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ssnode 通過衡量比特幣的可用流通量、儲存流通量(aka 囤幣)及流動性情況,共同指向比特幣供應的緊繃情況。並強調當市場流動性不足時,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可能會加劇,提醒投資者需留意風險。
(前情提要:比特幣供應緊張!Glassnode:BTC非流動性、長期持有創新高,小額新錢包占92%增發量)
(背景補充:BRC-20夯!比特幣NFT銷售量超以太坊1.6倍、礦工獎勵創一年半新高 )
比特幣在歷次減半之後的 365 天內,市場表現都相當亮眼。目前距離比特幣下一次減半已不到 155 天,知名的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Glassnode 這週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減半是推動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還是僅僅是眾多因素之一?
為此,Glassnode 從比特幣的流通量和投資者行為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來探討。
- 評估「可用且活躍(Available and Active)」的流通量
- 衡量「儲存和儲蓄流通量(Supply Storage and Saving,也就是囤幣)」增速
- 分析資本流向對比特幣市值的影響
BTC 可用流通量創歷史新低
Glassnode 將「短期持有者流通量(155 天內有在錢包之間轉移的 BTC 數量)」和「交易所餘額」視為比特幣的可用流通量,觀察下圖兩者的規模類似,皆在 230 萬枚 BTC 左右。
綜合這兩種數據,Glassnode 判斷當前可用流通量佔總流通量約 23.8%(藍線),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日常交易量占總流通量 5-10%
另外,Glassnode 也衡量可供日常交易的比特幣總量,根據他們的分析這包括「一個月內有移動過的比特幣(139 萬 BTC)」和「期貨未平倉量(41 萬 BTC)」。
觀察下圖,綜合這兩者數據顯示日常比特幣交易約佔總流通量的 5% 至 10%,反映出市場上可用於交易的比特幣數量相對較少,投資者似乎更傾向持幣。
囤幣增速高於 BTC 增發量最高2.5倍
而在儲存流通量(stored supply)方面,Glassnode 認為可以用以下指標來衡量:
- 長期持有者流通量(Long-Term Holder Supply):155 天內未在錢包之間轉移的 BTC 數量
- 非流動性流通量(Illiquid Supply):存放在幾乎不動用的錢包中的比特幣數量
- 貯藏流通量(Vaulted Supply):完全休眠的比特幣數量
觀察下圖可以發現,自 2022 年起各種儲存流通量指標的淨變化幅度均超過自由流通供應量(Circulating Supply,橙色)的變化,幅度從 1.1 倍到高達 2.5 倍不等。這意味著,投資者累積儲存流通量的速度相較於比特幣的增發量更為顯著。
熊市時囤幣顯著
從以投資者持幣時間為基礎的儲存流通量角度觀察,Glassnode 發現長期持有者(藍色)和貯藏流通量(綠色)展現出類似的積累模式。
這種投資人行為特別有趣,似乎可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發生在熊市中期,此時價格從歷史最高點急劇下跌。
- 第二階段出現在熊市的後期,此時市場底部逐漸形成。
- 第三階段則是在比特幣减半前後,投資者帶著期待而進行購買。
BTC流動性低
最後,Glassnode 提出衡量流動性的指標,該指標說明:「要實現比特幣市值 1 美元的變化,需要改變多少已實現市值。」
觀察下圖,在牛市的後期階段(橙色區域),要實現市值的 1 美元變化,需要超過 0.75 美元甚至 1 美元的資本流入,但這情況在過去是短暫的。
而在熊市期間,這個比例可能降至 0.10 美元到 0.30 美元之間。這意味著比特幣的流動性較低、價格波動加劇,因為較小的資本流動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目前,這一指標接近長期中位數 0.25 美元,顯示比特幣的供應和流動性相對緊縮。
小結
綜合上述觀察,Glassnode 指出比特幣的「可用流通量」目前處於歷史低點。與此同時,投資者囤幣的速度超過比特幣增發量,最高達其 2.5 倍,並且流動性指標逼近歷史低點(長期中位數)。
這些數據共同描繪了比特幣供應面日益緊縮的畫面,並凸顯了一個重要訊息: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可能會增加,提醒投資者需留意這一風險。