypto Payment Card
Ether.Fi 是一個 DeFi 生態內專注於以太坊質押和流動性再質押的創新專案,通過提供非託管的質押解決方案,EtherFi 使使用者能夠在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同時賺取質押收益,從而解決了傳統質押中資金鎖定的問題。
這裡不去闡述質押與再質押,我來講一下 Ether.Fi 的 Cash 業務。Cash 業務本質上是最常見的 Crypto Payment Card 業務,即使用者通過加密貨幣支付(Cyrpto Payin),通過支付服務商做貨幣承兌並與傳統支付渠道 V/M 打通,實現與商家的法幣結算(Fiat Payout)。
而 Ether.Fi 的 Cash 業務能夠直接與其質押 / 再質押業務結合,形成 PayFi 的特性:
1)Ether.Fi Cash 是數位移動錢包 + Visa 信用卡的組合,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
2)可以實現常規 USDC 存入的預付卡消費(Pre-Paid/Debt Card);
3)也可以用 Ether.Fi 的資產做抵押,換取 USDC 進行消費,並用 Stake 和 Liquid 的收益來償還。
由此,Ether.Fi 通過將其產品整合,幫助使用者實現加密貨幣的儲蓄、投資和消費。
這個 PayFi 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就像 Ether.Fi 所說的:「依賴傳統支付渠道仍存在重大審查風險和使用者體驗的噩夢。依賴美元作為結算貨幣,將加密貨幣與美國聯準會鑄造的不斷通膨的垃圾幣(Shitcoin)掛鉤顯得可笑。這兩個問題都需要在未來幾年內得到解決,它們構成了我們下一階段路線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5.4 PayFi 的未來暢想
PayFi 為 Web3 支付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我們目光所及只是鳳毛麟角,還有巨大的市場以及空間有待我們去探索,去改造。這裡不僅僅是在融合 DeFi 的 Web3 支付創新,還包括對傳統支付業務邏輯、支付體系的 Web3 改造。
5.4.1 鏈上信用體系
我們目前的 Web3 支付都是基於穩定幣的現金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必須手頭擁有對應的現金穩定幣。然而回想一下,現實生活中,除了現金交易之外,我們還有信用卡、信用貸款、分期支付等等基於信用的支付方式。這些能否在 Web3 支付中實現呢?
Web3 支付的一個特徵是,交易方都需要做身份識別 KYC/KYB 等驗證,以及交易記錄流水都會記錄在區塊鏈上,這種剛性要求是形成鏈上信用體系的前提。一旦資訊能夠進行有效整合(例如鏈上交易記錄、穩定幣薪資發放資訊、鏈上抵押品資訊、KYC/KYB 資訊、合規資訊等),並配合鏈下的一些必要資訊採集,我們是否就能夠打造出一個鏈上的信用體系,來進一步促進 PayFi 的發展?
以下案例中,PolyFlow 的 Payment ID,能夠與加密後用戶隱私保護的 KYC/KYB 資訊繫結,關聯使用者在多種平臺上做過 KYC/KYB 的 VC(可驗證憑證),能夠很好地將 Web3 支付的必要的資訊在多個不同平臺上整合,不僅能夠實現使用者的合規准入、監管合規要求、資料主權個人,還是建立鏈上信用體系的關鍵一環。此外,其 Payment Liquidity Pool 則是構建了一個鏈上支付資金池,以支援多方面的需求,如支付融資 RWA,亦或是基於 PID 的信貸。
Case Study L:PolyFlow—— 打造 PayFi 加密支付網路
PolyFlow 作為鏈上數位資產管理的基礎設施層,旨在通過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將傳統支付,加密支付與去 DeFi 進行整合,用以處理現實世界的真實支付場景。PolyFlow 將作為 PayFi 的金融基礎設施,以此來建立全新的金融支付行業標準。
PolyFlow 通過模組化的設計,推出 Payment ID(PID)和 Payment Liquidity Pool(PLP)兩個關鍵元件,能夠將支付交易的資訊流與資金流進行抽象分離,掘取其中價值。PID 與資訊流關聯,作為實現身份識別、合規准入、資料主權、AI 資料分析的強大工具,PLP 則與資金流關聯,由智慧合約管理用於支付的資金,從而整體實現了一個監管合規、無託管風險的加密支付網路。
PolyFlow 這個創新的加密支付網路,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為數位資產的流轉、託管和發行提供安全合規的框架。同時,PolyFlow 也能夠確保個體使用者資產安全和使用者隱私,進一步引入 DeFi 生態的多樣性和可擴展套件性。
由此,AI 能夠介入幫助分析豐富的支付資訊流資料,並將這些資料主權歸還給其原始所有者(這些關鍵的支付交易資訊不再僅由金融科技巨頭掌控),同時還能夠將我們的日常支付活動整合到鏈上,為 DeFi 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基於支付的現實世界資產(RWA)收益類別。
更重要的是,PolyFlow 作為 PayFi 的金融基礎設施,通過 PID 能夠形成鏈上信貸的能力,支援個體日常生活中支付的消費貸款、先買後付和信用卡等功能,以及商事主體的企業貸款和供應鏈融資等功能。要明白,與現實生活場景結合才能真正推動 PayFi 的發展,是 Cryoto 邁向大規模普及應用(Mass Adoption)的關鍵。
這種強大的能力能夠幫助交易所、支付服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和結算網路在數位資產時代擴展套件和增強其運營,同時也能夠讓網路參與者(消費者,商戶,和流動性提供者)共同分享網路效應帶來的紅利,實現 Web3 的真正價值。
5.4.2 傳統支付業務邏輯上鏈
目前的 Web3 支付對於傳統支付而言體量依舊較小,影響力有限,主要原因是傳統支付結算體系依然主導著全球資金的流通。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將資訊流和資金流完全統一的技術背景條件,但目前的 Web3 支付架構仍然只發展到了支付早期以點對點轉帳為核心清算規則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能夠應對各種複雜支付場景和多種參與方的清結算標準。
「我們認為在區塊鏈為底層平臺的 Web3 世界中,最終一定會完成資訊流和資金流的統一化和非託管。目前 CEX 正在積極地推進將數位貨幣作為一種貨幣的支付探索,這個方向的實現更加類似支付寶的中心化錢包邏輯,較為成熟也有成本、效率上的前車之鑑。但是這樣的做法也破壞了數位貨幣本身的 2 個特點,非託管;資訊流和資金流統一。而如果基於全鏈交易執行,目前在鏈上還沒有一套清算規則的標準可以對應多支付參與方利益分配和複雜的支付場景。」PlatON 區塊鏈創辦人 Lilin Sun 表示,「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必然會出現一套基於鏈的清結算體系標準。」 這也正是 TOPOS 誕生的契機,即一個代幣化的開放支付作業系統。
PlatON 是一條採用多方安全計算(MPC)的隱私和智慧計算公鏈。在 PlatON 的技術支援下,推出的 TOPOS 支付系統表現出卓越的隱私保護、高效處理和去中心化特性。TOPOS 致力於打破 Web2 和 Web3 之間的壁壘,幫助金融機構將真實世界資產(RWA)與代幣化貨幣連線起來,構建全球開放的 Web3 支付清算系統。
TOPOS 定義了操作底層區塊鏈的標準,並為企業使用者提供包括代幣化貨幣發行、管理和應用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通過智慧合約和上下游機構,TOPOS 確保支付從穩定幣發行機構轉移到商戶。TOPOS 還提供數位貨幣收單解決方案以及基於區塊鏈的跨境匯款開放網路,為全球使用者提供更加靈活和可靠的支付清算服務。
Case Study M:PlatON 將海運提單業務邏輯上鏈
近期,TradeGo 與全數位化公共基礎設施 PlatON 合作,基於一單價值 117 萬美元的東南亞橡膠進口業務,在隔離生產環境中成功完成了利用電子提單(eBL)交單觸發數位貨幣跨境支付的試點(PoC)。
此次試點驗證了區塊鏈電子提單、數位貨幣及智慧合約在國際貿易中的結合應用,對貿易流程、結算方式和支付成本的優化效果顯著 —— 在錢貨兩訖的同時,不僅規避了交易過程中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影響,還實現了高達 90% 的直接和間接支付成本節省。
海運提單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單據,區塊鏈電子提單(eBL)作為紙質海運提單的替代方案,不僅具備與紙質提單同等的效力與功能,還具有資料結構化、防篡改、可追溯、可程式設計等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料核驗和自動執行,與數位貨幣相結合。
此次試點利用智慧合約結合 TradeGo 電子提單(eBL),基於 PlatON 提供的 Web3.0 密態支付清算體系 TOPOS,實現了貿易雙方在交單後自動觸發數位貨幣支付。真正實現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的新型結算模式,大大降低交易方的信任成本。
此次試點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對國際貿易支付方式的一次創新示範。通過實際業務場景的驗證,為行業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高效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引領行業向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
寫在最後
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並不會像 AI 一樣有一個 「iPhone」 時刻,但是其對改造傳統架構(尤其是傳統金融架構)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儘管這是一個長期的變革路徑。
雖然早在 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提出了打造一個去中心化、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的巨集偉願景,但直到過去幾年的發展,才使得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變得越來越具有可行性,且廣受歡迎。過去十年來,人們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開發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現在,我們終於擁有了可以承載 「支付級別規模」 的區塊鏈網路。
這個路徑將先會從金融支付開始,從比特幣的電子現金,到代幣化貨幣的初始爆發,再到 PayFi 興起為我們來帶的創新金融正規化。後面還會有多少路徑要走,目前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看到了 Go Bankless 的終點。
就像 Tonya M. Evans 教授講的那樣:「在這次探索中,我們踏上了一段旅程,揭開無銀行現象的神祕面紗,並揭示其對金融主權的深遠影響。」
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概念可能聽起來不那麼具有革命性或吸引力,但是雙重會計記帳法和股份制公司也同樣如此。然而,與這些偉大的創新相同的是,數位貨幣與區塊鏈技術這個看似平凡的生產關係變革,有潛力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與合作方式,將來會帶來重大的社會變革。
Reference
[1] Web3 支付萬字研報:行業巨頭的全軍出擊,有望改變現有加密市場格局
[2]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3] The Economist: Bitcoin – The trust machine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15/10/31/the-trust-machine
[4] Going Bankless: Bitcoin Offers The Ultimate Financial Freedom
https://bitcoinmagazine.com/sponsored/going-bankless-bitcoin-offers-the-ultimate-financial-freedom
[5] Galaxy Ventures:The Future of Payments
www.galaxy.com/insights/perspectives/the-future-of-payments/
[6] BIS, 代幣化與統一帳本 —— 構建未來貨幣體系藍圖
[7] Mckinsey & Co., From ripples to waves: The transformational power of tokenizing assets
[8] Visa, e-HKD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 money movement
[9]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0, Central banks and payments in the digital era
https://www.bis.org/publ/arpdf/ar2020 e3.htm
[10]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鄒傳偉:數位貨幣與貨幣的本質
https://www.shifd.net/yanjiu/detail/9725.HTML
[11] 中國經濟報,王永利:準確看待國際收付清算體系
https://mp.weixin.qq.com/s/_gmrN-7 piiesFzjardi86 w
[12] BVNK & Cebr, The decade of digital dollars
https://www.bvnk.com/report/decade-of-digital-dollars
[13] Circle, The Convergence of Money & the Internet
https://www.circle.com/executiveinsights/the-convergence-of-money-and-the-internet
[14] J.P. Morgan, Understanding Programmable Payments, Programmable Money and Purpose-Bound Money
https://www.jpmorgan.com/onyx/programmable-payments-purpose-bound-money
[15] Huma Finance, PayFi – The New Frontier of RWA
https://blog.huma.finance/payfi-the-new-frontier-of-rwa
[16] PayFi, How Solana Enables the Original Vision of Blockchain Lily Liu, Solana Found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c5 oqZjZ-0
📍相關報導📍
300年歷史的英國「勞合社保險」擁抱區塊鏈:接受加密貨幣支付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